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iPhone Air上市遇冷,史上最薄的iPhone卖不动了?
凤凰网· 2025-10-23 20:22
史上最薄的iPhone,能获得市场认可吗? 迟滞近一周后,iPhone Air于10月22日正式在中国市场开售。此前,因eSIM技术的商用批复问题,这款新品未能与全球市场同步上架。 然而,相较iPhone 17系列推出后便迅速赢得市场青睐的表现,《科创板日报》记者观察发现,iPhone Air在线下及线上的市场表现则相对平淡。 iPhone Air发售遇冷,只能当备用机? 10月22日,号称"史上最薄"的iPhone Air正式开售。 资料显示,iPhone Air起售价为7999元。其搭载A19 Pro芯片,配备6.5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机身重量为165g,厚度仅为5.6mm。与iPhone 17系列采用铝 金属制作工艺不同,iPhone Air采用钛金属边框,且仅支持eSIM、不兼容实体SIM卡。 近日,《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上海市区多家苹果授权自营店、授权经销店见到了iPhone Air 展出真机。可以看到,该款机型做工精致,上手轻薄,厚度目 测约两枚一元硬币叠加。 据苹果官方数据也显示,iPhone Air在视频播放续航上表现平平,仅为27小时,远低于iPhone 17 Pro Max的37小时 ...
Counterpoint Research:iPhone 17开售头10天在中国和美国的销量比iPhone 16系列高出14%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8:43
iPhone 17系列市场表现 - 标准版iPhone 17表现良好,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其突出的性价比反应热烈 [1] - 标准版iPhone 17提供更强的芯片、更出色的显示屏、更大的基础存储空间、升级的前置自拍摄像头,而价格与去年的iPhone 16相同 [1] - 考虑渠道折扣和优惠券后,标准版iPhone 17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中国消费者以实际购买行动反馈给苹果公司 [1] 美国市场战略 - 在美国市场,随着三大运营商将最高补贴提升10%(即100美元),iPhone 17 Pro Max的市场需求涨势最为强劲 [1] - 美国市场正战略性向超高端客群倾斜 [1] - 运营商通过24或36个月的分期合约,将高额设备补贴转化为多年更高的月度服务收入,以最大化客户生命周期价值 [1] - 对Pro Max的重点优惠使这款超高端苹果机型更易触达消费者,强化了高端化趋势并巩固高价值用户与苹果生态的黏性 [1] iPhone Air市场定位 - 仅支持eSIM的iPhone Air表现略优于iPhone 16 Plus [1] - 随着官方宣布10月17日在中国开启预售,关于其在华上市可得性的疑问已消除 [1] - 由于预售期更短、定价更高,而标准版iPhone 17在规格与功能上更为均衡、性价比更突出,预计iPhone Air在早期仍会保持相对小众的定位 [1] - iPhone Air的推出是苹果的重要里程碑,对更广泛的eSIM生态同样意义重大 [1]
iPhone 17 开售头 10 天在中国和美国的销量远超 iPhone 16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10-23 17:03
iPhone 17系列销售表现 - 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和美国开售头10天销量较iPhone 16系列高出14% [4][5] - 标准版iPhone 17是主要驱动力,销量接近增长三分之一 [4] - 在中国市场,标准版iPhone 17的销量几乎是iPhone 16的两倍 [8] 各机型市场反馈 - 标准版iPhone 17因性价比突出在中国市场表现良好,其配备更强的芯片、更出色的显示屏、更大的基础存储空间和升级的前置摄像头,而价格与iPhone 16相同 [6] - 在美国市场,iPhone 17 Pro Max需求涨势最为强劲,因三大运营商将最高补贴提升10%(即100美元) [6] - 仅支持eSIM的iPhone Air表现略优于iPhone 16 Plus,但其预售期更短、定价更高,预计早期仍保持相对小众定位 [6] 市场策略与趋势 - 美国运营商通过24或36个月分期合约将设备补贴转化为更高的月度服务收入,以最大化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并强化高端化趋势 [6] - 美国市场正战略性向超高端客群倾斜,疫情时期购机的用户开始升级,推动iPhone 17 Pro Max在开售后前两个周末需求最强 [6][8] - 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的上市时间从10月底开始,消除了关于其可得性的疑问 [6][8]
宜安科技赋能华为折叠屏,成行业技术参照
全景网· 2025-10-23 16:53
折叠屏 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作为 智能手机 行业的风向标, 苹果 在折叠屏产品上的动向一直备受 市场关注。根据多家投行与行业分析师的研判,苹果计划在2026年9月与iPhone 18系列一同推出其首款 折叠屏手机。尽管姗姗来迟,这款产品有望凭借差异化的技术路径,重新定义市场格局。 从机构预测来看,苹果的折叠屏战略正逐步明朗。虽然日本瑞穗证券曾提示量产难度可能导致发布时间 推迟至2027年,但瑞银等多家主流机构仍判断,苹果将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产品,并借助成熟的供应链 管理能力将价格控制在2000美元左右。另有消息显示,苹果计划从2026年起实行春季与秋季双发布会制 度,届时折叠屏机型将与Pro、Pro Max及Air版本共同构成iPhone 18系列秋季产品线,形成覆盖高、中 端市场的完整布局,也体现出苹果对折叠屏细分市场的重视。 在技术路径方面,苹果展现出谨慎与创新并重的态度。根据已公开的专利信息,苹果在折叠形态上已有 多元储备:其中US20240310942A1专利展示了一种"Z"字形三折叠方案,通过双 铰链 和灵活透明壁设 计,实现多轴向折叠的沉浸式体验;另一项专利则披露了横向"书本式"对折结构,铰 ...
