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东山精密(002384):2024年报点评:各板块稳健运行,端侧AI+新能源驱动成长
长江证券· 2025-04-27 17: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山精密2024年营收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因LED业务优化产生资产处置和减值损失,剔除后净利润同比降约5% [2][7] - 各板块稳健运行,新能源业务成发展引擎,端侧AI和汽车智能化驱动FPC增长,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可观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7.70亿元,同比增长9.27%;归母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下滑44.74% [2][7] 各产品营收及毛利率情况 - 电子电路产品营收248.01亿元,同比增长6.62%,占比67.45%,毛利率18.34%,同比降2.45pct [15] - 触控面板及液晶显示模组营收63.70亿元,同比增长31.02%,占比17.32%,毛利率3.32%,同比升1.55pct [15] - 精密组件产品营收45.40亿元,同比增长9.08%,占比12.35%,毛利率14.30%,同比升3.59pct [15] - LED显示器件营收7.68亿元,同比下滑35.48%,占比2.09%,毛利率 - 40.94%,同比降14.27pct [15] 新能源业务情况 - 新能源业务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36.98%,占公司营收比重23.52%,车载FPC等产品有优势 [15] FPC市场情况 - 智能手机功能创新和AI发展为FPC带来增量需求,汽车电子领域车用FPC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15] 财务预测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35亿元、46.10亿元和56.2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20倍、9.35倍和7.66倍 [15]
立讯精密2024年营收2687亿增长15.9% 汽车业务增速领跑迈向Tier 1领军厂商
经济观察网· 2025-04-27 16:4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增长23.17% [8] 汽车业务发展 - 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137.58亿元,同比增长48.69%,占营收比重从3.99%提升至5.12% [1] - 2014年至2024年汽车业务营收从7.23亿元增长至137.58亿元,增长超过18倍 [1] - 新能源汽车单车线束价值平均约5000元,较中低档燃油汽车提升40%-100% [3] - 2024年9月公司斥资约5.25亿欧元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制造商莱尼公司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 K的100%股权 [5]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从线束和连接器切入汽车业务,通过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德国SuK等企业进入复杂精密结构件、车身控制系统领域 [2] - 2022年控股股东入股奇瑞汽车,公司以Tier 1身份参与奇瑞和华为合作的新车产业链 [4] - 2023年与广汽集团合资设立立昇科技,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及生产制造 [5] - 公司提出围绕"三个五年"战略规划,深化全球布局、强化技术优势、拓展新兴领域 [7] 行业趋势与机遇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280万辆,连续十年领先全球 [1] - 汽车行业电气化、智能化趋势推动产业链重构,线束长度缩短但价值量提升 [3] - 汽车产业供应链格局松动,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成为主要领域 [5]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5-2026年苹果手机的"超级换机周期"将推动消费电子业务显著增长 [7] - 公司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应对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强化海外产能建设 [7]
卓翼科技:2025一季报净利润-0.32亿 同比增长30.43%
同花顺财报· 2025-04-27 16: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567元,同比2024年一季度-0.0812元增长30.17% [1] - 每股净资产0.77元,同比2024年一季度1.13元下降31.86% [1] - 营业收入4.26亿元,同比2024年一季度4.21亿元微增1.19% [1] - 净利润-0.32亿元,同比2024年一季度-0.46亿元减亏30.43% [1] - 净资产收益率-7.61%,同比2024年一季度-6.97%恶化9.18个百分点 [1] 股东结构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11303.8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9.98%,较上期增加1899.75万股 [1] - 夏传武为第一大股东,持股7231.72万股(占总股本12.78%),持股未变动 [2] - UBS AG、王欣梦等6家机构为新进股东,摩根士丹利国际增持363.59万股至477.32万股 [2] - 巴克莱银行、高盛国际等7家股东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 [2] 利润分配 - 公司未公布分红或转增方案 [3]
离职员工投诉惠州企业未缴公积金超两年无果,部门:责成处理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15:13
今年加大公积金补缴投入 南都讯去年4月,南方都市报曾报道过离职员工投诉惠州知名企业伯恩光学(以下简称"惠州伯恩公司") 拖欠住房公积金一事(详情见《离职员工投诉惠州一企业欠缴住房公积金,部门:责令尽快补缴》)。然 而,到了今年3、4月,仍有离职员工在惠州民意直通车、惠阳区网络问政平台上反映类似问题。这些离 职员工称,他们的投诉已超过两年,至今未得到处理。 对此,惠州伯恩公司回应,由于涉及不同离职年份、批次,且员工数量庞大,公积金补缴的受理进度存 在客观的时间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已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惠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惠阳管理部(以下简称"惠阳管理部")表示,已将离职员工的投诉情况转送至 伯恩公司工作团队,并责成其尽快处理。 问题 企业欠缴公积金投诉久拖未决 住房公积金作为员工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足额缴纳对于保障员工的住房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离职员工投诉惠州伯恩公司欠缴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早在去年4月,南方都市报就曾 对离职员工投诉惠州知名企业伯恩公司拖欠住房公积金一事进行报道。然而,时至今年3、4月,仍有离 职员工在惠州民意直通车、惠阳区网络问政平台上反映类似问题 ...
