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维表格
icon
搜索文档
进入多维表格赛道,金山办公披露表格系列日活设备数破亿
第一财经· 2025-10-22 07:37
公司动态 - 金山办公于10月21日正式发布多维表格产品,并披露其WPS表格系列产品国内日活跃设备数突破1亿 [2] - 公司多维表格业务的规模化研发投入始于2024年年底,启动契机在于发现传统文档加即时通讯体系已无法满足所有办公场景用户需求 [2] - 金山办公多维表格的定位是“毛细血管”而非“大动脉”,不做企业资源计划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颠覆者,而是充当现有系统之外的“轻量数据枢纽与流程补位”,旨在连接企业业务并让一线人员低代码搭建小微系统 [4] - 公司多维表格直接建立在表格基础之上,延续合作调用外部基础大模型的策略,侧重应用端与垂直大模型训练,并自称是目前最为开放的表格产品,未来将探索与低代码的交互融合及对外开放部分底层能力 [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市场中,字节跳动旗下飞书于2020年首次将多维理念嵌入协同办公套件,随后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等头部厂商相继进入该领域 [2] - 2024年7月,钉钉推出AI表格并宣布永久免费,飞书同期发布升级版多维表格并宣称领先钉钉超过12个月,企业微信于8月发布行业内唯一可连接微信的智能表格功能 [4] - 行业头部厂商正依据各自优势在多维表格赛道发力,该领域成为平台争夺的“下一代Office”入口 [4][5] 产品特性与演变 - 表格产品始于1985年左右的单机时代,2006年Google Sheets首次实现多人实时同屏编辑与文档云化,2018年Airtable引入“表格等于数据库”的概念 [2] - 传统表格聚焦个人与小团队数据处理,凭借函数、透视表、图表等功能实现低门槛计算与可视化分析,但在信息化应用拓展至业务一线时出现与业务场景脱节及缺乏应用化操作界面的问题 [2] - 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不同部门数据分散导致协同困难,具体表现为数据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报表汇总困难及决策周期拉长,企业存在大量需要依据具体业务调整的“小需求” [3] - 接入人工智能功能的多维表格可在成本、数据、业务拉动等维度吸引客户 [5] 技术挑战 - 布局多维表格的难点包括功能通用性与细分场景之间的矛盾,以及在技术、产品、业务上如何融合传统表格的优势 [4]
AI最大的误区,是用它来裁人
混沌学园· 2025-10-12 19:58
AI落地增长路径框架 - AI落地遵循从L1到L5的渐进式路径:L1为岗位工具赋能,L2为业务场景应用,L3为产品技术创新,L4为原生产品开发,L5为原生平台生态构建[6] - 技术革命早期优先改造现有价值网(岗位、业务、产品),后期基于第一性原理形成新价值网[6] - 企业需避免将AI单纯视为降本增效工具,应优先从创收部门(如销售、市场)切入,再扩展至支持部门[8][10] L1阶段:岗位级AI工具应用 - 核心聚焦三大工具集:常见岗位AI工具(如图像生成、数据分析、PPT制作)、多维表格(整合数据汇总、AI分析、可视化)、RPA机器人(自动化数据采集与流程执行)[10][11][12] - 多维表格可实现爆款文案仿写分析(自动提取点赞、评论数据并解析卖点)、巡店信息自动核对(图片上传后分钟级完成)、销售报告生成及话术指导[11] - RPA应用案例包括店铺数据采集、直播间弹幕分析、自动回复评论,实现无人值守直播间[12] L2阶段:六大业务场景赋能 业务战略 - 业务本质洞察需回答德鲁克三问(业务现状、未来、本质),市场边界由客户选择决定,增长边界由执行能力决定,隐含边界与企业价值观相关[15][17] - 案例:宠物食品本质非狗粮而是家庭成员情感载体(同构母婴行业),手机壳品牌CASETiFY通过艺术家合作将客单价提升至数百元,2022年销售额突破3亿美元[18][20] - 行业研究需从柱状思维(线性增长预测)转向饼状思维(空间推导),分析六大板块:行业定义、驱动因素、发展空间、产业链条、外部环境、典型企业[22][24] 客户增值 - 需求洞察框架为"用户+任务+期待+障碍",用户消费从功能价值转向情绪价值与心价比[27] - 品牌需构建三轮驱动系统:内容阵地(小红书、抖音种草)、生意阵地(天猫、京东转化)、品牌数字私域(关系经营非卖货),通过AI实现用户标签化及需求分析[29] 