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搜索文档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18 19:1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12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北京市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多元化金融手段支持北京市消费领域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18] - 方案设定了到2030年的总体目标,即提升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水平,基本建成多元化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2][19] 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合理确定贷款条件,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3][4][20] - 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商家促消费活动,提供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费率优惠,为消费者减费让利 [5][20] - 促进文旅体育消费升级,鼓励金融机构围绕"赛事+"、冰雪经济等场景丰富金融产品,探索"门票收益权质押"等融资模式 [6][20] - 丰富住宿餐饮业金融服务,支持打造京味儿特色老字号、文旅和美食品牌,建设特色消费街区 [7][21] - 支持家政、养老托育等居民服务消费,降低家政从业人员入行成本,创新养老托育领域机构的服务模式 [8][21] - 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10][23] 完善重点群体配套服务 - 支持居民就业增收,落实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 [11][24] - 优化银发群体消费服务模式,鼓励商业银行发行银发群体专属卡产品,开展老年助餐支付便利试点 [12][24] - 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消费服务水平,扩大"外卡内绑"应用场景,推进无障碍支付服务街区建设 [13][24] 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 - 发挥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鼓励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的资金转移定价支持,创新信贷产品 [14][25] - 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企业及消费金融公司发行债券 [15][26] - 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发行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16][26] 加强政策协同与基础金融服务 - 强化货币政策激励引导,落实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用好专项再贷款额度 [27] - 落实财政政策支持,实施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信贷成本 [27] - 完善保险体系服务保障,鼓励研发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 [28] - 持续深化支付环境建设,鼓励数字人民币在消费领域应用,优化移动支付体验 [29]
吴清发署名文章 信息量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11:15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内涵 -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体现为接纳新兴经济力量和关切广大投资者福祉[4] - 包容性侧重于拓展资本市场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使其更好地支持创新和服务人民[2] - 资本市场需识别和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 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助推器[4] - 资本市场是人民群众分享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 目前有2亿多股票投资者和7亿多基金投资者[6] - 新“国九条”落地后 2024年实现投资者现金分红2.4万亿元[6] 资本市场制度适应性内涵 - 资本市场制度适应性侧重于提升市场治理效能与视野 使制度体系能驾驭市场变化并提升国际竞争力[2] - 适应性强调制度体系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引领和规范市场创新发展的能力[7] - 监管机制的适应性意味着精准高效 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创新与风险变化[7] “十五五”时期重点任务举措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2][5] - 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等 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5] - 推动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2][5] - 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 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和便利度 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5] - 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 畅通多元退出渠道 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5] - 营造更具吸引力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2][6] - 推动建立健全对各类中长期资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 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6]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推动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机制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6] - 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6] - 着力提升资本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2] - 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2][8] 提升监管适应性的具体措施 -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和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防范化解[7]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高效识别违法违规线索和风险隐患[7] - 坚持依法监管、分类监管 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恶性违法行为[7] 扩大制度型开放的路径 - 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促进资本高效流动和要素合理配置[8][9] - 支持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9] - 稳慎拓展互联互通 提升外资和外资机构参与我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度[9]
吴清发署名文章,信息量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11:01
文章核心观点 - 证监会主席吴清阐述“十五五”时期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的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六方面任务举措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创新、惠及人民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内涵 - 包容性侧重于拓展资本市场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使其更好地支持创新并服务人民 [2] - 制度需接纳新兴经济力量并关切广大投资者福祉,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助推器 [4] - 资本市场需覆盖多元需求惠及人民,作为2亿多股票投资者和7亿多基金投资者分享国家发展红利的财富池 [6] 发展直接融资与培育上市公司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包括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及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等 [5] - 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 [5] - 推动培育更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并提升再融资灵活性 [5] - 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5] 营造“长钱长投”制度环境 - 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6] - 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规模和比例,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并发展权益类基金 [6] - 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6] 资本市场制度适应性内涵 - 适应性侧重于提升市场治理效能与视野,使制度体系能驾驭变化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2] - 强调监管机制需精准高效,快速响应市场创新与风险变化,构建立体化监管体系 [8] 提升监管科学性与有效性 -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及跨市场跨境风险 [8]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识别违法违规线索和风险隐患 [8] - 坚持依法监管、分类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恶性违法行为 [8] 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 通过制度型开放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便利跨境投融资活动并助力双循环 [9] -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促进资本高效流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9] -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提升外资参与便利度 [9]
证监会主席吴清:完善期货品种布局和产业服务功能
期货日报网· 2025-11-03 08:48
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向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开启全方位 深层次 系统性变革 处于向高质量发展快速转变的关键阶段 [1] - 工作主线为紧扣防风险 强监管 促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1] 发展直接融资 - 以深化科创板 创业板改革为抓手 积极发展多元股权融资 提升对实体企业的全链条 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1] - 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科创债券 绿色债券等 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 [1] - 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 持续提升中介机构高标准专业化服务能力 [1]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 更大力度推动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提升投资价值 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 做优做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 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 便利度 [2] - 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意识 积极开展现金分红 回购注销 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 [2] 培育中长期资金 - 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 留得住 发展得好的市场环境 推动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 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 [2]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落实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机制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 [2] - 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 [2] 强化资本市场监管 - 加快构建全方位 立体化证券期货监管体系 完善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机制 [3] -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和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防范化解 [3] - 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手段高效识别违法违规线索 严厉打击财务造假 欺诈发行等恶性违法行为 [3] 扩大制度型开放 -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促进资本高效流动 要素合理配置和制度互学共鉴 [3] -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稳慎拓展互联互通 提升外资和外资机构参与便利度 [3]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推进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3] 优化市场生态 -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 推动修订证券法 证券投资基金法 制定修订相关监督管理条例 [4] - 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投资者保护机制 倡导理性投资 价值投资 长期投资 [4] - 加强资本市场高端智库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预期管理机制 形成鼓励创新 包容失败的氛围 [4]
