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约车
icon
搜索文档
打车平台上,5862枚党员徽章在闪耀
长江日报· 2025-07-03 16:15
公司概况 - 风韵出行在全国拥有注册网约车司机超300万名 其中亮明党员身份的司机有5862名 [1] - 公司推动16个分公司建立党组织 通过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加强党员教育 [4] - 2023年营业收入实现翻番增长 2024年营业收入达30亿元 同比增长50% [8] 党建与业务融合 - 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绩效管理 通过"党员先锋岗"标识激励司机提升服务品质 [1][4] - 总部选聘10余名党员骨干协助各区域开展党建工作 建立77个城市"党员先锋车队" [4][8] - 党员司机通过参事议事团提出优化派单系统、调整充电峰谷电价等建议 被公司和政府部门采纳 [6] 党员司机服务案例 - 党员司机崔涛保持"零投诉""零事故"记录 多次因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获乘客表扬 [2] - 党员车队在高考期间组织"爱心送考"服务 采取一对一方式覆盖光谷、白沙洲等区域 [6][3] - 党员司机带头参与基层治理 如免费接送老年人、协助搬运重物等 [2][6] 品牌与社会影响 - 党员司机佩戴徽章并展示"共产党员"标识 增强乘客信任感 [1][2] - 公司通过党员带队产生"磁场效应" 引导司机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8] - "党员先锋车队"管理模式被作为行业治理与服务品质双提升的典型案例 [1][8]
Robotaxi,真被资本做局了?
和讯· 2025-07-02 18:22
行业分析 - Robotaxi领域呈现典型的资本超前布局特征,几乎所有主营业务公司仍在亏损但持续吸引新资方进入[3] - 2024年共享单车行业呈现哈啰、美团、青桔三足鼎立局面,用户渗透率分别为57.32%、64.52%、47.22%,市场竞争胶着且受政策限制[6] - 2023年顺风车市场份额仅4.4%,远低于出租车54.2%和网约车41.4%,平台平均抽佣9.8%显著低于网约车27.1%[7] - 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为Robotaxi商业化元年,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元,渗透率32%,较2027年增长22倍[11] 公司动态 - 哈啰出行6月23日宣布Robotaxi业务完成超30亿元融资,引入蚂蚁集团、宁德时代战略投资,注册新公司造父智能科技专注L4级自动驾驶[4][5] - 哈啰2020年共享两轮车收入超55亿元同比增长21.1%,占比超九成但面临增长瓶颈,2023年顺风车市占率达47.9%[6][7] - 2024年3月哈啰以15亿元收购永安行控股权,被解读为构建资本通道[8] - 特斯拉6月22日启动Robotaxi试运营,萝卜快跑已在15城落地服务单量达1100万次,滴滴L4车型计划年底量产[9] 技术发展 - Robotaxi需跨越成本关和立法关两大挑战,当前车辆因激光雷达等设备造价高昂且运营商需承担全车队重资产运营[11] - 中国政策积极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北京2021年率先开放商业化试点,超10个城市已出台支持政策但全国性法规体系尚未建立[12] - 行业需建立涵盖车辆登记、测试规范、商业运营准入的全链条规则及事故责任划分框架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13]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指向“内卷式”竞争,如何保障执行实效
第一财经· 2025-07-01 21:16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核心内容 - 本次修订是1993年颁布后的第三次修改,新增第十四条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低于成本销售,第十五条禁止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直指"内卷式"恶性竞争[1] - 新法将于2025年10月15日施行,需配套制度细化认定标准和举证规则以落实条款[1][7] - 修订主旋律为反"内卷式"竞争,体现政策导向性,清华大学研究员认为需通过配套制度强化执行[1][2] 平台经济规制新增条款 - 新增第十四条明确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销售,针对电商大促压价、网约车特惠价等乱象[2] - 平台需承担管理职责:第二十一条要求平台制定公平竞争规则、建立投诉处置机制,并对违规行为采取必要措施[3] - 专家认为新规促使平台重视品控和消费者权益,但具体执行规则尚待观察[3][7] 大型企业账款拖欠治理 - 