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电池的任督二脉,被钠打通了
投资界· 2025-04-25 15:03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历程 - 1991年索尼将钴酸锂与石墨组成的小电池装入摄像机,开启锂电池商业化历史[6] - 2008年特斯拉将6831颗钴酸锂电池装入Roadster,赋予锂电池全新使命:整车动力核心[6] - 动力电池行业走出"性能暴力拉升,成本急剧下探"的摩尔曲线[6] 动力电池技术迭代与挑战 - 从钴酸锂到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从钠电池到固态电池,技术持续创新[7] - 动力电池没有绝对"完美",存在材料特性与工程实现的天然矛盾[7] - 消费者对"更高续航、更快充电、更低成本"的多元诉求驱动行业发展[7] - 不同材料体系存在"跷跷板效应",工程师需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电速度、低温性能和成本间寻找平衡[9] 低温性能问题与解决方案 - 东三省新能源渗透率不足50%,黑龙江低至30%,核心问题在于锂电池低温性能衰减[10] - -20℃环境下,纯电车续航达成率普遍不足五成[10] - 钠电池在-20℃低温环境中放电保持率达90%以上,远胜磷酸铁锂[12] - 钠新电池在-40℃环境下也能保持90%能量保持率[13] 钠电池优势与发展 - 钠储量是锂的420倍,全球分布广,开采易,成本低,不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12] -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12] - 钠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175Wh/kg,循环寿命达10000次,比磷酸铁锂多一倍[13] - 钠新电池10分钟可从30%充到80%,极端安全测试中不起火、不爆炸[13] 多核架构技术创新 - 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将钠离子与锂电池按比例混搭,实现协同控制[15] - 骁遥增混电池在-40℃环境下可放电,-30℃环境下可充电[15] - 骁遥双核电池采用"主能量区+增程能量区"双舱设计,集成不同化学体系电芯[16] - "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双核方案可实现700公里超长续航[16] - "铁-铁"双核方案可实现峰值12C充电倍率和超1000公里纯电续航[16] 行业发展趋势 - 电池研发方向从"绝对技术领先"转向"场景高度定制"[16] - 新能源产业下一阶段竞争核心在于理解消费者需求和定义产品价值[16] - 行业需从"技术内卷"转向"场景深耕",实现双碳目标与用户体验双赢[18]
突围与跃升:广州工控入主孚能科技背后的成势之举
新京报· 2025-04-25 14:59
股权重构与战略布局 - 广州工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孚能科技股份占比从11.155%提升至16.155%,成为重要股东[1][2] - 原第一大股东Farasis Energy持股比例从19.8734%降至15.2239%,表决权比例从19.8734%降至9.8839%[2] - 此次股权重构标志着广州国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强化区域产业集群效应[1][7] 公司技术优势 - 公司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国内三元软包锂电池量产先行者,技术积淀深厚[3] - 自主研发超级软包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具备无模组集成、高能量密度(330Wh/kg第二代产品量产在即)、快充性能等优势[5][6] - 已实现第一代半固态电池量产,400Wh/kg第三代技术进入产业化冲刺阶段,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突破[6]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客户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广汽、吉利、东风等主流车企,以及低空经济领域eVTOL电池首单交付[5][6] - 通过广州国资资源加速土耳其海外基地建设,拓展欧洲、中东、南亚等市场[7] - 切入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形成多元化业务矩阵[10] 产业链协同效应 - 广州工控旗下拥有6家上市公司(如山河智能、广日股份)及3家新三板公司,可形成产业链协同[8][9] - 孚能科技将深度融入广州本地eVTOL产业链,联合亿航智能等企业开发高性能电池解决方案[7] - 联动广汽、小鹏等车企及广州工控旗下零部件企业,构建生态网络[7] 产能与研发规划 - 赣州与广州基地新增产能加速释放,支撑固态电池技术研发[10] - 2025年半固态电池量产计划获资金保障,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攀升[10] - 计划切入华南储能项目,形成"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格局[10]
上市公司动态 | 爱尔眼科一季度净利润降11.82%,同花顺2024年净利润增30%,亿纬锂能一季度营收扣非净利双增
搜狐财经· 2025-04-24 23:49
爱尔眼科 - 2024年门诊量169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2.14%,手术量129.47万例同比增长9.38%,营业收入209.83亿元同比增长3.02%,归母净利润35.56亿元同比增长5.87%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0.26亿元同比增长15.97%,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长16.71% [3] - 完成以色列汉利达INTENSITY™三焦增强型人工晶状体国内首例植入手术,引进多项国际先进眼科技术,自主研发全球首款少儿视力管理智能眼镜"小青葵" [2] - 通过收购87家医疗机构完善基层医院网络,收购英国Optimax集团100%股权进军英国市场 [3] 同花顺 - 2024年营业收入41.87亿元同比增长17.47%,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30% [4] - 2024年末"爱基金"平台接入222家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代销产品22,605支 [5] - 持续优化问财HithinkGPT大模型,问财投资助手升级为原生AI对话产品,助力上百家金融机构共建超5000个智能体,日均调用量超300万次 [6] 亿纬锂能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7.96亿元同比增长37.34%,扣非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6.60% [7] - 储能电池一季度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 [7] - 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市占率13.41%居国内第二,积极拓展eVTOL、无人机等新兴市场 [8][9] 华东医药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07.36亿元同比增长3.12%,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长6.06%,扣非净利润8.97亿元创历史新高 [10] - CAR-T产品赛恺泽®已覆盖70余家商业保险/惠民保,乌司奴单抗类似药赛乐信®进入800余家医院 [12] 公牛集团 - 2024年营业收入168.31亿元同比增长7.24%,归母净利润42.72亿元同比增长10.39% [13] - 新能源业务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104.75%,充电品类在主流电商平台市占率显著领先 [14] 爱美客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63亿元同比下降17.90%,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下降15.87% [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3亿元同比下降37.99% [16] 牧原股份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60.61亿元同比增长37.26%,净利润44.91亿元同比扭亏 [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06%同比上升9.92个百分点 [18] 建设银行 - 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受理,拟向财政部募资不超过105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9] - 发行价格9.27元/股,拟发行113.27亿股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30% [19] 中国铝业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57.84亿元同比增长13.95%,归母净利润35.38亿元同比增长58.78% [21] 恒瑞医药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母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36.9% [22] - 主要因收到IDEAYA 7500万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 [22] 玲珑轮胎 - 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3] 亨通光电 - 暂缓子公司亨通华海分拆上市计划,因其2024年下半年剥离智慧城市业务后运营时间较短 [24] 阳光诺和 - 拟购买朗研生命100%股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 [25] 东睦股份 - 拟调整收购上海富驰股权方案,交易对方由4名增至5名,标的资产比例由20.75%调整为34.75% [26] 神农集团 - 简易程序定增审核通过,拟募资2.9亿元用于生猪扩繁基地建设等项目 [27] 湖南裕能 - 48亿定增获受理,较原65亿预案下调,取消废旧电池回收项目 [28][29] 未名医药 - 重要子公司天津未名被暂停生产销售,2024年该子公司营收占公司60.09% [30] 晶澳科技 - 2024年营业收入701.21亿元同比下降14.02%,净利润亏损46.56亿元 [31]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3.29亿元 [31] 正邦科技 - 2024年营业收入88.70亿元同比增长26.86%,归母净利润2.16亿元 [3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0.02亿元同比增长108.22%,归母净利润1.71亿元 [32] 孩子王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9.53%,归母净利润3100.81万元同比增长165.96% [33] 润和软件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8.09%,净利润3120.01万元同比增长21.73% [34] 健康元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0.89亿元同比下降5.77%,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下降0.91% [35] 深圳燃气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5.13亿元同比增长9.48%,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降15.47% [36] 申通快递 - 2024年快递业务量227.29亿件同比增长29.83%,营业收入471.69亿元同比增长15.26% [3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9.99亿元同比增长18.43%,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24.04% [38] 亨通光电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2.68亿元同比增长12.58%,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增长8.52% [39] 国机汽车 - 2024年营业收入420.25亿元同比下降3.44%,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1787.58% [40] 蓝色光标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42.58亿元同比下降9.66%,归母净利润9550.48万元同比增长16.01% [41] 中信金属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82.49亿元同比增长5.28%,归母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268.89% [42] 广汇能源 - 2024年营业收入364.41亿元同比下降40.72%,归母净利润29.61亿元同比下降42.60% [43] 唐德影视 - 证券简称变更为"华智数媒",启用时间为2025年4月25日 [44] 国药股份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7.13亿元同比增长4.87%,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下降0.1% [45] 华能水电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3.85亿元同比增长21.84%,归母净利润15.08亿元同比增长41.56% [46]
