光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武汉GDP每年跃升一个千亿台阶
长江日报· 2025-09-11 08:13
宏观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转折性变化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十 中部城市第一 每年跃升一个千亿台阶 [1]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规模与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名第5位 [1] - 十四五前四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1% [2] 产业发展与转型 - 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65万家 实现三年翻番 [1] - 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50% 近三年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1] - 工业发展迈入五新阶段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070亿元 居副省级城市第四 [2] - 制造业和软件对全市税收贡献超四成 工业投资总量突破2000亿元 占全市投资比重接近1/4 [2] - 今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 工业投资增速11.1% 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2] 内外需与贸易格局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从十三五期间的3.0%提升至十四五期间的8.8% [1]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4033.5亿元 年均增速为10.7% [1] 区域发展与产业体系 - 武汉经开区培育形成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135现代产业体系 新能源汽车产能占比持续提升 [2] - 武昌区打造现代服务业体系 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2% 近千家数字经济企业激活新兴服务业 [3] - 汉阳区九州医药供应链平台交易金额突破270亿元 带动全区大健康产业规模迈上2000亿元台阶 [3] - 东湖高新区形成以光电子信息 生命健康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去年高新技术企业达5850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2家 [3] 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 发展模式向存量提质增效转变 全市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2] - 发展理念向绿色低碳转变 中碳登碳市场成交量居全国首位 [2]
探营第26届中国光博会: 光通信技术正重塑通信行业格局
证券日报· 2025-09-11 06:32
展会概况 -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于9月10日至9月12日在深圳举行 为期3天 [1] - 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800家企业参展 [1] - 八大主题展覆盖信息通信 精密光学 摄像头技术及应用 激光及智能制造 红外 紫外 智能传感 新型显示 AR&VR 光电子创新等诸多板块 [1] 光通信技术趋势 - 光通信技术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风口 叠加AI快速普及与光网络深度融合 正在重塑通信行业格局 [2] - 1.6T及以上高速光模块的创新技术突破及应用进程是热点话题 [2] - 新易盛公司表示其1.6T相关产品进展顺利 预计下半年开始逐渐上量 明年会进一步增加 同时3.2T产品已处于预研阶段 [2] - 随着更高速率光模块渗透率提升 高端光芯片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我国高端光芯片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创新突破 [6] 前沿应用与创新 - AI产业链和AR&VR 新型显示 车载 机器人等重要应用场景中光通信 光学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成为关注热点 [2] - 广东奥普特科技基于3D视觉和AI算法技术 研发面向人形机器人等新型终端的视觉模组和解决方案 [3] - 光峰科技首发水下激光雷达产品 旨在突破红外激光水下衰减严重 有效测距受限等行业难题 开拓水下机器人市场 [3] - 立讯精密研发总监认为AR眼镜是AI的完美载体 硬件小型化与性能提升 AI驱动的交互升级等将是产品演进趋势 [4] 产业发展与突破 - 光博会汇聚全球顶尖企业 科研机构与专业人才 促进产业资源集聚与技术交流合作 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5] - 光通信领域受AI算力驱动 800G光模块加速部署 1.6T光模块逐步成熟 LPO CPO与硅光技术迈向规模化商用 [6] - AR/VR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 折叠光路与光波导技术分别主导VR和AR发展 [6] - 激光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高功率 短脉宽技术推动国产替代 AI赋能全链路智能化 [6] - AI+AR作为新硬件形态备受关注 有望成为撬动大众消费市场的突破口 [6]
探营第26届中国光博会:光通信技术正重塑通信行业格局
证券日报· 2025-09-11 00:44
展会概况 -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于9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吸引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逾3800家企业参展 [1] - 八大主题展覆盖信息通信、精密光学、摄像头技术及应用、激光及智能制造、红外紫外、智能传感、新型显示、AR&VR及光电子创新等板块 [1] 技术热点与创新 - 1.6T及以上高速光模块技术突破及应用成为焦点 AI产业链与AR&VR、新型显示、车载及机器人等应用场景的光学解决方案受关注 [2] - 新易盛1.6T产品预计下半年起逐步上量 2025年进一步增加 3.2T产品处于预研阶段 [2] - 光峰科技首发水下激光雷达产品 突破红外激光水下衰减及测距限制 瞄准水下机器人市场 [3] - 奥普特科技基于3D视觉与AI算法 研发面向人形机器人的视觉模组解决方案 [3] 应用场景与产品演进 - AR眼镜成为AI重要载体 立讯精密指出硬件小型化、AI交互升级、生态系统整合及元宇宙功能为产品趋势 [4] - 歌尔光学、小象光显等企业展示AR/VR产品 现场体验包括虚拟发动机拆解等交互应用 [4] 产业发展趋势 - 光通信领域受AI算力驱动 800G光模块加速部署 1.6T逐步成熟 LPO/CPO与硅光技术迈向规模化商用 [6] - AR/VR实现产业化突破 折叠光路主导VR发展 光波导技术主导AR发展 [6] - 激光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高功率与短脉宽技术推动国产替代 AI赋能全链路智能化 [6] - 红外技术民用化爆发 探测器趋于微型化、集成化 并与AI深度融合 [6] 行业机遇与挑战 - 高速光模块渗透率提升带动高端光芯片需求增长 国内高端光芯片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6] - 光通信在AR&VR、新型显示及车载领域持续创新 AI+AR硬件形态有望撬动消费市场 [6]
