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地生活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围裙CEO的商业智慧:从一盘猪头肉看京东的本地生活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9-17 15:4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CEO直播烹饪宿迁名菜"黄狗猪头肉"布局本地生活服务 吸引近两百万直播观众观看 实现用户运营与生态构建的战略目标 [1] - 公司明确"不打价格战"的差异化战略 拒绝通过挤压酒店从业者利润换取短期流量 体现对商业生态平衡的深刻认知 [3] - 公司通过"七鲜小厨"将8亿高消费力用户与四星以上酒店主力客群自然衔接 构建"美食引流—酒旅转化"的良性循环 [3] 品牌营销策略 - 公司挖掘具有三百年历史的地方文化符号"黄狗猪头肉" 体现对文化融入与生态共建的重视 [3] - CEO以烹饪者姿态进行降维沟通 打破与消费者之间的无形壁垒 实现人格化品牌呈现 [4] - 直播过程中通过幽默互动(如调侃"煤气灶不会是从马云那儿买的吧")增强品牌穿透力 [3]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商流量红利渐褪背景下 公司通过"吃+住"场景融合探索差异化服务升级路径 [4] - 企业领袖以真实姿态与用户对话成为趋势 商业竞争从价格较量回归价值创造本源 [4] - 场景化营销(通过美食连接线上线下)比传统广告更具说服力 能自然激发用户对高品质住宿的需求 [3]
刘强东首次透露
新京报· 2025-09-17 12:28
京东酒旅业务战略布局 -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时隔18年重启用户见面会模式 通过品酒会释放加码酒旅赛道信号 活动在北京高端酒店举行[1] - 京东并非要打造同质化OTA平台 而是通过供应链优势与酒店融合 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价值并帮助合作伙伴赚取更多收入[2] - 公司业务100%围绕供应链展开 与锦江酒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覆盖酒旅服务 供应链协同和餐饮消费场景创新三大领域[3] 零佣金政策与商业模式创新 - 京东推出最高三年零佣金政策 打破传统OTA平台10%-20%的佣金模式 通过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吸引酒店商家[5] - 七鲜小厨作为品质餐饮合营制作平台 进驻锦江酒店旗下品牌 探索AI+吃+住新模式 东城首店上线两个月日均售出1500单[3][4] - 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整合秒送 酒旅 家政等多部门 形成闭环生态 通过订酒店返外卖券等活动实现业务联动[5] 市场竞争格局与行业背景 - 国内OTA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 携程以56%GMV市占率居首 美团占13% 其本地商业分部收入25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 - 生活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营业网点达1289.3万个 从业人员1.15亿人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2万亿元同比增长6.0%[9] - 京东早于2011年布局旅游业务 通过收购今日酒店特价 投资途牛等举措积累行业经验 目前市场竞争格局仍由先发企业主导[7][8] 战略逻辑与业务协同 - 酒旅业务作为前端入口吸引流量 依托供应链优化实现后端盈利 通过高频带低频策略实现交叉销售[5][6] - 公司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切入点 家电 商超 生鲜的成功模式复制至外卖和酒旅领域 所有业务均服务于供应链核心战略[1][5] - 在互联网流量见顶背景下 借助外卖等高频业务为零售板块导流 12.67亿月活用户规模需通过新业务寻找增长点[6]
刘强东直播秀厨艺背后
财联社· 2025-09-17 10:13
