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冰淇淋
icon
搜索文档
2元冰淇淋被骂上热搜,雪王又被审判了
36氪· 2025-08-01 18:15
蜜雪冰城冰淇淋融化事件 - 蜜雪冰城冰淇淋因融化速度快引发社交平台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TOP1 [5][6] - 消费者体验反馈包括"出门吃不了几口就化得到处都是"、"刚拿到手没几秒就开始滴水"等 [6][9] - 公司客服回应称配方未改,店员解释夏季高温加速融化,建议尽快食用 [10] 冰淇淋融化速度的科学解释 - 专业指标"抗融性"受添加剂、原料、生产工艺等多因素影响 [29] - 蜜雪冰淇淋属于软冰类型,制作温度-5℃至-7℃,远高于硬冰的-18℃储存温度 [29] - 冰淇淋固形物含量仅20%-30%,水分占比70%-80%,乳脂含量4%-6%导致锁水能力弱 [31] - 未大量使用增稠剂(对比高价雪糕0.04%添加量),空气混入50%加速结构塌陷 [32][34] 低价策略与品牌定位 - 2元冰淇淋为引流单品,客单价低可能影响门店盈利 [38] - 低价成为品牌"社交货币",上海地域梗被公司玩梗转化为流量 [41][47][49] - 品牌通过低价建立消费者好感,暂无需急于升级 [40] 行业对比与消费者心理 - 钟薛高曾因"高温不化"事件引发添加剂质疑,导致口碑销量双下滑 [14][16][17] -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在低价产品前被弱化 [39] - 2元冰淇淋满足大众基础需求,提供"五分钟清凉"的性价比体验 [52]
哈根达斯背后即将显现高盛(GS.US)身影:欲171亿美元入股全球冰淇淋巨头Froneri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5:05
智通财经APP获悉,有媒体周五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报道,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集团 (GS.US)有望 以150亿欧元(约合171.3 亿美元)的企业价值(含债务)收购闻名全球的冰淇淋制造商Froneri的主要股份价 值。报道称,最早可能在9月签署的这笔大规模收购交易,将由高盛资产管理部门成为法国私募股权公 司PAI Partners 为此设立的"延续基金"中全新的主导投资机构。 Froneri成立于2016 年,是瑞士食品饮料领军者雀巢公司与私募巨头PAI旗下R&R冰淇淋( R&R Ice Cream)的合资企业,两家公司当时将各自在20多个国家的欧洲冰淇淋业务合并。 2019年,雀巢还以大约40亿美元的整体价值将其美国市场冰淇淋业务全部出售给Froneri,使得这家冰淇 淋制造商获得哈根达斯(Häagen-Dazs)及其他雀巢核心品牌的控制权。 高盛和雀巢未立即回应媒体们发出的置评请求;PAI Partners 以及Froneri亦暂未能取得联系。 在这笔拟议的大型收购交易中,高盛资产管理(GSAM)拿现金去接PAI Partners 为继续持有Froneri而新建 的 "延续基金"(continuatio ...
