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约车
icon
搜索文档
曹操出行登陆港股,网约车平台打响Robotaxi抢滩战
华夏时报· 2025-06-25 19:20
公司上市与融资 - 曹操出行正式登陆港股,成为国内第二大网约车平台,上市首日收盘价为35.3港元 [1] - 公司全球发售4417.86万股H股,每股发售价41.94港元,净筹约17.18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21.14倍认购,国际发售获2.78倍认购 [2] - 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等,合计认购2264.24万股,约9.52亿港元,占募资额度超一半 [2] - 此前完成三轮境内融资:2017年A轮1亿美元(估值96.41亿元)、A+轮3.5亿元(估值103亿元)、2021年B轮18亿元(每股成本37.6元) [3] - 李书福持有公司83.87%股权,A轮及B轮投资者分别持股6.56%和9.57% [3] 行业竞争格局 - 网约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滴滴以70%市场份额居首,曹操出行占5.4%排名第二,T3出行占5.3% [5] - 港股上市公司中,嘀嗒出行2023年营收7.87亿元(同比降3.4%),如祺出行营收24.63亿元(同比增14%),亏损5.64亿元(同比减18.6%) [5] - 曹操出行2024年收入147亿元(同比增37%),毛利率8.1%为近三年最高,2024年一季度收入42亿元,毛利率升至8.5% [5]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业务涵盖出行服务、车辆租赁、销售等,覆盖146座城市,2024年新增85个二线及以下城市 [6] - 截至2023年底运营3.4万辆定制车车队,聚合平台贡献GTV占比从2021年49.9%提升至2023年85.4% [6] - Robotaxi成为行业竞争热点,曹操出行计划2026年推出L4级定制车型,已在苏州、杭州启动示范运营 [6][7] - 行业专家认为Robotaxi可能颠覆现有网约车格局,为平台提供估值提升空间 [7]
两只港股新股双双破发!
证券时报· 2025-06-25 19:11
曹操出行上市表现及业务概况 - 曹操出行上市首日破发 收盘价36港元 较发行价41 94港元下跌14 16% [1] - 公司为吉利控股旗下网约车平台 2024年国内GTV达170亿元 市场份额5 4% 行业排名第二 [5][6] - 业务覆盖136个城市 拥有3 4万辆定制车车队 定制车订单贡献GTV的25 1% [6] - 此次IPO为李书福旗下第10家上市公司 获6家基石投资者认购 合计持股4 16% [4][7] 香江电器上市表现及业务概况 - 香江电器上市首日破发 收盘价2 52港元 较发行价2 86港元下跌11 89% [1] - 公司为中国厨房小家电ODM/OEM厂商 2024年行业排名第十 市场份额0 8% [10] - 核心产品电热水壶在对美加出口中占比较高 客户包括沃尔玛 飞利浦等 [10] - 此前曾撤回深市主板申请 转道港股上市 总市值约7亿港元 [10][12] 市场认购及估值情况 - 曹操出行国际配售认购倍数2 78倍 公开发售21 14倍 暗盘交易已跌16 79% [13][15][19] - 香江电器国际配售认购仅1 08倍 但公开发售超852倍 触发回补机制 [15][19][20] - 曹操出行2024年市销率1 4倍 与嘀嗒出行接近 机构认为估值反映行业地位及吉利协同效应 [21] 战略布局与发展规划 - 曹操出行与吉利合作开发L4级Robotaxi 预计2026年底推出 将利用现有运营网络实现低成本规模化 [9] - 公司计划持续投资自动驾驶运营能力 包括车辆维护 能源补充 客服等全链条优化 [9] - 香江电器未披露具体战略规划 业务聚焦小家电ODM/OEM模式 [10]
曹操出行上市破发 吉利李书福持股超四分之三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18:48
上市表现 - 公司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开盘股价下跌21.67%至32.85港元/股,最终收盘价为36.00港元/股,低于41.94港元/股的发行价 [2] - 上市首日总市值为195.90亿港元,成为港股最大科技出行企业,但仅为上市前估值228.23亿港元的85.8% [2][3]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间接持股77.06%,按首日收盘价计算其持股市值达150.96亿港元 [2][4] 募资与投资者 - 全球发售4417.86万股,其中香港发售441.79万股,国际发售3976.07万股,原计划募资18.53亿港元 [3] - 6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国轩高科等)合计认购2264.24万股(9.52亿港元),占总募资额的51.4% [3] - 