把握关键抓手 深化区域产业协作
经济日报· 2025-04-24 07:13
区域产业协作的战略意义 - 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产业梯度转移、产业链分工、技术转移等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 东西部协作带动西部欠发达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壮大,东北地区通过对口合作吸收先进产业发展理念,中西部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为特色制造基地(如宜宾"动力电池之都"、包头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1] - 区域产业协作可优化生产力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发挥经济发达地区带动作用 [2] 区域产业协作的驱动因素 - 各地区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差异形成比较优势,科技创新赋能创造动态协作机会(如"东数西算"工程利用西部电力资源发展数据产业) [2] -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新型储能)拓展协作广度深度,东部科技企业可开发中西部应用场景,数智技术推动协作方式向数实融合转变 [3] - 应对国际产业外迁压力需深化国内协作,利用区域发展梯度解决产业链布局不平衡、产业空心化等问题 [4] 区域产业协作的实施路径 - 发展飞地经济模式: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共建飞地园区、科创基地,推动低效园区转型 [6] - 数智赋能协作创新:建设"产业大脑"优化资源配置,依托龙头企业提高跨区域合作效率,营造创新环境驱动场景创新 [6] - 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探索跨省产业转移税收分成(属地征收、横向兑付),建立能源资源区际补偿机制吸引高载能产业西移 [7] -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清理歧视性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资质跨区域互认,促进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等)创新要素流动 [7] 当前区域产业协作的挑战 - 体制机制障碍:跨区域合作税收分成等利益共享问题未理顺 [5] - 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地区追求全产业链独享收益,不愿分享发展机会 [5] - 产业同质化竞争:盲目投资热门行业导致产能过剩(如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 [5]
动储产业全球化遭遇历史性大退潮|独家
24潮· 2025-04-24 06:41
动储产业全球化退潮现象 - LG集团撤回在印度尼西亚77亿美元电动汽车电池生态系统投资计划 该项目原计划构建从原材料采购到电池生产的端到端价值链[1] - 国轩高科在美国密歇根州23.6亿美元电池生产设施因法律纠纷停工 原计划2026年1月投产[1] - 蜂巢能源暂停德国两家电池工厂建设 包括24GWh模组工厂和16GWh电芯工厂 总投资20亿欧元[2] - 中伟股份终止韩国22亿元镍精炼厂项目 因电动车市场变化导致项目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3] - LG新能源与华友钴业推迟锂电循环回收合资工厂建设 预计投资不低于10亿元[3] - SK on、ECOPRO Materials与格林美62亿元前驱体工厂计划告吹 因产业需求减弱和政策不确定性[4] 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布局现状 - 10家动力电池巨头计划/建设近50个海外工厂 总投资预算超5500亿元[4] - 宁德时代海外布局包括德国14GWh工厂(18亿欧元)、匈牙利100GWh工厂(73.4亿欧元)、美国35亿美元工厂等[6] - 远景动力海外基地遍布美国、日本、西班牙、法国等地 最大为匈牙利100GWh产能[7] - 国轩高科海外项目包括美国23.64亿美元正负极材料、泰国工厂及阿根廷碳酸锂生产线[7] - 蜂巢能源德国24GWh模组工厂(20亿欧元)和16GWh电芯工厂已暂停建设[8] - 亿纬锂能匈牙利99.71亿元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 泰国6GWh项目与Energy Absolute合资[8][9] 动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海外投资 - 9家动储产业链中上游上市公司海外在建工程总投资预算达696.32亿元[10] - 赣锋锂业海外项目包括PPG采矿项目(84.93亿元)、Mariana项目(80亿元)等 合计226.1亿元[13] - 中伟股份印尼多个镍项目总投资143.51亿元 包括年产6万金吨高冰镍项目(42.28亿元)[13] - 贝特瑞海外项目包括印尼1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39.69亿元)和地中海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13][14] - 天齐锂业海外项目包括格林布什锂精矿三期(41.27亿元)和奎纳纳氢氧化锂工厂(16.7亿元已终止)[14] - 恩捷股份匈牙利工厂(31.74亿元)和美国工厂(19.69亿元)合计51.43亿元[1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全球产业与政策不确定性强烈冲击动储产业全球化布局[15] - 更多国家将构建贸易规则和壁垒 全球化竞争将愈演愈烈[15] - 预计更多海外项目将被迫延期或终止 对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15] - 企业需谨慎控制投资规模与节奏 应对资本及政策变化[15] - 行业进入深水区 财务健康成为企业生存关键因素[15]