Unilever(UK)(UL)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31 16: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上半年基础销售额增长3.4%,其中销量增长1.5%,价格增长1.9% [2][6] - 第二季度基础销售额增长3.8%,环比改善,其中销量增长1.8%,价格增长2% [6] - 集团营业额为301亿欧元,同比下降3.2%,主要受4%的汇率负面影响抵消 [30] - 基础营业利润率为19.3%,同比下降30个基点,主要因品牌营销投资增加 [33] - 基础每股收益为1.59欧元,同比下降2.1% [34] - 自由现金流为11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的22亿欧元下降 [36][3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美容与健康 - 基础销售额增长3.7%,其中销量增长1.7%,价格增长2% [14] - 健康业务连续21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15] - 核心护肤品实现低个位数增长,护发和高端美容持平 [14] - 营业利润率19.4%,同比下降60个基点 [17] 个人护理 - 基础销售额增长4.8%,其中销量增长1.4%,价格增长3.3% [17] - 多芬品牌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18] - 营业利润率22.1%,同比下降90个基点 [19] - 收购Wild和Doctor Squatch品牌以加强高端产品组合 [20] 家庭护理 - 基础销售额增长1.3%,其中销量增长1.1%,价格增长0.2% [21] - 第二季度增长加速至1.8% [21] - 营业利润率15.5%,同比下降80个基点 [22] 食品 - 基础销售额增长2.2%,其中销量增长0.3%,价格增长1.9% [23] - 营业利润率23.3%,同比提高100个基点 [24] 冰淇淋 - 基础销售额增长5.9%,其中销量增长3.8%,价格增长2% [24] - 营业利润率下降40个基点 [25] - 确认将于11月中旬完成分拆 [26][2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发达市场 - 占集团营业额的44%,基础销售额增长4.3% [8] - 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约4%的增长 [8] - 北美增长5.4%,销量增长3.7% [8] - 欧洲增长3.4%,销量增长2.8% [10] 亚太非洲 - 占集团营业额的43%,基础销售额增长3.5% [11] - 印度第二季度增长5%,主要由销量驱动 [11] - 中国和印尼仍面临挑战,但预计下半年将加速 [11][14] 拉丁美洲 - 占集团营业额的13%,基础销售额增长0.5%,但销量下降4.6% [12] - 巴西和墨西哥市场疲软 [13] - 预计下半年将有所改善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继续将投资组合转向美容与健康和个人护理领域 [48] - 重点发展美国和印度两大市场 [48] - 转向高端科学创新 [48] - 冰淇淋业务分拆进展顺利,将于11月完成 [26][27] - 计划保留冰淇淋业务约20%的股份,最多五年 [27][28] - 预计分拆后Unilever的毛利率将提高160个基点至46.7% [4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预计2025年全年基础销售额增长将在3%-5%范围内 [41] - 下半年营业利润率预计至少为18.5%,较2024年显著改善 [41] - 发达市场表现强劲,新兴市场势头增强 [43] - 宏观经济和汇率环境仍不确定 [42] - 目标实现多年至少2%的销量增长和持续的毛利率扩张 [45] 其他重要信息 - 品牌营销投资增加40个基点至营业额的15.5% [33] - 生产力计划超出预期,预计年底累计节省6.5亿美元 [34] - 完成15亿欧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40] - 第二季度股息同比增长3% [39] - 预计全年自由现金流转换率约为100% [38]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非冰淇淋业务增长 - 预计下半年非冰淇淋业务将加速增长,目标实现2%的销量增长 [63] - 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将显著改善 [68] 关于拉丁美洲和亚洲市场 - 拉丁美洲面临挑战,但预计下半年将有所改善 [80] - 印度表现良好,预计将继续增长 [84] - 印尼和中国正在改善,预计下半年将恢复增长 [89][91] 关于美国市场 - 美国业务转型成功,个人护理业务表现强劲 [94] - 在个人护理和皮肤清洁领域重新获得市场份额 [97] 关于组织重组 - 已完成前24个市场的销售队伍重组 [103] - 其他市场业务增长4.9%,组织规模缩小35% [106] 关于利润率 - 预计下半年利润率改善将来自销量、产品组合和生产效率 [111] - 将保持15%-16%的品牌投资水平 [117] 关于食品业务 - 食品业务表现良好,营业利润率提高100个基点 [123] - 核心品牌Hellmann's和Knorr表现强劲 [124] 关于市场份额 - 在美国、欧洲和印度市场份额增加 [132] - 在巴西洗衣粉市场短期份额下降,但已调整价格策略 [155] 关于关税影响 - 关税影响可控,主要关注供应链弹性 [145] - 预计下半年将优化库存水平 [146] 关于定价策略 - 在巴西洗衣粉和美国部分护发产品中调整了过高定价 [154] - 印度液体洗涤剂价格下降17%后销量显著增长 [156] 关于渠道策略 - 亚马逊和沃尔玛是重要销售和品牌发现渠道 [169] - 美国电子商务业务占比高,约50%的高端美容业务通过电商销售 [170]
