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码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暑期消费“热”起来 多地业态创新点燃夏日经济引擎
新华社· 2025-07-01 16:43
暑期消费热潮 - 暑期消费热潮席卷全国,多地通过文旅体融合、农旅直播、康养体验等多元业态创新推动消费场景升级,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点 [2] 文旅体融合消费 - 江苏省连云港市以"足球+文旅"为引擎推出跨城旅游优惠政策,吸引球迷共赴"足"旅之约,同时融合足球激情、西游文化与地方特色产业推出海鲜盛宴、商超嗨购等多重消费豪礼 [4][6] 康养消费新场景 - 新疆吐鲁番6-8月为沙疗黄金时节,当地推动沙疗与旅游、医疗、养生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8][10] 考后经济消费 - 高考结束后乌鲁木齐迎来消费热潮,数码产品、美发美甲、学车等成为考生消费热点,商家推出专属优惠政策 [13][15] 农旅融合消费 - 广东汕尾通过直播助农、技术应用及业态创新为荔枝产业注入新活力,宝楼村采用无人机施肥和冷链物流保障新鲜度,同时开放自驾采摘体验 [17][19] 红色教育消费 - 河北安平构建多元化红色文艺传播矩阵,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参观量同比增长65% [21][23]
火热的“考后经济”出了新考题
经济日报· 2025-06-27 06:06
考后经济消费趋势 - 考后经济涵盖旅游、数码产品、购物、餐饮、观影等多个消费领域,服务消费呈现明显增长趋势 [1] - 6月以来"毕业旅行"相关搜索量环比提升3倍,国内长线游、研学游、出境游需求集中爆发 [1] - 数码产品被纳入"以旧换新"政策补贴范围,叠加商家优惠进一步刺激消费 [1] - 购物、聚餐、观影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商场、超市、餐厅推出高考生专属促销 [1] - 家长更愿意为孩子提供"成长型消费",如考驾照、美容等自我增值服务 [1] 青年消费群体特征 - 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成长为新一代消费主力,更注重"情价比"和"质价比" [2][4] - 青年群体乐意为新奇体验和兴趣爱好买单,偏好具有社交属性的消费场景 [4] - 消费决策高度依赖内容种草和社交互动,对消费场景要求更高 [4][5] 服务消费发展机遇 - 我国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3]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较发达国家60%仍有增长空间 [3] - 旅游出行、文娱休闲、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成为新增长点 [3] 消费场景创新挑战 - 主题乐园、文博场馆、网红景区、演唱会等成为暑期毕业游热门选择 [4] - 部分地区消费场景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可能导致消费热情消退 [4] - 需推动商业、文化、旅游等领域跨界创新,应用大数据、VR、AI等技术打造新业态 [5] 消费环境优化需求 - 服务消费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存在无序竞争、虚假宣传、隐私泄露等问题 [5] - 部分商家利用考生心理设置消费陷阱,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5] - 需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虚假广告、网络欺诈等行为 [5]
发改委:“两新”政策持续显效,7月下达第三批“国补”资金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18:28
政策实施与资金安排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家电、家具、通讯器材等销售快速增长,今年以来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4万亿元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前2批共1620亿元资金已分别于1月、4月下达 [3] -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第一批约1730亿元资金已安排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6]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截至5月31日,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补贴约1.75亿份 [5]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4986.3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产品7761.8万台,5352.9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5662.9万件 [5]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650万辆,家装厨卫"焕新"5762.6万单 [5] 政策优化与金融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并制定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 [3][6]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印发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加大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废旧家电回收等企业信贷支持 [7][8] - 广东省提出加快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以旧换新,优化工作流程,畅通回收渠道 [8] 行业影响与市场预期 - "两新"政策持续显效,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 [1] - 华泰证券指出,3000亿元以旧换新补贴约占202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0.5%,或有望提振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1个百分点 [8]
