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薄机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半导体封装设备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一季度半导体封装设备销售额约7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2 09:21
半导体封装设备行业概述 - 半导体封装设备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用于芯片加工、电路连接和机械保护的专用设备,核心作用是将晶圆切割后的芯片通过贴装、键合等工艺固定到基板或PCB板上,实现电连接并提供物理防护 [1] - 半导体设备按工艺流程可分为前道设备(晶圆制造)和后道设备(封装测试),后道封装设备包括塑封机、划片机、贴片机、引线键合机、减薄机等 [3] - 半导体封装流程包括背磨、切割、贴片、银浆固化、引线焊接、塑封、切筋成型,各环节对应不同专用设备 [6]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半导体封装设备销售额为282.7亿元,同比增长18.93%,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约为74.78亿元 [1][18]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到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6%,其中后端设备领域在2024年迎来强劲复苏,组装和封装设备销售额增长25%,测试设备增长20% [15] -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3532.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31%,其中封装设备占比约6% [17] 行业政策环境 -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18部门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强化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 [8][10] - 202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提出支持企业数字人才培育,聚焦集成电路等领域开发国家职业标准 [10] - 地方政策如浙江省《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提出打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山东省推动集成电路"强芯"工程 [10]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及系统,包括轴承、传感器、石英等核心部件,中游为设备生产制造,下游面向专业封装测试厂商(OSAT)、垂直整合制造商(IDM)及晶圆代工厂(Foundry) [11] - 传感器作为关键零部件,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4061.2亿元,其中压力传感器占比17.6%,图像传感器占比12.5% [13]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由ASM太平洋科技、库力索法、东京精密等国际龙头企业主导 [21] - 中国本土企业包括北方华创、盛美上海、新益昌等,通过技术创新逐步缩小与国际差距 [21] - 北方华创2024年电子工艺装备营业收入277.07亿元,同比增长41.28%,盛美上海半导体设备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46.43% [23][25]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向高密度、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先进封装技术如Chiplet、3D IC推动纳米级定位、多物理量协同控制等技术突破 [27] - 新能源汽车、AI芯片等新兴应用推动功率器件专用贴片机、异质集成设备等专用解决方案发展 [28] - 数字化工厂建设改变设备运维方式,通过传感器和边缘计算实现预测性维护,"设备即服务"模式重构价值链 [29]
2025年中国先进封装设备行业:科技自立,打造国产高端封装新时代
头豹研究院· 2025-05-28 20: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先进封装作为“超越摩尔定律”的核心且高性价比路径,将推动封装设备销售额占比不断提升,后道设备的高精度、异构集成能力将成为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5] - 不同先进封装与传统封装工艺流程差距较大,所需半导体封装设备由原有后道封装设备和新增中前道设备构成 [9][27] - 先进封装技术对封装设备的精度、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后道封装设备需针对更小尺寸、更高集成度、更复杂结构进行技术升级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半导体封装设备行业综述 - 工艺流程及封装方式分类: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分为前道工艺和后道工艺,后道工艺中的封装是将集成电路裸芯片与外部电路连接并保护的过程;传统封装以低成本和简单结构为主,先进封装通过多种技术满足高性能计算等需求,代表行业前沿发展方向;主要封装方式分为传统封装和先进封装,各有不同类型及特点 [16][19][20] - 后道封装设备市场规模: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从2023年的106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后道设备市场在2024年迎来转机,封装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25%,测试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20%;当下后道设备销售额占比较低,但先进封装将推动封装设备销售额占比不断提升 [21][22] - 