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搜索文档
千台订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奔向工厂仓库
深圳商报· 2025-09-05 07:18
合作规模与部署计划 - 星尘智能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 未来两年内推动上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 [1] - 合作标志着AI机器人进入工业智能体应用新阶段 为具身智能技术商业化打造范本 [1] 技术整合与场景应用 - 星尘智能AI机器人平台与仙工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强强联合 实现从单点技术验证到多场景大规模应用的跨越 [1] - AI机器人将承担产线物料配送、周转箱搬运、上下料、空箱回收等作业 自动化工业制造中枯燥重复、不安全、困难的任务 [1] - 通过核心部件+整机应用协同模式 构建具备高度自适应性和泛化作业能力的AI机器人平台 [2] 研发方向与行业影响 - 双方将联合研发工业AI机器人产品 探索机器人控制、绳驱传动、AI与机器人软硬件协同等前沿技术主题 [1] - 合作将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规模化部署经验 [2] -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减轻工人重复性劳动负担 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1]
002514,跨界机器人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7:00
投资交易概况 - 公司以1800万元认购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有限公司增资扩股 交易完成后持有目标公司81.82%股权[2][6] - 目标公司本次增资总额为2000万元 公司认购后目标公司将成为并表子公司[2][6] 目标公司业务与技术 - 目标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 智能机器人研发及系统集成服务[6] - 核心产品为IIMT-CI-W05协作机器人 具有高精度高灵活性特点 适用于焊接等工业场景[6] - 在具身智能领域研发直流无框电机 高精度双磁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 并研究模仿学习 强化学习等算法[8] - 提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采用立体仓储 AGV导航 3D视觉检测 MES软件开发等技术实现数字双胞胎系统[8] - 研制多款室内无人车产品 融合雷达视觉融合导航避障技术 可与协作机器人组成复合机器人系统[8] 目标公司财务与运营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目标公司净资产为-182.01万元[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9.10万元 净利润22.50万元[6] 产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目标公司股东江苏集萃智造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注册实体[10] - 集萃智造三千台协作机器人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1.3亿元 建设2万平方米厂房 交付周期压缩至30天 效率提升50%[12] - 引入AI调度系统后产能提升300% 未来三年目标年产近万台智能机器人 产品销往80个国家和地区[12] - 公司认为机器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全球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12] - 本次投资有望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助力公司切入具身智能和工业机器人领域[2][5]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16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位于重庆永川高新区的重庆聚源通达汽车零部件制造有 限公司,主要产品是汽车座椅滑轮和骨架,通过对生产设备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定制化 产品生产能力,合作客户涵盖赛力斯、长城等车企。 强化产业链招商,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重庆联合中国船舶集团建设内河新能源船舶研发制造总部,协 同中国中车集团落地轨道交通检测中试平台及制造项目;引进特变电工、中国商飞、宇树科技等龙头企 业,联动投资机构开展资本招商,依托明月湖产业基地培育初创企业。积极营造产业生态;组建轨道交 通产业联盟拓展国际市场,打造"工业母机+""机器人+""低空装备+"等示范场景,举办新产品发布会及 产需对接活动推广"重庆造"装备。 抢抓机遇,重庆围绕风、光、水、氢、储等领域加快创新突破,构建从研发制造到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 生态。同步夯实机器人产业基础,政产学研协同攻克核心零部件制造、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补齐高端 减速器等短板,健全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支持链主企业开放共享资源以带动产业链协作。推动轨道交 通强链补链,以整车企业为牵引,引进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在渝布局,推动本土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成果 转化。 (文章 ...
产业提能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新增一批工改项目并推进科技大市场3.0建设,实现技术交易额24.2亿元 [1] -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现"领航者2号"全面量产,依托每秒275万亿次运算能力的人工智能算力,作业臂操作精度达0.1毫米 [1] - 全国首个纺织服装数据流通平台赋能200余家纺织服装业中小企业 [1] 区域发展规划与投资 - 全年谋划重大项目336个,年度计划投资354.5亿元 [1] - 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5个,签约项目当年落地率超80% [1] - 区委书记与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协商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形成6份创新相关调研报告 [1] 创新生态建设 - 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域创新活力区 [1] - 科创产业、科创空间、科创金融及创新人才等多维度推进创新要素集聚 [1]
济南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4
近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运动会上,来自山东济南高新区的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行者泰 山"人形机器人冲过100米表演赛终点夺得第一名。在1500米比赛中,"行者泰山"受到干扰意外摔倒,左 臂掉落,瞬间激活跌倒恢复模式,仍保持3米/秒的运动速度跑完全程。"行者泰山"因"断臂完赛"的韧劲 冲上热搜,展现了济南机器人产业技术与创新的风采。 济南高新区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以全链条创新模式,打通从实验室 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量子通信、电磁驱动、基因编辑等取得国际领先成果,2024年获评国家科学 技术奖3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9%。 优化创新生态,增强城市动能。济南加快推进"科创济南"建设,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 系。"十四五"以来,济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66.3%,累计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20家,拥有国家级 企业技术中心33家、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1家。 眼下,创新活力如泉水般在这座"千泉之城"竞相迸发,不断释放城市潜能。 走进济南市莱芜区智能网联( ...
