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制造

搜索文档
特朗普称与马斯克这段关系已结束|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09 12:12
吉利控股集团战略调整 - 吉利决定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因全球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1] - 公司将通过全球产能合作与资源重组,利用现有质量保证体系和熟练工人提升行业产能利用率[1] - 战略转向务实合作,以友善姿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1] 2025暑期档票房动态 - 截至6月7日19时02分,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亿[3] - 《碟中谍8:最终清算》《时间之子》《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位列票房前三[3] 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恶化 - 特朗普警告马斯克若资助民主党候选人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4] - 特朗普称与马斯克关系已结束,双方因共和党预算案公开交锋[4] 阿斯麦CEO评论美国芯片政策 - 美国芯片出口禁令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削弱本土建厂可行性[6] - 关税政策导致芯片生产成本难以控制[6] AI与大模型发展 - 2025智源大会聚焦AI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交互的转型[7] - 多模态技术有望迎来规模化落地拐点,数据集共享成为开源协作关键[7][8] 银轮股份机器人热管理布局 - 公司积极开发机器人热管理技术,提升电池性能及环境适应性[9] - 技术可延长关键零部件寿命,支持炎热环境下的稳定运行[9] 博鳌亚洲论坛科创论坛 - 论坛首次在香港举办,主题为"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转型"[10] - 近800名专家参与,探讨AI与医疗科技融合等议题[10] 五粮液产品年轻化战略 - 现有年轻化产品包括39度五粮液和青梅酒[11] - 公司将加速开发年轻化产品以应对市场需求[11] 新高考改革进展 - 29个省份实行新高考,覆盖全国98%考生[12] - 2025年高考命题强调基础考查、思维品质及考教衔接[12] CAR-T疗法突破 - 中国团队Ⅱ期临床显示CAR-T疗法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13] - 该疗法通过基因改造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此前主要用于血液肿瘤[13] 阿维塔汽车设计理念 - 公司强调原创设计是成为世界级品牌的核心[14][15] - 承认行业存在设计趋同,但呼吁追求差异化创新[15] 钙钛矿电池技术突破 - 苏州大学团队研发的0.1平方厘米单结电池效率达27.3%,1平方厘米达26.9%,刷新世界纪录[17] - 成果发表于《太阳能电池效率表》第66版[17]
绿通科技资本局:股价破发玩跨界 “老熟人”创钰投资用700万撬动公司6亿?
新浪证券· 2025-06-06 18:20
核心观点 - 绿通科技IPO募集21亿元后业绩持续下滑,股价破发且募投项目进展缓慢,现通过跨界收购大摩半导体51%股权试图扭转颓势 [1] - 公司联合创钰投资设立6亿元产业基金,但创钰投资仅出资700万元(占比1.17%)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引发资本运作质疑 [1][12] 业务与财务表现 主营业务结构 - 高尔夫球车为核心产品,2024年收入占比63.8%(5.3亿元),但同比下滑34.09% [2] - 观光车收入占比19.9%(1.65亿元)同比增长13.83%,其他产品线普遍下滑 [2] 财务数据 - 营收持续下滑:2023年同比-26.48%(10.81亿元)、2024年同比-23.15%(8.31亿元)、2025Q1同比-0.06%(1.65亿元) [3][4] - 利润大幅萎缩:2024年净利润1.42亿元(同比-45.98%),2025Q1净利润0.28亿元(同比-26.16%) [4] 跨界收购分析 标的公司情况 - 大摩半导体主营晶圆量检测设备,2024年营收2.7亿元、净利润6511万元,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台积电等 [6][7] - 行业竞争格局:前道量检测设备市场由KLA、AMAT等国际巨头主导,国内企业市占率仅5%,卓海科技(营收4.6亿元)为国内龙头 [8][9] 收购动机与挑战 - 公司称收购旨在形成新利润增长点,但标的营收规模难以弥补主业下滑(2024年合并后总营收仍低于上市前水平) [5][6] - 天力锂能曾计划收购大摩半导体但终止,标的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7500万-1.1亿元)可行性存疑 [8] 资本运作与募投进展 产业基金结构 - 绿通科技出资5.93亿元(占比98.83%),创钰投资出资700万元(占比1.17%)担任GP,被质疑杠杆效应 [12] - 创钰投资与公司存在关联:其管理的多只基金持有绿通科技股份,2024年11月创钰系减持880万股(占总股本6%) [13][16] 募投项目延期 - 核心项目"年产1.7万台电动车扩产"投资进度83.76%,研发中心和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不足30%,均延期至2025-2026年 [11] 行业政策背景 - "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跨行业并购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为绿通科技跨界提供政策依据 [2]
全球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行业运营态势及未来动向前瞻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6-05 21:36
