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油气
icon
搜索文档
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08-03 05:44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海洋经济呈现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 [1] 海洋传统产业 - 海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7% [2] - 海船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2] - 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6.9% [2] - 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7718亿元 同比增长8.0% [2] - 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1%和33.7% [2] 海洋新兴产业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4.6%、43.3%和62.6% [3] -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企业竞争力提升 "海星大模型"发布 [3] - 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已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3] 海洋资源与能源 -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2% 项目涉及投资超5000亿元 [4]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2.2%、199.4% [4]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6% [4] - 山东蓬莱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竣工投产 [4] 涉海企业经营 - 87.6%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 [5] - 73.8%企业预计下半年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 [5] - 89.4%企业预计下半年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5] - 57.5%企业研发经费实现同比增长 58.4%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实现同比增长 [5] 海洋科技与创新 - 仿蝠鲼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开展协同作业 [5] - "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投产 标志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5]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 [6] - 山东青岛"海洋科技网上大市场"上线 [6] 海洋对外贸易 - 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 [7] - 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3.7% [7] - 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 [7]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过60% [7] - 河北唐山港新增两条直航东南亚航线 福建开通首条直航厄瓜多尔集装箱班轮航线 [7]
上半年海洋经济稳中向好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8-02 10:41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海洋资源要素供给能力增强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2% 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1] 传统海洋产业 -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和16.9% [1] - 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邮轮港口接待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 [1] - 海洋交通运输业韧性凸显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和6.9% [1]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3%和9.7% [2] - 青岛发布"海星大模型"用于海洋药物研发 [2] - 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2] 可再生能源与渔业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9.4%和2.2% [1]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1]
“乘数效应”打造10万亿市场 海洋经济成中国经济增长“蓝色引擎”
央视网· 2025-07-20 08:50
海洋经济整体表现 - 2024年一季度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增速领跑国民经济 [1] - 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财经会议明确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1] - 近10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累计增长75.9% 进入"质变"发展阶段 [28] 深海油气开发 -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实现年产能45亿立方米天然气 设计产能达峰并接入全国管网 [3] - 该气田技术体系将带动宝岛21-1等深水油气藏开发 提升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保障 [3] - 全球近十年70%-80%重大油气发现来自深水及超深水区域 深海已成核心战场 [7] - 海洋多种能源融合开发方案推进 结合风能与油气资源就地生产化工产品 [5] 海上风电发展 - 广东阳江建设我国首个±500千伏海上换流站 重2.7万吨 2026年投产后年送电60亿度至粤港澳大湾区 [9] - 首创"绿电拼车"模式 汇集4个风电项目电力 构建海底新能源"高速路" [12] - 阳江集群实现叶片研发至运维全链条生态 8兆瓦以上大机组和漂浮式风电技术突破带动20多个细分产业升级 [11] 海洋牧场创新 - "苏海1号"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投产 总投资6亿元 年产8000吨三文鱼 年产值超5亿元 [14] - 采用全电力驱动系统 续航2万海里 规模达3.5个标准足球场 [14] - 计划推广5艘同型船 形成年产量4万吨 市场规模280亿元 [16] 海底数字基建 - 中国首个商用海底智算中心集群投入运行 "海底智算舱"下水实现"陆数海算"模式 降低制冷能耗 [18] - 100个海底数据舱较陆上同类每年省电1.2亿度 未来可与风电、牧场等产业融合 [20] - "南鲛号"水下敷缆机器人测试中 敷埋速度达1000米/小时 较传统提升1倍 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 [22][24] 产业协同发展 - 海洋经济呈现一二三产融合特征 国产邮轮实现装备制造+旅游模式 风电与养殖融合提升海域利用率数倍 [28] - 新兴领域包括智能船舶、蓝色碳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 [28] - 形成海岸带-近海-深远海三重空间开发体系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模式成熟 [28]
中国海油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新华财经· 2025-07-19 08:51
