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发电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长荣股份:拟0元收购恩驰新能源后增资6000万元,被收购公司尚未开展实际生产经营活动
新浪财经· 2025-09-18 18:0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以0元对价收购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持有的金昌恩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履行实缴出资义务并对标的增资600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 [1] - 交易完成后恩驰新能源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1] 标的公司基本情况 - 恩驰新能源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发电输电供配电业务 [2] - 标的公司尚未进行实缴出资且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唯一股东为北京市派恩思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曾垂松 [1] - 标的公司全资子公司金昌京晖新能源已取得金昌市"十四五"第二批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指标并获发改委备案 [2] 光伏项目具体规划 - 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容量100MW配套建设15MW/60MWh储能系统按规划容量15%(4小时)配置 [2] - 光伏场站总占地面积约2500亩组件拟选用单晶硅光伏组件 [2] - 项目通过4回35kV光伏集电线路接入330kV汇集升压站 [2] 战略动机与区位优势 - 收购旨在协同新能源业务发展缩短项目投资时间符合公司战略规划 [2] - 标的公司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该地区日照充沛光能资源丰富具有成熟的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营模式 [2] 公司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印刷装备及服务物业租赁铸件产品融资租赁智能化系统服务医疗器械等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下降3.8%归母净利润502.47万元实现扭亏(去年同期亏损89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25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275万元) [3]
长荣股份公告: 拟0元收购甘肃一新能源公司!标的公司手握当地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4:03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0元对价收购恩晖新能源持有的恩驰新能源100%股权[1][2] - 恩驰新能源尚未实缴出资且未开展实际经营活动[1][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履行1000万元注册资本实缴义务并对标的增资6000万元[1][2][4] - 增资资金来源于自有或自筹资金[2][4] 标的资产价值 - 恩驰新能源持有金昌市"十四五"第二批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指标[1][3] - 项目已获金昌市发改委备案 名称为永昌县河青滩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含储能电站)[3] - 标的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1] 战略转型动机 - 公司为印刷装备制造企业 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及产品降价压力[5][6] - 国际局势动荡和贸易壁垒加剧对主业造成挑战[5][6] - 通过布局新能源业务寻求新增长点增强抗风险能力[6] - 金昌市日照充沛具备光伏项目开发优越条件[6] 市场反应与影响 - 二级市场股价单日大涨5.56%[7] - 交易符合公司战略规划 对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4] - 项目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 - 光伏产业属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6] 项目开发计划 - 增资6000万元将用于永昌县河青滩10万千瓦光伏项目投资开发[4] - 资金安排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合理筹划[4] - 公司称投资对财务状况不存在重大影响[4]
股价大涨,长荣股份公告:拟0元收购甘肃一新能源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2:4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0元对价收购恩晖新能源持有的恩驰新能源100%股权 因标的公司尚未实缴出资且未开展经营活动 [1][2] -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履行实缴出资义务并对标的公司增资6000万元 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 [1][2][4] - 交易完成后恩驰新能源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标的资产核心价值 - 恩驰新能源持有金昌市"十四五"第二批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指标 项目已获发改委备案 [1][3] - 项目备案名称为永昌县河青滩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含储能电站) [3] - 标的公司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该地区日照充沛且光能资源丰富 [6] 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为拥有30年历史的高端印刷装备制造企业 正推动主业智能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发展 [6] - 面对国际局势动荡、贸易壁垒加剧及行业竞争恶化等挑战 需寻找新增长点增强抗风险能力 [6] - 光伏产业作为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优化能源结构及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7] 市场反应 - 公告披露后次日午间收盘股价大涨5.56%至8.73元 [8] - 当日成交额达3.21亿元 换手率11.66% 总市值约37亿元 [8] 投资目的与影响 - 本次投资符合公司战略规划 拟通过开发光伏项目协同新能源业务发展 [4][5][6] - 增资6000万元将专项用于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开发 [4] - 公司表示该交易对财务及经营状况不存在重大影响 [4]