年收入近80亿的雀巢咖啡中国,将迎来一位全新“女掌门”
36氪· 2025-07-31 10:26
人事任命 - 雀巢任命Pamela Takai为在华咖啡业务新负责人 自2024年三季度起生效 直接向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汇报 并加入大中华区管理委员会 [1][3] - 原负责人姜海英已决定离开雀巢寻求新机会 [3] 新任负责人背景 - Pamela Takai拥有20多年快消行业经验 曾任职于联合利华和亿滋 主要从事品牌管理和营销工作 [3] - 她于2021年4月加入雀巢菲律宾 担任奶品健康与营养解决方案负责人 [3][5] - 在菲律宾任职期间 她带领奶品业务实现销量主导的增长 恢复了儿童系列销量 并在成人及即饮产品上实现强劲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 [5] - 她曾成功推动业务转型 提高盈利能力 市场份额显著增长 在数字化生态战略方面有丰富经验 [5] 原负责人业绩 - 姜海英2022年加入雀巢 最初负责糖果和冰淇淋业务 2024年接任咖啡业务负责人 [7] - 她重新塑造脆脆鲨品牌定位 将其转型为脆零食品牌 成为大中华区增长最快品牌之一 [8] - 她推动脆脆鲨产品线扩展 推出薄脆饼干、曲奇饼干、植物脆、冰淇淋等新品 [8] - 她负责将奥利奥品牌冰淇淋引入中国市场 并通过电商重启和餐饮业务拓展推动冰淇淋业务重回增长轨道 [8] - 她提出通过本土化创新实现产品迭代升级与品类拓展 聚焦少而精的创新项目 [10] 咖啡业务重要性 - 咖啡业务是雀巢品牌管理、产品创新和消费者忠诚度的战略载体 [1] - 咖啡是雀巢全球营收占比第一大业务 过去三年每年以8%速度增长 年收入近240亿瑞士法郎(约1974亿元人民币) [13] - 大中华区在雀巢全球咖啡业务中占比约4% 2023年收入约9.6亿瑞士法郎(约79亿元人民币) [13] - 与2021年相比 雀巢大中华区咖啡业务销售收入基本持平 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 [14] 市场战略方向 - 全球咖啡行业增长驱动力来自高端化、更多饮用场景和更多新消费者 [16] - 咖啡创新从咖啡师主导转向消费者主导 年轻消费者寻求在家中制作创意咖啡 [16] - 咖啡成为全天候多功能饮料 包括热饮、冷饮和花式调味饮品 [16] - 中国消费者年均咖啡消费量仅四五十杯 远低于全球平均超过200杯的水平 [16] - 雀巢中国2024年推出PET瓶装新品生椰拿铁和桂花龙井拿铁 灵感来自中国咖啡连锁市场爆款口味 [10] - 即饮罐装产品线精简为浓醇拿铁和原醇香滑两款 产品特性更鲜明 [10] 全球业务调整 - 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强调更少、更大、更好的创新 六大重磅投资中有两个与咖啡相关(雀巢浓缩咖啡和NEO系统) [18] - 2024年雀巢咖啡业务多个领导职位调整 包括咖啡品牌负责人和雀巢星巴克全球咖啡联盟负责人变动 [18]
包装越小,生意越大?拆解食品饮料“迷你化”的产品逻辑
36氪· 2025-07-31 08:19
规格是食品饮料重要的产品策略之一。 我们分析过东方树叶的产品规格策略,通过三次产品规格的升级(330ml、900ml和1.5L装),不断巩固自己在无糖茶市场的龙头地位。我们也写过,即饮 咖啡近一年走红的9.9元/1升的产品,是通过包装和价格的性价比优势,来争夺过去被外卖抢走的咖啡消费市场份额。 饮料规格很多都是越变越大,相反的是,冰淇淋却越来越"迷你"了。不仅越卖越小,小雪糕还在努力地"成团",经常以"mini多支装"的组合出现,吸引消 费者的注意。 "变小"不只是在冰淇淋行业,货架上的薯片、啤酒、方便面也悄悄加入,和大瓶装饮料的性价比不同,小包装的食品正在卷起行业另外一种"精致萌"的潮 流。 一、"小"趋势从何而来? 伊利旗下的巧乐兹,在2019年推出了mini的巧乐兹小V筒,开始布局迷你类冰品的细分市场。而甜筒冰淇淋的代表可爱多,推出迷你版的时间更早,在 2017年就已经推出。 根据我们的观察,更多品牌的加入是在最近几年,单支份量显著缩小,取而代之的是多支装的组合产品。 梦龙在2023年4月推出迷你梦龙,将单支雪糕的克重从65g减少为42g左右,一上市便受到欢迎。随后,和路雪旗下品牌千层雪,也加入"迷你家 ...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创业邦· 2025-07-30 18:10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10] - 过去一年全国范围内关停81家门店,门店总数被DQ(1695家)和蜜雪冰城等品牌超越[6][7] -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母公司冰淇淋业务50%收入,但2025年出售传闻反映经营压力[4][5] 品牌定位与历史策略 - 中国双球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14][16] - 巅峰时期中国门店占全球44%(400/900家),年均销售增速23%[15] - 早期通过商场LV/Gucci相邻选址、专属冰柜隔离平价产品维持高端形象[19][20] - 1997年推出冰淇淋月饼占营收28%,开创礼品场景商业化先例[19] 竞争环境变化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提升至30元,与哈根达斯目标客群重叠[29][33] - 喜茶等品牌抢占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导致哈根达斯多地门店被迫迁至负一层[35] - 2022年后茶饮大众化(喜茶降至15-25元,奈雪推出9元产品)加剧价格压力[37][38] 战略调整与供应链挑战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拓展商超和美团盒马[35] - 