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搜索文档
新宙邦CBS添加剂登上《Small》:高压电解液难题的新解法
高工锂电· 2025-08-26 19:01
电池材料升级趋势 - 2025年电池行业推动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等高性能材料加速应用,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和超快充需求及消费电子轻薄与长续航追求[2] - 高压正极(4.5V–4.7V)成为行业重要方向,可提升能量密度和快充平台电压,但存在电解液氧化分解产气、过渡金属离子溶解等问题制约电池寿命和安全性[2] 新宙邦电解液添加剂CBS技术突破 - 新宙邦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在《Small》期刊发表新型电解液添加剂CBS研究成果,为高压电池体系稳定性提供新思路[2] - CBS采用碳酸酯与硫酸酯结构融合的多环分子设计,具有更低LUMO能级(-0.6eV),优先于EC在负极表面还原形成致密富硫无机SEI膜,同时参与正极CEI膜构建[4] - CBS在正极侧抑制高电压下晶格氧析出与过渡金属离子溶解,在负极侧形成稳定SEI膜防止电解液溶剂分子嵌入石墨层间,从源头避免金属离子穿梭效应和电解液耗竭[4][5] CBS性能优势 - NCM613软包电池测试显示:25℃循环600次后容量保持率94%,45℃高温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90%,阻抗仅增长45.4%(基础电解液阻抗增长>900%)[6] - 60℃满电(4.4V)存储30天,容量保持率90%,体积膨胀仅3%(基础电解液容量保持13%,体积膨胀34%),活性锂损失仅8%[7] - DSC测试显示CBS形成的SEI分解温度从124.8℃提升至140℃,CEI分解温度从93.1℃提升至121.4℃,有效延缓热失控风险[8] 跨体系适配性 - LCO体系在3.0-4.5V电压区间25℃循环800次容量保持率超80%(基础电解液37%),45℃循环250次容量保持62%(基础电解液29%)[11] - LMFP体系在45℃高温下因有效抑制Mn²+溶解,循环稳定性显著优于基础电解液与PS电解液[12] 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 新宙邦在含硫新型添加剂领域累计布局专利超百项,具备从分子设计、合成工艺到应用验证的研发能力[13] - 技术由新宙邦研发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邓永红教授、王军教授团队合作突破,已获行业头部企业关注并开展应用探索[16][17] - 该技术目前在ICT产业链广泛应用,并与动力及储能行业头部企业展开合作探讨,推动向更广阔能源应用场景延伸[17]
中创新航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获证监会备案
新浪财经· 2025-08-26 18:13
公司股份结构变动 - 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创新航科技集团13名股东将149,831,290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1] - 转换后股份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1] 资本运作进展 - 股份转换备案于8月26日通过证监会官方网站正式发布 [1]
野马电池: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062.61万元,同比下降55.13%
新浪财经· 2025-08-26 18: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5亿元 同比增长11.21% [1] - 净利润3062.61万元 同比下降55.13% [1]
固态电池五大“误区”
起点锂电· 2025-08-26 17:47
能量密度对比 - 相同正负极材料下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普遍低于液态电池 液态电池能量密度为370 Wh kg⁻¹ 聚合物固态电池为313 Wh kg⁻¹(降幅15.4%) 硫化物固态电池为248 Wh kg⁻¹(降幅33.0%)或178 Wh kg⁻¹(降幅51.9%) 氧化物固态电池为125 Wh kg⁻¹(降幅66.2%)或73 Wh kg⁻¹(降幅80.3%)[3][4][5]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降低主因是固体电解质比重较高(氧化物3.25 g cm⁻¹ 硫化物1.64 g cm⁻¹ 聚合物1.3 g cm⁻¹ vs 液态1.1 g cm⁻¹)且成膜困难导致实际厚度需≥50μm 同时低电导率需更高电解质含量[3][4][5] - 采用高电压正极(如富锂锰基)+高容量负极(如10μm锂金属)可将聚合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700 Wh kg⁻¹ 突破液态电池瓶颈[5][6] 循环寿命表现 - 固态电池循环寿命普遍低于液态电池 因固体电解质存在界面应力积累(氧化物脆性导致裂缝)和化学分解(硫化物被高电压氧化)等问题 而液态电解质可动态修复界面缺陷[7] - 固态离子能源公司通过创新SEI/CEI层技术使聚合物固态电池(NCM811||Gr体系)在2.2C/1.0C充放电下循环35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77.2% 超越常规液态电池[8] 快充性能 - 固态电池快充受限于离子电导率和界面阻抗 氧化物电解质虽室温电导率~10⁻³ S cm⁻¹ 但高界面阻抗限制传输动力学 硫化物电导率~10⁻² S cm⁻¹接近液态但界面稳定性差(如H₂S生成)[9] - 固态离子能源公司通过梯度Li⁺溶剂化结构将Li⁺迁移活化能降至0.18 eV(降63%) 