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搜索文档
美股反弹,纳指领涨!谷歌重磅官宣,股价一度大涨近7%!美联储最新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0 06:36
美东时间周三,美股在连跌四日后迎来反弹,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领涨,上涨0.6%。 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10%,报46,138.77点;标普500指数涨0.38%,报6,642.16点;纳斯达克指数涨0.59%,报 22,564.23点。上一交易日,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均遭遇四连跌,标普500指数创下自8月以来最长跌势,纳指则录得过 去六个交易日中第五次收跌。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英伟达涨2.85%,微软跌1.35%,苹果涨0.42%,亚马逊涨0.06%,Meta跌1.23%,特斯拉涨 0.70%,博通涨4.09%,甲骨文涨2.29%。 | く 気 | 知名美股 () | | Q | | --- | --- | --- | --- | | 名称 | 最新 | 涨幅, 总量 | | | 英伟达 NVDA | 186.520 | 2.85% 2.30亿股 | | | 特斯拉 TSLA | 403.990 | 0.68% 6979万股 | | | 谷歌-A GOOGL | 292.810 | 3.00% 6729万股 | | | Meta Platforms In ... 590.320 META | | - ...
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加速落地
经济日报· 2025-11-20 05:55
互联网行业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4420亿元,同比增长2.8% [1]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9000亿元 [1] 人工智能驱动行业跃迁 - 人工智能成为互联网行业跃迁的强大引擎,推动从“互联网+”走向“人工智能+” [1] - 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智能体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1] 智能体互联网发展 - 互联网进入以智能体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AI从信息处理工具转变为能独立感知、决策和协作的数字实体 [2] - 智能体利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进行决策或执行任务,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可提升工作效率并实现多步骤流程自动化 [2] - 网络连接对象从人和设备扩展为智能体,人机共生、智能协作将成为社会新常态 [2] 企业AI应用案例 - 闲鱼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打造智能体,识别用户发布商品的品类并给出合理价格区间 [2] - 闲鱼发布“AI智搜”和“AI行情”两款应用,AI智搜以交互搜索方式理解用户意图,AI行情提供商品价格参考与市场供需动态 [3] - 闲鱼AI应用已覆盖4500万名用户,促成商品交易额突破百亿元 [3] - 浪潮云洲发布工程机械行业大模型工匠一体机,覆盖行业4个环节、5个业务活动、46个典型场景,降低企业70%投入成本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4] - 百望股份利用海量企业交易数据训练模型,帮助金融机构实现智能风控、企业画像和报告评估 [5]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工信部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引导模型和高质量数据集协同创新 [5] - 工信部着力挖掘落地场景,拓宽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5] - 产业界呼吁携手深入开展智能体互联网研究,推动形成可持续的全球数字生态体系 [3] 人工智能安全挑战 - 大模型安全面临基础设施安全、内容安全、数据与知识库安全、智能体安全、用户端安全五类风险 [6] - 建议采用“外挂式安全+平台原生安全”双轨治理策略,形成全链路防护网 [6] - 大模型与智能体深度融合可实现从告警疲劳到主动智能,引领网络安全运营新范式 [6] - 需通过法律、政策、技术手段与标准制定共同应对AI在安全、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7]
做多中国资产 外资机构看好明年A股表现
中国证券报· 2025-11-20 05:36