封装工艺所需半导体设备:先进封装新增应用包括晶圆研磨薄化等,所需半导体封装设备由原有后道封装设备和新增中前道设备构成,不同先进封装与传统封装工艺流程差距较大 [27][30] - 传统后道设备升级及厂商:在先进封装技术中,传统后道封装设备需在精度提升、材料兼容性、工艺控制、自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国内有众多供应商可提供相关设备 [32] 先进封装设备分析 - 传统后道设备:减薄机:用于半导体晶圆减薄处理,满足后续工艺要求,核心作用包括减小晶圆厚度等;减薄工艺有机械磨削、化学机械研磨等多种方法;全球减薄机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由日本企业主导,中国本土企业有华海清科等 [39][44] - 传统后道设备:划片机:是半导体后道封测中晶圆切割和WLP切割环节的关键设备,切割质量与效率影响芯片质量和成本;划片工艺分为刀片切割和激光切割,激光切割尤其是隐形切割是主要趋势;全球划片机市场主要被日资垄断,中国厂商有光力科技等 [47][49][53] - 传统后道设备:贴片机:也称固晶机,将芯片从晶圆上抓取并安置在基板上,可高速、高精度贴放元件;先进封装对贴片机的精度和效率要求更高;全球贴片机市场呈现双寡头格局,中国贴片机在中低端市场有竞争力,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仅10% [54][57][62] - 传统后道设备:键合机:传统引线键合技术难以适应现代先进封装需求,热压键合与混合键合是关键技术发展方向;键合技术种类繁多,随着封装技术进步,键合设备需达到更高精度和更精细能量控制;全球键合机行业集中度较高,中国厂商有华卓精科等 [63][66][72] - 传统后道设备:塑封机:为芯片提供物理保护和电气绝缘,核心功能是将芯片与封装体牢固结合;塑封工艺可分为密封法和模塑法,模塑法又分为传递模塑和压缩模塑,压缩模塑适合先进封装需求;全球半导体塑封机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中国代表厂商有耐科装备等 [78][84] - 传统全流程设备:量检测设备:为集成电路生产核心设备之一,贯穿全过程;先进封装因复杂性和精度要求,需更频繁使用量检测设备;全球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市场呈现高度垄断格局,中国市场也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国产量检测设备支撑主要覆盖成熟制程 [86][90][93]
2025年中国先进封装设备行业科技自立,打造国产高端封装新时代
头豹研究院· 2025-05-28 20: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先进封装作为“超越摩尔定律”的核心且高性价比路径,将推动封装设备销售额占比不断提升,形成“前道突破性能极限,后道整合性能优势”的协同模式,后道设备的高精度、异构集成能力将成为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5][26] - 不同先进封装与传统封装工艺流程差距较大,所需半导体封装设备由原有后道封装设备和新增中前道设备构成,传统后道封装设备需针对更小尺寸、更高集成度、更复杂结构进行技术升级 [9][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半导体封装设备行业综述 - 传统封装以低成本和简单结构为主,先进封装通过高密度互连、异构集成、三维堆叠等技术,满足高性能计算、5G、AI等对算力、能效和小型化的需求,代表半导体行业的前沿发展方向 [16] - 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可分为前道工艺和后道工艺,后道工艺中的封装是将集成电路裸芯片与外部电路连接,并进行物理保护和环境隔离的过程 [19] - 主要封装方式分为传统封装和先进封装,传统封装包括打线类封装、倒装、晶圆级封装等,适用于低速、低密度场景;先进封装包括Chiplet封装、2.5D/3D封装等,适用于高性能计算等场景 [20] - 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从2023年的106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后道设备销售额占比约为7%,未来先进封装将推动封装设备销售额占比不断提升 [21][22] - 先进封装新增应用包括晶圆研磨薄化、RDL制作、Bump制作、TSV制作等,所需半导体封装设备由原有后道封装设备和新增中前道设备构成 [27][30] - 传统后道封装设备需针对更小尺寸、更高集成度、更复杂结构进行技术升级,主要体现在精度提升、材料兼容性、工艺控制、自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国内有多家供应商可提供相关设备 [32] 先进封装设备分析 传统后道设备:减薄机 - 晶圆减薄机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对半导体晶圆进行减薄处理,满足后续工艺要求,不同减薄工艺有各自的优缺点 [36][39] - 全球减薄机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由日本企业主导,中国本土企业有华海清科、晶盛机电等 [40][44] 传统后道设备:划片机 - 晶圆划片机是半导体后道封测中晶圆切割和WLP切割环节的关键设备,划片工艺主要分为刀片切割和激光切割,激光切割尤其是激光隐形切割是主要趋势 [46][47] - 全球划片机市场主要被日资垄断,中国划片机厂商通过并购整合模式切入中高端机型市场,部分产品性能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50][53] 传统后道设备:贴片机 - 贴片机也称固晶机,先进封装技术对其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贴片机市场呈现双寡头格局,中国贴片机在中低端市场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但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仅10% [54][62] 传统后道设备:键合机 - 传统引线键合技术难以适应现代先进封装需求,热压键合与混合键合被视为关键技术发展方向,混合键合技术对晶圆表面要求极高,主要应用于高性能存储领域 [66] - 全球键合机行业集中度较高,新加坡ASMPT公司和美国库力索法公司为主要供应商,中国厂商有迈为股份、奥特维等 [68][72] 传统后道设备:塑封机 - 塑封机用于将芯片封装在塑料或其他材料中,塑封工艺可分为密封法和模塑法,模塑法又可分为传递模塑和压缩模塑,压缩模塑更适合先进封装需求 [73][78] - 全球半导体塑封机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中国仅少数塑封机厂商可满足多数产品的塑封要求,国内代表厂商有三佳科技、耐科装备等 [79][84] 传统全流程设备:量检测设备 - 量检测设备贯穿集成电路生产全过程,先进封装由于其复杂性和精度要求,需要更频繁地使用量检测设备 [86] - 全球半导体量/检测设备市场呈现高度垄断格局,美国厂商科磊半导体一超多强,中国市场也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国产量检测设备支撑主要覆盖成熟制程 [93]