证监会主席吴清: 六方面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证券日报· 2025-11-02 08:53
文章核心观点 -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五五”规划建议》辅导读本中发表文章,明确“十五五”时期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六方面重点任务举措 [1]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旨在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2] - 提高制度包容性、适应性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全面深化改革 [3] 重点任务举措:发展直接融资 - 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积极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提升对实体企业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4] - 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企业识别筛选、价格形成等机制,更精准有效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 [4] - 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发展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等,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 [4] 重点任务举措: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 - 更大力度推动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投资价值,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 [4] - 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完善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 [4] - 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意识,积极开展现金分红、回购注销,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 [4] 重点任务举措:营造“长钱长投”环境 - 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 [5]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落实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5] - 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5][6] 重点任务举措:提升监管科学性有效性 - 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证券期货监管体系,完善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机制 [6] -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强化重点领域风险和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防范化解 [6]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识别违法违规线索,坚持依法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 [6] 重点任务举措: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促进资本高效流动、要素合理配置和制度互学共鉴 [7] -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提升外资和外资机构参与便利度 [7]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7] 重点任务举措:营造有活力市场生态 -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推动修订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制定修订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7] - 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投资者保护机制,强化投资者教育宣传,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7] - 加强资本市场高端智库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舆论氛围 [7]
六方面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证券日报· 2025-11-02 08:48
文章核心观点 -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发表署名文章,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六方面重点任务举措 [1]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旨在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2] -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全面深化改革,需把握好践行资本市场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统筹投资与融资、用好改革开放、以市场稳定运行为保障等原则 [3] 重点任务举措:发展直接融资 - 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积极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提升对实体企业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4] - 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企业识别筛选、价格形成等制度机制,更精准有效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持续提升中介机构高标准专业化服务能力 [4] - 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等,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完善期货品种布局和产业服务功能 [4] 重点任务举措:培育高质量上市公司 - 更大力度推动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投资价值,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便利度,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 [4] - 研究完善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督促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意识,更积极开展现金分红、回购注销 [4] - 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4] 重点任务举措:营造“长钱长投”环境 - 积极创造条件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健全对各类中长期资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 [5]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落地,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 [5][6] - 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加力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 [6] 重点任务举措:提升监管科学性有效性 - 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证券期货监管体系,完善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机制,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6] -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和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防范化解,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识别违法违规线索和风险隐患 [6] - 坚持依法监管、分类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恶性违法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6] 重点任务举措: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 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促进资本高效流动、要素合理配置和制度互学共鉴,提高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 [7] - 支持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提升外资和外资机构参与便利度 [7]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7] 重点任务举措: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推动修订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制定修订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7] - 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投资者保护机制,强化投资者教育宣传,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7] - 加强资本市场高端智库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对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形成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舆论氛围 [7]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中国证券报· 2025-11-01 10:09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重点任务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提升对实体企业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1] - 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企业识别筛选、价格形成等制度机制,精准有效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 [1] - 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等,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完善期货品种布局和产业服务功能 [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市场生态优化 - 推动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投资价值,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便利度,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 [2] - 研究完善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和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意识,积极开展现金分红、回购注销,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 [2] - 营造更具吸引力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 [2] 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与能力建设 - 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证券期货监管体系,完善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机制,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2]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识别违法违规线索和风险隐患,坚持依法监管、分类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恶性违法行为 [2] - 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 [3] 资本市场生态与法治环境建设 -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推动修订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制定修订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3] - 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投资者保护机制,强化投资者教育宣传,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3] - 加强资本市场高端智库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舆论氛围 [3]