京东酒旅业务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刘强东亲自站台直播和品酒会活动推广酒旅业务 活动官宣30分钟售出100间房 24小时内酒店搜索量环比增长600% [3][5] - 公司明确酒旅业务核心目标为帮助行业"多赚钱和多省钱" 并推出"4+2"策略 聚焦四大开源方向:AI/Robot+吃+住新模式 企业服务赋能 PLUS会员消费潜力挖掘 供应链融合创新 [7] - 业务组织架构调整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 形成秒送 酒旅 家政等业务闭环生态 由具备美团酒旅经验的郭庆负责 [7] 市场进入策略与进展 - 公司于6月18日正式官宣进军酒店行业 推出三年0佣金政策吸引酒店 两天内收到近5万家酒店入驻申请 [6] - 业务在京东APP首页获得一级入口 与核心业务并列 但近三个月未公布订单规模等核心运营数据 整体呈现"静悄悄"发展态势 [6] - 启动"宝藏城市"计划与各地文旅局合作 国庆假期将免费送出10万张5A景区门票 [5] 行业竞争格局 - 在线酒旅市场呈白热化竞争 头部有携程 同程 美团 腰部有抖音 飞猪加速追赶 [11] - 阿里将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 淘宝APP新增飞猪入口实现流量打通 [11] - 抖音在7月投入亿级补贴推出酒店团购和直播特惠券争夺市场 [11] 历史业务基础与战略定位 - 公司自2011年上线机票预订 2014年设立京东旅行频道 曾与途牛 携程等合作 2020年以4.58亿元出售途牛股份(较21亿元购入价亏损约16.42亿元) [9] - 公司强调所有业务100%围绕供应链展开 酒旅业务旨在为供应链做铺垫 前端可接受不盈利而通过供应链盈利 [5][9] - 外卖业务数据显示40%消费者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 体现流量转化效率 [9] 机遇与挑战分析 - 优势包括4.88亿活跃用户群 可快速导流 并能打通零售 3C 金融等业务打造消费+出行场景链 [13] - 核心挑战是用户心智被OTA平台占据 消费习惯难改变 酒旅低频属性导致习惯培养周期长 [8][13] - 酒店方期待新渠道打破垄断 希望避免二选一和价格战 但实际OTA渠道客单占比仍达70% [11][12] - 业务面临服务链条长 履约要求高 补贴成本高但转化率复购率难跟进等运营挑战 [13]
「不想再让三家平台卷价格!」刘强东敬酒15桌,吐露酒旅「阳谋」
新浪科技· 2025-09-17 08:43
公司战略布局 - 京东首次系统阐述三大新业务战略布局 包括七鲜小厨 外卖和酒旅业务 [7] - 七鲜小厨首店上线两个月 日产能达1500单 带动周边5公里餐厅销售增长30%以上 [9] - 京东外卖为全职骑手足额缴纳五险一金 行业首创 [9] - 酒旅业务承诺不发起价格战 避免破坏行业生态 即将发布全新酒店发展计划 [2][11] 业务发展成效 - 品酒会活动带动24小时内百万用户涌入京东站内活动会场 北京地区酒店搜索量环比增长600% [5] - 首旅集团数据显示 京东旅行30分钟售出100间房 为酒店带来显著销量增长 [6] - 京东外卖所属新业务在二季度成为京东主营业务中收入增速最突出板块 [13] 行业竞争态势 - 刘强东隔空喊话美团创始人王兴 呼吁企业间更多开放与单纯 但双方会面未成行 [9] - 京东以"0佣金"政策切入酒旅市场 相比高佣金平台对酒店商家具备较强吸引力 [13] - 京东与锦江酒店签署战略协议 围绕餐饮消费场景创新 酒旅服务和供应链协同深化合作 [16] 生态协同战略 - 所有新业务均服务于供应链整合战略 通过打通本地生活资源构建综合服务体系 [13] - 酒旅业务差异化壁垒在于京东生态供应链整合能力 七鲜业务协同及精准营销技术 [16] - 采用"住宿+餐饮+供应链"深度绑定模式 降低酒店佣金同时提升餐饮收益和供应链效率 [16] 市场拓展挑战 - 酒旅业务面临用户认知度有限 酒店资源覆盖不足和行业经验积累尚浅等短板 [16] - 需持续投入资源扩大用户基础并建立广泛合作生态 才能在OTA存量市场中实现差异化突围 [17]
重启用户见面会 刘强东秀厨艺 京东加注线下战场
北京商报· 2025-09-16 23:27
京东酒旅业务战略 - 公司计划发布全新酒店发展计划 旨在优化酒店供应链成本高且杂乱的问题 [1][4] - 公司通过京东旅行推出定期品酒会活动 创新联动酒店和酒品牌以打造差异化住宿体验 [2][4] - 公司为酒店商家提供最高三年0佣金政策 通过京东PLUS会员计划吸引高端酒店合作 [4] 业务布局与资源整合 - 公司拥有超8亿高消费力用户和超800万企业客户 与四星以上酒店主力客群高度重合 [4] - 公司通过七鲜小厨与锦江酒店战略合作 融合酒店和餐饮供应链实现轻模式扩张 [5] - 公司将酒旅和外卖业务置于京东App首页"品质生活"频道 通过跨场景联动如"订酒店返外卖券"提升流量 [6] 本地生活市场竞争 - 