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氢电源
icon
搜索文档
技术协同+资本加持 重塑能源投资恩泽氢能彰显绿氢赛道广阔前景
环球网· 2025-08-28 10:58
公司战略投资 - 旗下子公司广东探索汽车以现金向恩泽氢能注册资本出资1亿元,旨在增加其注册资本 [1] - 投资旨在为公司在制氢领域的战略规划提供支持,进一步拓展制氢市场战略版图 [1] - 通过此次投资,公司进一步拓展在制氢领域的业务,完善从制氢到用氢的全产业链布局 [1] 制氢市场前景 -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正成为能源领域焦点,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2] -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全球制氢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15%,未来十年仍将高速增长 [2] - 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约3715万吨,制氢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2] 政策环境支持 - 全球多国出台政策法规支持氢能发展,包括欧盟"欧洲绿色协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和日本氢能战略 [3] -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战略地位,各地从审批、土地、资金等方面支持制氢企业 [3] - 政策支持加速制氢产业规模化与商业化进程 [3] 技术创新发展 - 制氢技术向多元化、高效化、低成本化发展,主流技术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 [3] -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质子交换膜和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突破,电解水制氢成本将大为降低 [3] - 制氢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力增强,在交通、工业、能源存储等领域日益受市场青睐 [3]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专注氢能科技领域,布局燃料电池和制氢装备全产业链关键技术 [5] - 研发团队成员硕博占比超40%,牵头参与10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氢能相关专利超346项 [5] - 主导或参与制定47项国内外行业标准,研发技术能力稳居行业创新前沿 [5] 产品市场地位 - 2023年氢燃料电池系统总输出功率位居中国市场第一,重卡系统输出功率2022-2023年连续两年蝉联榜首 [6] - 已实现从系统到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开发与规模化生产 [6] - 推出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兆瓦级PEM电解槽等一系列制氢装备产品,核心指标行业领先 [6] 投资协同效应 - 恩泽氢能在制氢市场已积累客户资源与渠道,在特定应用领域和区域市场具备较强影响力 [8] - 投资为双方技术研发深度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将在电解水制氢技术、新型材料研发等核心领域开展联合项目 [8] - 可实现技术优势互补整合,完善从制氢到用氢的全链条布局 [9] 产业链布局 - 公司此前在燃料电池领域已取得显著成绩,在制氢装备领域也有一定积累 [9] - 依托中国石化已有的氢能产业链布局,双方能挖掘更多协同发展机遇,提升产业协同效应 [9] - 投资有助于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9]
9企助力电解槽可靠性提升
势银能链· 2025-08-22 11:16
电解槽高可靠性核心部件分析 - 电解槽高可靠性由制氢电源、隔膜、电极三大核心部件协同保障 直接决定制氢系统稳定性、经济性与安全性[3] - 高可靠性体现为长周期运行中持续稳定输出氢气 最大限度减少非计划停机 降低运维成本并提升能源转化效率[3] 制氢电源技术特性 - 制氢电源作为电解槽的"稳定心脏" 需将电网交流电转化为符合电解槽要求的直流电 在直流电网下直接承接高压直流电并降压调压[3] - 面临可再生能源制氢功率大、电力周期性波动的技术挑战 需同时迎合电力供应波动和电解槽稳定运行要求[4] - 需匹配电解槽不断突破的功率需求 符合低谐波等电网安全规范 保障可再生能源制氢场景下高整流效率以节约电耗[8] 隔膜核心功能与要求 - 隔膜作为电解槽的"精准屏障" 核心作用是隔离气体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 同时传导离子保障电化学反应电荷传递[5] - 性能衰减会导致气体交叉渗透增加爆炸风险 离子传导率下降使槽压升高能耗飙升 机械强度不足可能引发电解槽失效[5] - 必须满足三大要求:优异化学稳定性抵抗腐蚀降解 精准选择性透过能力平衡离子传导与气体阻隔 足够机械强度承受压紧力和运行应力[9] 电极关键特性与挑战 - 电极作为电解反应的"催化核心" 其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直接决定电解槽效率与寿命 面临催化活性衰减和电极结构损坏两大挑战[8][10] - 长期运行中催化剂可能因中毒、团聚、脱落导致反应速率下降 强氧化性或还原性环境可能导致基底腐蚀或产生"热点"[10] - 需具备高活性降低反应活化能 高稳定性通过优化涂覆工艺避免催化剂脱落 耐腐蚀性选用抗腐蚀材料并通过表面改性提升能力[10] 产业大会专题设置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设电解槽材料专场与制氢电源专场 聚焦核心部件协同匹配对整体可靠性的保障[12] - 福瑞电气、擎动科技、通微新能源、志青博材、云帆氢能、台达电子、嘉菲立新材料、保时来、氢舟能源等企业将做主题分享[12] - 大会包含力源科技PPS复合隔膜+方形电解槽新品发布会 阳光氢能、翌晶能源、三一氢能等企业分享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14][15]
台基股份:上半年净利润3972.84万元 同比扭亏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9:04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 同比增长4.18% [1] - 归母净利润3972.84万元 上年同期亏损107.68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168元 [1] 业务运营 - 销售各类功率半导体器件及组件160.37万只 [1] - 医美电源和制氢电源等新兴领域销售增长 成为业务增长点 [1]
