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贩零食

搜索文档
排他性约定延长5个月后,三只松鼠终止收购爱零食 双方创始人此前曾两度同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17:45
并购终止 - 三只松鼠公告终止与湖南爱零食科技公司的《投资意向协议》,因部分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 [1] - 原计划子公司以不超过2亿元收购爱零食控制权或相关业务及资产 [1] - 协议曾规定90天排他期,后延长至正式投资协议签署之日 [1] - 交易从去年10月披露意向到今年6月终止,历时约5个月 [1] 双方背景与动态 -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与爱零食创始人唐光亮曾两次公开同框,分别在"111品销大会"和"年度答谢会" [1] - 爱零食截至2024年10月在全国拥有超1800家门店,覆盖13个省市自治区 [2] - 三只松鼠近期推出"一分利便利店"和"三只松鼠生活馆"两大线下新业态 [2] 行业竞争格局 - 爱零食竞争对手鸣鸣很忙已递交港股招股书,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为A股上市公司 [2] - 量贩零食行业竞争加剧,并购频繁,爱零食未来是否寻求其他资本助力受市场关注 [2] 公司回应 - 三只松鼠未对并购终止事件作出有效回应 [3]
万辰集团董事长被解除留置!“好想来”称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3:52
公司动态 - 万辰集团原董事长王健坤被解除留置措施 目前已恢复正常履职 [2] - 公司表示董事长是正常结束调查 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4] - 此前3月3日公告显示王健坤被立案调查 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 [4] - 调查期间由董事兼总经理王丽卿(王健坤姐姐)代行董事长职责 [4] 公司治理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王泽宁(王健坤儿子)、王丽卿、陈文柱 三人为一致行动人 [4] - 王健坤自2013年起担任董事长 主要负责重大决策而非日常经营 [4] - 招股书披露王健坤任职是为保障家族产业代际传承平稳过渡 [4] 业务发展 - 公司2011年创立 原主营食用菌业务 2022年8月进入量贩零食赛道 [5] - 通过合资收购快速扩张 整合为"好想来"和"老婆大人"两大品牌 [5] - 目前已成为量贩零食行业"两超多强"格局中的龙头企业之一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集团形成行业双寡头格局 [5] - 截至2024年底 万辰拥有门店14196家 鸣鸣很忙14394家 [5] - 万辰是行业唯一上市公司 鸣鸣很忙已递交港交所招股书 [5] 财务表现 - 2024年万辰营收323.29亿元(同比+247.86%) 净利润2.94亿元(同比+453.95%) [5] - 同期鸣鸣很忙营收393.44亿元(同比+282.17%) 净利润8.29亿元(同比+280.28%) [5] - 鸣鸣很忙经调整净利润9.13亿元 盈利能力优于万辰 [5]
商业模式解密:鸣鸣很忙下沉市场的隐忧,破局之路在何方?
搜狐财经· 2025-05-12 22:29
商业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在下沉市场构筑规模壁垒,2024年GMV达555亿元,覆盖1224个县,58%门店位于县城和乡镇[4] - 通过集中采购压低成本,毛利率仅7.5%,薄利多销模式实现销售额快速增长[4] - 高效的供应链模式是公司立足下沉市场的重要法宝,通过量的积累实现利润增长[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元、393.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3%[6]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2.35亿元和9.13亿元,但经调整净利率仅2.1%[6] - 2024年毛利2,999,048千元,毛利率7.6%,销售及营销开支1,476,110千元,占收入37.5%[6] 竞争格局与挑战 - 与"好想来"展开门店军备竞赛,2024年新增8000多家门店,营销费用三年增长3倍[7] - 99.5%收入依赖向加盟商卖货,利润被上下游双向挤压[7] - 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高度同质化导致"你开我也开,大家都不赚"的囚徒困境[11] 战略转型方向 - 计划通过港股IPO募资投入冷链和数字化建设,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5] - 发展自有品牌(如金标/分红标系列)提升毛利率,参考名创优品自有品牌占比超90%的成功案例[8] - 探索会员制双盈利模式(加盟店抽佣+消费者会员费),借鉴Costco经验[15] 潜在风险与制约 - 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接受度低,自有品牌需平衡"质价比"认知[10] - 生鲜品类拓展需巨额冷链投入,单店改造成本超10万元,可能拖累现金流[10] - 新业态拓展面临租金、人力成本飙升风险,需警惕永辉超市mini店的失败教训[13] 未来发展方向 - 利用AI优化选品,借鉴拼多多"农地云拼"模式减少库存损耗[15] - 绑定县域家电/农资销售,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务"生态,顺应农村消费升级[15] - 需完成从"批发商"到"零售服务商"的蜕变,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16]