本地生活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5.3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2.6%且线上渗透率将增至30.8% [8] - 行业巨头如阿里和美团均通过生态化整合(如美团会员体系、阿里整合饿了么和飞猪)争夺全场景消费流量 [7] - 公司通过实体门店(七鲜小厨目标3年开1万家)加码线下市场 以应对线上流量成本高和增量见顶的趋势 [8] 供应链核心战略 - 公司所有业务均围绕供应链展开 通过京东物流冷链和直采能力降低食材采购成本 [5][6] - 公司依托供应链能力支持新业务(七鲜美食MALL、折扣超市)实现降本和资源协同 [6] - 公司强调避免价格战 通过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竞争而非个人恩怨 [2]
用脚投票,高德“扫街”为哪般?阿里到店业务再进一程,本地生活“背水一战”
搜狐财经· 2025-09-16 18:06
高德扫街榜产品发布 - 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于9月10日上线基于用户"行为+信用"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榜单"高德扫街榜" 宣称永不商业化 [1] - 榜单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的160万个线下服务商家 包括超87万家餐厅 23万家酒店以及近5万个景区 [3] - 成都地区榜单生成依据包括:一年4514万人的12亿次导航 225亿公里计算 用户多次反复前往的134万家店铺筛选 结合支付宝芝麻信用计算真实评价 [3] 产品机制与差异化 - 商家综合评分纳入导航 搜索 到店 收藏等真实行为 通过AI模型驱动计算分数 侧重用户实时行为数据 [3] - 业务逻辑偏向行为驱动 与大众点评的内容驱动模式形成差异 高德优势在于地图和出行场景的自然衔接 [10] - 大众点评必吃榜以用户评价数据为基础 黑珍珠餐厅指南增加专业评审团匿名造访打分 [10] 战略定位与业务协同 - 高德扫街榜被视为阿里巴巴到店业务的再进一步 可借助高德地图资源逐步渗透到店业务 [1][13] - 后续可与淘宝闪购的到家业务 即时零售 电商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建立全生态全业务模式竞争优势 [13] - 2023年3月阿里巴巴到店业务"口碑"并入高德地图 组织调整旨在业务发展 [1][14] 行业竞争格局 - 本地生活行业混战加剧 美团通过美团外卖和大众点评构筑"到家"、"到店"护城河 [17] - 大众点评榜单已占领用户心智 高德扫街榜上线当日 大众点评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 [17] - 行业可能形成美团稳大盘 高德切细分 抖音打价格战的三足鼎立局面 [17] 历史业务布局 - 阿里巴巴2008年全资收购口碑网作为到店业务主力 但几经调整未能取得明显成绩 [14] - 2018年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 口碑与饿了么合并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14] - 2021年口碑从支付宝APP底部标签页消失 声量渐小 [14]
美团-W(03690.HK):补贴加大拖累经营表现 持续跟踪竞争格局变化
格隆汇· 2025-09-16 04: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Q2公司收入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7% [1] - 经营溢利2.3亿元 同比下降98.0% 经营利润率0.2% 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 [1] - 经调整溢利14.9亿元 同比下降89.0% 经调整净利率1.6% 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 [1] 核心本地商业业务 - 收入653.5亿元 同比增长7.7% 其中配送服务/佣金/在线营销/其他服务分别收入237/250/136/32亿元 同比变化+2.8%/+12.9%/+10.5%/-2.9% [2] - 经营溢利37.2亿元 同比下降75.6% 经营利润率5.7% 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2] - 