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品

搜索文档
优化“零关税”政策加速产业集聚海南自贸港释放竞争优势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44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优化 - 享惠主体扩大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 [1] - 政策目标为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产业附加值、加速产业集群聚链,改变商品业态与产业布局,助推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生态圈形成 [1][4] - 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试点扩围至全岛,投资品、中间品及消费品均被纳入"零关税"清单,进口成本显著下降 [2][4] 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 原材料依赖型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行业将显著受益,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3][4] - 产业集群将从"多点分布"转向以洋浦保税港、海口高新区为核心的高端制造集聚区,以及澄迈、定安等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4] - 政策叠加离岛免税和岛内消费品"零关税",有望形成"全球集成、海南集成、岛内消费"的商业格局,强化医疗器械、免税品、智能新产品等商品的成本优势 [3][4]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海南自贸港处于RCEP核心区域,政策有助于强化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配套,深化经贸合作,服务国家内外双循环战略 [5][6] - 需强化"集成制造+消费"双轮机制,培育本地消费市场并与东盟国家形成"原料—加工—市场"链条 [7] - 全省接待中外游客同比增长8%,入境游客增加1倍多,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7] 国际对标与政策建议 - 对比迪拜、新加坡等国际高标准自贸区,海南在货物贸易自由化深度和金融开放度上仍有差距 [7][8] - 建议扩大金融开放政策,实现金融、教育、航空、医疗"准入即准营",试点跨境资管与离岸金融 [8] - 需依托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 [8]
优化“零关税”政策加速产业集聚 海南自贸港释放竞争优势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15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优化 - 享惠主体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 [1] - 政策优化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产业附加值,加速产业集群聚链,助推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生态圈形成 [1] - 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试点扩围至全岛,企业利用"零关税"投资品与中间品开展生产制造可降低综合成本并提高盈利空间 [2] 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 原材料依赖型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行业显著受益,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3] - 产业集群从"多点分布"转向以重点园区为核心的"核心集聚区+全域协同"模式,形成高端制造集聚区和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4]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政策提升其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外延 [4] 商业格局与竞争优势 - 企业通过"零关税"政策形成医疗器械、免税品、智能新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的成本优势,叠加离岛免税政策形成"全球集成、海南集成、岛内消费"格局 [3] - 海南自贸港处于RCEP核心区域,强化与东盟国家产业配套,服务国家内外双循环战略 [5][6] - 政策叠加支持(零关税、加工增值、离岛免税)形成相对竞争优势,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经济腹地 [7] 未来发展建议 - 需强化"集成制造+消费"双轮机制,培育本地消费市场并加强与东盟区域互补,形成"原料—加工—市场"链条 [7] - 建议扩大金融开放政策,探索服务贸易税收创新,实现金融、教育、航空、医疗"准入即准营"及国民待遇 [8] - 海南全省接待中外游客较上年增加8%,入境游客增加1倍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文旅消费新场景 [7]
掘金市内免税店
经济观察网· 2025-06-14 20:21