第十五条首次禁止大型企业滥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违者最高罚款500万元[4][5] - 相比草案,最终条款缩小范围,仅聚焦账款拖欠问题,未保留排他合作禁止等兜底条款[5][6] - 处罚机关层级提高至省级以上部门,避免地方保护但可能影响执法效率[5][9] 法律实施配套需求 - 需明确"低于成本"的计算标准、"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定义及"不合理付款条件"认定细则[7][10] - 行业协会可协助中小企业向省级监管部门反馈情况,推动行业解决方案[8] - 全国人大常委会强调需制定配套制度,包括混淆行为认定标准、约谈办法等[10] 执法透明度机制 - 专家呼吁全链条公开执法信息,包括举报核查、立案通报及处罚决定,防止选择性执法[8][9] - 新法引入约谈制度,需保障透明度以避免纸面合规或权力寻租[9] - 建议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违规情况,强化企业合规意识[9]
打“一口价”网约车被要求答题、对暗号……答不出就要取消订单?专家:监管部门应介入制定价格指导
环球网资讯· 2025-07-01 15:00
网约车行业低价竞争问题 - 网约车司机通过设置答题、对暗号等方式变相拒载低价订单 司机声称"必须回答 公司规定的"并可能以"匹配失败 订单取消"为由申诉非拒载[1][2][3][6] - "一口价"订单定价过低导致司机亏损 例如1 79公里订单司机仅得2 6元而接客距离达5 01公里[8] - 司机面临两难困境 拒接低价订单将受平台惩罚(下调评分 不派好单 扣钱) 接单则可能亏本运营[10] 平台机制缺陷 - 平台低价竞争策略导致司机收入无法覆盖成本 矛盾被转嫁给乘客[8] - 订单取消规则存在漏洞 司机可利用"已沟通"理由规避拒载责任[8] - 定价模型未合理考虑接驾距离等实际运营成本要素[13] 乘客行为分析 - 乘客选择"一口价"订单主要考虑价格优势及避免司机绕路、压限速等问题[11] - 部分乘客存在投诉风险 司机反映协商加价后仍遭投诉[10] 行业改进建议 - 需优化定价模型 将接驾距离等实际成本纳入计价体系[13] - 应完善订单取消规则 防止规则漏洞被滥用[13] - 建议监管部门介入制定价格指导标准 推动行业摆脱低价竞争陷阱[13]
定制车卡位Robotaxi,剖析曹操出行的长期主义
钛媒体APP· 2025-07-01 10:12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市场最大的科技出行平台[1] - 上市后股价出现波动,但获得奔驰、国轩高科、速腾聚创等产业链巨头作为基石投资者锁定过半份额[3] - 香港公开发售环节获得21.14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实现2.78倍认购[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出行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6.895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万亿元,预计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4%[4] - 网约车行业面临"规模不经济"困境,市场价格水平承压,盈利普遍困难[4] - Robotaxi被视为行业终极形态,但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短期内抑制估值空间[5] 定制车生态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31个城市运营超3.4万辆定制车,为国内最大同类车队[5] - 定制车订单GTV占比从2023年的20.1%提升至2024年的25.1%[5] - 定制车平均TCO较典型纯电动车降低36.4%,每公里成本降0.5元人民币[7] - 毛利率由2023年的5.8%提升至2024年的8.1%,2025年一季度达8.5%[7] - 2024年经调整EBITDA实现3.8亿元盈利[7] 运营效率与服务优势 - 依托378座换电站及133家吉利授权维修点,车辆平均保养维修时间和成本分别下降25%和54%[7] - 司机平均小时收入从2022年的30.9元增至2024年的35.7元,高于行业平均的27元[9] - 订单事故率显著低于行业均值,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超60%[9] Robotaxi战略与未来布局 - 上市募资中48%的资金将投向定制车升级、Robotaxi开发及地理扩张[10] - 公司依托吉利集团实现从技术研发、车辆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全链条闭环[10] - 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万亿级别[10] - 2025年一季度GTV同比增长54.9%,订单量增长51.8%,收入42亿元[11]
有古怪!最近很多人曝光,打网约车被问“太阳大还是月亮大”?