产品创新 - AI覆盖全流程:用户需求洞察(自动爬取差评)、竞品分析、产品设计(AI生成3D渲染图、服装草图)、价值主张优化[30] - AI设计具发散性,如提出智能收纳盒概念(带液晶屏显示温度物品),并可实现场景快速变更(跨种族模特换装)[30] 品牌营销 - AIGC颠覆传统广告流程,从"创意-草图-完稿"变为"想法-结果-迭代",产品创新周期从5-6个月缩短至4-5周[32] - AI可自动生成营销日历(匹配节日热点)、宣传内容(10分钟内生成高质视频),并通过卖点转买点智能体优化价值主张(如Livehouse标语转化为"加入演出")[32][35] 全域运营 - LTC(Lead to Cash)流程中,AI实现线索自动评分与分配(原需5天整理上千条线索),投标环节通过录音分析决策者诉求,十分钟生成应对方案[36][38] 组织效能 - AI驱动会议效率提升:会议复盘智能体自动生成纪要、梳理行动计划、提炼洞见,并输出思维导图[26] L3/L4阶段:范式转变与AI原生产品 - 增强式创新(旧市场+新技术)仅优化旧模式,原生式创新颠覆旧世界(如拼多多依托社交关系成为移动互联网原生应用,无Web页面)[39][42] - AIGC第一性原理为认知效率跃迁,多模态融合支撑图像、语音、文本处理,案例包括AI约会助手PlugAI(月收入百万级)、AI床垫(年销售额数十亿)[43] - AI原生产品特征:以AI模型驱动(非预定义规则)、自然语言交互、按结果收费、具备动态适应能力,本质是"用智能代替流程,用结果代替功能"[45] L5阶段:AI原生组织与新商业生态 - 组织架构转向"超级个体+智能体"模式,岗位能力边界重塑(如美工产出提升10倍引发薪酬体系重构)[51][53] - 新商业模式涌现:大规模个性化服务(AI导师)、专业能力平权化(法律AI代理)、一人即组织(个体完成内容、客服、销售)、认知即服务、自进化产品[46] - 平台价值捕获从"卖流量"转向"卖意图匹配效率",搜索引擎优化(SEO)被生成引擎优化(GEO)取代,即时零售市场规模2024年达7800亿,2025年预计1.2万亿[47] 行业趋势与政策导向 - 国务院规划明确AI普及率目标: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55] - 未来竞争从产品维度升级为体系与认知维度,企业需通过AI实现实时消费者洞察、数据驱动研发、柔性供应链闭环[29]
钉钉VS飞书,贴脸对打这五年
36氪· 2025-07-23 17:45
产品竞争与定位演变 - 钉钉与飞书在产品功能和营销上呈现高度同质化竞争态势 双方相继推出AI表格和多维表格等相似功能 [1][3] - 钉钉早期定位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 通过打卡报销等基础功能积累3亿用户 2020年后转向中大型企业客户 [5] - 飞书初始定位为"先进团队"协同工具 聚焦互联网科技类企业 2023年MAU达865万 商业化ARR突破2亿美元 [6][7] - 双方客户群体从错位走向重叠 飞书大客户战略与钉钉商业化目标产生直接竞争 全国9624家规上企业成为共同目标 [9] 商业化路径对比 - 钉钉采取规模优先策略 2025上半财年ARR突破2亿美元 软件订阅收入超30亿元 [13][23] - 飞书选择收入驱动模式 2022年ARR达1亿美元 2023年翻倍至2亿美元 但需裁员20%提升人效 [7][23] - 企业微信依托微信生态优势 2024年收入翻倍 但在协同办公领域产品力较弱 [22] AI战略差异 - 钉钉定位为阿里AI to B入口 计划通过通义千问等底层技术重塑协作流程 强调独立AI Agent平台属性 [15][19] - 飞书采用多模型融合策略 接入豆包DeepSeek等第三方模型 推出企业级Agent"Aily" 突出技术协同性 [19] - 多维表格成为关键战场 飞书多维表格MAU突破1000万 并试图以ISV形式接入钉钉生态 [10][19] 管理层变动影响 - 钉钉创始人无招回归后推行高压管理 考勤Python培训等举措被视作AI转型信号 [17] - 飞书保持谢欣长期主导 获得字节持续资源投入 商业化目标被延至2030年 [14][23] - 组织架构调整反映战略优先级变化 钉钉从阿里云体系转为直接向集团汇报 [14][15] 行业格局与盈利前景 - 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30% 大型企业达50% 显示B端市场开发潜力 [9] - 钉钉预计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 飞书面临更高盈利压力 企业微信暂未披露盈利时间 [23][24] - 未来竞争焦点集中在智能入口话语权 涉及AI功能深化 传统行业渗透和生态协同能力 [24]