“比较优势已死”的年代如何和盟友正确共生?
虎嗅· 2025-04-27 07:30
中国产业链优势 - 中国在新能源、食品工业、金融、物流、医疗等多个行业展现全面制造能力,东南亚企业家考察团对中国的产业覆盖范围感到震撼[1][2] - 风电矩阵等基础设施规模达数百公里,体现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2] - 物流行业企业家通过考察达成跨境海转陆运协议,开辟从东南亚经中欧班列至中亚的新通道[5] 全球贸易体系变革 -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被"竞争优势"取代,贸易模式从共同发展转向零和博弈[12][13][14] - 产业链已从线性结构演变为复杂网络,越南等国的转口贸易深度嵌入中国产业链,难以切割[15] - 东南亚国家在贸易战中采取"说一套做一套"策略以维持实际利益,因切断供应链将导致自身出口困境[16][17] 东南亚产业现状 - 东南亚企业家面临自身竞争优势消失的困境,从对中国"俯视"转向"仰视"的产业链定位[18][20] - 泰国出现"挤压式共生"现象,中国资本带来增长但挤压本土产业,商铺租金三年暴涨4~5倍[23] -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呈现短期主义特征,与当地经济缺乏深度互补,而日企和台商更注重本地化供应链建设[24][26][27] 区域经济合作机遇 - RCEP原产地规则叠加新物流通道,为东南亚企业开辟新蓝海市场[5] - 东南亚6.8亿年轻人口和未充分开发的区域内部贸易潜力,持续承接全球产业转移[29] - 中国内需市场若部分开放,将对东南亚国家产生显著经济拉动效应[19]
苏州再次发出全球招商令——共赴高水平对外开放春日之约
新华日报· 2025-04-27 07:26
苏州全球招商大会概况 - 2025苏州全球招商大会吸引1000多名嘉宾参与,外资嘉宾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及境外商协会参会 [1] - 苏州提出将提升投资贸易、市场准入、工作生活便利度,打造透明稳定的政策环境 [1] - 这是苏州第二年高规格举办全球招商大会,传递出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号 [2] 苏州开放经济成果 - 苏州现有外资法人企业超1.9万家,17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近500个项目,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670亿美元 [2] - 2024年首届全球招商大会签约367个项目,总投资3735.4亿元,目前开工率70.8%,产业项目投产率34.8% [3] - 2025年大会现场签约417个项目,金额达3415.7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 [4] 外资企业在苏发展案例 - 飞利浦在苏州布局全球唯一综合性影像产品基地,CT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 [2] - 三星集团在苏累计投资超12亿美元,设立11个项目,近期苏州三星电子续签30年合资协议 [4][5] - 松下将苏州定位为创新基地,开展汽车智能化等业务 [5] - 捷螺智能设备签约后快速投产,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翻两倍 [3] 产业创新生态建设 - 启动全球产业创新合作伙伴计划,推动科研攻关和产业链安全 [5] - 向采埃孚等外资研究院授牌,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技术研发 [6] - 出台政策对年利润再投资超5000万元的外资制造业企业给予2%奖励,最高1000万元 [7] - 博纳环境设备二期厂房将投产,产能扩大一倍,集团每年将中国工厂30%净利润用于再投资 [8] 营商环境优化 - 苏州通过流程再造解决超6000个企业办事痛点,实现外资企业网上登记便利化 [8] - 航盛电子在常熟布局新能源华东总部后,继续追加汽车控制电子项目投资 [8] - 苏州承诺"用100%努力帮助企业增加1%成功概率" [9]
五一前夕,大量美国游客涌入我国,不去旅游不吃美食,为何而来?