公司业务与供应链实力 - 公司以"赋能美好,探源未来"为主线展示供应链实力,体现贡献优质能源和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社会责任 [1] - 作为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坚持多措并举深挖上产潜力,产量连续多年刷新历史纪录 [1] - 2024年公司获得11个油气新发现,成功评价30个含油气构造,净证实储量达72.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储量寿命稳定在10年 [1] LNG业务与全球布局 - 公司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LNG进口商,与100多家国内外LNG贸易商建立联系,资源采购遍及30个国家和地区 [1] - 2006年至2024年累计进口LNG达3.3亿吨,2024年进口量占中国总量的39.3% [1] - 海外公司遍布20个国家与地区,本地员工占比超过70%,体现全球化合作战略 [2] 绿色转型与生态保护 - 公司聚焦双碳战略,布局风电、岸电、CCUS等新兴工程,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2] - 秉持"在保护中开发"理念,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实施近200个项目,累计投入超人民币2亿元 [2] 品牌展示与行业影响力 - 展台设计融合"强链未来、经略海洋、全球互联"三大维度,展示深海能源开发成果 [2] - 举办"蓝海讲堂"活动,吸引近百名高校学者、行业专家参与,展示公司40余年奋斗历程 [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央广网· 2025-07-08 17:0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呈现强劲发展态势[1] - 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1] - 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4] 海洋装备与技术突破 - 国内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实现三项历史性突破(国内船东第一单、国内船厂交付第一艘、国产甲醇主机第一次实船应用)[1] - 该船舶每年可减少约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670万棵树的碳汇效应[1]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23口井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海上气田[1] - 通过自主技术攻关实现深水油气装备全链条能力提升[2] 海洋新能源发展 -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LHD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稳定运行,采用"平台式+模块化"技术提高利用率[3] - 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阵,聚焦规模化利用与场景拓展[3] - 推动构建海上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海洋能与海上生产活动融合[3] 区域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上线全国首家海洋蓝色金融平台,提供蓝色贷款、保险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4]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着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海上新广东"[4] - 各地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模式,建设海洋强省[3][4]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5] - 培育海洋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塑造发展新动能[5]
午后爆拉!发生了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07-02 21:38
钢铁板块表现 - 钢铁指数上涨3 74%至2231 23点 成分股盛德鑫泰涨17% 重庆钢铁 柳钢股份 首钢股份涨停 三钢闽光 武进不锈涨逾8% [2][3] - 港股重庆钢铁股份盘中暴涨超130% 鞍钢股份涨近13% [3] - 唐山环保限产力度加大 约半数钢厂确认收到7月4日-15日减排限产通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于7月29日-31日在唐山召开理事会议 [4] 商品与A股联动 - 多晶硅期货涨停 玻璃期货涨超6% 工业硅 硅铁跟涨 A股光伏 玻璃 钢铁板块同步大涨 [1] 海洋经济板块 - 海洋经济概念股掀涨停潮 国联水产涨20 11% 獐子岛 通威股份 开创国际等10余只个股涨停 [6][8]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和社会资本引导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8] - 海洋经济产业链分为基础设施层(港口 海上风电基础) 装备技术层(船舶制造 深海探测器) 资源开发层(渔业 海上风电 生物医药) [9] - 深海科技国产替代加速 海上风电成本下降30% 海洋油气勘探实现300米至1500米水深突破 [9][10] - 机构建议关注海洋通用设备 资源开采 装备制造三大板块 深海科技有望形成成熟产业链 [10] 市场资金动向 - 资金从近期热门板块流向涨幅较小的钢铁 海洋经济等板块 呈现高低切换特征 [6] - A股成交量持续收缩 热门板块轮动加剧 券商认为短期进入调整但向下空间有限 [7]
主题策略专题:把握海洋经济投资机会
国信证券· 2025-07-02 20:23
核心观点 - 国内海洋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政策支持与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走高 [3] - 深海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语境下的未来产业,正加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AI技术深度赋能展现巨大投资潜力 [3] -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未来投资脉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3] - 海洋经济主题指数表现强劲,关注深海油气与海洋生态服务领域投资机会,细分领域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3] 海洋经济政和产业脉络 热点事件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项举措,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等 [7] - 2025年6月多个事件发布相关报告和案例,如《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等,显示海洋资源利用和生态状况 [7] 政策概览 - 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宏观指导和战略规划,《海洋环境保护法(2024修订)》提供法律保障 [8] 产业成效与挑战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较上年增长5.