外卖业务订单量双位数增长但AOV小幅下滑 收入低单位数增长 闪购业务订单量增长超30% 收入快速增长 [2] - 到店酒旅业务收入增长约15% 盈利能力稳定 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2] - 第三季度预计出现较大规模亏损 因增加激励确保价格竞争力和加大营销投入 [3] 新业务发展 - 收入264.9亿元 同比增长22.8% [3] - 经营亏损18.8亿元 经营亏损率7.1% 环比改善3.1个百分点 亏损幅度较24Q4/25Q1的21.8/22.7亿元收窄 [3] - 美团优选退出亏损区域聚焦核心发展 小象超市加速扩张覆盖一二线城市 Keeta维持强劲增长 [3] 盈利能力分析 - 毛利率同比下降8.1个百分点 因骑手补贴增加及海外业务扩张 [3] - 销售/研发/管理费率分别上升6.5/0.3/下降0.4个百分点 因竞争加剧推广投放增加 [3]
高德太想进步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9-15 21:04
高德扫街榜上线与定位 - 高德地图于9月10日正式上线"S级项目"扫街榜 秘密立项三个月并设立独立工区推进 [2] - 扫街榜本质是高德版本的大众点评 评分标准基于用户真实行为如导航和搜索 支付宝芝麻分越高则权重越高 [3] - 高德宣称扫街榜核心优势是真实 上线首日以超过4000万日活成为国内最大美食榜 [6] 高德商业化尝试与挑战 - 高德地图功能已远超地图导航 覆盖贷款买车、打车、抵押借款、顺风车、机票预订、美食推荐、代驾、小游戏及二手车交易等场景 [10] - 但产品功能臃肿和广告增加并未带来顺利商业化进展 [11] - 地图导航行业整体盈利困难 2022年全球总收入仅162亿美元 不足社交媒体平台的十分之一或电商平台的三百分之一 [21] - 谷歌地图作为行业龙头 2023年收入约110亿美元(占行业60%) 主要来自广告、O2O服务和聚合网约车 但广告业务仅占谷歌母公司收入的5% 被摩根士丹利评为"货币化程度最低的资产" [22][23] 工具型应用的原生困境 - 地图应用具有"用后即走"的工具属性 用户交互时长短 商业化需依赖高频次、长时间停留 但地图交互自问路开始至抵达结束 中间用户主要在导航 停留时间有限 [24] - 高德月活与支付宝、抖音同级别 但日活仅与微博和百度APP相当 应用体积从不足20MB膨胀至超过400MB 但用户仍主要将其用于导航 [25] - 工具属性导致高德对本地生活业务存在强烈渴望 [26] 地图切入本地生活的理论与实践 - 马斯克首个创业项目Zip2是本地商户在线黄页 类似谷歌地图+Yelp或高德+大众点评 但基于地图切入本地生活的模式至今仍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 [29][31] - 谷歌地图虽垄断美国市场 但与点评网站Yelp存在多年内容抓取纠纷 [32] - 大众点评日活仅千万量级 但成为本地生活领域标杆 2023年仍有20%美团日活用户同时使用大众点评 美团到店酒旅业务收入三分之一来自大众点评 [34][38] - 点评类平台核心是UGC内容生态 无法通过补贴快速构建 抖音需通过大额优惠券挖角大众点评高级用户 [39][40] 阿里本地生活业务布局与口碑案例 - 口碑网于2008年被阿里收购后经历两次关停与重启 先后辗转雅虎、支付宝、饿了么和高德地图等业务板块 [45][50] - 2018年饿了么CEO总结口碑困境:本地生活市场不够大、美团与阿里处蜜月期、阿里有更重要战略方向 [51] - 口碑失利直接原因是在错误时间进入错误战场 如支付大战中充当支付宝辅助 且与饿了么整合效果有限 [52][53] - 阿里在口碑项目上反复失败源于错误思路:平台可集成工具 但工具很难集成平台 大众点评是带工具属性的平台 而支付宝和高德是工具尝试集成平台 [54][57] 工具型应用的平台化局限 - 电子支付已从新技术变为基础设施 因此抖音、美团均将支付工具集成于主App 无需独立应用 [56] - 即时通讯(IM)如微信是交互起点 支付是交互终点 地图仅承载交互过程 本质是电子路牌 在消费决策中影响力甚至低于微信工作群 [60][61] - 高德难以突破工具属性 用户对其平台化故事缺乏兴趣 [62]
高德做点评,宿敌的交锋
36氪· 2025-09-13 11:05