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署名文章: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中国证券报· 2025-11-01 09:19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发展多元股权融资 提升对实体企业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1] - 健全科技创新企业识别筛选、价格形成机制 精准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 提升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 [1] - 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 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 发展科创债券、绿色债券 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 [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更大力度推动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投资价值 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 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便利度 [2] - 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研究完善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 [2] - 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意识 积极开展现金分红、回购注销 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 健全进退有序市场生态 [2] 中长期资金环境建设 - 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市场环境 推动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 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 [2]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落实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 [2] - 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 加力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和战略资本 [2] 资本市场监管效能 - 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证券期货监管体系 完善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机制 [3] -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和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防范化解 [3]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效识别违法违规线索和风险隐患 坚持依法监管、分类监管 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 [3]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促进资本高效流动、要素合理配置和制度互学共鉴 提高国际竞争力 [3] - 支持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稳慎拓展互联互通 [3] - 提升外资和外资机构参与便利度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3] 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 推动修订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 制定修订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 [4] - 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投资者保护机制 强化投资者教育宣传 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4] - 加强资本市场高端智库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预期管理机制 推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4]
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署名文章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中国证券报· 2025-11-01 08:14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重点任务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提升对实体企业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1] - 健全科技创新企业识别筛选、价格形成机制,精准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积极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 [1] - 健全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科创债券、绿色债券,稳步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 [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市场生态优化 - 更大力度推动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投资价值,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 [2] - 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完善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 [2] - 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意识,积极开展现金分红、回购注销,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 [2] 中长期资金投资环境建设 - 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 [2] - 提高A股投资规模和比例,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机制 [2] -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畅通 [2] 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完善 - 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证券期货监管体系,完善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机制 [2] -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强化重点领域风险和跨市场跨境风险防范化解 [2]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效识别违法违规线索,坚持依法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 [2]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与国际竞争力 - 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促进资本高效流动、要素合理配置,提高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 [3] -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提升外资和外资机构参与便利度 [3] -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和投资银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 资本市场生态与法治建设 - 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推动修订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制定修订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 [3] - 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等投资者保护机制,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3] - 加强资本市场高端智库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舆论氛围 [3]
证监会主席吴清:六方面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证券日报· 2025-11-01 00:08
文章核心观点 - 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文章,明确“十五五”时期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六方面重点任务举措 [1]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2] -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重点包括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更好满足投资者需求、更精准高效加强监管和防控风险 [3] 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任务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和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健全债券市场体系 [4] - 推动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深化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改革,强化现金分红和回购注销,巩固常态化退市机制 [4] - 营造更具吸引力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A股投资比例,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发展权益类基金和指数化投资 [5] - 着力提升资本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稳市机制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 [5] - 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协同发展,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和投资银行 [6] - 共同营造规范、包容、有活力的资本市场生态,加强法治建设修订证券法,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和预期管理 [6][7] 资本市场发展基础与挑战 -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具备良好基础 [2] - 资本市场发展质量问题仍然突出,上市公司结构有待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引领作用不足,外部输入性风险与内部脆弱性因素交织 [2] 改革指导原则 - 必须始终践行资本市场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更好统筹投资与融资协调发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市场稳定运行为重要保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