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行业概况 - 产品定义涵盖燃烧湿法式、干式、催化式、湿式等离子等多种技术类型[3]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等离子蚀刻、CVD/ALD、外延、离子注入等半导体制造环节[4][5]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020-2031年复合增长率待测算[3][4] 市场竞争格局 - 荏原制作所、阿特拉斯·科普柯、GST等企业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7][17] - 2024年全球Top 5生产商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形成明确梯队划分[6][9] - 中国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盛剑科技、京仪装备等本土企业[7][11] 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 - 全球产能预计从2020年持续扩张至2031年,中国地区贡献主要增量[6][9] - 北美、欧洲、中国三大区域2020-2031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均超行业平均水平[6][28] - 2024年等离子蚀刻应用领域占据最大市场份额,CVD/ALD领域增速领先[4][13] 技术发展趋势 - 湿式等离子技术成为新兴产品类型,2024年后市场份额加速提升[3][23] - 不同技术路线价格差异显著,催化式设备单价高于传统湿法处理系统[6][27] - 行业驱动因素包括半导体制造工艺升级和环保标准提高[8][13] 产业链特征 - 上游原料供应呈现全球化布局特征,关键部件依赖专业供应商[9][13] - 商业模式以直销为主,头部企业均建立全球化销售网络[9][17] - 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专利积累和客户认证周期[3][8]
艾恩半导体试补芯片产业“关键拼图” 破局离子注入机国产化替代
经济观察网· 2025-06-05 20:51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离子注入机是芯片制造四大关键装备之一,技术难度仅次于光刻机,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被4家美日企业垄断 [2] - 中国离子注入机国产化率不足10%,2024年进口量553台(同比+30.12%),其中美国占比77.58%,日本11.57% [13] - 中国离子注入机市场规模从2018年24.73亿元增长至2024年121.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34% [9] -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增速35%领跑全球,离子注入机产量69台,需求量345台 [17] 公司技术与产品进展 - 创始人钟新华拥有20年离子注入机研发经验,曾主导02专项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技术"从0到1"突破 [4][7] - 首台碳化硅离子注入机已于2023年11月下线,硅基中束流机型预计2024年6月下线 [14][18] - 正在研发第二代碳化硅机型(2025年9月面市)和碳化硅大束流机型(2025年底推出),计划3年内实现全机型覆盖 [18] - 产品需精准控制离子注入剂量(个数级)、深度(纳米级)、角度(偏差<0.1度) [5] 产业化挑战与供应链 - 单台设备含近2万个零部件,非标件占比50%,需定制设计,初期供应商因精度/洁净度等苛刻要求拒绝合作 [11][12] - 曾因金属污染导致硅片不达标,需排查上百零部件,现已建立数百家供应商体系和工序检测机制 [12] - 设备验证周期长达2-3个月,客户要求首年免费试用,且需验资等苛刻条件 [15] 资本运作与区域布局 - 2023年获鲁信创投等天使轮融资,2024年超募3000万元,引入毅达资本、源禾资本等机构 [10][17] - 2024年底将公司从广州迁至济南高新区,新工厂已投产,产能全面转向山东 [18] - 单台设备零部件采购成本超千万元,30万伏高压电源单价60万元 [10] 行业前景与发展目标 - 5G/物联网/AI驱动需求,预计离子注入机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17] - 公司计划工艺产线从碳化硅扩展至硅基,尺寸覆盖6寸到12寸,性能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18] - 中国离子注入机技术追赶国际主流预计仍需10年以上 [18]
中国扫货半导体设备
半导体芯闻· 2025-05-28 18:17
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支出 - 2023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设备支出达495.5亿美元,同比增长35%,位居全球首位 [1][2] - 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合计占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的74% [3] - 产能扩张政策推动中国大陆巩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地位 [3] 全球各地区晶圆厂设备支出对比 - 韩国支出205亿美元(+3%),受HBM需求驱动 [2][3] - 中国台湾支出166亿美元(-16%),新设备需求放缓 [2][3] - 北美支出137亿美元(+14%),主因先进节点投资 [2][3] - 日本支出78.3亿美元(-1%),欧洲支出48.5亿美元(-25%) [2] 日本半导体设备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达4,470.38亿日元(+14.9%),创历史新高 [4][5] - 2025年1-4月累计销售额1.71万亿日元(+23%),同期历史最高 [5] - 日本芯片设备全球市占率约30%,仅次于美国 [5] - DISCO预计4-6月出货额1,020亿日元(+1%),反映AI需求强劲 [5] 日本半导体设备行业展望 - 2025年度销售额预计增长5%至4.66万亿日元,2026年度突破5万亿日元 [6] - AI半导体需求及先进技术投资为增长主要驱动力 [6]
彭博:中国考虑推行新“中国制造”计划
