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铝

搜索文档
加拿大想发“美难财”,使劲向中国说好话,中方直接把话挑明
搜狐财经· 2025-05-13 22:52
中国对美国LNG进口情况 - 自2月中国对美国LNG征收15%反制性关税后 近两个半月未进口美国LNG [1] - 2月进口量6 57万吨 环比1月19 42万吨减少12 85万吨 同比去年6 95万吨持平 [1] - 3月进口量为0 去年同期为41 25万吨 4月船期数据显示到货量仍为0 [1] 中国天然气供应格局变化 - 国内1-2月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433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3 7% [3] - 供应渠道多元化 不依赖美国 国内增产与俄罗斯陆路输送等替代方案削弱海运LNG需求 [3] - 煤炭 可再生能源等廉价替代能源进一步减少对进口LNG的依赖 [3] 中加贸易关系动态 - 加拿大2023年10月对中国电车加征100%关税 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 中方反制对加农副产品加征100%关税 [5] - 中国驻加大使表示中加在能源领域具互补性 但未明确回应是否进口加拿大LNG [6] - 加拿大国内出现反思对华政策呼声 中方呼吁在"正确基础"上重启双边关系 [7] 全球贸易冲突背景 - 美国拟在WTO框架下与中加磋商新关税措施 同时计划下月初实施"对等关税" [3] - 美国试图将出口管制纳入贸易协定 遏制中国科技产业 [3] - 中国成为反抗美国经济霸权的代表性力量 多国合作可增强经济抗压能力 [5]
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5.4)暨宏观周报(第3期):二次抢出口效应开始凸显且未完待续-20250509
华福证券· 2025-05-09 21:27
出口情况 - 4月出口同比8.1%,较3月回升2.4个百分点,超预期5.7%,二次抢出口效应凸显,有望贯穿二季度,下半年出口有下行风险[3] - 4月对美出口同比降至 -21.0%,较3月回落23.6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同比升至20.8%,提升15.9个百分点[4] - 半导体电子、汽车钢铁等产品构成4月“抢出口”主要力量,中端消费品出口短期降温,后续有望改善[5] 进口情况 - 4月进口同比跌幅收窄4.1个百分点至 -0.2%,大宗、能源类进口跌幅收窄,后续加工贸易中间品及资本品进口或支撑总体进口增速[5] 国内外经济追踪 - 截至5月8日,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持平,一、二线城市下行,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20] - 截止4月30日,乘用车零售、批发销量累计同比分别上行7.0、2.0个百分点至17%和12%,五一假期销售增长延续[22] 价格指标 - 截至5月8日,鲜菜30天均价同比跌幅降至 -4.7%,鲜果价格同比升至2.9%,猪肉平均批发价同比增速降至1.5%[24] - 4月下旬,大豆、玉米、小麦、棉花价格同比跌幅分别收窄至 -6.3%、 -2.4%、 -7.4%、 -16.5%;豆粕价格升至11.6%[28] - 4月下旬,线材、螺纹钢、热轧价格环比分别上行1.0%、0.9%和0.1%;山西优混、无烟煤、主焦煤、焦炭同比跌幅分别扩大至 -19.4%、 -15.4%、 -36.4%、29.1%[30] 其他情况 - 5月第一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22.8万人,原油产量降至1336.7万桶[38]
美日果然谈崩了!日方当着全球的面重磅表态:别忘了手里的美债
搜狐财经· 2025-05-07 15:10
据新民晚报报道,在关税问题上,日美依然没有谈拢。日本首相石破茂日前就日美关税谈判问题表示,两国之间立场存在隔阂,目前尚未找到共识。近日, 石破茂听取了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汇报。针对美国3日开始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一事,石破茂表示"非常遗憾",并称将继续要求美国重新审视相 关关税措施。身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日本获得了对美关税优先谈判权。然而两轮谈判下来,美国仍旧毫不退让。 日本首相石破茂(资料图) 通过日本与美国的谈判来看,中国不与美国谈判,就已经表明了中国是非常了解美国的。从美国给出的谈判条件来看,根本看不到诚意,这样的谈判怎么可 能有结果!而对于日本来说,无论是汽车还是钢铝,均是其重要的出口,日本的谈判也更多的是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美国直接表明不愿意降低相应的 关税,谈不拢也是很正常的! 日本也是赶上了中国崛起的战略红利。美日贸易谈判的破裂,对美国而言,是一记重创。因为在中美谈判迟迟无法重启的时候,美日贸易谈判就是美国关税 战的头等大事了。中国、欧盟、加拿大,都拒绝屈服了。现在日本也拒绝屈服,再这么拖下去,特朗普的关税战,有全面崩盘的风险。为什么特朗普越来越 着急,反倒主动求和中国?根源 ...