武汉:规上工业总值突破1.67万亿 培育6个千亿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35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跃升一个千亿台阶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10和中部城市第1 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与增速均排名第5位[1] - "十四五"前四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1%[1] 工业发展指标 -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5070亿元 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1] - 制造业和软件对全市税收贡献超过40%[1] - 工业投资总量突破2000亿元 占全市投资比重接近25%[1] - 2024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 工业投资增速11.1%且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 科技创新体系 - 建成2家国家级和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 - 打造21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其中7家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2] - 培育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2] - 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形成世界领先创新成果[2] 产业集群建设 - 光电子信息与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2] - 6个主导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2]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65万家 较三年前实现翻倍增长[2] 产业转型升级 - 传统产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2] - 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近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2]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突破90%[2] - 在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13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加快布局[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5G基站数量达5.65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3] - 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 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3] - 建成300条数字化生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智能工厂和3个数字领航企业[3] 人工智能应用 - 培育垂直行业模型超40个[3]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3]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17万户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3] -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4% 较"十三五"末提升8.1个百分点[3] - "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701家 较"十三五"末净增752家[3] -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8家 国家级单项冠军22家 分别净增336家和12家[3] - 新增首批"未来之鹰"企业30家[3]
武汉:规上工业总值突破1.67万亿,培育6个千亿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04
宏观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跨越2万亿,每年跃上一个千亿台阶,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10、中部城市第1 [1]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与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名第5位 [1] - "十四五"前四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年均增速7.1% [1] 工业与投资 -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070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 [1] - 制造业和软件对全市税收贡献超四成 [1] - 工业投资总量突破两千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接近1/4 [1] - 2024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工业投资增速11.1%,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建成2家国家级、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21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7家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培育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5] - 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医工交叉等前沿领域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 [5] - 光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6个主导产业产值过千亿元 [5] 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 - 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65万家,实现三年翻番 [5] - 软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近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 [5]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6%高速增长,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突破90% [5] - 在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13个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加快布局 [5] 数字化转型与基础设施 - 5G基站达到5.65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 [6] - 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 [6] - 建成300条数字化生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智能工厂、3个数字领航企业 [6] - 培育垂直行业模型超40个,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到制造、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 [6] 民营经济与企业培育 - 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17万户,较"十三五"末翻倍 [6] -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4%,较"十三五"末提高8.1个百分点 [6] - "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70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8家、国家级单项冠军22家 [6] - 新增首批"未来之鹰"企业30家 [6]