公开发售遇冷,机构认购未能提振散户信心,反映市场对亏损出行平台的审慎态度 [3][4] 财务与亏损情况 - 2022-2024年经营亏损分别为19亿元、16亿元、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0亿元、20亿元、12亿元,亏损持续收窄但2025年仍预期净亏损 [4] - 上市前投资者及基石投资者禁售期至2025年12月25日,李书福需遵守额外禁售期至2026年6月25日 [6] 战略布局与竞争 - 核心竞争力包括定制化车辆降低运营成本及Robotaxi布局,2025年2月已上线自动驾驶平台并在苏州、杭州试点Robotaxi服务 [6] - 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构建全场景自动化运营系统,但需面对滴滴、百度等竞争对手的激烈布局 [6][7] - 行业分析师认为Robotaxi赛道需更多资金与技术投入,短期股价受行业竞争及宏观经济波动压制 [6][7]
曹操出行港股上市:定制车生态持续赋能,Robotaxi抢占风口
36氪· 2025-06-25 18:28
核心观点 - 曹操出行成为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科技出行平台,2024年GTV达170亿元,市占率行业第二 [1][2][3] - 公司业务生态综合,兼具自营车队+三方合作运力,并大规模部署定制车模式,2025年2月起试点Robotaxi业务 [3]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39%,从76.31亿元增长至146.57亿元 [3] - 定制车模式显著提升盈利能力,毛利率从2022年-4.44%改善至2024年8.09% [8][9] - 经调整EBITDA从2022年-7.73亿元扭转为2024年3.83亿元,EBITDA率从-10.1%提升至2.6% [9] - 公司通过深耕供给侧构建护城河,定制车生态形成独特壁垒,并布局Robotaxi抢占未来风口 [11][13][15] 定制车优势 - 截至2024年底运营超过34000辆自有定制车,计划扩充至5万辆 [5] - 定制车GTV占比从2022年5.3%提升至2024年25.1% [5] - 定制车型TCO低至0.47-0.53元/公里,较典型纯电动车降低33%-40% [7] - 司机小时收入从2022年30.9元增至2024年35.7元,高于行业平均27元 [7] - 司机收入及补贴占比从2022年84.2%降至2024年79.0%,车服成本占比从7.9%降至3.53% [8]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16.5亿元缩窄至2024年7.24亿元 [9] 护城河构建 - 网约车订单入口转向聚合平台,2024年占比达31%,降低用户粘性 [12] - 公司未盲目扩张,而是通过定制车生态构建供给侧壁垒 [13] - 定制车需要汽车产业背景和资源整合能力,竞争对手难以短期复制 [13] - 布局Robotaxi形成"定制车+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闭环生态系统 [15] - 2025年2月上线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在苏杭试点Robotaxi服务 [15] - 与吉利合作开发L4级Robotaxi定制车,预计2026年底推出 [15] Robotaxi前景 - Robotaxi可降低运营成本并通过24小时运营提高收入,突破盈利天花板 [17] - 2030年国内Robotaxi市场规模预测达2000-4888亿元 [17] - 构建"自动驾驶技术+整车制造+运营平台"三位一体生态系统是关键 [18] - 公司依托吉利资源在自动驾驶和整车制造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18] - 拥有领先网约车运营平台和十年经验,有望率先实现Robotaxi商业化 [18] - 资本市场看好公司在Robotaxi时代的想象力和估值空间 [19]
曹操出行“流血上市”,李书福“阳谋”受挫?
36氪· 2025-06-25 18:12