中方对美掀桌后,石破茂也倒戈,日本手握万亿美债,美国已被拿捏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01
中美贸易谈判动态 - 中方近期对美方谈判暗示的态度有所缓和,商务部表示"正在评估"美方传递的信息,暗示可能在未来进行接触 [3] - 中方坚持"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立场,但要求美方必须纠正错误的单边关税措施,否则对话无意义 [5] - 特朗普政府因关税战对美国自身造成伤害,近期持续主动向中方释放谈判信号 [3][5] 日本在美日贸易谈判中的立场 -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第二轮美日关税谈判中态度强硬,明确要求美国撤回对日本汽车、钢铝产品25%的关税 [5][7] -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与美国财长、商务部长进行了130分钟谈判,但未能就关税问题达成共识 [5] - 日本财政部长暗示日本持有的万亿美债可能成为贸易谈判筹码,并强调持有美债"不是为了支持美国" [7][9] 中日潜在协同应对策略 - 中日作为全球最大美债持有国,在应对美国贸易压力时可能形成协同效应 [9] - 日本媒体将抛售美债称为"核选项",认为其威力足以冲击美元体系 [9] - 中国对美强硬态度增强了日本在谈判中的底气,形成对美双重压力 [7][10] 美国贸易政策现状 - 美国目前维持对各国10%的基准关税,并对日本钢铝和汽车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 [7] - 特朗普政府暂缓实施部分对等关税90天以进行谈判,但未改变核心关税政策 [7] - 美国在同时应对中日两大经济体时显得被动,谈判策略有所软化 [5][10]
博弈视角看“关税战”:特朗普策略与各经济体不同反应 | 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3 17:47
特朗普关税战的核心策略 - 特朗普心理底价包括对全球加征10%基准关税、对汽车等重点行业加征保护性关税、重点遏制中国和整合北美[5] - 4月美国海关财政收入达160亿美元,是3月同期的1.8倍,显示关税效果显著[6] - 已对钢铝和汽车分别加征25%关税,计划对药品、半导体等进一步加税[7] - 对中国加征145%关税(10%+10%+125%),刻意打压中国崛起[8] 博弈策略分析 - 利用美国霸权地位采取单边行动,迫使其他经济体在其框架内回应[10] - 通过反复无常的策略增加对手决策成本,保持战略弹性[11] - 阶段性态度软化是为安抚市场和分化对手,并非真正让步[12] - 最终可能接受对中国30-50%关税、其他经济体10%关税的结果[13] 各经济体反应差异 - 中国采取最强硬反制,对美加征关税从34%逐步升至125%[16][20] - 加拿大因能源优势坚决反制,墨西哥则被迫妥协[22][23] - 欧盟、日本等显软弱性,反制迟缓或未实施[25][26] - 越南、柬埔寨等缺乏反制能力,被迫大幅让步[30][31] - 澳大利亚、新西兰选择战略忍让,避免升级[34][35] 中国应对策略 - 以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内需市场为依托,推动产业升级[18] - 警惕美国拉拢他国围堵,坚决回击任何损害中方利益行为[38] - 构建非美经济体贸易体系,强化与欧盟、东盟等合作[39][40] - 通过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构建国际利益共同体[41] - 3月中日韩重启经贸部长会议,推进自贸协定谈判[42]
万没料到,加拿大彻底颠了?刚拿下中国730万桶大单就要全面开炮
搜狐财经· 2025-05-03 03:26
中加石油贸易 - 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原油数量在3月飙升至730万桶 达到历史峰值 [3] - 中国进口商大幅削减约90%的美国石油采购量 转向加拿大原油 [3] - 加拿大油砂资源在价格和品质方面具备优势 能满足中国市场部分需求 [3] 中加贸易摩擦 - 加拿大2024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 对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 [5] - 加拿大对中国电池 半导体 太阳能产品展开歧视性征税程序 [5] - 中国对加拿大菜籽油 豌豆等产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措施 [9] 加拿大经济结构 - 加拿大75%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 贸易恶化可能导致GDP暴跌18% [9] - 加拿大试图通过拉拢欧盟和亚洲实现经济多元化 但短期难见效 [9] - 2023年中加贸易额已超千亿美元 中国是加拿大重要贸易伙伴 [9] 加拿大对美贸易 - 加拿大维持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 要求美方展现"尊重与公平贸易承诺" [8] -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安大略省下架所有美国酒类商品作为地方反制 [8] - 美国钢铝关税对安大略省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 [8]
不等石破茂亲笔信递上,中方3句敲打,当面送给访华的日本代表
搜狐财经· 2025-04-27 16:37