真我realme徐起:有机型海外版支持eSIM 坚决冲击高端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11:41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真我GT8系列主攻中高端市场,起售价2899元,最高售价超过5000元[1] - 公司明确坚定发力高端市场,战略方向为“性能+影像”[1] - 新品全系搭载理光GR影像系统,并配备电竞独显芯片R1和首发的苍穹信号芯片S1以提升游戏体验、显示效果和信号稳定性[1] - 公司副总裁徐起表示此次产品升级是基于市场洞察和品牌长远规划的必然选择,旨在回应消费升级需求[1] 行业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定价600美元及以上)销售占比达到28%,较2018年的11%显著提升[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创历史新高,远高于同期智能手机整体市场4%的平均增幅[2] - 中国市场竞争白热化,用户对产品参数和功能化需求旺盛[2] - 手机元器件涨价显著,旗舰新机价格普遍较上一代上调[2] 成本与竞争应对 - 真我GT8系列主要配置较上一代提升幅度大,导致成本显著上涨,公司在影像等方面研发投入巨大[2] - 公司承诺不做纯粹低价产品,而是通过供应链能力和高效运作化解成本压力,在价位段内保持高产品竞争力[2] - 公司认为AI功能在中国市场使用率不断上升,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功能点,必须进行投资[2] 销售渠道与售后服务网络扩张 - 公司计划在2025年使品牌体验店覆盖超过100座城市,新增门店200家[3] - 到2026年,体验店覆盖城市将扩展至300座,再新增500家门店[3] - 公司服务网点已增至815个,较去年底近500个的规模显著增长,预计今年底全国售后覆盖点将达到900个[3] - 线下门店被视为在中国市场取得大发展的必要环节,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为用户创造服务价值的触点[3] eSIM技术应用 - 真我GT8 Pro国内版不支持eSIM,因未接到运营商相关规划且搭载条件严苛[2] - 真我GT8 Pro海外部分市场版本搭载eSIM,因当地运营商已给出规范指示[2] - 公司内部正在探讨eSIM在中国市场的必要性和未来前景[2]
2025年1-4月中国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产量为4.5亿台 累计下降6.8%
产业信息网· 2025-10-23 09:24
2025年4月中国手机产量 - 2025年4月移动通信手持机产量为1.1亿台 [1] - 2025年4月产量同比下降11.9% [1] 2025年1-4月中国手机累计产量 - 2025年1-4月移动通信手持机累计产量为4.5亿台 [1] - 2025年1-4月累计产量同比下降6.8% [1] 数据来源与统计范围 - 统计数据涵盖2020年至2025年1-4月期间 [2] - 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 [2]
雷军打击黑公关话音刚落,官媒集体炮轰,胡锡进喊话小米要有胸怀
搜狐财经· 2025-10-23 08:24
新闻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在短期内发生两起严重事故,车辆碰撞后起火且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引发公众对其安全性的广泛质疑 [1] - 公司创始人近期关于“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的言论,在事故敏感时期被解读为转移焦点,招致官方媒体和舆论的批评 [3][5][8] - 舆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公众和媒体对作为行业巨头的小米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面临从产品安全到公众沟通的多重挑战 [21][24][27] 事故与产品安全 - 10月13日成都事故致人死亡,此为半年内第二起类似事故(3月份安徽事故致3人死亡)[1] - 两起事故共同点为车辆碰撞后迅速起火燃烧,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营救人员拳打脚踢也纹丝不动 [1] - 车辆设计本应在碰撞后触发整车解锁功能,但在此事故中该功能疑似失效 [1] - 多家媒体评论指出,事故后车门不能及时打开导致人员死亡已不止一起两起 [8] 舆论与媒体反应 - 浙江日报评论指出,企业在遇到安全隐患时应避免将正常批评与黑公关混为一谈,不要转移公众对产品问题的关切 [5][8] - 第一财经、齐鲁壹点、经济观察报、钛媒体等多家媒体发布批评文章,标题包括《别让年轻人第一辆车变成最后一台》、《新势力造车不能以车主生命为代价试错》等 [14] - 知名人士胡锡进评论认为,公众怀疑事故中存在技术问题或缺陷并不奇怪,公司应谦逊对待合理质疑 [11] - 舆论认为,公司在享受新品发布时的高关注度同时,也需坦然接受事故引发的舆论监督 [19] 公司形象与公众期待 - 公司已从十年前的创业公司成长为行业科技巨头,公众对其期待转变为引领行业创新与发展 [21] - 公众期待值的拉高使得公司在满足性能、审美、速度、技术、安全等多元化需求时面临更大压力 [27] - 网络评论从过去的“支持”转变为“调侃”甚至“批评”,认为“雷军变了,不再实在了”、“小米的初心丢了” [24] - 面对舆论质疑,公司心态显得更为敏感,对负面评价的包容性降低 [25] 行业背景与公司挑战 - 公司选择的手机和汽车赛道竞争激烈、利润低,且需持续投入大价钱进行技术研发 [27] - 有观点指出,若车企过于追求速度,将未验证的软件算法装入高性能车中,消费者则异化为承担风险的测试员 [14] - 企业公共关系被建议应允许正负面评价共存,负面评价需靠创造长期社会价值与用户价值来平衡 [25]