最近,看到了一款不太一样的AI产品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23 23:25
AI智能体与阅读效率提升 - AI智能体基于大模型技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自动化执行专业或复杂任务,已在特定领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1] - 阅读领域是AI智能体应用的重要场景,尤其针对投资行业的海量文字资料处理需求[2] 投资行业的阅读痛点 - 投资从业者需处理6类文档:券商研报(如100页深度报告)、招股书(如527页宁德时代港股招股书)、年报、并购分析(如2024-2025年中国并购交易分析报告)、实务手册及白皮书(如18.584KB的智谱白皮书)[4] - 典型文档体积庞大:半导体产业年鉴14.779KB、政府工作报告715KB、高盛研报3.795KB,需快速提炼核心内容[5] 秘塔AI的解决方案 - "今天学点啥"功能通过多模态讲解形式,将文档结构化(如将527页招股书拆解为12讲)并支持自定义难度(初学者/进阶者/专家)和讲解风格(课堂/暴躁老哥等)[6][9] - 生成带语音讲解的PPT(如16页/讲),支持15秒跳转、倍速播放,使阅读效率提升4倍(1小时→15分钟)[13][15] 秘塔公司的产品力与市场策略 - 产品演进路径:从法律领域AI检索切入,延伸至写作猫(分级订阅)和专业翻译工具(法律等付费领域)[18] - 技术差异化:结构化搜索结果、来源追溯功能解决传统搜索引擎广告干扰问题,2024年通过AI搜索功能小范围出圈[18] - 团队背景:创始人闵可锐为复旦计算机学士、牛津数学硕士、UIUC计算机博士,曾任猎豹移动首席科学家,A轮获蚂蚁集团领投[19] 投资价值评估 - 市场定位精准:垂直领域专业用户(如投资人、法律从业者)的效率需求驱动产品设计[17] - 商业化验证:写作猫订阅制、翻译工具专业领域付费模式已跑通[18]
铁锂狂奔、三元式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变局”
高工锂电· 2025-04-23 19:28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 - 2025年1-2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228万辆同比增长27%带动动力电池装机118.5GWh同比增长32%其中三元电池装机58.7GWh占比49.5%磷酸铁锂电池装机59.1GWh占比49.9% [2] - 2024年三元电池装机414GWh占比49.3%磷酸铁锂电池装机422.7GWh占比50.3%铁锂以1pct微弱优势领先 [2] - 2025Q1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车占比超80%同比增长超90%形成"二八开"格局而海外市场三元仍占9成份额 [2][6] 磷酸铁锂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张 - 比亚迪宁德时代推出二代刀片电池和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将铁锂快充峰值推至10C搭配兆瓦级超充实现"油电同速" [4] - 2024年Stellantis福特雷诺大众奔驰通用现代起亚等国际车企宣布加大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并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远景动力LG等合作 [3] - 预计到2028年磷酸铁锂在海外动力市场将占6成份额中国电池企业通过技术授权出海建厂形成"技术换市场"闭环 [4][5] 三元电池的技术演进路径 - 三元材料在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低温性能仍有优势大圆柱电池(4680/4695/46120)和固态电池成为新形态方向 [6][7] - 全球46系大圆柱电池需求将从2025年155GWh增至2030年650GWh年增长率33%特斯拉宝马保时捷等国际车企重点布局 [8] - 亿纬锂能远景动力LG三星SDI等企业加速大圆柱产能建设2025年实现10GWh级量产2026年扩大至30-50GWh规模 [9] 正极材料市场动态 - 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需求激增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比亚迪二代刀片需求预计超80万吨 [10] - 2025年1月中国磷酸铁锂出口1221吨环比增34%同比增916%创历史新高预计2025年海外产量超2万吨2028年达8万吨 [10] - 三元材料企业如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转向磷酸锰铁锂赛道当升科技建成万吨级产线容百科技规划2025年中韩总产能14万吨/年 [10][11]
孚能科技产品通过欧盟TÜV 南德安全认证
高工锂电· 2025-04-23 19:28
以下文章来源于孚能科技 ,作者电量满满的 孚能科技 . 专注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变革,为美好生活续航。 此次评估,TÜV 南德严格依据欧盟新电池法规(EU 2023/1542)的各项要求,从电池性能、安全等多个维度对孚能科技产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 估。 孚能科技凭借自身在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通过了各项严格测试与审核,并获得了 TÜV 南德评审专家高度评价,表明孚能科技的产品合 规体系已位居行业前列 。未来,双方将在欧盟电池合规方面探索更广泛的合作。 摘要 权威认证为孚能科技打开欧洲市场大门。 4月14日,孚能科技获得全球权威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简称"TÜV 南德")颁发的《欧盟电池法规 (EU 2023/1542)》动力电池符合性评估报 告。 这一报告标志着 孚能科技产品在安全、性能耐久、合规性等方面均达到了欧洲市场的高规格要求,为公司深化欧洲市场布局及加速全球化战略进程提 供了坚实技术后盾与权威资质保障 。 颁发现场 《欧盟电池法规 (EU 2023/1542)》是一项规范电池从生产到再利用和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法规,以确保欧洲市场电池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竞争 力。 作为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 ...