美日贸易谈判 - 特朗普要求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归零 并强硬要求日本扩大进口美国产品 甚至取消关税之外的其他限制 [2] - 特朗普亲自参与美日谈判 意图通过解决日本为样板推动其他国家与美国对话 [2] - 美国对日本加征汽车 钢铝等高额关税 直接冲击日本支柱产业 可能导致日本GDP下降0.2% [5] 日本应对策略 - 日本未向美国妥协 转而派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访华寻求解决方案 [5] - 日本首相石破茂通过亲笔信向中方传递深化经贸合作意愿 重点在半导体 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减少对美依赖 [8] - 日本试探中方对美日关税冲突立场 寻求共同应对策略 避免中美摩擦波及自身汽车产业链 [8] 中日互动 - 中方欢迎齐藤铁夫访华 认为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关键时期 但保持战略审慎 [8] - 中国商务部警告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国利益换取美国关税豁免 [8] - 中国延长对美日氢碘酸等关键材料的反倾销税 展示高科技领域自主突破能力 [10] 区域合作构想 - 石破茂提出建立类似"亚洲版欧安组织"的多边安全框架 提升日本区域话语权 [8] - 中方可能支持日本参与RCEP深化合作 但警惕其"亚洲北约"倾向 [10] - 中方强调多边对话框架须以平等互信为基础 反对针对中国的"小圈子" [10] 外交摩擦 -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驳斥日本炒作中国社会治安形势不佳的言论 表示强烈不满并提出严正交涉 [13] - 中方对齐藤铁夫访华持欢迎态度 但在关键问题上不妥协 要求日方在细节上做到位 [13]
美国加征关税细节全扫描——海外周报第86期
一瑜中的· 2025-04-17 11:49
文 :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夏雪(微信 SuperSummerSnow) 核心观点 美国滥施关税,特朗普反复无常,关税细节变化较大,本文系统梳理截至 4 月 14 日的关税情况。 1 、首先,整体来看, 综合考虑各类关税的豁免等因素, 今年以来加征的关税大致提高美国整体进口关税率约 22.3 个百分点 ,达到 24.6% 。 2 、 今年以来特朗普已经加征的有四类: 1 )芬太尼和非法移民税,针 对中、墨、加; 2 )钢铝及其衍生品关税; 3 )汽车和零部件(零部件 5 月 3 日生效); 4 )互惠对等关税。提出要加征的有一类:关键行业税,包括半导 体、铜、木材、药品等。 3 、作为一名美国进口商(或中国出口商),其进口(或出口)各类商品面临的关税情况及主要进口来源进口规模如图表 2 (或图 表 4 )所示,详见正文 。 报告摘要 一、美国今年以来加征关税细节全扫描 进入 4 月,两周不到的时间,美国关税"瞬息万变"。本报告旨在系统整理今年以来美国加征关税情况,分别站在美国进口商和中国出口商视角,阐述不同行 业面临的具体关税如何。 ...
中信建投-特朗普关税火线解读
2025-04-06 22:3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国际贸易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关税计划核心内容** - 对等关税行政令和针对中国小额关税行政令,对等关税分10%基准关税和更高对等关税[1] - 不同国家对等关税税率不同,欧盟20%、日本24%、越南46%,中国34% [2][4] - 税率有调整空间,满足特定条件可终止关税,考虑其他国家反制和谈判因素 [2] - 部分商品有豁免,如钢铝、铜、药品、半导体、木材、黄金等 [3][4] - 汽车单独征收25%关税 [4] - 2025年5月起,小额商品免税待遇结束 [7] - **与市场预期对比** - 此前市场预期乐观,主流机构预测平均10%上下且局部征收,美元指数稳定走低 [7][8] - 此次计划打击范围广、费率水平高、关税思路积极,超出市场预期,特朗普内阁内部可能有争议 [9][10] - **计划后续变化和疑问** - 正在谈判的加拿大和墨西哥被豁免,不排除4月9日前新兴市场关税有戏剧性变化 [11] - 目前税率是累计还是额外加征不明确,需关注行政令后续表述 [12] - 关税推进与美国国内财政政策推进节奏有关,需关注减税法案进展及特朗普是否调整关税节奏 [12][13][14] - **对市场影响** - 短期美国和全球经济下行担忧加剧,市场交易衰退逻辑加强,美元可能反弹,资产影响或持续几个季度,目前关税风险可能是全年高点,后续大概率边际改善,提供交易性机会 [15][16][17] - 国内短期有补跌风险,关注中美高层接触和贸易谈判重启节奏,汇率有压力,出口数据或受负面影响 [18][19] -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 此次关税加征是特朗普竞选承诺兑现,旨在威慑贸易对手和解决国内财政赤字问题,但最终结果有不确定性,给谈判留下空间 [20][21] - 美国经济未来下行或衰退概率增加,进入滞胀或类滞胀阶段,特朗普可能为中期选举牺牲经济和股市利益 [22][23][25] - 中国经济压力增大,但财政政策积极,预留应对空间,货币政策可能向稳增长倾斜 [26][27] - 美债和黄金未来有投资机会,国内市场未来或企稳回升,短期内收益率有下行可能 [28][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行政令原文中关税描述为“额外的”,且与现有税费独立,新增关税概率较大 [5] - CNBC和《贝森乐》报道今年至少20%全面性关税再加34%,但未明确是否包含之前惩罚性关税 [6] - 里根总统执政时曾经历滞胀局面,牺牲短期增长和股市打压通胀后重启经济和股市 [24] - 今年中国财政融资比去年增加2.9万亿,三大预算内赤字率提升至11.86万亿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