19家湖北企业集结第二十五届投洽会,揭秘六大产业集群创新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2:48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湖北省设置160平方米形象展区 集中展示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创新成果和硬核产品[1] - 湖北形象展区分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 新材料 高端装备 大健康 光电子信息六大板块 共计19家参展企业 37余件展品[1] 参展企业及产品 - 光电子信息板块 武汉攀升鼎承展出攀升DeepSeek AIPC主机 以知识整合与学习革命为核心定位 重新定义个人学习与信息获取体验[2] - 人工智能产业板块 湖北麦菲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出数字化智能打包机器人平台 由机器人自动码垛设备 输送线和下旋打包机组成 实现自动化生产码垛打包输送[2] - 高端装备产业板块 梦芯科技展出MX2740A全系统全频点北斗优先高精度GNSS SoC芯片和MX2730A全系统多频点北斗优先高精度GNSS SoC芯片 支持所有已部署卫星星座 具有高精度 低功耗 高可靠等特点[2] - 新材料产业板块 湖北新成萃腾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出石墨烯防腐涂料 具备高防腐 高机械性能 高耐磨和抗紫外线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 高铁等场景[2] 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湖北省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规模 2024年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3] - 2024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105亿元 同比增长超57%[3] -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规模过五千亿级[3]
19家湖北企业集结第二十五届投洽会 揭秘六大产业集群创新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2:46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湖北省设置160平方米形象展区 集中展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创新成果和硬核产品 [1] - 展区分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 新材料 高端装备 大健康 光电子信息六大板块 [1] - 共计19家参展企业 展出37余件展品 [1] 参展企业及产品 - 武汉攀升鼎承展出攀升DeepSeek AIPC主机 以知识整合与学习革命为核心定位 [2] - 湖北麦菲科智能科技展出数字化智能打包机器人平台 由机器人自动码垛设备 输送线和下旋打包机组成 [2] - 梦芯科技展出MX2740A全系统全频点北斗优先高精度GNSS SoC芯片和MX2730A全系统多频点北斗优先高精度GNSS SoC芯片 支持所有已部署卫星星座 [2] - 湖北新成萃腾新材料展出石墨烯防腐涂料 具备高防腐 高机械性能 高耐磨和抗紫外线等特性 [2] 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湖北省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规模 [3] - 2024年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3] - 2024年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 [3] - 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105亿元 同比增长超57% [3] -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规模过五千亿级 [3]
出海的风从中部吹起 华中跨境电商加速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7:12
行业格局转变 - 华中地区跨境电商活跃卖家数量实现双位数增长 截至2025年6月底亚马逊全球站点数据显示[1] - 跨境电商主阵地从沿海向华中腹地转移 依托制造业基础与物流网络升级[1] - 湖北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679.7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124%[4] 产业带优势 - 华中四省形成高端制造/特色农业/工业品产业集群 包括许昌假发/洛阳钢制家具/湖北光电子/湖南工程机械/江西陶瓷等[3] - 产业带具备生产能力强/供应链完整/成本控制优势 构成跨境电商货盘基础[3] - 传统制造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品牌溢价 如攀升/宁美占据中国组装电脑市场超70%份额[4] 发展驱动因素 - 三大因素推动转型:产业带集群效应/政府政策支持/AI技术应用[1] - 沿海供应链能力向中部外溢 结合区位政策优势形成产能承接[6] - 办公租金成本优势显著 长沙租金仅每平方米40-50元 远低于沿海数百元水平[7] 运营模式升级 - AI工具降低运营门槛 超60%中国卖家使用生成式AI工具进行选品/内容创作/营销策略[10] - 出海逻辑从"拼性价比"转向"品牌赋能" 注重专利与功能改良打造品牌语言[10] - 从传统OEM/ODM模式转向直接面向消费者 提升产品溢价能力[3][4] 人才与生态建设 - 高校资源提供人才储备 本地员工稳定性高显著优于长三角地区[7] -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迁移 如安克创新在长沙布局催生配套企业聚集[7] - 政府引导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沿海人才回流与产业回归[7] 当前挑战 - 人才储备与运营氛围不足 企业存在"渴望感与行动力脱节"现象[8] - 供应链响应机制滞后 传统制造企业难以适应"小单快反"跨境需求[9] - 试错成本成为心理门槛 企业主在决策过程中反复纠结[8] 技术赋能 - 生成式AI改变运营方式 帮助华中企业弥补人才短缺并提升效率[10] - AI工具实现产品详情页生成/图像创作/评论总结等功能 降低专业人才依赖[10] - 技术浪潮使新老卖家回归同一起跑线 打破先发优势壁垒[10]
湖北聚焦产业倍增战略“三线并进” 五大支柱产业2025年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9-03 07:55