马斯克的“金色擎天柱”:特斯拉全新人形机器人曝光,仿生手部引热议、疑似 Optimus 3 原型
新浪财经· 2025-09-05 04:43
特斯拉Optimus 3人形机器人进展 - 特斯拉Optimus 3人形机器人原型通过视频曝光 采用浅金色/黑色配色并印有特斯拉Logo [1][3] - 机器人唤醒词为"Hey Optimus" 成功响应寻找可乐的语音指令但语音响应速度稍慢 [3] - 机器人手部采用仿生设计 具备真人手部褶皱/指甲轮廓/关节痕迹等细节 相比前两代有明显进步 [5] 产品功能与市场定位 - 机器人手部在视频中未展示动作 被部分网友质疑仅为装饰性设计或防抄袭的障眼法 [9] - 该机器人被类比为金色擎天柱 据称可替代年薪20-50万美元(约142.9-357.2万元人民币)的人类工人 [10]
人形机器人连续两下差点滑倒,你们说这是运气还是算法?
新浪财经· 2025-09-05 02:22
人形机器人稳定性问题 - 人形机器人连续两次出现滑倒情况 引发对稳定性的关注[2] - 事件引发对机器人算法有效性的质疑 核心问题在于算法控制还是偶然因素[2]
广东去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跻身全国“三甲”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0:44
|2025年9月5日星期五| NO.1 广东去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 "南方网"9月4日消息,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 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 点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技术和重磅产业,广东正制胜新赛道,努力抢占未来发 展制高点。 NO.2 中国香港与约旦签订税务协定 "香港政府新闻网"9月4日消息,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代表中国香港特区政府 与约旦政府签署了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按照协定,中国香港居民在约旦缴付的税项均可根据《税 务条例》抵免中国香港就同一笔收入所征收的税项,以避免双重课税。约旦向中国香港居民征收股息、 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扣税税率,也将由现时最高10%,降至不超过5%。 点评:协定有助投资者更有效评估其跨境经济活动的潜在税务负担,有利于促进中国香港与约旦的金融 和经贸联系。 NO.3 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跻身全国"三甲" "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9月4日消息,日前,海关总署发布《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 ...
北京经开区上半年GDP增长12.3%
北京商报· 2025-09-05 00:11
经济加速度 增速位列国家级头部经开区第一 在9月4日召开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经开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 单:上半年GDP以12.3%的增速领跑国家级经开区,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15%;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超600亿元,商业航天规模超300亿元;人才总量达40万人…… 今年上半年,北京经开区GDP保持12.3%的高增长态势,增速位列国家级头部经开区第一。"经济发展 能够跑出'加速度',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核心引擎。"王磊表示,经开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占比 已由2020年的65∶35调整为2024年的59∶41,第三产业占比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上半年信息服务业营 收增长23.8%,批零额增长25.4%,金融业两项净收入增长31.4%。 经开区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增长潜力逐步释放。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28%,连续三年保持千亿投资 强度,工业投资总量、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8%,总量保持全市第二。 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指出,经开区以高精尖产业开放发展为特色,主动探索新型国际产 业互动格局。"十四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预计超40亿美元,高技术 ...
“十四五”以来中国围绕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布国家标准4000余项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23:43
标准供给与产业升级 - "十四五"期间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行业发布国家标准4000余项 [1] -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国家标准95项 增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并提高生产效率 [1] - 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布国家标准221项 防范非理性竞争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团体标准与技术创新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 为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1] 国际标准合作与竞争力 - "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2] -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包括智能制造、纳米制造、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系统等先进制造领域 [2] - 4210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标准 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 [2] 国际市场准入与优势 - 标准国际化成果逐步消除技术壁垒 为中国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大型成套设备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合规路径和质量背书 [2] - 国际标准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可比性与竞争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