鸣鸣很忙:港股IPO的野心与隐忧
搜狐财经· 2025-05-07 09:58
行业格局与公司合并 - 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成立鸣鸣很忙集团,门店总数超1.4万家,2024年GMV达555亿元,成为行业绝对龙头 [2] - 合并被视为冲刺港股IPO的关键一步,2025年5月正式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用于门店扩张与供应链升级 [2] - 行业进入"双寡头"时代,鸣鸣规模碾压竞争对手万辰集团(门店数4726家) [4]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鸣鸣采用"薄利多销+规模效应"模式,毛利率7.5%-7.6%,经调整净利率2.3% [7] - 单店年销售额约385万元,远超万辰集团的185万元 [7] - 存货周转天数仅11.6天,物流体系24小时覆盖300公里半径 [4] - 99.5%收入来自商品销售,加盟商利益绑定紧密 [8] 竞争优势与市场地位 - 下沉市场统治力显著,58%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覆盖28个省份 [4] - 资本背书强劲,红杉、黑蚁、盐津铺子等机构持股超15% [4] - SKU达3380个,每月上新百款,供应链复杂度高 [10] 行业挑战与潜在风险 - 行业同质化严重,鸣鸣与竞争对手SKU差异不足20%,价格战加剧 [11] - 管理半径面临极限挑战,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300条食品安全投诉 [10] - 加盟商矛盾浮现,部分反映总部支持不足,选址与运营标准化待提升 [10] 资本运作与市场预期 - 万辰集团转型量贩零食后股价最高涨幅达10倍,市值突破170亿元,为鸣鸣提供参照 [3] - 盐津铺子突然转让鸣鸣3.3%股权,接盘方为"突击成立"的湖南晓芒,引发内部矛盾猜测 [12] - 若IPO估值对标万辰(PS约0.5倍),鸣鸣市值或超300亿元,但港股估值可能更谨慎 [13] 未来发展战略 - 可能利用1.2亿会员数据反向定制产品,提升毛利率(定制产品占比25%) [14] - 探索跨界合作,借鉴万辰与食用菌业务的协同,尝试零食与健康食品结合 [14] - 若资本退潮或消费下行,可能被迫收缩战线或被巨头并购 [15]
从厂白牌到爆品:鸣鸣很忙打破量贩零食固有认知
华夏时报· 2025-05-05 05:27
文章核心观点 在“消费平权”浪潮下高性价比的量贩零食赛道崛起,鸣鸣很忙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其以聚焦质价比、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精细选品体系支撑高增长,通过“薄利多销+高效周转”模式实现规模扩张,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逻辑,打破“厂白牌=低质”和“只拼价格”的印象 [1][5] 公司背景 - 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战略合并而来,截至2024年末全国门店数量达14394家,成为国内量贩零食行业领先者 [1] 选品体系 - 选品团队超180人,采取“精选+定制”模式,建立涵盖初选、试吃、试卖、推广四个环节的选品决策机制 [2] - 在库SKU中约25%为定制产品,超四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形式,降低消费者尝新门槛 [2] - SKU库中产品数量为3380个,单店SKU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2倍,每月上新上百款新产品 [2] - 建立自有实验室,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抽检,拥有142名质量控制人员,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供应链筛选体系 [2] 盈利模式 - 通过“薄利多销+高效周转”模式实现规模扩张,2024年毛利率维持在7.5% - 7.6%,净利率由2022年的1.7%提升至2024年的2.1%,经调整后净利率达2.3% [3] - 约99.5%的收入来源于商品销售,加盟费和服务费收入不足0.5%,多数产品厂商直供,避免成本堆叠 [3] - 依托36座仓储中心、物流辐射圈和24小时配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6天 [3] 市场表现 - 截至2024年末58%的门店位于县城和乡镇,2024年全年门店累计吸引超16亿人次消费,注册会员1.2亿,年复购率达75% [3] 加盟商体系 - 强调“总部让利—加盟商增效—规模扩张”的良性循环,为加盟商提供培训、运营支持、数据系统与品牌赋能 [4] - 2024年全国门店营收突破555亿元,加盟商体系扩容至7241家 [5] 未来规划 - 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加强产品开发能力、扩大质量检测实验室、优化门店陈列与网络支持、升级加盟商培训体系等 [5]
全国门店超1.4万家,年轻人即将再“吃”出一家IPO?