环球网· 2025-07-01 10:10
网约车行业低价竞争问题 - 网约车司机通过设置无厘头问题(如"太阳大还是月亮大")故意取消低价订单,以规避平台惩罚机制 [1][4][5] - 该现象集中出现在一口价、特惠车等超低价订单中,部分2公里订单司机仅收入2.6元 [7][9] - 律师指出司机任何形式拒载均构成违约,乘客可要求平台承担违约责任并对司机处罚 [7] 平台定价机制矛盾 - 平台通过低价策略吸引乘客,但极端低价导致司机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9][11] - 司机因博弈能力不足被迫接单,面临评分下调、派单质量下降等惩罚机制 [9] - 乘客选择一口价主要考虑价格优势和避免绕路风险,与司机存在天然利益冲突 [15] 行业生态恶化影响 - 低价竞争形成恶性循环:平台压价→司机转嫁损失→乘客体验下降→行业信任受损 [12][17] - 司机与乘客私下加价协商存在投诉风险,最终仍由司机承担损失 [16] - 当前困局未解决可能导致更多非正常订单取消手段出现 [17]
昆明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司机通过从业资格考试才可上岗
财联社· 2025-06-30 14:21
网约车行业新规核心要点 - 昆明市将于8月1日起实施新版网约车管理细则,取代2018年暂行办法 [1] - 新规覆盖车辆准入、驾驶员资质、平台抽成上限、顺风车限制等关键领域 [1][2][3][5][6] 车辆准入标准 - 新能源车需列入国家推荐目录,纯电动车购置税计税价≥10万元,燃油/混动车≥15万元 [1][3] - 7座及以下乘用车,初次注册≤4年,安装卫星定位和应急报警装置,最高限速120公里/小时 [3] - 纯电动车轴距≥2650毫米,安全气囊≥4个(6/7座车型≥6个,计税价≥20万元) [3] - 《运输证》有效期最长8年,行驶里程达60万公里强制报废 [3] 驾驶员资质要求 - 需持相应驾照且驾龄≥3年,年龄≤65周岁 [1][3] - 无交通肇事/危险驾驶/吸毒/暴力犯罪记录,无酒驾记录,近3年未记满12分 [3] - 需通过从业资格考试并持证上岗 [1][3] 平台运营规范 - 需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APP司机端实时显示每单抽成 [5] - 禁止强制驾驶员接低价订单,运价/派单规则调整前需征求驾驶员意见 [5] - 需建立驾驶员培训/车辆检修制度,7日内处理乘客投诉 [4] - 对安全事故承担先行赔付责任,禁止向驾驶员转嫁经营风险 [4][5] 顺风车管理 - 每日合乘次数≤4次,费用≤巡游出租车公里租价的50% [6] - 平台需向监管部门报送负责人及机构信息 [6] - 合乘属共享出行非经营活动,权利义务由各方自行承担 [6] 监管机制 - 多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涵盖线上监管/联合执法/失信惩戒等 [7] - 经营许可有效期5年,延续许可以服务质量考核为依据 [2] - 重大服务质量问题/严重违法将导致许可吊销 [2]
聊城火车站网约车专用上客点启用
齐鲁晚报· 2025-06-30 05:11
聊城火车站网约车专用上客点启用 - 聊城火车站网约车专用上客点正式投入使用 标志着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升和市民游客出行体验优化迈出重要一步 [2] - 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联合城市管理部门通过"定点上客 科技赋能 严管严查"组合拳推进网约车运营秩序规范化 [2] - 该举措实现乘客出行效率与交通秩序双提升 为城市窗口形象升级注入新动能 [2] 科学规划布局措施 - 在火车站出站口南侧划定网约车专用通道及上客点 加装隔离护栏 地面导向标线 智能道闸系统及可视化指示牌等基础设施 [3] - 要求各网约车平台将该点位设为火车站区域唯一上客点 乘客下单时系统自动提示前往指定点位乘车 [3] - 司机端通过后台技术限定仅可在该点位完成接客 从源头上杜绝"人车乱行"现象 [3] 科技管理手段应用 - 引入"电子围栏"科技手段 将火车站广场 站前街等核心区域划定为接单信号屏蔽区 [4] - 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接单功能 避免网约车集中候客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 [4] - 引导网约车接单后至专用上客点有序候客 实现从"人工巡查"到"技术管控"的升级 [5] 执法监管强化行动 - 启动"网约车合规经营提升攻坚"等专项行动 打击非法营运 拒载议价等行业顽疾 [6] - 采用常态化巡查 错时错峰执法 多部门联合整治及"召回式"处罚机制 [6] - 在火车站周边张贴行为禁令 向乘客发放包含投诉举报电话的监督卡 构建"政府严管+群众监督"共治格局 [6] 实施成效展示 - 火车站区域交通秩序得到极大改善 非法营运现象有效治理 [7] - 专用上客点距出站口仅50米 乘客可通过清晰引导标识在几分钟内完成铁路与网约车的流畅接驳 [7] - 同步优化出租车待客区排队通道及落客平台护栏设施 完善枢纽安全防护体系 [7] - "出站即见引导标识 乘车流程清晰快捷"成为乘客普遍评价 [7]
IPO周报|斯坦德机器人、镁伽科技、微脉、易控智驾等纷纷冲刺港交所
IPO早知道· 2025-06-29 21:27
曹操出行 - 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643" [2][3] - 中国最大网约车平台之一,业务覆盖136座城市,2024年新拓展85座城市 [3] - 2023年和2024年总GTV分别为122亿元和170亿元,同比增长37.5%和38.8% [3] - 2024年市场份额提升至行业第二,2025年第一季度GTV同比增长54.9%至48亿元 [3] - 拥有超过34,000辆定制车的车队,为中国同类车队最大 [4] - 2024年营收146.57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5.8%提升至8.1% [4] 圣贝拉 - 公司于2025年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08" [6][7] - 中国最大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2024年市场份额约1.2% [7] - 拥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包括62家自营中心和34家管理中心 [7] - 2024年营收7.99亿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4225万元 [8] 拨康视云 - 