曹操出行上市表现 - 公司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估值约228亿港元,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第10个IPO [1] - 上市首日股价即破发,下跌近20%,暗盘交易已表现疲软 [1]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76.31亿元、106.68亿元、146.57亿元,年增长率接近40% [4] - 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过52亿元,销售成本占营收比重超过90% [5] 网约车行业现状 - 行业呈现"集体焦虑"状态,嘀嗒出行首日破发大跌22.5%,如祺出行首日破发微跌3.14%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网约车驾驶员证数量达748.3万本,每月新增司机约8万人 [3] - 4月网约车订单总量环比同比下降6.7%,5月环比微增5.2%,呈现"僧多粥少"局面 [3] - 滴滴市场份额高达70.4%,曹操出行市场份额仅有5.4% [7] 曹操出行商业模式 - 采用B2C重资产模式,拥有约3.4万辆定制车的车队,是中国同类车队最大 [9][11] - 共享吉利基建措施,定制车型枫叶80V和曹操60的TCO较主流纯电汽车分别降低33%和40% [9] - 2024年车辆销售收入8.67亿元,同比增长657%,承担部分吉利卖车业务压力 [12] - 2023年毛利首次转正达5.8%,2024年提升至8.1%,但与滴滴18.15%的毛利率仍有差距 [13] 曹操出行运营数据 - 2022-2024年GTV分别为88.84亿元、122.14亿元、169.53亿元 [7] - 2024年订单量达598,052千单,日订单量1,634千单 [7] - 2024年平均月活跃用户28.7百万,平均月活跃司机466千 [7] - 司机每小时收入从2022年30.9元降至2024年35.7元 [7] 曹操出行战略调整 - 积极拥抱聚合平台,2024年聚合平台订单占比达85.4% [8] - 2022-2024年向聚合平台支付佣金分别为3.22亿元、6.67亿元、10.46亿元 [14] - 将部分全职司机转为运力合作伙伴,司机补贴占比从84.2%降至79.0% [13]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提升技术及投资自动驾驶,预计2026年推出L4级Robotaxi [15] 吉利集团战略布局 - 极氪私有化聚焦高端技术长期深耕,曹操出行上市打通融资渠道 [1] - 吉利2030年愿景是引领"绿色低碳、智能共享、乘商互联、天地一体"的通行生态 [16] - 投资孵化亿咖通、魅族、芯擎科技等企业,构建智能科技生态联盟 [16] - 曹操出行将与极氪、领克等形成技术协同,共享自动驾驶系统等资源 [16]
曹操出行港股上市:定制车生态持续赋能,Robotaxi抢占风口
36氪· 2025-06-25 17:54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科技出行平台 [1] - 2024年公司GTV达170亿元,市占率位居网约车行业第二 [1] - 业务生态综合性强,兼具自营车队+三方合作运力,并大规模部署定制车模式 [1] - 2025年2月起在苏杭两地试点Robotaxi业务,抢占万亿级市场先机 [1]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6.31亿元、106.68亿元、146.57亿元,复合增速39% [1]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16.5亿元缩窄至2024年7.24亿元 [6] - 经调整EBITDA从2022年-7.73亿元扭转为2024年3.83亿元,EBITDA率从-10.1%提升至2.6% [6] - 毛利率从2022年-4.44%提升至2024年8.09% [4] 定制车模式的核心优势 - 截至2024年底拥有超34000辆自有定制车,计划扩充至5万辆 [2] - 定制车GTV占比从2022年5.3%提升至2024年25.1% [2] - 定制车型枫叶80V和曹操60的TCO分别为0.53元/公里和0.47元/公里,较典型纯电车低33%-40% [4] - 司机平均小时收入从2022年30.9元增至2024年35.7元,高于行业平均27元 [3] - 司机收入及补贴占出行服务收入比例从2022年84.2%降至2024年79.0%,车服成本占比从7.9%降至3.53% [4] 供给侧护城河构建 - 通过定制车生态整合吉利资源,降低司机持有成本并提升乘客体验 [3][4] - 定制车模式需汽车产业背景支撑,形成互联网平台难以复制的壁垒 [8] - 聚合平台订单占比从2019年7%升至2024年31%,曹操出行避免依赖补贴转向差异化服务 [7] Robotaxi战略布局与行业前景 - 2025年2月上线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在苏杭试点Robotaxi服务 [9] - 与吉利合作开发L4级Robotaxi定制车,预计2026年底推出 [9] - 东吴证券预测2030年Robotaxi国内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渗透率36% [10] - 天风证券预测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达8349亿元,国内4888亿元 [10] - 公司具备"自动驾驶技术+整车制造+运营平台"三位一体生态优势 [11]
下跌超10%,曹操出行港股上市首日破发!