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积极展望 - 多家外资机构发布2026年展望报告,集体看好中国股市中长期配置价值 [1] - 瑞银、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纷纷上调中国市场相关股指目标点位 [1] - 外资机构通过调研与加仓等实际行动做多中国资产 [1] 股指目标点位上调 - 摩根士丹利将2026年12月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定为4840点,基于盈利温和增长和估值企稳的判断 [2] - 瑞银将MSCI中国指数的2026年年末目标设定为100点,较当前水平存在上涨空间 [2] - 瑞银预测国内机构、散户及外国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流入可能推动MSCI中国指数整体估值提升 [2] 行业配置偏好 - 科技赛道是主要投资方向,瑞银持续看好科技股和互联网股票 [2] - 摩根士丹利建议投资者超配高质量的互联网和科技龙头 [2] - 高股息资产受到外资青睐,汇丰认为红利资产尤其是优质央国企相关板块有望继续受青睐 [2] - 摩根士丹利建议投资者适度增配高股息资产以获取持续稳定的现金回报 [2] 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的趋势 - 投资范围不同的基金(全球/新兴市场/亚洲)三季度均小幅提高中国仓位 [3] - 四季度以来外资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的总次数超过1300次(截至11月19日) [3] - 摩根大通证券、法国巴黎银行、美林证券等多家知名外资机构根据三季报披露加大了对A股的配置力度 [3] - 增持方向主要集中在电气设备、化工、软件服务等行业 [3] - A股市场整体估值仍然合理甚至相对低估,国际投资者和国内居民部门对中国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处于相对低位 [3]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支撑 - 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预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跨境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等制度将持续完善 [1][4] - 相关部门将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不断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和互联互通机制建设 [4] - 证监会印发《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涉及优化准入管理的两项措施 [4] - 证监会将加快推动方案中的其他举措出台落地,增强QFII制度对境外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5] - 证监会将进一步研究完善资本市场的涉外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涉外法律体系 [5]
哔哩哔哩-W(09626.HK):广告业务维持强劲增长 利润释放超预期
格隆汇· 2025-11-20 05:34
财务业绩 - 25Q3实现营业收入76.85亿元,同比增长5.20% [1] - 25Q3毛利率为36.67%,同比提升1.80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20个百分点 [1] - 25Q3实现调整后归母净利润7.86亿元,同比增长233% [1] - 25Q3经调整净利润率为10.2%,同比提升7.0个百分点 [1]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营收302/331/363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25.1/30.9/39.9亿元 [3] 用户与社区生态 - 25Q3 DAU同比增长9%至1.17亿,MAU同比增长8%至3.76亿,均创历史新高 [1] - 25Q3月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7%至3500万,主要驱动力为大会员订阅人数增长 [1] - 25Q3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112分钟,同比增加6分钟,创历史新高 [1] 广告业务 - 25Q3广告业务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领先线上广告行业 [2] - AI视频素材消耗占60%以上,广告智能投放消耗超过45%,分发效率整体提升10%以上 [2] - 双十一期间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客户数增长超过100%,新客率为55% [2] - 钟表饰品、日用品、食品、美妆等行业的新客率超过60% [2] - 预计25Q4及2026年广告业务有望维持20%以上增速 [2] 游戏业务 - 25Q3游戏业务收入15.1亿元,同比下降17%,主要因去年同期《三国:谋定天下》高基数效应 [3] - 《三国:谋定天下》预计26Q1上线港澳台繁体中文版,26H2推出更多国际版本 [3] - 新游戏《逃离鸭科夫》全球销量超过300万份,同时在线人数达30万,后续有望上线主机及手游版本 [3] - 另一款游戏《三国百将牌》处于测试阶段,有望于26Q1正式上线 [3] - 预计2026年游戏业务收入将呈现上半年较低、下半年逐步修复的态势 [3] 技术应用与业务展望 - AI技术提升营销素材制作效率及广告投放效果 [2] - 公司中长期有望达到调整后营业利润率15%的目标 [3]
热门中概股收盘多数下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0 05:26