彭博· 2025-05-26 20: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政府考虑制定新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促进高端技术产品生产,优先发展包括芯片制造设备在内的技术,同时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维持制造业在GDP中比重稳定,抵制美国经济再平衡要求 [4][5] - 中国制造业是经济支柱约占GDP四分之一,消费占比40%低于发达经济体,投资也约占40%处于高位,存在贸易失衡和紧张局势 [8][16] - “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成功,中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领先或赶超,但该计划在海外遭遇抵制 [17] - 中国因美国等国限制进口先进芯片制造工具,重视半导体设备,“中国制造”计划提升制造业水平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五年规划指导整体发展 [19][21] 相关目录总结 政策规划 - 中国政府考虑制定新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未来十年优先发展包括芯片制造设备在内的技术,可能不沿用之前命名以避免西方批评 [5] - 政策制定者制定始于2026年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希望中长期维持制造业在GDP中比重稳定,还讨论是否将消费纳入数字目标,倾向于不这样做 [5][7] - 五年规划将于2026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公布,制造业蓝图可能在会议前后公布 [7] 行业现状 -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支柱,约占全国GDP的四分之一,消费约占40%,发达经济体为50% - 70%,投资约占40%约为美国两倍 [8][16] - “中国制造2025”计划致力于使中国在多领域领先,到2035年和2049年建成制造业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成功,中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领先或赶超 [16][17] 面临挑战 - 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中国扩大消费,进行“战略脱钩”,4月将对华关税上调至145%,本月初降至约40% [7] - 美国等国限制中国进口先进芯片制造工具,中国缺乏获得最佳工具渠道,是技术进步重大障碍,特朗普政府还试图收紧限制 [19][21] 应对措施 - 中国重视半导体设备,“中国制造”计划提升制造业水平,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五年规划指导整体发展 [21] - 加大培育“新生产力”力度,推动新生产力成为下一个五年规划研究重点,突破核心技术,解决内需不足问题 [24]
揭秘4亿美金光刻机的制造工厂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3 09:21
ASML高数值孔径(High NA)光刻机技术突破 - 高数值孔径(High NA)芯片制造设备造价超过4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昂贵的芯片制造设备[1] - 该机器由四个模块组成,分别在康涅狄格州、加利福尼亚州、德国和荷兰制造,需要七架波音747飞机或25辆卡车运输[1] - 全球首个High NA商业化安装于英特尔,2024年将在俄勒冈州建造芯片制造厂,目前仅交付五台[1] - High NA采用与EUV相同工艺但镜头开口更大,可用更少步骤投射更小芯片设计[4][6] - High NA可将生产周期缩短60%,每秒完成更多操作,已生产约3万片晶圆,可靠性为前代两倍[2] ASML市场地位与客户情况 - ASML是EUV光刻机独家制造商,其设备是制造最先进微芯片的唯一选择[2] - 主要客户包括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美光、SK海力士和Rapidus等[2] - 2024年售出44台EUV光刻机(起价2.2亿美元)和374台DUV光刻机(500万-9000万美元)[10] - DUV光刻机占2024年业务的60%,中国是主要买家占第二季度业务的49%[10] - 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业务将恢复至20%-25%的历史正常水平[10] 技术优势与行业影响 - High NA可提高良率,每片晶圆上可用芯片数量更多,降低芯片价格[4] - 通过避免多次图案化加快生产速度,晶圆上可容纳更多器件[4][5] - 自2018年以来已将每片晶圆曝光所需功率降低60%以上[7] - 下一代Hyper NA机器预计2032-2035年间出现需求,已开始设计光学草图[13] - 计划2024年再出货5台High NA系统,几年内产能提升至20台[13] 全球布局与供应链 -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首个培训中心,目标每年培训1200名EUV/DUV人员[13] - 全球拥有约800家供应商,4.4万名员工,其中8500人在美国18个办事处[11] - 2024年美国市场占比约17%且增长迅速,大部分High NA出货流向英特尔[11][12] - 亚洲市场长期占业务80%以上,英特尔对美国半导体独立发展"至关重要"[11][12]