冰淇淋线上渗透率仅20%,冷链需保持-18℃至-25℃,渠道成本比常温商品高5-8%[35][47] - 2024年推出9.9元咖啡引流,但核心冰淇淋产品降价空间有限[46][49] 行业对比与案例参考 - 星巴克2025年首次降价(平均降5元),瑞幸已在门店数和营收上反超[41][42] - 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2024年市场规模达120亿元[52] - 1996年星冰乐上市未满月即超越哈根达斯销量,显示替代品威胁历史重演[27]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36氪· 2025-07-30 17:11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和市场份额被挤压 [4][5][7] - 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对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导致其高端定位受到冲击 [19][24][25] - 哈根达斯尝试通过渠道转型和产品降价应对困境,但受限于供应链特性难以实现规模扩张 [25][36][37] 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7] -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下滑至7.2亿美元,北美市场销售额三年下滑近10亿瑞士法郎 [9] - 2023年在中国关停81家门店,而竞争对手DQ门店总数已达1695家 [5]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市场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1][12]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高端,全球900家门店中有400家在中国,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达23% [11] - 通过奢华门店设计、高端商场选址和专属冰柜维持品牌形象,曾被称为"买得起的奢侈品" [12][16][17] 竞争环境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降至15-25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 [24][28] - 购物中心黄金位置被喜茶等品牌取代,多地门店被迫搬迁至负一层 [25] -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也被瑞幸超越,反映出高端定位在大众化趋势下的困境 [33][34] 转型尝试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发力商超和便利店 [25] - 推出9.9元咖啡引流,冰淇淋产品采取组合优惠促销 [36][39] - 尝试学习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间",但效果有限 [21][25] 行业特性 - 冰淇淋供应链具有冷链成本高、保鲜期短、损耗率高等特点 [37] - 线上销售渗透率仅20%左右,渠道建设相对薄弱 [25] - 意大利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显示超高端市场仍有机会 [41]
梦龙拟投资生产线;迅销旗下GU关中国首店;保乐力加韩国任命CEO
搜狐财经· 2025-07-30 01:35
投资与产能扩张 - 梦龙计划在德国Heppenheim工厂投资数百万美元建立新生产线、冷库和能源基础设施[3] - 该工厂年产量超过20亿件冰淇淋产品 主要销往德国及部分欧洲市场[3] 股权融资与并购 - 澜沧古茶拟以每股2.46港元配售2400万股H股 较前收盘价折让16.61% 预计净筹资5804万港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6] - 涪陵榨菜积极推进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味滋美51%股权的交易 审计及尽职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12] 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 - ADM与朝日集团签署独家协议 朝日可借助ADM全球网络拓展乳酸菌原料业务[7][9] - 联合利华推出由中国团队开发的"AI for Science"创新平台 以人工智能优化产品研发流程[22] 品牌活动与市场策略 - Dior将于2025年9月在上海举办香水展 主题为"Stories of a Miss" 旨在强化品牌与中国市场的文化纽带[14] - GU品牌确认于2025年8月关闭上海淮海中路旗舰店 但强调属于中国市场运营布局优化而非退出[17][18] 财务表现与增长 - 老铺黄金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120亿至1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41%至255% 净利润22.3亿至22.8亿元 同比增长279%至288%[20] 人事任命 - 保乐力加韩国任命Fadil Tasgin为新CEO 其曾历任保乐力加土耳其、奥地利及菲律宾市场管理职务[27] 政策动态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将于2025年1月实施 