高德推出扫街榜进军本地生活服务 - 高德地图推出基于用户真实行为的"高德扫街榜",分为美食、酒店、景区三类,聚焦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和人群宽度等维度,包含"轮胎磨损榜"、"本地人爱去"等特色榜单[2] - 该榜单号称全球首个完全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采用"行为+信用"双机制,通过AI赋能确保真实性,并承诺永不商业化[2] - 高德日活用户自2021年起稳定过亿,月活超8亿,是中国应用市场Top5,为百度地图的2倍,仅次于微信、淘宝和支付宝[3] 到店业务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5年国内到店业务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5%以上[6] - 美团2022年第一季度到店酒旅收入76亿元,经营利润率达45.6%,2023-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经营利润率保持在20%左右[5] - 大众点评日活跃用户峰值达3260.57万,而高德扫街榜首日活跃用户数突破4000万,暂时成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美食榜单[12] 高德的战略布局与业务延伸 - 高德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28分钟,正从"找路"转向"找店",从"去哪里"延伸到"去那里做什么",试图完成导航-决策-交易闭环[5] - 高德已发展为基于位置的超级APP,涵盖导航、打车、餐饮、酒旅、景区、商超等线上线下服务[7] - 公司推出"烟火好店支持计划"提供超10亿补贴,可能打通从高德引流到支付宝成交的链路[11] 技术架构与数据优势 - 扫街榜采用用户导航、搜索、到达的真实行为数据,结合芝麻信用体系,信用高的用户评价权重更高[8] - 借助通义大模型的AI算法进行风控,自动识别虚假评价和异常流量,避免商家刷榜[9] - AI推荐根据用户出行习惯,将榜单和好店精准推荐到首页和导航语音[9]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美团迅速反击,宣布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服务,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分析用户需求,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11] - 美团内部上线美食社区APP"鸭觅",被称为"美食版小红书"和"极简版小众点评"[11] - 大众点评2024年处置违规评价超2000万条,处罚超6万家违规商户,建立AI+人工四道防线的审核体系[15] - 高德刚刚实现盈利,面临用户心智转变、UGC内容积累、服务承接完善等多重挑战[12][13][15]
美团首款AI Agent产品“小美”公测 搭载自研模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7:27
公司AI产品发布 - 美团于9月12日推出首款AI Agent产品"小美"App并开展公测 该产品搭载公司自研模型LongCat-Flash-Chat 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外卖下单 餐厅推荐 订座导航等本地生活服务[1] - "小美"采用独立App形式而非嵌入美团App 产品定位为服务于人的独立AI产品 而非美团的功能模块 产品开发周期仅半年 目前处于公测完善阶段[2] - 自研模型LongCat-Flash-Chat具有更快推理速度 "小美"通过"总调度"和"执行专家"的技术架构处理生活需求 未来计划提供深度个性化和主动服务 如安排家庭旅行等一站式交付[1][2] 技术特性与用户体验 - 产品基于自然语言交互 无需复杂图形界面 可为老人 小孩等群体提供生活便利 根据亿级用户真实交易和评价数据结合用户喜好提供个性化服务[1] - 模型能够主动安排日常餐饮需求 如下单常喝咖啡 安排早餐 推荐约会餐厅 覆盖吃 住 行 游 娱 购 医等全生活场景 实现从需求到交易的全链条服务[1] 行业竞争动态 - 美团发布AI产品正值互联网巨头竞争蔓延至到店消费领域的关键窗口期 9月10日阿里巴巴发布"高德扫街榜"对标美团"大众点评"[3] - 美团宣布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服务 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分析海量真实评价数据 剔除非真实点评 以"AI+真实高分"策略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3] - 行业认为阿里巴巴举措加剧本地生活服务竞争 直接冲击美团核心业务 美团可能通过AI技术应对竞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