计划于2025年7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92" [9][10] - 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拥有两款核心产品CBT-001和CBT-009 [10] - CBT-001有望成为全球首款治疗翼状胬肉的药物 [11] - IPO市值84.73亿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5.22亿港元 [10] 斯坦德机器人 - 2025年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13] - 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4] - 2024年营收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3%,毛利率38.8% [14] - IPO前估值21亿元人民币 [15] 镁伽科技 - 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17] - 中国收入最大的自主智能体供应商,2024年营收9.30亿元 [18]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在手订单15亿元 [18] - 2024年毛利率29.0% [19] 易控智驾 - 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1] - 全球最大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超1,400辆活跃无人驾驶矿卡 [22] - 2024年营收9.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05.8% [22] 微脉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4] - 中国前三大全病程管理服务提供商之一,2024年营收6.53亿元 [24][25] - 2024年毛利率19.9%,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2年45.6%收窄至4.6% [25] 云英谷 - 2025年6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8] - 中国大陆第一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厂商,2024年销售量超5,000万颗 [29] - 2024年营收8.91亿元 [30] 承泰科技 - 2025年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32] - 中国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9.3% [33] - 2024年营收3.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45.7%,毛利率34.0% [33] 四维智联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35] - 中国第十大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占有率0.1% [36] - 2024年营收4.79亿元,毛利率29.2% [36] - IPO前估值40.70亿元人民币 [38] 海马云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40] - 中国最大云游戏实时云渲染服务GPUaaS提供商,市场份额17.9% [40] - 2024年营收5.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3.8%,毛利率24.9% [41] 景泽生物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44] - 专注于辅助生殖药物和眼科药物,拥有两款核心产品JZB30和JZB05 [44] - IPO前估值30.9亿元 [45] 亦诺微医药 - 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47] - 全球唯一具备成熟CMC及生产能力的生物技术公司 [47] - IPO前估值4.85亿美元 [48]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 整治大企业滥用自身优势地位
经济观察报· 2025-06-29 14:02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核心内容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重点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和大企业滥用优势地位问题 [1] - 增加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经营者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参与市场竞争 [1] - 将行政处罚机关层级提高至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监督检查部门 [1] 平台经营者相关法规 - 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 [2] - 禁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或平台规则妨碍其他经营者正常服务 [2] - 明确处罚措施:逾期不改处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处100-500万元罚款 [2] 大型企业行为规范 - 禁止滥用资金、技术、渠道等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2] - 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付款条件或违约责任 [2] 执法案例与行业影响 -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泉州、武汉等地企业因生产劣质卫浴、燃气灶被列入失信名单 [2] - 杭州某网络科技公司因恶意批量购买退货操控电商价格被通报 [3] - 新法明确禁止网约车平台算法压价、外卖平台不公平竞争规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