广东:加快推动汽车、家电、手机数码等以旧换新 加快以旧换新资金清算工作进度
快讯· 2025-06-24 16:58
政策推动以旧换新 - 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重点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手机数码等产品的以旧换新 [1] - 政策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畅通回收渠道,加快以旧换新资金清算工作进度 [1] - 按照国家部署,以旧换新政策将向服务消费领域扩围 [1] 行业覆盖范围 - 政策覆盖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手机数码等多个消费领域 [1] - 以旧换新政策将逐步扩展到服务消费领域 [1]
1380亿中央资金将有序下达 以旧换新“国补”持续2025全年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43
国补政策资金安排 - 2025年1月和4月已分别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剩余1380亿元将有序下达 [1] - 今年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总规模是3000亿元 [1] - 资金使用进度已达全年规模50%左右,符合预期 [2] - 资金分配综合考虑各地区常住人口、GDP、汽车家电保有量等因素,并向2024年成效较好地区倾斜 [2] - 发改委和财政部将在7月、10月分别下达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支持资金1380亿元 [2] 国补政策内容变化 - 政策"加力扩围",新增手机、平板、洗碗机等品类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从2024年1500亿元增至2025年3000亿元 [2] - 补贴家电种类从"8+N"类增至"12+N"类,每人可补贴空调数量增至3件 [3] - 资金构成包括中央资金3000亿元、地方配套资金(按9:1央地共担原则)及部分地方额外资金 [2] 政策实施效果 - 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 [3] - 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680万辆,超3600万名消费者购买家电超5600万台 [3] - 截至5月31日,2025年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补贴约1.75亿份 [3] - 湖北3C数码、家电等以旧换新产品总销售量3358.15万台,带动销售总额414.83亿元 [3] - 辽宁参与消费者达200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150亿元 [3] - 山东截至4月底已带动销售近503亿元 [3] - 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4]
年中消费市场观察:“国补+促销”推动消费增长 零售数据表现强劲
央视网· 2025-06-20 20:27
618购物节消费趋势 - 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持续多日,"以旧换新"升级和AI工具应用推动消费潜力释放,提振效果明显 [1] - 促销期持续近40天,家电和智能手机销售形势良好,政府"以旧换新"计划鼓舞消费者购买意愿 [3] - 线上零售增幅明显扩大,受促销活动和政策影响,"考后焕新"消费迎来高峰,数码产品需求旺盛 [7] 中国品牌与消费热点 - 平台消费热度前100品牌中超七成为中国品牌,"科技+传统文化"驱动发展 [5] - "AI元素"和"非遗元素"产品搜索量同比增长分别超120%和270% [5] - 超80%消费者希望产品融合AI技术,需求从"尝鲜"向"刚需"转型 [5] 外媒关注与行业表现 - 外媒关注中国消费市场热潮,认为节日效应和促消费政策令零售数据表现"强劲" [3] - 餐饮和家电领域零售数据表现尤为突出 [3]
重磅,国补续上了,还加钱、扩品类...
36氪· 2025-06-20 10:45
政策调整动态 - 广西自6月20日24:00起暂停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等五大类消费品补贴活动 [1] - 重庆、江苏、广东等地在618期间传出暂停国补消息,但全国范围内仍有地区持续实施 [3] - 部分地区暂停补贴因核销速度超预期导致首批资金快速耗尽,属于阶段性调整 [6] 618消费数据表现 - 某东平台618总订单量突破22亿单(含零售、线下及外卖业务),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 [4] - 北京深圳等7省市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AI硬件成交额增长150%带动400万用户换新 [4] - 手机/平板品类消费5352.9万人,销量5662.9万件,中高端机型及AI功能产品增长102.5% [15] - 家电品类消费4986.3万人,销量7761.8万台,智能家居增长1985.5%,节能产品表现突出 [15] 补贴政策升级 - 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已下达1620亿,剩余1380亿将分批投放至年底 [10][11] - 补贴品类扩围:家电新增微波炉等小家电,数码首次纳入手机/平板(最高补500元),智能家居如马桶/机器人最高补2000元 [12] - 补贴力度加大:一级能效家电补贴20%(空调每人限3台),新能源车置换最高补2万,燃油车补1.5万 [13] 政策实施效果 - 截至5月31日,五大品类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消费者补贴1.75亿份 [15] - 江苏试点"每日限量抢补"模式控制资金消耗速度 [16] - 前两批1620亿中央资金已下达,剩余1380亿将分阶段投放确保政策延续性 [18][19] 行业监管动态 - 存在商家骗补、先涨价后打折等违规现象,需加强监管严控套利行为 [19] - 建议严查违规商家并取消资格追回补贴,确保政策惠及普通消费者 [19]