产业规模与结构 - 2024年湖北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达4.7万亿元 居中部第二 制造业增加值达1.76万亿元 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7.7% [1] - 12个市州营收过千亿 其中武汉超1.5万亿元 襄阳 宜昌 荆门 孝感等市超3000亿元 [1] - 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 2024年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 6个优势产业有望突破五千亿级 [2] -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量从"十三五"末的15769家增至20179家 净增4410家 [4] 产业集群与体系 - 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1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 [2] - 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规模 节能环保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过五千亿级 [8] - 五大优势产业营收达3.3万亿 12个新兴特色产业达到2.3万亿 [8] - 集成电路 信息网络 新型显示 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 [8] 科技创新与研发 - 湖北入选"国家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专项行动"5个省份之一 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 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2021年以来实施121项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 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8.9% 增幅全国第3 [3]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2% 增幅全国第三 研发投入强度2.7% 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增幅全国第一 [8]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2024年有望达50% 累计选派1476名"科技副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789项 [3]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743亿元 是2020年的2.4倍 [4] - 5G基站从"十三五"末的3.1万个增至17.6万个 增长4.6倍 算力规模达到1.58万P 算力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 [4] - 全省上云工业企业超5.8万家 占比近六成 较"十三五"末增长81% [4] - 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101家 居全国第三 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3家 居全国第四 [4] 企业培育与绩效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51家增至722家 增长13.2倍 13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4] - 2025年1-7月软件业务收入达2071亿元 占中部六省比重接近50% [4] - 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2% 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中部第一 [4] - 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企业由2020年的1家增长至9家 过百亿元企业由2020年23家增长至100家 [7] 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 - 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9.7%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年均超过30% [7]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 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5.1% [7] -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 中部领先 [7] -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五年增长2.9倍 2024年突破3万家 居中部第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 连续4年保持20%以上增长 [7]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1.8% [5] - 提前半年完成478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 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76.8% 高于全国16.8个百分点 [5]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68家 建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0家 绿色工厂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4.72% [5] 未来产业与创新布局 - 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八大工程 认定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9家企业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 [2] - 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产业保持20%以上增速 [2] - 设立政府主导的7000亿投资基金群 为每个重点产业配套一只100亿投资基金 [8]
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近五年增长2.9倍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23:28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 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长2.9倍 2024年突破3万家居中部第一 [1] -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 [1] 产业集群规模 - 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元规模 [1] - 节能环保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超过五千亿元级 [1] - 生物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235亿元 同比增长3.5%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 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设立重点产业投资平台开展战略并购和产业整合 并购汽车热管理龙头企业奥特佳等上市公司 [1] - 构建地方高水平集成电路及硅光产业集群 抢抓AI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机遇 [2] 创新体系建设 - 强化国家实验室 大科学装置 全国重点实验室 湖北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建设 [2] - 组建龙头企业牵头 高校院所支撑的协同创新联合体 [2]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 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2]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 - 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 产业规模 企业集聚方面成效显著 [1] -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全球崭露头角 [1] -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1] 技术发展方向 - 聚焦6G发展先发优势 强化与湖北区域内龙头企业协同合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