搜狐财经· 2025-04-27 03:52
旅游市场趋势 - 五一假期期间全国旅游市场预计火爆 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 尤其受益于落地免签和购物退税政策 [1] 美国游客购物动机 - 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出口商品关税增加 美国市场中国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美国游客选择以旅游名义来华采购生活必需品以规避高关税 [3] -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严重 30年前已将服装鞋帽等产业转移至中国和东南亚 本土仅保留品牌运营 [5] 主要采购品类分析 服装鞋帽 - 美国知名服装品牌产品实际由中国生产 关税导致美国售价翻倍 游客直接来华采购服装成本更低 [5] 电子产品 - 手机 笔记本电脑 生活电器等主要从中国进口 包括苹果产品组装 来华采购可享受更低价格和退税优惠 [7] 红酒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红酒出口国 新疆 宁夏 甘肃等地产品质优价廉 媲美法国波尔多 成为美国游客重点采购品类 [9] 家具 - 美国家具制造业依赖中国进口 江浙和福建为主要生产基地 游客采用集装箱采购方式规避关税 成本显著低于美国市场 [11] 玩具 - 美国玩具市场高度依赖中国和东南亚供应链 贸易商通过旅游带货方式规避关税 江浙企业为主要供应商 [13] 五金制品 - 基础五金工具如扳手 钉子等完全依赖中国出口 关税导致美国售价翻倍(例如锤子从8美元涨至数倍)促使个人采购 [15]
第一个关税战的赢家,已经出现?
格隆汇APP· 2025-04-26 15:53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剧变中印度可能成为新赢家,具备显著的投资机会[1][6][33] - 印度在人口红利、内需市场、政策激励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9][11][13] - 2018年关税战中印度已受益于产业链转移,此次表现积极[17][23] - 印度股市反弹力度超过其他主要市场,投资工具多样[30][34] - 印度面临基础设施、政府效率、产业链等挑战,但长期潜力仍存[36][43] 人口红利与劳动力成本 - 印度人口14.3亿(2024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67%(约9.5亿人),平均年龄28岁[9] - 制造业月均工资180-300美元,仅为中国的1/3[9] - 全球第二大英语使用国(1.25亿人熟练使用)[10] 内需市场潜力 - GDP增速长期保持6%-7%(2023年为7.2%),2030年中产阶级预计突破5亿人[11] - 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1.52亿部(全球第二),汽车销量500万辆(全球第三)[12] 政策激励措施 - "印度制造"计划目标2025年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5%(目前17%)[14] - 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提供260亿美元补贴,覆盖半导体、光伏等14个行业[15] - 电子制造业补贴4%-6%,半导体行业补贴50%建厂成本(如塔塔110亿美元芯片厂)[15] - 智能手机、电子元件进口关税20%-25%,推动本地化生产[15] 制造业竞争力 - 全球最大仿制药生产国(占全球20%份额),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2023年出口额440亿美元)[16] - IT产业规模达2450亿美元(2024年)[16] - 2023年iPhone产量占比14%(700万部),目标2025年提升至25%[43] 2018年关税战受益领域 - 手机:2018年产量2.25亿部(全球第二),iPhone组装份额从1%升至3%[17][18] - 纺织业:对美出口82.3亿美元(+10.2%),针织之都Tiruppur对美订单占比升至30%[19] - 钢铁与铝制品:对美钢铁出口546万吨(+46%),铝制品出口15.8亿美元(占出口34%)[19] - 农产品:对美虾出口23.4亿美元(占全球35%),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增长40%[20] - 资本流入:制造业FDI 122亿美元(占总额27.5%,+35%),三星投资7.17亿美元建手机工厂[21] 投资工具 - iShares MSCI India ETF(INDA):追踪MSCI印度指数,总市值89.84亿美元[34] - WisdomTree India Earnings Fund(EPI):规模30.27亿美元,依据收入筛选标的[34] - iShares India 50 ETF(INDY):追踪Nifty 50指数,市值6.65亿美元[34] - 个股包括HDFC银行(1873.6亿美元)、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1179.62亿美元)等[34] 挑战与短板 - 基础设施:年均停电6-8小时,物流成本占GDP 14%(中国为8%)[37] - 政府效率:土地征用困难(60%私有),GST税制5档税率,政策突变风险[38] - 产业链:手机60%组件依赖进口,供应链分散增加成本10%-15%[39] - 劳动力:仅5%接受正规培训,法律限制裁员灵活性[40][41] - 社会文化:种姓制度影响管理效率,跨邦法规不统一[42]