股价大涨!长荣股份公告:拟0元收购甘肃一新能源公司!标的公司手握当地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2:25
收购交易核心条款 - 公司以0元对价收购恩晖新能源持有的恩驰新能源100%股权[1][2] - 目标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尚未实缴且未开展经营活动[1][2] - 收购后将履行实缴出资义务并增资6000万元用于光伏项目开发[1][2][4] 标的资产核心价值 - 恩驰新能源持有金昌市"十四五"第二批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指标[1][3] - 项目已获金昌市发改委备案 名称为永昌县河青滩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含储能电站)[3] 战略转型背景 - 作为30年历史的印刷装备制造企业 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及国际局势动荡等挑战[5] - 公司需寻找新增长点增强抗风险能力 光伏产业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5][6] - 项目所在地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具有充沛日照和光能资源优势[5] 资金安排与影响 - 增资600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2][4] - 资金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合理筹划 对财务状况不存在重大影响[4] - 交易完成后目标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 市场反应 - 公告后次日午间收盘股价大涨5.56%至8.73元[7] - 当日成交额3.21亿元 换手率11.66% 市值37亿元[8]
长荣股份0元入主新能源公司:6000万元增资押注绿电,标的手握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1:48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以0元对价收购恩晖新能源持有的恩驰新能源100%股权 因标的公司尚未实缴出资且未开展经营活动 [1][2] -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履行实缴出资义务并对标的公司增资6000万元 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 [1][2][4] - 交易完成后恩驰新能源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标的资产核心价值 - 恩驰新能源持有金昌市"十四五"第二批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指标 项目已获发改委备案 [1][3] - 项目备案名称为永昌县河青滩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储能电站) [3] - 标的公司所在地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日照充沛 光能资源丰富 具备成熟的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营条件 [6] 战略转型动因 - 公司主营印刷装备制造行业面临国际局势动荡 贸易壁垒加剧 关税政策波动及行业无序竞争等多重挑战 [5] - 行业增长趋缓促使公司积极寻找新增长点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6] - 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优化能源结构 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政策扶持提供发展机遇 [6] 项目投资规划 - 增资6000万元将专项用于永昌县河青滩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开发 [4] - 资金将根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合理筹划 对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不存在重大影响 [4] - 本次投资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发展需要 预计对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 业务协同效应 - 公司在巩固高端印刷装备智能制造主业的同时 通过本次收购开启新能源领域多元化布局 [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订单及销售同比创出新高 为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提供基础 [4]
长荣股份:拟收购恩驰新能源并增资60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17:12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0元对价收购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持有的金昌恩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将实缴出资6000万元 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 [1] - 交易完成后恩驰新能源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1]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此次投资旨在开拓新能源领域 增强公司在新能源板块的业务能力 [1] - 恩驰新能源全资子公司京晖新能源已获得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备案 [1] - 计划在金昌市永昌县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储能电站规模为15MW/60MWh [1]
银线连戈壁 绿能润雄关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00:14