离子电导率突破2.95×10⁻³ S cm⁻¹ 实现4C充电和20C放电[9] 锂枝晶抑制 - 固态电解质抑制锂枝晶能力被高估 氧化物虽机械模量高(~150 GPa)但脆性易导致局部应力加速枝晶穿透 硫化物模量低(~20 GPa)且界面分解加剧枝晶风险[11][12] - 固态离子能源公司通过自愈性聚合物电解质消除界面缺陷 抑制枝晶生长[13] 技术发展路径 - 电池发展应聚焦高性能而非固态化进程 液态/半固态/全固态均为手段而非目的[14][15] - 固态电池核心优势在于高安全性(氧化物/聚合物不可燃)和宽温域适应性(固体电解质无挥发/凝固问题) 但需平衡材料特性(如硫化物可燃性)[15][16][17] 产业化进展 - 固态离子能源公司开发出能量密度260 Wh kg⁻¹的快充型聚合物固态电池(NCM811||Gr) 4C充电时容量保持率超95% 3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77.2%[18][19] - 采用硅碳负极(40%Si)时能量密度达320 Wh kg⁻¹ 锂金属负极时达450 Wh kg⁻¹[18] - 消费电子用聚合物固态电池在-40℃容量保持率55.6% 100℃下1C循环150次后容量保持率89.5% 20C放电容量保持率52%[20] - 通过12mm钢针针刺(仅升温50℃无冒烟)和5.8mm枪击测试(无起火爆炸)验证高安全性[19][20]
宁德时代现2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10.07万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7:39
大宗交易情况 - 8月26日大宗交易平台发生2笔成交 合计成交量10.07万股 成交金额2339.15万元[2] - 当日2笔交易均为折价交易 折价率分别为19.78%和19.69%[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51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达17.09亿元[2] 股价与资金流向 - 当日收盘价289.50元 单日下跌0.27% 日换手率0.54%[2] - 当日成交额66.49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出6.94亿元[2] - 近5日累计上涨4.59% 但资金呈净流出状态 合计净流出1.20亿元[2] 融资交易数据 - 最新融资余额81.37亿元[2] - 近5日融资余额减少1.57亿元 降幅达1.89%[2] 交易明细 - 首笔成交7.87万股 金额1827.65万元 成交价232.23元 买方卖方均为东北证券杭州教工路营业部[2] - 第二笔成交2.20万股 金额511.50万元 成交价232.50元 买方为兴业证券北京复兴门外大街营业部 卖方为中国银河证券北京金融街营业部[2]
电池板块8月26日跌0.27%,安孚科技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8.5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6 16:36
电池板块整体表现 - 电池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27% 领跌个股为安孚科技(跌幅8.35%)[1] - 上证指数下跌0.39%至3868.38点 深证成指上涨0.26%至12473.17点[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8.51亿元 游资与散户分别净流入5.97亿元和22.55亿元[3] 个股涨跌表现 - 涨幅前列包括珠海冠宇(涨14.34%至21.61元) 德瑞锂电(涨5.87%至27.58元) 紫建电子(涨4.87%至50.40元)[1] - 跌幅显著个股包括安孚科技(跌8.35%至37.12元) 德福科技(跌6.80%至37.42元) 铜冠铜箔(跌4.92%至33.85元)[3] - 派能科技(涨3.64%)同时出现在涨幅榜与资金流入榜 主力净流入6895.95万元[1][4] 资金流向分析 - 欣旺达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56亿元(占比9.14%) 但游资与散户资金均呈净流出[4] - 亿纬锂能主力净流入1.50亿元(占比5.25%) 散户资金净流出1.85亿元[4] - 维科技术主力净流入2942.71万元(占比10.99%) 股价上涨2.25%至6.81元[1][4] 相关ETF动态 -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近五日上涨5.37% 市盈率达227.43倍[6] - 该ETF最新份额减少5000万份至27.0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385.2万元[6]
8月26日券商今日金股:11份研报力推一股(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8-26 16:01
券商评级总体情况 - 8月26日券商共给予近120家A股上市公司"买入"评级 [1] - 评级基于财务潜力、财务指标、公司运营治理能力及实地考察调研 [1] - 关注行业集中于农牧饲渔、珠宝首饰、化学制品、汽车整车、酿酒、食品饮料、软件开发、化肥等行业 [1] 牧原股份 - 养殖成本优势突出且实施高分红积极回报股东 [2] - 近一个月获11份券商研报关注 包括中航证券、中原证券、东兴证券等机构 [2][3] - 8月26日获中邮证券和太平洋两份研报关注 位居券商力推股榜首 [2][3] - 太平洋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9亿元、267.5亿元、352.8亿元 [3] - 对应EPS分别为3.88元、4.9元、6.46元 市盈率分别为12.94倍、10.25倍、7.77倍 [3] 潮宏基 - 业绩增长亮眼且品牌势能强劲 海外市场积极布局 [2] - 近一个月获11份券商研报关注 包括民生证券、山西证券、海通国际等机构 [3] - 