电池能量可自由定制?宁德时代推出“双核”电池架构
经济观察报· 2025-04-23 08:21
钠离子电池新品发布 - 公司发布钠离子电池品牌"纳新",包括乘用车动力电池和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 [2] - 纳新乘用车电池在零下40℃环境下保持90%可用电量,充电30%-80%需37分钟,能量密度175Wh/kg,支持5C充电速率和500公里续航,循环寿命超1万次 [2] - 纳新24V重卡蓄电池寿命突破8年,全生命周期成本较铅酸电池降低61% [2] - 乘用车电池2025年12月量产,重卡蓄电池2025年6月量产并率先搭载一汽解放重卡 [2] 双核电池架构技术创新 - 推出骁遥双核电池架构,包含两个独立能量区,实现高压/低压/结构/热管理/热失控防护双核效果 [3] - 自生成负极技术使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搭配三元体系时能量密度可达1000Wh/L以上 [3] - 推出三种跨化学体系双核方案:钠-铁双核、铁-铁双核、三元铁/双三元双核 [3] - 双三元双核电池在轴距3米轿车上电量突破180度,续航超1500公里 [3]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性能 - 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和12C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峰值充电功率1.3兆瓦 [4][5] - 零下10℃环境下15分钟可从5%充至80%SOC [5] - 实现1秒2.5公里的补能效率 [5] 技术应用场景扩展 - 双核及多核架构产品将拓展至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等领域 [4] - 不同化学体系分工协作实现定制化性能,覆盖不同成本区间和应用场景 [4]
动力电池,告别“偏科”时代
虎嗅APP· 2025-04-22 21:46
动力电池行业现状 - 动力电池进入"尴尬期",技术进步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快充速率提升50%-70%(全容量4C-5C vs 此前2C)但实际体验受限于快充设施普及率低和商业快充成本高 [1] - 消费者持续关注"冬季掉电"和"安全性"问题,技术进展缓慢,呈现"长板更长、短板仍短"现象 [1] - 传统技术路线已触及物理边界,亟需突破 [1] 技术路线限制因素 - 电化学基础物理特性制约创新,磷酸铁锂理论能量密度极限200Wh/kg,量产已达205Wh/kg [3] - 三元锂电池通过半固态技术提升能量密度至360-370Wh/kg,但成本增加50% [3] - 不同化学体系存在固有优劣势:磷酸铁锂(低成本、高安全但低能量密度)、三元锂(高能量密度但高成本)、钠电池(低成本但能量密度更低) [3][4] - 消费者需求与化学体系特性错位,导致行业陷入"偏科生集合"困境 [4] 宁德时代技术创新 - 发布"钠新电池",实现量产应用:能量密度175Wh/kg、-40℃下电量保持率90%、循环寿命超10000次、通过极端安全测试 [6][8] - 钠资源丰度是锂的420倍,破解资源卡脖子问题 [6] - 推出"骁遥双核电池",采用跨化学体系设计:主能量区+增程能量区分区管理,支持不同化学体系组合(如钠+锂、三元+铁锂) [11][12] - 双核架构结合"自生成负极技术",能量密度提升50%-60% [13] 技术组合应用效果 - "钠铁"组合:低温性能优异(-40℃可用电量90%)+续航提升,适合北方通勤和长途旅行 [15] - "铁铁"组合:续航增至1000公里(常规磷酸铁锂上限600公里),快充特性突出 [17] - "三元铁/双三元"组合:180度电实现1500公里续航,动力达1兆瓦 [17] - 未来可整合固态电池,平衡性能与成本 [18] 研发投入与行业地位 - 2024年研发投入186亿元,拥有6个研发中心和2万名研发人员 [21] - 通过系统性创新巩固全球动力电池领先地位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