广州日报· 2025-06-25 17:08
上市表现 - 曹操出行6月2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后股价大幅下跌,首日破发超10%,截至发稿股价35.75港元/股,下跌14.76%,市值194.54亿港元 [2] 公司概况 - 公司创立于2015年,是吉利集团孵化的网约车平台 [2] - 收入来源包括出行服务(2024年占比92.6%)、车辆租赁、车辆销售,其中惠选服务是核心业务 [2] - 截至2024年底在136个城市运营 [2] - 2023年GTV为122亿元(同比+37.5%),2024年GTV达170亿元(同比+38.8%) [2] - 2024年市场占有率为5.4% [2] 业务模式 - 对聚合平台依赖度高:2022-2024年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分别占GTV的49.9%、73.2%、85.4%,占订单量的51.4%、74.1%、85.7% [2]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76.31亿元→2023年106.68亿元→2024年146.57亿元 [3] - 亏损收窄:2022年亏损20.07亿元→2023年19.81亿元→2024年12.46亿元 [3] - 毛利率改善:2022年毛损率4.4%→2023年毛利率5.8%→2024年毛利率8.1% [4] - 经营亏损率下降:2022年24.5%→2023年14.8%→2024年5.5% [4] 战略布局 - 2025年2月推出自动驾驶平台曹操智行,在苏杭试点Robotaxi服务 [4] - 与吉利集团合作开发L4级别Robotaxi定制车,预计2026年底推出 [5]
曹操出行港股上市募18.5亿港元 国轩高科等基石投资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16:56
上市概况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02643HK 收盘价3600港元 较发行价下跌1416 [1] - 全球发售股份总数44178600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3253600股 国际发售30925000股 [1][2] - 上市后总股本为544178600股 [2] 发行与募资 - 最终发售价为4194港元 募资总额185285百万港元 扣除上市开支13450百万港元后净募资171835百万港元 [3][4] - 联席保荐机构包括华泰金融控股、农银国际融资、广发融资香港等 共有12家机构参与承销 [2] 资金用途 - 募资净额中19将用于改进车服解决方案及服务质量 18用于定制车开发 17用于技术提升及自动驾驶投资 [5] - 16用于扩大地理覆盖范围 20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10作为营运资金 [5] 公司背景与投资者 - 公司为吉利集团孵化的中国网约车平台 [4] - 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移动服务、未来资产证券、国轩高科香港等6家机构 [5]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6月25日)
乘联分会· 2025-06-25 16:31
国内新闻 - 商务部将于2025年7月至12月开展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内容包括汽车换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推介、优化县乡地区充电设施等 [3]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汽车以旧换新,优化汽车贷款审批 [4] - 商务部提出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并创新打造汽车改装、房车露营等消费场景 [5] - 广州市实施"久摇不中"申请人直接领取号牌政策,深圳市优化小汽车增量指标摇号规则 [6] - 赛力斯汽车完成50亿元战略增资,引入工银金融等多家机构投资者 [7] - 小米YU7支持车外语音控制功能,配备8个麦克风和1个扬声器 [8] - 蔚来萤火虫推出BaaS电池租用服务,月费399元,车价可立减4万元 [8] - 广汽在利比亚班加西开设销售服务中心,与当地足球俱乐部和租车平台达成合作 [9] 国外新闻 - 韩国进口柴油乘用车5月销量同比骤减60.2%,市场份额降至1.3% [11] - 凯迪拉克交付首辆Celestiq定制旗舰电动车,起售价35万美元,配备111kWh电池和55英寸贯穿屏 [12][13] - Uber与Waymo合作在亚特兰大推出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覆盖168平方公里区域 [14] - 大陆集团因关税政策下调2025年利润率目标至11% [15] 商用车 - 北汽福田签署沙特属地化工厂备忘录,计划生产重卡、轻卡和客车,并向沙特交付1000辆校车 [15][16] - 中国首条跨境重卡换电干线启动,全长980公里,连接四川攀枝花至云南磨憨口岸 [17] - 长城汽车山海炮Hi4-T正式上市,推出全球版和性能版两款车型,售价19.38万元起 [18] - 远程醇氢电动轻卡亮相浙江省节能推广活动,展示醇氢动力链技术 [19]
曹操出行上市即破发,是必然还是偶然?丨商业快评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28
上市表现 - 公司于6月2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即破发,收盘跌幅达20 24%[2] - 上市前港股暗盘跌幅超过13%,全球发售4417 86万股,每股发行价41 94港元[2] - 引入6家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未来资产证券等[2] - 首日成交额4 16亿港元,换手率2 13%,市值182 03亿港元[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6 31亿元、107亿元和147亿元,出行服务占比超90%[3] - 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52亿元,日均亏损486万元,2024年净亏损12 46亿元[4] - 2024年底总负债112 83亿元,流动负债净额81 46亿元,现金仅1 59亿元[4] - 毛利率从2022年转正至2024年的8 1%,但司机成本达107 1亿元[4] - IPO募资34%用于偿还短期债务,流动性缺口超55亿元[4] 商业模式 - 采用重资产模式,司机补贴和车辆折旧导致高成本[4] - 2024年85 7%订单依赖高德、百度等聚合平台,佣金支出占GTV的7 5%[5] - 聚合平台佣金支出达10 46亿元,面临流量分配波动风险[5]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1%,管理费用降36 7%,但成本压缩边际效应递减[4] 行业竞争 - 滴滴以70 4%市场份额主导,公司仅占5 4%,面临T3出行等挤压[5] - 2024年订单量5 98亿单,日均不足164万单,远低于滴滴数千万单水平[5] - 同行嘀嗒出行、如祺出行上市后均破发且股价持续低迷[5] 发展挑战 - 重资产模式与聚合平台依赖形成"双刃剑"效应[6] - 行业红利消退叠加监管趋严,市场对盈利能力和合规风险持警惕态度[5][6] - 需突破合规整改、盈利模式优化及技术投入以扭转颓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