搜狐财经· 2025-05-02 23:00
鸣鸣很忙上市申请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高盛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成立不到十年 全国门店数量突破1.4万家 年营收近50亿元 [2] 公司崛起路径 - 2017年成立于长沙 避开一二线城市竞争 聚焦三四线及以下下沉市场 [3] - 采用"便宜好吃、选择多"策略 依托加盟模式实现极速扩张 [3] - 标准化选址与装修降低门槛 强化供应链压缩成本 形成高周转高坪效闭环 [3] - 截至2024年底门店达14,180家 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 加盟店占比97.4% [6] - 锁定18-35岁年轻消费群体 主打高性价比和情绪价值 [6] 行业竞争格局 - 量贩零食赛道从蓝海变为红海 来优品、好想来等品牌纷纷涌入 [7] - 行业面临三重挑战: 1) SKU高度同质化 缺乏产品差异和品牌识别度 [7] 2) 万店规模下统一管理难度大 加盟商素质参差不齐 [10] 3) 激进低价策略导致毛利压缩 难以长期维系 [12] 公司发展战略 - 自有品牌涵盖坚果、膨化、蜜饯、饼干等核心品类 作为利润杠杆和品牌护城河 [15] -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设物流中心 计划两年内扩大物流布局提升配送效率 [16] - 优化单店模型 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 提升SKU结构、店型设计和智能补货能力 [17] 长期发展展望 - IPO被视为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经营的标志性事件 [13] - 下一阶段需实现内生式增长 加强品牌建设、体系能力和数据系统 [18] - 零食生意终归是对产品、供应链和组织能力的长期考验 [18]
鸣鸣很忙冲港股
虎嗅APP· 2025-05-01 17:00
公司概况 - 鸣鸣很忙由零食很忙(2017年成立)与赵一鸣零食(2019年成立)于2023年合并成立,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5] - 若上市成功,将验证量贩零食行业通过整合推动门店规模与市场份额跃升的有效性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 [6] - 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的994家激增至2024年的7241家 [6] 商业模式 - 采用强管控型加盟体系,通过直连厂商压缩中间环节,依托36个仓库、300公里仓储辐射圈与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6天 [6] - 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 [7] - 在库SKU数量3380个,其中约25%为定制化产品,超4成产品采用散装称重形式 [7] - 单店SKU数量不少于1800款,是同等规模商超的2倍,每月上新百款产品 [7] 运营管理 - 建立超10000个点位的选址数据库,从选址评估到标准化培训、装修指导和日常经营辅导全流程支持加盟商 [8] - 采用"线上远程督导+线下门店督导"双巡店机制确保全国门店标准化运营 [8] - 部署数字化订货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自主开发门店零售"智能中台" [8] 市场策略 - 采取"高质价比+高频上新"策略,2025年将推出双品牌3.0店型,新增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 [7] - 依托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数字化能力,计划在下沉市场深耕同时向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市场渗透 [8]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市场规模达3.7万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4.9万亿元 [9] - 专卖店渠道GMV占比大幅提升,未来五年将持续增长 [9] - 下沉市场零售业态成熟升级,专卖店等小型业态更契合消费者对易触达、便捷和灵活购物体验的需求 [5] - 行业竞争加剧,新兴品牌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价格、丰富产品种类争夺市场份额 [9] - 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越来越注重健康、个性化的零食产品 [9] 发展计划 - IPO募资主要投入门店拓展和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 [10]
超额收益显著!4月最牛金股大涨83%,5月券商看好这些板块
券商中国· 2025-05-01 09:04