市内免税店布局进展 - 新一批8家市内免税店陆续在武汉、广州等地亮相,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位于珠江新城广州友谊商店首层,初拟8月中旬开业 [2] - 广州友谊集团与中免集团、岭南控股、白云机场共同投资设立中免市内免税品(广州)有限公司,开拓广州市内免税店业务 [2] - 王府井与武商集团合作的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于5月30日试营业,是王府井免税业态全国首个落地的市内免税项目 [2][3] 政策与市场定位 - 财政部等五部门明确在广州、成都等8个城市各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主要销售便于携带的消费品并鼓励销售国货潮品 [4] - 市内免税店面向即将出境的旅客(包括中国籍旅客),优势在于位置便利、购物时间灵活且额度无上限 [7] - 原有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将转型为市内免税店,与口岸、离岛、运输工具免税店形成互补 [7] 企业战略与行业动态 - 免税企业如中免集团、王府井等积极与地方国企联合布局市内免税店业务 [8] - 中免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564.74亿元(同比下降16.38%),净利润42.67亿元(同比下降36.44%),但机场免税业务恢复显著(北京机场收入增长超115%,上海机场增长近32%) [8] - 中免集团计划巩固口岸优势、扩大海外业务并优化市内免税店布局 [8] 市场前景与挑战 -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2019年中国市内免税店销售额仅占行业2%,远低于韩国50%的占比,消费回流潜力大 [7] - 中信建投认为市内免税店政策将为市场带来持续增量,推动运营商向旅游零售方向发展 [10] - 专家指出市内免税店面临实体零售不景气、消费降级等挑战,需通过大幅优惠改变市场格局 [10] 入境游与消费机遇 - 2024年"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免签入境38万人次(同比增长72.7%),为市内免税店带来增量需求 [11] - 入境游客对免税政策认知度提升,未来可能带动电子产品等免税品消费 [11] 产品与区域表现 - 武汉王府井免税店试营业期间主打国际美妆、精品服饰、电子产品,并设国潮专区展示非遗手工艺品 [6] - 广州友谊商店"即买即退"试点中,小件电子产品、化妆品及烟酒类最受欢迎,部分产品退税优惠达9% [5] - 中金公司指出海南离岛免税客单价下行,但预计旅游零售业将逐步回归稳健增速 [9]
2025中免全球悦享季圆满收官 以文化为魂、体验为翼,打造免税消费新标杆
搜狐财经· 2025-05-29 19:58
活动概述 - 中免集团在五月举办全球悦享季活动 覆盖境内外多个门店 结合国风新中式元素重新定义免税消费体验 [1] - 活动紧扣国家"文旅深度融合"与"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战略 打造"文商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1] 文化沉浸体验 - 以花卉为核心元素 在全国门店打造"一步一景"新中式美学空间 包括海口免税城中庭的悦享花园国风沉浸空间 [2] - 推出"花容苑"国风簪花彩妆体验活动 提供妆造和照相服务 并打造花韵亭 祥铃亭等打卡空间 [2] - 非遗簪花体验和祥铃亭摇铃赠花互动成为热门打卡项目 实现商业场景与情感体验的深度融合 [2] 差异化消费场景 - 围绕劳动节 母亲节 520等节点打造特色活动 包括簪花巡游 国风音乐秀 LED屏告白互动等 [5] - 三亚免税城云戒桥打造"爱在最高处绽放"浪漫地标 海口免税城推出宠物友好模式 配备宠物手推车等设施 [5] 服务升级 - 海南门店强化服务保障 提供会员专享礼遇 行李寄存 轮椅租借 AR导航等便利设施 [8] - 实现即购即提 精选完税商品 无须离岛也能购买 提升海南离岛免税吸引力 [8] 促销策略 - 通过政府消费券与积分体系双轮驱动 构建全品类促销矩阵 [9] - 境内门店及线上平台推出爆款直降 满额立减 多倍积分等优惠 境外免税店叠加银联卡返现福利 [9] 未来规划 - 启动端午主题活动筹备 将继续结合传统民俗打造场景化消费体验 [11] - 未来将深耕"文化赋能商业"路径 通过多元化场景呈现中国文化魅力 激发消费者文化认同感 [11]
5月16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第一财经· 2025-05-16 22:36
品大事 - 宁德时代拟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香港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投资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Lochpine Green Fund I LP 该基金主要围绕碳中和领域上下游开展相关投资 目标规模为15亿美元 其中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拟认缴出资额不高于2.25亿美元 [3] - 白云机场拟与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投资设立中免市内免税品(广州)有限公司 运营广州市市内免税店相关业务 新设公司注册资本为4500万元 公司拟投资450万元 占注册资本的10% [4] - 贵州茅台2025年5月1日-5月16日累计回购股份62.46万股 占总股本的0.0497% 支付金额10.11亿元 截至2025年5月16日累计回购股份264.21万股 占总股本的0.2103% 支付总金额40.5亿元 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5] - 澄星股份股东华西集团拟将其持有的1.06亿股(占总股本的16.01%)以5.11亿元价格协议转让给江阴联赢 转让后江阴联赢持股16.01% 华西集团不再持股 [6] - *ST傲农因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将于2025年5月19日停牌一天 5月20日起简称变更为"傲农生物" 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7] - *ST科新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科新发展" 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9] - 中航高科全资子公司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拟以9.18亿元开展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12] 增减持 - 隧道股份控股股东上海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至2026年5月15日增持公司股份 增持金额不低于2.5亿元 不超过5亿元 且增持数量不超过总股本的2% [13] 做回购 - 江瀚新材拟以2亿元至4亿元资金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不超过30元/股 预计回购数量约为666.67万股至1333.33万股 占总股本的1.79%-3.57% [14] 其他公告 - 宁波海运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为18811.36 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9.61 [8] - 丽人丽妆披露股票交易异动公告 公司销售的含有"麦角硫因"成分的产品销售收入整体占比很低 对公司整体日常经营及业绩影响很小 [10]