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海洋各产业有不同程度发展 [8] - 面临海洋科技资源不足、开发方式粗放、产业结构需深度调整等挑战 [8] 发展指数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发展规模与效益、结构优化与升级等多方面指数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 [18] 生态预警监测 - 近岸海域表层海水部分指标无明显变化趋势,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重点生态系统状况优良或稳定 [19] 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 多地有不同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如辽宁锦州退养还湿等 [20] 深海科技产业链 政策驱动 - 2025年3月中央及地方加速布局深海科技,多地发布相关规划和意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23] 产业增速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5.9%),深海相关产业增速突出,政策支持领域进入加速培育期 [24] 产业崛起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技术突破为商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25] AI赋能 - AI技术优化资源勘探、提升作业效率,新兴应用加速试点,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3.25万亿 [25] 深海油气开发 - 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潜力大,开发兼具战略和商业价值,政策推动下海洋油气企业有望受益 [35] 深海生态服务 - 2023年国内渔业总年产值达1.60万亿元,海洋渔业接近8000亿元,海洋养殖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 [44] - 发展远洋渔业是重要战略目标,头部企业份额可持续扩张 [44]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投资线索 产业概述 -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49] 产业链环节 - 上游为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为装备制造商,下游为应用市场 [53] 政策支持 - 国家陆续推出政策文件,从“十一五”到“十四五”规划均将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56] 产业分布 - 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长三角,按市值和专利统计分布有不同集中区域 [60] 融资与园区 - 2014 - 2023年中国船舶行业融资事件17起,融资金额5.67亿元,2021年融资最多 [64] - 中国船舶行业有20个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江苏 [64] 海洋经济指数梳理和分析 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日盘后,海洋经济指数和海洋科技指数半年内分别上涨9.3%和13.7%,有两次行情催化 [69] 指数拆解 - 海洋经济指数样本股行业分类以工业为主,主题指数分布均匀偏集中 [73] - 指数中市值百亿以下标的近半数,按标准筛选得到18个A股成分 [76]
中国海油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方案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10:25
公司战略与行动方案 - 公司发布"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方案 按照"算力统管、数据统治、平台统一、场景统筹"原则实施 [1] - 重点聚焦"场景领航"、"数据脉动"、"平台筑基"、"人才引智"4个方面 推动AI技术与海洋能源产业链全链条深度融合 [1] - 目标到2027年打造10个以上海洋油气高质量数据集 研发3个以上专业级模型 落地8个以上AI标杆场景 [1] 数智化产品发布 - 海能BMS实现集团总部至作业公司全业务流程贯通 聚焦勘探开发核心业务指标与数据精准溯源 [2] - 海能EAM以工单为核心实现设备管理领域软件自主化 提升设备可靠性并延长资产寿命 [2] - 海能-智擎作为智能油气田数字底座 提供全栈技术服务支撑技术降本与应用提质 [2] - 璇玑云具备实时监测预警等8大功能 实现海内外"璇玑"作业100%覆盖 [2] - 天枢云贯通LNG全产业链6大环节 通过数据流通破解行业壁垒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提升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能力 推进"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实施 [3] - 重点任务包括科技与数智化体制机制改革 目标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 [3]
“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百亿立方米 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6-08 07:56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 "十四五"期间海南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气田陵水36-1和国内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 [1] - 建成"深海一号"一期和二期项目,带动海南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1] - "深海一号"气田自投产以来长期保持高产稳产,连续三年天然气产量超30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 [1] "深海一号"项目进展 - 2024年二期项目加入后,"深海一号"整体产量持续攀升,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华南地区保供主力气田的地位 [1] - 项目相关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当年海洋工程领域唯一的一等奖 [1] - 项目前期投入巨大,但在生产运行中展现出良好经济性和科技成果 [1] 海洋能源基础设施发展 - "深海一号"等海上油气项目拉动海南海洋能源开发基础设施更新,包括里程更长、管输量更大的海底管网 [2] - 三亚、澄迈等地的油气处理终端、物流码头建设规模扩大,物资吞吐数量和种类显著提升 [2] - 相关设备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为开发"海上万亿大气区"奠定基础 [2]
石化行业共绘能源“3060”蓝图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10:53
能源转型与政策导向 - "十五五"规划期间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化石能源定位转向化工原料,新能源和CCUS技术将取得长远发展[1] - 中国坚持"先立后破"策略,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预计2035年一次能源需求达70亿吨标煤峰值,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升至78%[1] - 全球气候目标与行动存在巨大鸿沟,新能源发展需进一步提速以实现气候目标[1] 氢能与海洋能源发展 - 氢能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战略作用,预计2060年达到8600万吨产业规模,呈现多元应用格局[1] - 海洋油气资源已成为国内石油增储上产主力军,海上风电预计2060年装机总量超3.5亿千瓦,发电量超1.1万亿千瓦时[2] - 能源管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全国一张网"基本形成,预计2040年油气管网总里程达30万千米以上[2] 炼油与化工行业转型 - 炼油行业正从传统燃油生产向化工原料生产转型,面临产能封顶和产品结构调整压力[2] - 原油加工量将于2060年降至3亿吨,主要用于生产化学品及材料,催化裂化工艺将聚焦重质原料处理[2] - 煤化工行业面临结构性供需矛盾,需从"用好煤"向"用好碳"转变,提前布局绿色碳源和耦合技术[3] CCUS技术与碳中和发展 - 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中国已取得显著进展,未来将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3] - 预计到2060年中国将实现碳埋存量30亿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3] - 企业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动煤化工行业转型升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