市场整体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1.53% [1] - 热门中概股收盘多数下跌 [1] 主要公司股价表现 - 网易股价下跌超过4% [1] - 小鹏汽车股价下跌超过6% [1] - 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哔哩哔哩股价均下跌超过3% [1] - 拼多多、京东、百度股价下跌超过1% [1]
百度集团-SW(9888.HK):AI业务线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格隆汇· 2025-11-20 05:08
财务业绩总览 - 3Q25公司总收入3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1%,但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下降8.6% [1] - 3Q25非GAAP净利润为38亿元人民币,非GAAP净利润率为12.1%,超出预期的8.6% [1] - 百度核心收入同比下降7.0%至247亿元人民币,优于预期的下降8.7% [2] - 百度核心非GAAP经营利润为22亿元人民币,对应经营利润率为9.0%,超出预期的8.6% [2] 收入结构分析 - 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8%至153亿元人民币,主要受AI搜索改造影响 [2] - 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1%至93亿元人民币 [2] - AI云收入同比增长21%至62亿元人民币,其中AI高性能基础设施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28% [2] - 公司新披露三大AI业务线合计收入体量约100亿元人民币,约占百度核心总收入的40%,同比增长超50% [1] 新增AI业务披露 - 智慧云基础设施业务3Q25营收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AI高性能计算设施订阅收入增长128% [2] - AI应用业务(如百度文库、网盘等)3Q25收入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 [2] - AI原生营销服务3Q25收入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 [2] 自动驾驶业务进展 - 截至10月,萝卜快跑业务覆盖全球22个城市,境内城市已实现100%全无人化运营 [3] - 3Q25萝卜快跑订单量达310万单,同比增长212%,增速较前两个季度明显提升 [3] - 截至10月,萝卜快跑周均订单量超过25万单;截至11月,累计订单量已超1700万次 [3] 业绩展望与估值 - 预计百度核心收入与非GAAP经营利润有望在4Q25实现环比改善 [1] - 调整后2025/2026/2027年非GAAP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94/215/241亿元人民币 [3] - 基于SOTP估值,美股目标价为243.2美元,港股目标价为235.4港元 [3]
弱势盘整,恒生科技跌幅居前,消费、医疗、银行等紧随其后
格隆汇· 2025-11-20 04:35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在窄幅盘整后出现直线跳水,收盘下跌0.38% [1] - 恒生科技指数、银行、医疗及大消费板块跌幅居前 [1] 恒生科技指数 - 指数高开低走后全天震荡下行,收盘下跌0.66% [3] - 小米集团股价大跌4.81% [3] - 快手股价下跌1.78% [3] - 中芯国际股价下跌1.35% [3] - 比亚迪股份、京东集团、美团等股票均小幅收跌 [3] 银行业 - 银行板块冲高回落,收盘下跌0.44% [3] - 汇丰控股股价下跌1.64% [3] - 渣打银行股价下跌1.43% [3] - 大新银行股价下跌1.33% [3] - 中银香港、农业银行、郑州银行等股票跌幅均超过1% [3] 恒生互联网 - 恒生互联网板块相对抗跌,高开低走后平盘报收 [3] - 地平线机器人股价大跌1.83% [3] - 快手、京东集团等股票跌幅超过1% [3] - 阿里巴巴股价逆势上涨1.16% [3] - 网易、哔哩哔哩股价均小幅收涨 [3]
恒生科技大跳水,消费、医疗、银行等紧随其后
格隆汇· 2025-11-20 04:35
恒生医疗冲高回落后全天震荡下行,截至收盘下跌1.77%。其中三生制药大跌3.32%,中国生物、石药 集团、药明生物等多股跌幅均在1%上方;百济神州逆势上涨1.02%。 开盘后直线跳水,随后全天震荡下行,截至收盘恒生指数大跌1.72%,日线三连跌的同时跌破所有短期 均线。恒生科技跌幅居前,大消费、医疗、科技、银行、互联网等紧随其后。 恒生科技低开低走后全天弱势,截至收盘下跌1.81%,小鹏汽车大跌10.47%,联想集团下跌4.16%,比 亚迪股份、地平线机器人、蔚来、快手等多股跌幅均在3%上方。 大消费低开低走手段1.79%,其中零跑汽车下跌4.65%,康方生物下跌3.7%,京东健康下跌3.46%,理想 汽车、泡泡玛特等多股跌幅均在2%上方。 银行低开低走,日线三连跌,截至收盘下跌1.55%。其中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大跌344%,渣打银行、中信 银行、招商银行、汇丰银行、青岛银行等超10只个股跌幅均在2%上方。 内容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欢迎关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 ...