晶升股份:产品结构变化致业绩增长承压,拓展光伏、外延设备等新应用领域-20250512
山西证券· 2025-05-12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晶升股份投资评级调整为“增持 - A”(下调)[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产品结构变化使2024年下半年业绩增长承压,公司加速拓展产品序列,推进新产品研发,拓展光伏、外延设备等新应用领域,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但受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影响业绩承压 [1][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公司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4.78%,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下降24.32%,扣非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降28.70%;单Q4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下降39.90%,归母净利润 - 0.01亿元,同比下降102.29%,扣非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下降72.79% [1] 事件点评 - 2024年公司拓展技术应用领域和产品序列,深化客户合作,但受宏观经济和行业形势等因素影响,季度业绩波动大,下半年因产品结构变化和研发投入增加,收入同比下降、业绩增长承压 [2] - 2024年整体毛利率26.07%,同比下降7.39pcts,25Q1整体毛利率4.53%,同比下降29.17pcts,主要光伏产品受市场影响毛利率低,影响Q1业绩转负 [2] - 2024年推进碳化硅外延炉等新产品研发,研发费用4424.71万元,同比增长16.39%,收入占比10.41% [2] 产品情况 - 2024年晶体生长设备营收2.46亿元,同比下降4.52%,收入占比57.91%,其他设备及配套营收1.72亿元,同比增长22.96%,收入占比40.37% [3] - 2024年晶体生长设备产销数量增加,因市场需求带来批量订单;碳化硅衬底向8英寸升级,公司自主研发的8英寸碳化硅单晶炉已批量供应 [3] 新领域拓展 - 光伏领域,自动化拉晶控制系统用AI技术提升控制精度和成晶率,2024年自主开发光伏级单晶硅炉,可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 [4] - 2024年推进碳化硅外延炉等新产品研发,2025年将加速新产品推出与定制样机批量化转换 [4][6] 投资建议 - 公司是国内碳化硅单晶炉主要厂商,客户覆盖国内龙头及主流企业,不断丰富产品、升级技术、拓展领域;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5.39/6.46/7.55亿元,净利润为0.65/0.79/0.95亿元,EPS分别为0.47/0.57/0.68元,25 - 27年PE分别为62.7X/51.5X/42.9X,考虑宏观和行业因素,调整至“增持 - A”评级 [7]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06|425|539|646|755| |YoY(%)|82.7|4.8|26.8|19.9|17.0| |净利润(百万元)|71|54|65|79|95| |YoY(%)|105.6|-24.3|20.3|21.8|20.1| |毛利率(%)|33.5|26.1|26.5|27.1|28.3| |EPS(摊薄/元)|0.51|0.39|0.47|0.57|0.68| |ROE(%)|4.5|3.4|3.9|4.5|5.2| |P/E(倍)|57.1|75.5|62.7|51.5|42.9| |P/B(倍)|2.6|2.6|2.5|2.3|2.2| |净利率(%)|17.5|12.6|12.0|12.2|12.5| [9]
晶升股份2024年财报:营收微增,净利润大幅下滑,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搜狐财经· 2025-04-29 16:3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4.78%,增速较2023年的82.70%大幅放缓 [1][4] - 归属净利润5374.71万元,同比下降24.32%,扣非净利润3022.58万元,同比下降28.70% [1][4] - 毛利润从2023年的1.32亿元下降至1.11亿元,降幅达16.67% [4]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9.9%,归属净利润亏损63万元,同比下降102.3% [4] 研发与技术 - 2024年研发费用4424.71万元,同比增长16.39%,占营业收入的10.41% [5] - 累计获得国内专利95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57项 [5] - 新产品包括碳化硅外延炉、多线切割机、减薄机、抛光机等,丰富了产品线 [5] 人才与治理 - 截至2024年底员工总数210人,研发人员85人,占比40.48%,较上年同期增长19.72% [6] - 完善研发管理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热情 [6] - 加强依法规范运作,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效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