“国补”将继续!1380亿元中央资金在路上
搜狐财经· 2025-06-20 08:20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情况 - 国家已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一、二季度以旧换新工作,后续还将下达1380亿元中央资金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发放 [1] - 地方将配套和自行安排足够资金,确保"国补"持续惠及消费者 [1] - 少数地区阶段性完善政策实施节奏,但大多数省份国补优惠活动正常推进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持续全年,消费者每月每周都有参与机会 [1] 政策资金分配机制 - 2024年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从去年1500亿元增至3000亿元 [2] - 资金分配综合考虑各地区常住人口、GDP、汽车家电保有量等因素,向成效较好地区倾斜 [2] - 3000亿元中央资金按批次下达,确保地方合理有序可持续使用 [2] 深圳政策实施成效 - 深圳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和家电数码产品销售总额达367亿元 [3] - 通过以旧换新带动汽车销售超7万台,金额176亿元 [3] - 带动家电数码产品销售1001万台,金额191亿元 [3] - 家电产品销售773万台金额128亿元,数码产品销售228万台金额62亿元 [3]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销售金额4085万元 [3] 政策调整与市场反应 - 政策"加力扩围"新增手机、平板、洗碗机等品类 [2] - 市场对"国补"需求旺盛,政策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2] - 各地在执行中拥有一定自主权,可确定申领使用等细节 [1]
2025国补余额还有1380亿!
第一财经· 2025-06-19 23:51
消费数据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 同比增长64% 增速较4月加快13个百分点 创2024年以来月度新高 [1] -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53% 通讯器材类增33%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305% 家具类增256% 合计拉动社零增长19个百分点 [2] 政策驱动因素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国补)品类扩围至手机等数码产品 补贴资金总额翻倍至3000亿元 补贴流程简化加速资金发放 [1] - 截至5月31日 五大品类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 发放补贴175亿份 其中汽车补贴申请412万份 家电销售77618万台 数码产品56629万件 [2] - 电商平台"618"促销提前至5月13日启动 商家降价与国补形成叠加效应 山东某家电门店"五一"单日销售额近1000万元 [1] 补贴执行动态 - 中央已分两批下达1620亿元国补资金 广西新疆等地因额度用尽暂停部分补贴 剩余1380亿元预计Q3-Q4分批下达 7月为关键节点 [3][4] - 部分地区出现补贴机制调整现象 专家建议后续可能补充增量资金 发改委表示将尽快完成资金清算并研究储备政策 [4] 行业监管与趋势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电商平台防范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 [5] - 部分地方反馈政策边际效用递减 因家电汽车属耐用品导致消费前置 专家建议适度扩大补贴商品范围以维持效应 [5]
今年1380亿国补剩余额度待下达,7月或是一个节点|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6-19 19:59
中央财政国补资金 - 2024年中央财政国补资金总规模达3000亿元,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筹资 [1] - 1月和4月已分两批下达1620亿元国补资金,剩余1380亿元预计在第三、四季度分批下达,7月为下一批额度下达关键节点 [1][7] - 部分地方因额度快速用完暂停补贴(如广西、新疆暂停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但活动将持续全年 [7] 5月消费数据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4月加快1.3个百分点,为2024年月度最高水平 [2] -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53%)、通讯器材类(+33%)、文化办公用品类(+30.5%)、家具类(+25.6%)增长显著,合计拉动社零增长1.9个百分点 [4]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国补政策扩围至手机等数码产品,资金额度同比翻倍至3000亿元,补贴流程简化加速资金发放 [3] - 截至5月31日,五大品类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补贴1.75亿份,其中汽车412万份、家电7761.8万台(4986.3万名消费者)、数码产品5662.9万件(5352.9万名消费者) [4] - 节假日消费显著提升(如山东某家电门店"五一"首日销售额近1000万元),电商平台"6·18"提前启动叠加国补引燃购物热情 [3] 政策动态与行业反馈 - 发改委将尽快完成2024年国补资金清算并下达后续额度,研究"两新"领域增量政策储备 [8]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电商平台防范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 [8] - 部分地方官员和商家反馈政策边际效用递减(耐用品消费提前释放),专家建议扩大补贴范围以维持效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