易天股份: 关于拟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1 21:14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元收购控股子公司易天半导体40%股权,对应注册资本400万元,并承担360万元未实缴注册资本的实缴义务 [1] -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从60%增至100%,易天半导体成为全资子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不变 [1] - 交易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尚需提交股东会批准 [2] 交易对方情况 - 交易对方黄招凤与公司无关联关系,非失信被执行人 [2] - 黄招凤持有易天半导体40%股权,认缴出资额400万元 [3]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经审计总资产5777.13万元,净资产-8855.63万元,净利润-5979.15万元 [3] - 2025年Q1未经审计总资产6002.06万元,净资产-8961.15万元,净利润-114.33万元 [3] - 2024年营业收入385.44万元,2025年Q1营收98.79万元 [3] 交易定价与协议 - 定价依据为1元人民币,对应40%股权及360万元未实缴义务 [4] - 协议约定股权变更后10日内支付转让款,债权债务由新股东承担 [6] - 违约条款规定转让方需按认缴出资额20%支付违约金 [8] 交易影响 - 交易旨在整合资源提升决策效率,符合公司战略规划 [9] - 易天半导体2024年亏损但2025年Q1亏损收窄 [9] - 交易不会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9]
京仪装备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京仪装备[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经营业绩** - 2024 年营业收入 10.26 亿元,同比增长 38.28%,近三年复合增长率 24.31%;归母净利润 1.53 亿元,同比增长 28.35%,近三年复合增长率 29.67%[2][3][10]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3.38 亿元,同比增长 54.23%;归母净利润 3,587.87 万元,同比增长 27.94%[2][11] - 2024 年专用温控设备收入 6.29 亿元,同比增长约 36.5%;半导体专用工艺废气处理设备收入 3.23 亿元,同比增长约 49.63%[4][10][11] 2. **技术研发** - 2022 - 2024 年研发投入分别为 4,840.7 万元、6,151.18 万元和 9,414.94 万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 7.29%、8.29%和 9.17%[12] - 截至 2024 年末,累计获得专利 339 项,其中发明专利 104 项[2][4][12] - 在晶圆传片设备领域形成五项核心竞争力,产品达行业领先水平[2][5] 3. **产品市场表现** - 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稳居行业领先地位[2][6] - 废气处理设备加速产品迭代,提升处理效能[2][6] - 产品广泛应用于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产线[2][6] 4. **未来发展方向** - 深耕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加大超低温温控技术研发投入[2][13] - 拓展半导体专用温控设备在泛半导体领域及海外市场应用[2][13] - 废气处理设备集成一体式技术,向低能耗、低排放升级[13] - 加大晶圆传片设备市场推广力度[13] 5. **分红政策** - 拟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25 元,分红金额 2,100 万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比例 13.73%,不影响正常经营与长远发展[4][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9.32 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 100.71%,原因是业务增长导致采购备货发出商品增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10] - 公司独家承担国家级重大专项课题,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 - 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2023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 1,063 亿美元,中国以 366 亿美元销售金额保持全球最大规模市场地位[9]
应用材料第二财季营收同比增长7% 中国区业务占比降至25%
证券时报网· 2025-05-16 20:49
该公司最新季度中国区营收占比已降至25%,低于上年同期的43%。 "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加剧。"首席执行官Gary Dickerson表示,"尽管如此,公司仍展现出强劲的运营韧 性。" 但该表态也引起了资本市场担忧,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在当日盘后交易中下跌逾5%,致使今年累计 7.5%的涨幅被部分回吐。 5月15日,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巨头应用材料(AMAT.US)公布的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略逊于华尔街预期, 同时,该公司给出了平淡的业绩展望。 财报显示,截至4月27日的第二财季,应用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至71亿美元,略低于分析师平均预 期的71.3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2.39美元则高于分析师预测的2.31美元。 其中,作为公司营收支柱的半导体系统部门当季贡献52.6亿美元收入,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53.2亿美 元。公司管理层指出,物联网、通信、汽车、电源及传感器(ICAPS)市场的投资放缓拖累了业绩,但先 进制程芯片领域的巨额投资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 当前,应用材料和其他芯片行业公司正在适应美国对中国的销售限制,中国是它们产品的最大市场之 一。 三个月前,应用材料曾表示,拜登政府最后几个月通过的规定将使2025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