长期逻辑不改 市场关注AI落地效果
证券时报· 2025-11-20 02:09
从估值看,当前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定价仍明显低于2021年高点。到9月下旬,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 率约为11.8倍和23.7倍,而2021年峰值分别在17.6倍和70倍左右。 在AI与全球化双轮驱动的背景下,当下港股科技仍是布局中国新经济的重要阵地。 证券时报记者 吴瞬 2025年以来,科技、创新药领衔港股市场上演了一场牛市,恒生指数涨幅一度超过30%,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更 是一度超过50%。但自10月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却是"画风突变",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中,最大回撤已超过15%, 而在最近4个交易日更是出现"4连跌"。 不过,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当前恒生科技的短期调整并未改变港股科技龙头的长期投资逻辑;而在腾讯"混 元"大模型、阿里千问等技术应用逐渐落地的背景下,市场开始更多关注AI(人工智能)落地对推动互联网企业实 现二次增长的具体成效。长期来看,在估值优势、资金支撑与AI助推产业升级的多重驱动下,恒生科技指数的长 期投资价值依然值得期待。 港股科技龙头 "画风突变" 今年10月前和10月后的港股科技龙头股,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的分化处境,也是走势分化的关键分水岭。 在今年10月前,港股科技龙头股 ...
恒生科技指数10月以来回撤超15% 长期逻辑不改 市场关注AI落地效果
证券时报· 2025-11-20 02:01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与市场表现 - 截至9月下旬,恒生指数市盈率约为11.8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约为23.7倍,均明显低于2021年峰值水平(恒指17.6倍,恒生科技指数70倍)[1][5] - 2025年以来至10月前,恒生指数涨幅一度超过3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一度超过50%[1] - 自10月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出现显著回撤,在不到2个月时间内最大回撤超过15%,近期出现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1] 港股科技龙头股走势分化 - 10月前,恒生科技指数30只成份股中有9只个股涨幅超过100%,其中华虹半导体上涨近270%,另有腾讯、百度、小米集团等8只个股涨幅超过50%[2] - 10月后,30只成份股中仅有4只个股上涨,7只个股跌幅超过20%(如理想汽车、舜宇光学科技跌幅超过27%),10只个股跌幅在10%到20%之间[2] - 南向资金近期出现小幅流出,最近一个月净卖出最多的个股是阿里巴巴(净卖出额达25亿港元),理想汽车净卖出额也达到12亿港元[2] 市场调整的驱动因素 - 前期涨幅过大导致估值和仓位偏满,10月出现集中获利了结[3] - 10月10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00%关税并收紧关键软件出口管制,科技股作为政策敏感资产被系统性降估值[3] - 11月美股AI龙头出现迷你股灾,一周市值蒸发约8000亿至1万亿美元,纳斯达克指数周跌幅约3%至3.7%,压低全球科技风险偏好[3] - 临近年底,市场投资风格切换,资金由高增长类别股份流向银行、非银金融等高息防守类别股份[3] 长期投资逻辑与AI驱动 -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包含未在A股上市的互联网巨头以及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公司,对全球投资者而言是稀缺资产[4] - 在AI与全球化双轮驱动下,港股科技仍是布局中国新经济的重要阵地[1][5] - AI投资逻辑从讲故事转向看报表,腾讯三季报收入同比增长约15%,阿里巴巴宣布追加AI与云基础设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规模,相关季度AI收入保持三位数增速[6] - AI和机器人将推动结构性重估,收益主要集中在有数据、有场景、有云基础设施的综合平台(如腾讯、阿里、百度)和部分硬件/算力链公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