中车株洲所13台套1000Nm³/h电解槽成功发运!开启国华沧州“绿港氢城”新篇章
氢能装备技术突破 - 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的13台套1000Nm³/h电解槽正式启运,交付国华沧州"绿港氢城"项目,标志着我国大标方绿氢装备在自主化、规模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 - 电解槽采用柔性制氢技术和多级安全防御方案,配备小室巡检和智能控制模块,按密集功率点进行性能标定 [3] - 产品通过材料-部件-整机-系统严苛测试,完成满功率长时运行考核,并首次在厂内完成"4并1"多槽并联系统联调测试 [3] 电解槽核心性能 - 独创"本质安全+三重密封+在线监测"防护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防泄漏 [5] - 具备30%-110%宽范围调节能力,30%低负荷可长时稳定运行,功率调节速率达8%/S [5] - 直流能耗低至4.2~4.4kWh/Nm³,温差≤12℃,电压差≤±3% [6] - 支持"一键启停"、"一键置换"全自动化操作 [6] 绿氢规模化应用 - 国华沧州"绿港氢城"项目是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工程,投运后将实现年产绿氨10万吨,减少碳排放40余万吨 [7] - 公司未来将重点优化电解槽与电力系统匹配,提升柔性调节能力以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 [7] - 计划发展无人工厂和智能诊断技术以提高效率与安全,并通过多重安全防御技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7] 中车株洲所氢能产业布局 - 依托六十余年核心技术积累,构建涵盖EMS、DCS、制氢电源、电解槽、分离纯化的全产业链能力 [9] - 拥有4000标方制氢装备试验中心,为行业最大测试平台之一 [9] - 可提供风光制氢智能容配、离网制氢系统仿真、无人制氢工厂、多级安全防御等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9]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在建氢能装备项目9个 总投资28.02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08 13:42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内蒙古在国家"双碳"目标和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目标引领下积极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产业 [1] - 政策文件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支持全产业链布局 [1] - 目标是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打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 [1] 产业规模与产能数据 - 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涵盖储输氢材料、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制氢电源等,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包头等地区 [2] - 截至2025年6月重点实施9个在建氢能装备项目,总投资28.02亿元,产品种类达10种 [2] - 制氢设备设计产能650台套较2023年底增长160%预计年底突破750台套 [2] - 固态储氢装置产能2200套储(贮)氢材料产能3300吨/年储输氢管材产能5000吨储氢瓶8.5万支 [2] - 制氢电源50台纯化分离装置产能15台套 [2] - 已投产AEM、PEM电解槽产能0.2GW在建PEM电解槽产能0.25GW [2]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从政策协同、场景应用、技术攻关等多维度发力 [2] - 强化政策协同与要素保障构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协作生态 [2] -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创新招商引资及产业协同机制加快补齐短板、延链补链强链 [2]
国电南瑞推出绿电制氢整体解决方案
新华财经· 2025-06-27 19:26
绿电制氢整体解决方案 - 公司发布绿电制氢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绿氢从"替补能源"成为"主力储能" [2] - 绿电制氢指用风电、光伏等清洁电力电解水制氢,"绿电+绿氢"协同发展成为全球新趋势 [2] - 方案包含四大产品:暂稳态联合仿真平台、一体化调控平台、制氢电源、电解水制氢系统 [2] 行业挑战与机遇 - 行业面临风光储氢系统配置优化不足、制氢设备动态调节能力有限等系统性挑战 [2] - 亟需建设系统友好型绿电制氢标杆项目,推动新能源承担系统安全与调节责任 [2] - 绿氢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技术优势与特点 - 公司依托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构网控制技术等优势 [2] - 通过暂稳态联合仿真、电氢优化调度等技术实现电网友好互动和系统运营最优 [2] - 方案显著提升电解槽功率调节范围与电氢转化效率,契合可再生能源特点 [3] 成本与环保效益 - 煤制氢成本为10-15元/公斤,每制1吨氢排放11吨CO [3] - 方案可将电制氢成本降至与灰氢持平甚至更低 [3] - 实现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与高效转化,支撑"双碳"目标 [3] 未来发展 - 方案打造风光储氢生态圈 [2] - 完美契合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特点,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3] - 为新型能源体系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