联创电子:2024年报净利润-5.53亿 同比增长44.25%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23:13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 基本每股收益从2023年的-0.93元改善至2024年的-0.52元,同比增长44.09%,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1] - 每股净资产从2.58元下降至2.01元,同比减少22.09%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由正转负,从0.39元降至-0.13元,同比下降133.33% [1] - 营业收入从98.48亿元增长至102.12亿元,同比增长3.7% [1] - 净利润亏损收窄,从-9.92亿元改善至-5.53亿元,同比增长44.25% [1] - 净资产收益率从-29.83%改善至-22.30%,同比提升25.24个百分点 [1] 股东持股情况 [2][3]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比例19.82%,较上期减少663.75万股 [2] - 江西鑫盛投资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8.7%且持股数量未变 [3] - 南昌市国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减持5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5%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707.33万股,持股比例降至1.12% [3] - 张东东增持233.98万股,冯伟增持102万股 [3] - 长城久嘉创新成长混合A和梁璐新进入前十大股东 [3] - 广发中证1000ETF和余巧英退出前十大股东 [3] 分红情况 [3] - 公司2024年未实施分红送配方案 [3]
【领益智造(002600.SZ)】24年全年业绩符合预期,“人眼折服”四大业务打造新增长点——跟踪报告之七(刘凯/何昊)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5 16: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42.11亿元,同比增长29.56%,归母净利润17.53亿元,同比减少14.50% [4] - 24Q4单季度营收127.27亿元,同比增长34.28%,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92.20% [4] - 2024年毛利率15.77%,同比下降4.17pcts,归母净利率3.98%,同比下降2.02pcts [4] 业务发展 AI终端业务 - 2024年AI终端业务营收407.31亿元,同比增长32.75%,毛利率17.41%,同比下降4.37pcts [6] - 传感器、影像显示、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材料、热管理等多条产品线收入快速提升 [6] - 眼镜、折叠屏等AI终端起量后,长期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 [6] 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 - 2024年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收入21.17亿元,同比增长52.90% [7] - 动力电池结构件细分领域迅速崛起,成为北美新能源大客户重要供应商 [7] - 碳纤维飞行器旋转桨叶采用热固性单向CF材料,实现技术升级,提升飞行器稳定性和抗恶劣环境能力 [7] 机器人业务 - 公司拥有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人形机器人执行层核心技术 [8] - 已为人形机器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灵巧手总成、四肢总成等核心硬件 [8] - 与国创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8] 战略布局 - 海外基地全面实现本土化运营,新项目研发导入、量产交付逐步步入正轨 [5] - 与海外机器人龙头客户、AMD、Brembo等建立深入合作关系 [5] - 未来海外业务将逐步实现盈利,形成海内外双循环、双领先的业务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