国元证券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9元、0.71元、0.83元 [3]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6倍、22倍、18倍 [3] 万华化学 -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环比止跌 周期景气回升可期 [2][4] - 形成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 [4] - 通过延伸产业链和扩大高端化产品生产实现持续高效发展 [4] - 近一个月获9份券商研报关注 包括华金证券、华鑫证券、山西证券等机构 [3] - 太平洋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4.3元、5.34元、6.29元 [4] 其他关注个股 - 长安汽车:上半年盈利能力回好 海外及新能源市场贡献新增量 [2] - 洋河股份:公司持续深度调整 静待改革成效显现 [2] - 洽洽食品:业绩承压 需关注新品表现 [2] - 金山办公:WPS 365维持高增长 AI商业化加速推进 [2] - 云天化:上半年利润较稳定 磷化工业务保持景气 [2] - 科达利:结构件出海加速 人形机器人产品及客户准备充分 [2] - 金徽酒:稳健经营夯实底盘 中高端产品增速领先 [2] - 上述个股近一月均获多家券商关注 研报数量在7-8份之间 [2][4]
从上市公司重大合同看经济增长脉络:基建领域大单频现 产业创新亮点纷呈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14:59
公司中标与合同动态 - 佳电股份控股子公司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中标山东海阳辛安核电项目反应堆冷却剂泵设备 中标金额6.0898亿元 [1] - 近1个月上市公司公告重大合同项目超130个 涉及逾60家上市公司 [1] 基建领域合同趋势 - 十亿级基建项目频现 新能源和通信等新基建项目成为签单新亮点 [2] - 亨通光电及控股子公司中标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 中标总金额15.09亿元 包括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海底光电复合电缆等 [2] - 霍普股份和中国通号等公司披露新基建相关项目 涉及光伏发电、储能电站和5G通信基站等领域 [2] -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 较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8个百分点 [3] - 政策支持包括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目标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3] - 中长期基建发力空间包括西部省份项目以及水利和能源等项目如运河和核电 [3] 新兴产业合同动态 - 启迪设计与联合体成员签订河南空港智算中心项目合同 建设部分含税总价约8.60亿元 涉及算力及超算中心建设 [4] - 品高股份全资子公司签订算力资源服务合同 总金额约3.97亿元 含算力设备租用和软件平台使用及五年技术支持 [4] - 机器人行业自动化机械和智能化需求增长 数字化领域企业进行"AI+"转型需要算力算法和数据支持 医疗行业创新药涌现及海外合作增加 [5] 海外合同动态 - 上市公司海外合同增多 涉及不同区域和行业 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7] - 中成股份签署阿塞拜疆光伏项目合同 金额约8.53亿元 [7] - 恩捷股份控股子公司与LGES签订供应协议 2025年至2027年采购约35.5亿平方米锂电池隔离膜 [7] - 海外合同增多与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相关 恩捷股份加快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7] - 中国高端制造商品出口竞争力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保障海外合同签订 [7]
碳中和ETF(159790)午后拉升,全市场同类规模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8-26 14:09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26日午后A股三大指数全线翻红 碳中和ETF(159790)上涨0.32% [1] - 碳中和ETF单日成交额超7400万元 产品规模达20亿元 为全市场同类规模第一 [1] 产品特征 - 碳中和ETF(159790)跟踪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 聚焦电池 电力 光伏设备等低碳主题公司 [2] - 指数覆盖社会经济各领域与减碳相关的行业及企业 便于投资者精准把握市场热点 [2] 行业前景 - 碳中和主题受益于国家"3060"碳达峰 碳中和政策 相关新能源 节能环保公司业绩增长空间广阔 [2]
零跑汽车、中创新航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企查查· 2025-08-26 14:06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 [1] - 公司由零跑汽车(09863 HK)和中创新航(03931 HK)共同持股 [1] 经营范围 - 业务涵盖新材料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 [1] - 涉及电池制造与电池销售 [1] - 包括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