“金九银十”激战正酣:手机大厂子品牌加入战局,市场增长后劲何寻
华夏时报· 2025-10-23 07:55
"金九银十"智能手机大战持续升温。在主流品牌轮番上阵后,子品牌阵营已全面接过战旗。10月20日晚,vivo系的iQOO首发新款iQOO15,而据官方消 息,OPPO系的一加与小米系的红米也蓄势待发,官宣新品在即,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已然拉开序幕。 iQOO选择继续强化其电竞标签,以自研芯片与游戏引擎构筑差异化优势。然而,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同时,一个反常态的现象已然出现:在亟需价格刺 激的大促节点,iQOO15的起售价却较上一代不降反升。 这一"逆势涨价"的背后,揭开了整个手机行业面临的共同困境:核心元件成本上涨正持续挤压利润空间,使传统的价格战难以为继。当国内市场出货量持 续下滑,即便"双十一"也难以有效刺激需求时,厂商的增长后劲究竟何在? 华夏时报记者石飞月北京报道 子品牌开启新一轮大战 不久前,vivo的X300系列、OPPO的Find X9系列、荣耀的Magic8系列、小米17系列等旗舰机型纷纷亮相,激战"金九银十"与"双11"战场,本周开始,各大 品牌的子品牌也加入战局。 10月20日晚间,iQOO带来新品iQOO15。iQOO数字系列是该品牌的高端产品线,上一年迭代至iQOO13,今年的新品则直接跳 ...
贾国龙什么时候能学会“交个朋友”?
搜狐财经· 2025-10-23 01:28
不知道贾国龙看到这些铺天盖地的内容,作何感想? 文 | 品牌议题 一场"预制菜"之争,让西贝付出了巨大的品牌代价,也为中国餐饮行业上了一堂深刻的品牌关系管理"公开课"。 事情发展到今天,网上的回顾、分析、复盘、支招等内容已经多不胜数,"最差公关"、"西贝道歉"等言论更如排山倒海,袭向品牌。 这次西贝贾国龙在公众互联网上的舆论风向几乎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少有的餐饮人以及咨询公司的"声援",反而加剧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对抗情 绪"。 但如果此时此刻的他仅仅只是为没有第一时间跟罗永浩道歉、没有安抚消费者情绪而后悔,那西贝的未来,或许仍是"吃枣药丸"。很多人会假设贾国龙一 开始就道歉,就没事了,实际上也不过是"速败"和"缓败"的区别,没有讲到重点。 预制加工没错,价格贵没错,口味不惊艳也没错,这些都是双向选择的问题,西贝以往的"大排长龙"已经验证了它自有受众。贾国龙,真正错的是没有理 解品牌与用户关系的本质——面向公众的有效沟通。 01、贾国龙需要多交"朋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贾国龙的"群众基础"这么差?因为他的沟通从来都是单向输出,而没有与广大网友"双向奔赴"。 虽然贾国龙有意识的在做创始人IP运营,其在 ...
消费电子新战事:华为、OPPO抢滩eSIM新机型 智能手机迎更新市场 | eSIM重返系列观察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22:27
行业动态与厂商布局 - iPhone Air作为国内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于10月22日发售,京东平台开售1秒内成交额突破1亿元 [1] -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合计预约办理eSIM手机业务人数已超过30万人 [1] - OPPO宣布其Find X9系列旗舰机的Pro卫星通信版将支持eSIM技术,华为等其他国产品牌的eSIM手机也将陆续上市 [1] - 三大运营商于10月13日正式获得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许可,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了网络支持基础 [2] 技术定义与用户价值 - eSIM是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内置芯片中的技术,用户可通过空中下载方式将号码写入芯片,无需插入实体卡 [2] - 该技术为用户带来便利,包括避免SIM卡遗失、无需卡针、方便跨国出行无需频繁换卡,并支持换设备不换号 [2] - 苹果公司自2018年在iPhone XS系列首次引入eSIM功能,采用“实体卡+eSIM”混合模式作为过渡,直至2025年10月才推出纯eSIM手机iPhone Air [4][5] 市场普及与政策环境 - eSIM技术的全面普及需要解决新卡与旧卡转换、与运营商及全系消费电子产品系统兼容以实现“一号多终端”的问题,预计将经历数年过渡期 [3] - 工信部在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推动嵌入式SIM卡(eSIM)等新兴技术应用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17.9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为10.14亿户,占比56.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