最差的时光已经过去?中国中免能苦尽甘来吗
海豚投研· 2025-04-29 22:56
中国中免2025年一季度财报分析 核心观点 - 公司收入下滑趋势收窄,最差时间可能已过 [3] - 毛利率企稳,费用支出刚性,利润弹性可观 [3] - 离境退税新政对行业整体利好但可能削弱公司牌照优势 [3] - 短期走势可乐观但长期仍面临结构性挑战 [5] 财务表现 - 一季度总收入167.5亿元,同比下滑11%,较前三个季度20%左右的跌幅明显收窄 [3] - 离岛免税客单价同比增长19.5%至1,153元,带动销售额跌幅收窄至11% [3] - 毛利率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至33%,呈现企稳迹象 [3] - 营销费用22亿元,同比减少9%,毛销差33.2亿元 [3] - 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减少16%,净利润率仅收缩0.6个百分点 [3] 行业动态 - 海南一季度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6%,但离岛免税购物人次和消费件数分别下降28%和26% [3] - 中国政府出台离境退税新政,将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上调至2万元 [3] - 新政可能扩大境外游客入境消费规模,但也可能削弱公司免税经营牌照的稀缺性 [3] 估值与展望 - 券商对2025年净利润预期均值约50亿元,较2024年增长18% [5] - 当前A股和港股市值对应2025年PE分别为25.8倍和19.8倍,处于历史中性水平 [5] - 短期受益于政策刺激和业绩触底,但长期面临国产美妆崛起、海外消费分流等挑战 [5] 历史业绩对比 - 2023年一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变化:24%、-9%、-11% [4] - 同期毛利率变化:29%、33.3%、33% [4] - 归母净利润变化:23亿元、23.1亿元、19.4亿元 [4]
格力地产:证券简称拟变更
第一财经· 2025-03-18 23:36
文章核心观点 格力地产拟变更公司名称和证券简称,通过资产置换置入珠海免税集团51%股权,实现主业向免税业务转型,提升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 [1][2] 分组1:名称变更 - 格力地产3月18日晚间公告,公司中文名称拟变更为珠海珠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拟变更为“珠免集团” [1] 分组2:资产置换情况 - 去年11月22日,格力地产拟以持有的上海合联等公司100%股权及5亿元借款,与珠海投资控股持有的珠海免税集团51%股权置换,差额现金补足 [1] - 珠海免税集团51%股权最终作价约45.79亿元,拟置出资产最终作价约55.05亿元,拟置出债务最终作价5亿元,差额约4.26亿元,海投公司将支付现金对价 [1] - 2024年12月13日,格力地产再次公告资产置换事宜,截至公告日,珠海市国资委已批复同意重组方案 [3] - 今年1月21日,格力地产称重组已实施完毕 [3] 分组3:转型原因及影响 - 因原重组方案推进久、内外部环境变化,基于退出房地产实现主业转型战略,置入珠海免税集团51%股权有助于主业转型,提升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2] - 交易前公司主要收入来自房地产业务,交易后将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注入免税业务,围绕大消费运营等产业链布局 [2] - 交易完成后,格力地产2024年1 - 6月营业收入为19.36亿元,较交易前增加4274.36万元,免税品销售收入占比64.56%,免税业务成重要收入来源 [2] - 交易完成后,格力地产2024年1 - 6月免税品销售毛利为6.29亿元,占总毛利比重79.03%,净亏损较交易前收窄5.43亿元,免税业务缓解亏损状况 [2]
重磅!格力地产重大重组,地产落幕,转型免税!
梧桐树下V· 2024-11-24 11:17
资产重组交易方案 - 格力地产拟以持有的上海合联、上海保联、上海太联、三亚合联及重庆两江100%股权及相关债务(作价550,500.86万元)与海投公司持有的免税集团51%股权(作价457,878.00万元)置换,差额42,622.86万元以现金补足 [2][3] - 免税集团100%股权评估值为932,800.00万元,增值率193.10%;拟置出资产评估值550,500.86万元,减值率8.17% [3]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拟置出资产净额占上市公司净资产109.97%),但不构成重组上市,且为原方案的重大调整(调整比例超20%) [8][9][10][14] 业务转型与财务影响 - 公司拟退出连续亏损的房地产业务(2022-2024H1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48.61亿元),注入免税业务(2023年及2024H1净利润分别为6.67亿元、4.38亿元) [6][15][17] - 交易完成后2024H1免税收入占比提升至64.56%,毛利贡献达79.03%,净亏损收窄5.43亿元 [6][7] - 免税集团承诺2024-2026年净利润不低于5.67亿元、6.20亿元、6.61亿元(若2024年交割) [7] 财务与合规风险 - 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于78%,2024年6月末达80.66%,近两年利息支出累计超20亿元 [17] - 2018-2021年因存货减值测试错误累计少提减值6.26亿元,导致多计利润,被证监会处以300万元罚款 [21][23][24] - 拟置出资产中重庆两江53项房产抵押、6项查封,三亚合联在建工程抵押,但均称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29][30] 行业与市场数据 - 免税集团2021年销售额17.45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3.63%,2023年营收22.86亿元 [20] - 可比交易海旅免税三年承诺净利润均值1.82亿元,市销率14.35倍;免税集团承诺净利润均值6.16亿元,市销率9.82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