对3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3600元标准发放补贴[23][24]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虎嗅· 2025-07-29 21:17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2017年哈根达斯中国贡献母公司通用磨坊冰淇淋业务50%收入[1] - 2025年传闻出售中国门店但被母公司否认[2] - 2025财年三季度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 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6] - 过去一年全国关停81家门店[3] 市场竞争格局 - DQ中国门店总数达1695家持续扩张[4] - 蜜雪冰城以2元低价产品抢占市场[4] - 新式茶饮将产品定价提升至30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24] - 意大利Gelato品类2024年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市场规模 平均售价30-50元[48]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双球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 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9][11]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买得起的奢侈品" 全球900家门店中400家在中国[10][11] - 1997年推出月饼产品线 曾贡献中国市场28%营收[13] - 采用专属冰柜与高端商场选址策略维持品牌调性[14][15] 经营策略调整 - 2015年尝试转型"第三空间" 增加咖啡品类[21][23]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多渠道 重点发展商超和即时零售[29] - 2024年推出9.9元咖啡引流 但冰淇淋产品降价空间有限[42][46] - 供应链面临-18℃至-25℃冷链成本压力 损耗率高于普通饮品[43][44] 行业趋势影响 - 新式茶饮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季节适应性实现更高坪效[26] - 喜茶/奈雪等品牌在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取代哈根达斯[27][33] - 2022年后茶饮品牌集体降价至15-25元区间 与哈根达斯价格带重叠[32][35] - 星巴克2025年首次降价 反映"第三空间"模式与大众化趋势冲突[38][39]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远川研究所· 2025-07-29 21:15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及被新式茶饮挤压生存空间 [3][4][5][6] - 公司高端定位策略与现制饮品大众化趋势相悖,导致其在价格战和渠道转型中陷入被动 [37][45][46] - 冰淇淋品类供应链成本高、规模化难度大,制约哈根达斯与奶茶品牌竞争的能力 [47][48][49]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业绩下滑**: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9]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降至7.2亿美元 [10] - **门店收缩**:2024年关停81家中国门店,部分门店被喜茶等茶饮品牌取代并迁至商场负一层 [5][34] 巅峰时期中国门店占全球44%(400/900家),贡献超50%利润 [13] - **价格对比**:中国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2][14] 品牌定位与历史策略 - **高端化路径**:通过奢侈品联名、商场黄金位置选址及专属冰柜维持形象,曾定位"买得起的奢侈品" [14][17][18][21] - **本地化创新**:1997年推出月饼礼盒占营收28%,并采用"第三空间"模式提升溢价 [17][19] 生产加工逐步本地化以降低成本 [19] - **营销策略**:创始人通过虚构丹麦语品牌名规避低价竞争,进入中国前调研发现"店内消费"偏好 [15][17] 新式茶饮冲击 - **品类替代**:茶饮定价上探至30元与哈根达斯重叠,且因数字化工具和季节适应性坪效更高 [29][31] 2022年后喜茶等降价至15-25元区间,加速大众化 [38] - **渠道挤压**:茶饮品牌占据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哈根达斯在多地门店被喜茶取代 [34] 线上化率仅20%的冰淇淋难以匹配即时零售需求 [35] - **供应链劣势**:冰淇淋需-18℃至-25℃冷链,成本高且损耗率大,无法对标茶饮标准化扩张 [47][48][49] 行业对比与转型尝试 - **对手动态**:DQ中国门店达1695家快速扩张,蜜雪冰城以2元低价产品抢占市场 [6] Gelato凭借手工现制和高定价(30-60元/杯)实现10%增速 [53] - **战略调整**: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多渠道,发力商超和美团等即时零售 [35] 推出9.9元咖啡引流但冰淇淋降价空间有限 [46][50] - **星巴克教训**:星冰乐曾在美国超越哈根达斯销量,2025年星巴克首次降价反映"第三空间"模式与大众化背离 [2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