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镜
搜索文档
经济聚焦丨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
人民日报· 2025-10-09 11:54
产业发展规模与目标 - 2024年上半年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86亿元,同比增长6.5% [1] - 2024年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1] - 计划到2025年末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 [6] - 力争到"十五五"末,长春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6] 核心企业技术与突破 - 长光卫星自研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将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2] - "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 - 禹衡光学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4]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3] -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 [3] -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组建光电信息产业"一会三联盟"以促进产学研结合 [5] - 积极谋划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承载空间,加速建设"4+1"产业核心区 [6] 人才与研发实力 - 拥有光电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2万余人 [1] - 建成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 [4] - 在高性能传感器等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4] 重点发展方向 - 发布《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 [5] - 加快光电信息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力争在交叉和细分领域形成更多突破点 [5] - 支持企业自主攻关或产学研联合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6]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
人民日报· 2025-10-09 10:03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5%,完成产值110.86亿元 [1][2] - 2024年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2] - 产业目标为到2025年末实现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力争到“十五五”末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5][6] 核心企业与技术突破 -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3] - 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3] - 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4] 产业基础与人才资源 - 长春市拥有2万余人的光电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建成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2] - 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 [4] - 在高性能传感器等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4] 政策与制度支持 - 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3] -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组建光电信息产业“一会三联盟”(科创联盟、企业联盟、基金联盟以及专家委员会) [5] - 发布《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 [5] 产业集群与平台建设 - 长春新区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 [5] - 加速建设长春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和中韩示范区“4+1”产业核心区 [6] -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 [3]
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5%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10-09 09:0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长春市2024年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1] - 2024年上半年,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86亿元,同比增长6.5% [1] - 力争到"十五五"末,长春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6] 核心企业技术突破 - 长光卫星自研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将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2] - 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 - 禹衡光学承担多个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3]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2] -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 [2] - 长春新区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通过"一会三联盟"促进产学研合作 [3][5] 人才与研发实力 - 长春市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 [3] - 依托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等高校院所,在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3] 未来发展规划 - 长春市发布《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 [5] - 计划到2025年末,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 [5] - 加速建设"4+1"产业核心区,支持企业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 [5][6]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86亿元,同比增长6.5% [1] - 2024年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7.1%,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 [1] - 计划到2025年末实现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超千家的“双千”目标 [4] - 力争到“十五五”末,长春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和综合产值分别突破1500家和1600亿元 [5] 核心技术与创新 - 长光卫星自研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将反射镜主镜加工时间从大约半年缩短到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两成 [2] - “吉林一号”卫星部组件国产化率已达100%,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2] - 禹衡光学研制出光栅尺等系列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3] - 长春市在高性能传感器等12个高精尖特领域拥有国际国内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 [3]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逾6亿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 [2] -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孵化企业百余家 [2] - 长春新区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 [4] - 组建光电信息产业“一会三联盟”(科创联盟、企业联盟、基金联盟以及专家委员会),促进产学研结合 [3] 研发人才与机构 - 拥有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拥有2万余人的光电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 [1] - 在光电信息领域拥有两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150人、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3000余人 [3] - 依托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等高校院所汇聚顶尖研发力量 [3] 重点发展领域与规划 - 重点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 [4] - 推进集成电路高端化发展、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融合化发展 [4] - 加速建设长春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和中韩示范区“4+1”产业核心区 [4] - 支持企业自主攻关或产学研联合攻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5]
国产光刻机,爆发元年!这些潜力股要起飞
证券时报· 2025-09-24 13:49
光刻机国产化技术突破 - 上海微电子首次公开极紫外(EUV)光刻机参数图,芯上微装获工博会最高荣誉及集成电路创新成果奖 [1] - 国产光刻机实现90nm工艺量产,上海微电子600系列光刻机已量产90nm工艺,28nm浸没式光刻机研发中 [3] - 国产EUV进入原理机搭建阶段,干法DUV近期进入量产测试阶段,先进封装机台正式量产 [3] 产业链协同发展与公司进展 - 张江高科通过子公司投资上海微电子22,345万元,持股10.779% [4] - 波长光电光刻机相关业务包括反射镜、聚焦镜等光学元器件,应用于掩膜光刻、直写光刻等场景 [4] - 江丰电子开发28nm以下节点光刻机核心冷却部件,已进入量产阶段 [4] - 芯碁微装WLP 2000晶圆级直写光刻设备获中道头部客户重复订单,实现2μm线宽/线距 [4] 行业需求与外部环境 - 中国光刻机需求量较大但国产化率极低,美国自2018年起限制对华出口EUV及先进DUV光刻机 [5] - 光刻机技术突破带动上游材料、光学部件等国产化,形成"龙头带动、多点突破"产业格局 [3] 市场表现与机构关注 - 光刻机概念股40余只,机构关注度较高个股包括芯碁微装(18家机构评级)、江丰电子(13家)、富创精密(13家)等 [6] - 杠杆资金净买入超亿元个股包括腾景科技(5.23亿元)、芯碁微装(4.66亿元)、炬光科技(1.82亿元)等 [7][8] 成长性预测 - 富创精密、同飞股份等机构一致预测2026及2027年净利增速均超30% [6] - 芯碁微装、江丰电子等机构一致预测2026及2027年净利增速均超20% [6]
揭秘涨停 | 光刻机板块爆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8:36
涨停板封单情况 - 山子高科以86.21万手封单量位居首位 上海建工80.77万手位列第二 景兴纸业54.57万手排名第三 建元信托45.35万手排名第四[1] - 德尔未来 露笑科技 万向钱潮封单量均超过30万手[1] - 均胜电子封单金额达5.59亿元 为当日最高 泰慕士4.15亿元 露笑科技3.8亿元 景兴纸业3.55亿元 山子高科3.19亿元 万向钱潮3.17亿元[1] - 26只个股封单金额超过1亿元[1] 连板个股表现 - ST亚太实现8连板 山子高科 上海建工 香江控股实现4连板 万向钱潮 泰慕士 *ST仁东实现3连板[1] - 景兴纸业 建元信托 均胜电子等近10只个股实现2连板[1] 均胜电子重大订单 - 公司获得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项目定点 将为其开发汽车智能化产品包括CCU和智能网联产品[1] - 项目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 计划2027年开始量产[1] - 智能驾驶业务预计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1] 光刻机板块涨停 - 波长光电主要产品包括反射镜 聚焦镜 场镜等光学元器件 应用于接近式掩膜光刻 直写光刻 封装测试等领域[2] - 永新光学少量光学产品应用于光刻机相关设备 但规模较小非核心业务[2] - 凯美特气光刻气产品获得日本GIGAPHOTON株式会社合格供应商认证[2] 柔性屏板块涨停 - 利和兴OLED柔性屏覆膜设备用于将保护膜和散热膜覆盖于3D曲面OLED柔性面板[3] - 东睦股份下属上海驰声公司业务涉及液态金属产品 主要应用于折叠屏手机铰链领域[3] 工业母机板块涨停 - 中原内配子公司从事数控机床和非标专用机床的研发生产[4] - 宝馨科技数控钣金技术属于工业母机范畴 产品可应用于工业母机领域[5] 龙虎榜交易情况 - 汇金股份净买入额3.17亿元 恒宝股份2.46亿元 凯美特气2.08亿元[7] - 豪恩汽电机构净买入9597.71万元 蔚蓝锂芯9217.03万元 线上线下5989.13万元 汇金股份5372.21万元[7]
神通科技: 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05
公司评级 - 神通科技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A-,评级展望稳定 [3][5] - "神通转债"信用等级维持AA- [3] - 评级基于公司优质下游客户、稳定合作关系、较小债务规模及通畅融资渠道等优势 [3][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3.89亿元,同比下降15.2% [9][10] - 2024年净利润亏损0.32亿元,2023年为盈利0.55亿元 [9][10] - 2024年营业毛利率18.53%,较2023年下降0.88个百分点 [9][10]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42亿元,营业毛利率回升至22.04% [9][10] - 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3.75亿元,同比增加190.7% [9][10] 业务运营 - 主要产品动力系统零部件2024年销量207.92万件,同比下降10.1% [18] - 饰件系统零部件2024年销量558.32万件,同比下降7.9% [18] - 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61.79% [16] - 研发投入占比6.13%,拥有623项专利(109项发明专利) [19] 行业环境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下降 [16] - 汽车零部件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发展 [13] - 新能源车发展为零部件企业提供新市场机遇 [12][13] 募投项目 - 光学镜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26亿元 [19] - 预计2026年7月达产,年产1030万台(套) [19] - 截至2024年末已投入1.16亿元,完成厂房建设 [19]
波长光电营收增长彰显韧性 精密光学需求增长可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22:1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4.32% 激光光学业务贡献2.69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2.17% [1] - 2025年一季度收入9923万元同比增长20.87% 半导体 PCB和红外安防领域需求为主要驱动力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31.72%至3696万元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9.55%至651万元 主要受原材料波动 资产减值及研发费用上升影响 [1]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精密光学元件组件主要供应商 产品覆盖紫外至远红外波长范围 包括透镜 反射镜 镜头等 应用于激光加工 红外热成像及消费电子领域 [2] - 激光和红外光学元件为核心优势产品 拥有离子束抛光等超精密加工技术 镀膜团队可实现高性能膜系 RONAR-SMITH品牌获江苏省著名商标 [2] - 2024年研发投入2787万元同比增长29.15% 占营收比例6.7% 通过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强化人才梯队 [3] 客户与市场地位 - 客户包括大族激光 华工科技 高德红外等激光及红外行业龙头 优质客户资源支撑公司竞争优势 [3] - 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2024年达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 中国大陆 韩国和中国台湾占74%市场份额 光学元件在半导体领域应用空间广阔 [4] 行业前景 - 工业激光加工需求随制造业升级增长 红外热成像在安防 汽车辅助驾驶等领域应用扩展 消费电子创新推动光学元件增量需求 [4] - 5G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将带动激光雷达 AR/VR智能眼镜等产品需求 国内精密光学企业受益于进口替代加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