4月券商金股表现 - 4月券商金股整体展现超额收益能力 最牛金股万辰集团大涨83% 由信达证券 华西证券 东北证券共同推荐 [2][3] - 涨幅第二为先达股份(农药创新药龙头)上涨61% 东北证券独家推荐 第三至第五名分别为科兴制药(+55%) 民士达(+55%) 锦波生物/盐津铺子/上美股份(均涨超40%) [3] - 46家券商中17家实现正收益 占比37% 东北证券以13.28%收益率居首 华西证券(10.57%)第二 东兴/华鑫/华源证券收益率均超7% [4][5] 5月券商金股配置方向 - 消费内需板块受追捧 东鹏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获中泰证券 平安证券推荐 贵州茅台被西部证券 东兴证券列为金股 [6] - 护肤医美板块热度高 珀莱雅(国货替代+新品放量)获西部/东兴证券推荐 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公司)获中泰/华龙证券共同推荐 [6] - 券商金股组合显示 东北证券配置麦加芯彩 沪农商行等 东兴证券侧重兴森科技 珀莱雅等 华龙证券关注爱美客 小商品城等 [8] 5月市场展望与板块偏好 - 机构普遍预判市场震荡 光大证券认为政策支持+资金流入将推动震荡上行 建议关注高股息黄金 自主可控产业链 内需消费三类资产 [9] - 中泰证券提出"调整即布局良机" 防御底仓配置银行红利资产 科技方向关注恒生科技 AI 机器人 智能驾驶 半导体等 [9] - 中国银河证券建议把握消费 科技 红利三条主线 平安证券推荐科技自主可控(TMT 先进制造 创新药)和内循环消费优质资产 [10]
今天,新消费 VS “AI+人形机器人”
新华网财经· 2025-04-29 12:45
市场表现 - 上午市场呈现分化格局 上证指数下跌0.03% 深证成指上涨0.09% 创业板指上涨0.05% [3] - "AI+人形机器人"组合与新消费板块形成拉锯战 早盘人形机器人领涨 10:30后新消费概念发力 [2] 人形机器人板块 - PEEK材料板块涨幅居首 带动塑料/碳纤维/化学制品等关联板块走强 [6] - 成分股表现突出:富恒新材涨20.89%(流通市值17.3亿) 聚赛龙涨20.01%(14.1亿) 新潮新材涨19.99%(34.8亿) [7] - 三大催化因素:1)天赐材料/万润股份等企业加速PEEK产业化进程 2)特斯拉Optimus硬件迭代推动轻量化需求 3)市场重视续航问题促轻量化材料应用 [11][12] - 行业影响:上游化工新材料(PEEK/PA/PPS等)持续受益 并联动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等板块 [10][12] AI板块 - 应用端虚拟数字人/智谱AI上涨 成分股平治信息涨停(20%涨幅 37.5亿市值) 凌云光涨6.47%(63.6亿市值) [14][15] - 硬件端光模块/铜缆连接走强 博创科技一季度营收同比增72.13% 净利润同比增322652.08%带动涨停 [19] - 消息面驱动:阿里巴巴发布Qwen3系列模型 OpenAI测试ChatGPT购物功能 [18] 新消费板块 - 港股茶饮股普涨:古茗涨4.56%创新高 蜜雪集团/茶百道/奈雪的茶跟涨 [2] - A股宠物经济/美容护理表现强劲:中宠股份/润本股份股价创新高 万辰集团涨8.25%创新高(量贩零食概念) [2]
一年狂开近万家门店,卖零食的“好想来”母公司3年营收暴涨58倍
观察者网· 2025-04-24 18:50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323.29亿元 同比增长247.86% 净利润2.935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同比大涨453.95% [1] - 资产总额达72.53亿元 同比大增84.78% [1] - 三年实现营收三级跳:2021年4.34亿元→2022年5.49亿元→2023年92.94亿元(同比增1592.03%)→2024年323.29亿元 较2022年增长超58倍 [3] 业务结构 - 量贩零食业务营收317.9亿元 占总营收98.33% 成为绝对主力业务 [3] - 食用菌业务营收5.39亿元 较2021年仅增长24.2% 增幅微弱 [3] - 量贩零食业务2023年营收87.59亿元 同比涨幅达13057.81% [3] 门店扩张 - 2024年末门店数量达14196家 较2023年末4726家净增9776家 增速超206% [2] - 年新增门店数量超过蜜雪冰城 [2] - 通过收并购区域品牌实现快速扩张 主要品牌包含陆小馋、好想来、来优品和吖嘀吖嘀 [4] 品牌战略 - 2023年10月起将四大品牌统一合并为"好想来品牌零食" [4] - 区域品牌保留本地名称与logo(如来优品在安徽) 保持一定自主性 [4] - 2025年经营重点转向存量门店运营、供应链深耕及品牌建设 不再强调拓店 [4] 股价表现 - 股价从2024年8月起持续暴涨 8个月内每股上涨约100元 [5] - 截至4月23日股价达128.35元/股 总市值231.02亿元 较2021年上市时8.27亿元市值增长近27倍 [5] - 发行价7.19元/股 2023年5月曾涨至47.43元/股 [5]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王泽宁(持股41.3%)、王丽卿、陈文柱 三人存在亲属关系 [6] - 王健坤家族持股比例至少52.11% 对应身家超120亿元 [6] - 董事会14名成员中家族成员占5席 收购品牌创始人未进入高管或主要股东行列 [6] 公司治理 - 董事长王健坤被实施留置 其姐王丽卿代行职务 公司称留置事件与公司无关 [6] - 高速扩张引发对公司治理架构的审视 需应对消费者、供应商及投资人等多方关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