电网建设与智能化升级 - 公司科学规划电网布局 持续推进主网架升级和配电网改造 规划建设嘉北 嘉东等关键变电站以提升区域供电能力[2] - 城区以15个开闭所为核心构建环网目标网架 预期供电可靠性达99.99% 主备变电站改造提升设备兼容性[2] - 形成750千伏为支撑 330千伏为骨干的坚强智能电网 配电自动化覆盖率89.6% 自愈能力提高52%[3] - 完成三镇70%架空线路的航迹规划与无人机巡检 自动化线路从2020年8条增至47条[3] - 农村供电可靠率99.97% 电压合格率99.92% 推行配电网不停电作业与网格化抢修服务[3] 新能源发展与并网服务 - 嘉西光伏产业基地总装机容量2004兆瓦 年发电量11亿千瓦时 规划建设400万千瓦级光伏基地[5] - 公司组建专业并网小组 提供一站式并网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优化风电 光伏并网流程[5] - 嘉峪关新能源装机规模达200.4万千瓦 预计2025年末突破240万千瓦[6] - 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11.1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37% 位居河西地区负荷中心[6] - 地区年日照超3000小时 风能 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超500万千瓦[6] 乡村电气化与分布式能源 - 推动民俗馆"光伏发电+充电桩"零碳示范项目 日发电量约400千瓦时 实现用能自给自足[8] - 分布式光伏报装164户 报装容量1.76万千瓦 结合农业大棚发展农光互补模式[8] - 投资248万元建设配电变压器 助推28个乡村电气化项目投运 包括农副产品物流园[8] - 对3个乡镇17个行政村开展用电安全问诊 落实高标准农田用电十项服务措施[9]
关于2025年7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情况的公告
国家能源局· 2025-09-04 11:07
全国新能源发电项目总体情况 - 2025年7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项目共6183个 不含户用光伏[2] - 光伏发电项目占比99% 共6128个 其中集中式光伏135个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5993个[2] - 风电项目48个 生物质发电项目7个 合计占新增项目总数不足1%[2] 分地区新能源项目分布 - 山东省新增项目总数744个居全国首位 其中工商业分布式光伏732个[3] - 江苏省新增779个项目 包含767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11个集中式光伏[3] - 湖北省新增909个项目 包含899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2个生物质发电[3] - 山西省新增673个项目 包含632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32个集中式光伏[3] - 浙江省新增626个项目 包含621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5个集中式光伏[3] - 云南省新增529个项目 包含515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14个集中式光伏[4] - 广东省新增382个项目 包含380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1个集中式光伏[4] 项目类型区域特征 - 集中式光伏集中在山西32个 新疆20个 云南14个 江苏11个 山东10个[3][4] - 风电项目主要分布在山西8个 甘肃5个 河北4个 宁夏4个 新疆4个[3][4] - 生物质发电仅出现在湖北2个 上海1个 安徽1个 四川1个 广东1个[3][4] - 黑龙江 青海 西藏三省区当月无新增新能源项目[3][4]
中国制造,真“中”
人民网· 2025-08-31 13:30
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 平煤神马尼龙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己二腈国产替代 打破国外几十年垄断 投资成本低且安全性更高 [2] - 五星新材凭借133项专利实现高端石墨技术突破 第三代半导体用新品完全摆脱进口依赖 [2] - 洛轴集团16兆瓦风电主轴承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中铁装备15.7米直径盾构机刷新出口纪录 舞钢公司高锰钢应用于"梦想号"钻探船深海装备 [2] 智能制造与效率提升 - 郑州宇通焊接车间采用AI系统编程 耗时从5分钟缩短至30秒 3D视觉机器人涂胶误差控制在±0.5毫米 [4] - 涂装车间漆膜均匀度误差小于5微米 制造执行系统使单线产能提高30% [4] - 宝丰县铁福来装备实现千里外矿井智能钻探 AI算法可预警设备故障 中国一拖柔性智能车间3分钟下线一台"东方红"拖拉机 [4] - 中创智领工厂将生产周期从28天压缩至9天 全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五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 [4] - 全省建成1362个省级智能工厂和车间 4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560多家企业转型 [4]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舞钢公司实现钢渣100%综合利用 转化为透水砖和路基材料 建成20兆瓦光伏项目年减碳1.2万吨 [6] - 余热余能回收系统实现98%能量再利用 吨钢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 [6] - AI环保监测平台实现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控制"的碳排放管理升级 [6] - 郏县铁锅产业采用数控抛光技术 人均日产量从100口提升至400口 年产7000多万口铁锅占全国三分之二份额 [6] - 环保达标率100% 彻底解决铁屑粉尘污染问题 [6] - 宇通新能源客车覆盖40个国家 年减排超百万吨 中铁装备绿色盾构机应用于意大利高铁隧道 [7] - 全省培育1210家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 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五和中部第一 [7]
长源电力:调整冷集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至17.1万千瓦
新浪财经· 2025-08-22 18:09
项目调整 - 全资子公司国能长源谷城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由23万千瓦下调至17.1万千瓦 [1] - 项目总投资金额由11.02亿元缩减至7.45亿元 [1] - 光伏场实际有效可用地面积为4580亩 共布置72个发电单元 [1] 调整原因 - 光伏用地政策收紧导致项目所需建设用地难以落实 [1] - 剩余工程因土地问题无法推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