飞书发布AI成熟度模型,全力抢滩企业级AI服务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11 13:59
企业级AI应用成熟度模型 - 飞书发布业界首个AI应用成熟度模型 将AI应用划分为M1至M4四个等级 分别对应概念验证、早期试用、成熟应用和完全成熟四个阶段 [1] - 在AI大模型功能同质化背景下 飞书强调准确率、理解能力和生成质量等指标才是衡量AI应用价值的真正标准 [1] 产品升级与功能亮点 - 飞书发布知识问答、AI会议、飞书Aily、飞书妙搭等多款AI产品升级版本 其中知识问答产品达到M3成熟应用标准 AI会议率先迈入M4完全成熟阶段 [3] - 知识问答产品具备"开箱即用"特点 无需企业构建知识库即可快速处理海量信息 [3] - AI会议功能升级 新增声纹识别、会议速递等创新功能 [3] - 多维表格实现全面升级 数据库容量和核心计算操作响应时间大幅提升 并融入AI能力 [3] - 飞书妙搭作为国内首款面向企业场景的AI原生系统搭建工具 以低门槛、高效率特点受到企业欢迎 [3]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6月 飞书在新能源汽车、现制茶饮、国货美妆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成为众多知名企业首选协作管理平台 [4] - 主要竞品钉钉在发布会前夕发布AI表格产品 瞄准基于AI构建企业业务系统的市场 [4] 技术支撑与行业挑战 - 字节跳动为飞书提供资源支持 并通过豆包大模型和火山引擎等技术平台提供先进AI技术和算力支持 [4] - 飞书面临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实现AI规模化落地 以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挑战 [4]
独家专访飞书 CEO 谢欣:Office 是一个伟大的产品,而我们想做新时代的 Office
晚点LatePost· 2025-07-10 20:30
飞书发展历程 - 起源于2016年字节跳动内部HRVP谢欣的邮件提议,最初为1200名员工打造办公工具,10人团队立项Lark [1] - 经过四年打磨于2020年对外开放,从钉钉日活1/10的产品成长为协同软件代表 [2] - 2024年7月推出AI新产品线(知识问答、AI会议纪要、Aily助手等),基于18个月底层研发投入 [3] 产品战略与定位 - 目标定位为"下一代Office",对标微软Office上万人团队规模,而非单纯追求用户量 [5][7] - 核心差异化在于改变传统工作方式,如多维表格让非技术人员构建业务系统,妙记沉淀管理层会议资产 [32][48] - 多维表格被视为Office"第四件套",领先竞品超12个月,已申请入驻钉钉/企微应用商店 [42][31] 技术投入与AI应用 - 知识问答需重建企业级搜索引擎,解决权限控制与数据敏感性问题,非简单套用豆包/DeepSeek模型 [3][59] - AI会议纪要达M4成熟度,实现声纹识别与周报自动生成,比人工总结更高效 [70] - 2023年激进推出"智能伙伴"后转向务实,强调"真能用"场景如供应链数据梳理 [65][52] 市场竞争与客户拓展 - 面临钉钉价格战(报价低50%)但坚持价值导向,认为企业更关注ROI而非成本 [28][29] - 早期聚焦新兴企业(小米/蔚来等),现转向传统大客户如制造业,但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公司渗透困难 [16][17][19] - 海外市场受限于产品形态(IM base设计),计划基于AI重构全球化产品逻辑 [24][25] 商业模式与长期主义 - 承认企业服务领域"投入大、难赚钱",不追求短期ROI,以2030年为长期目标节点 [12][13][14] - 对比微软Office商业策略:早期高定价建立壁垒,后期压价限制竞争者进入 [38] - 从字节内部工具转型为独立SaaS服务商,客户覆盖超80%新经济头部企业 [1][73] 行业观察与趋势 - 企业协作工具三巨头差异化:钉钉重规模、企微解决微信痛点、飞书重塑工作方式 [34] - AI办公落地难点在于客户数据安全认知,需区分"信息调用"与"数据训练" [71][72] - 多维表格满足企业轻量化系统搭建需求,类似Airtable但更适配中国业务场景 [45]
我们用飞书开了个选题会,一下进入现代化办公,编辑部直呼:真香
机器之心· 2025-07-10 18:49
飞书未来无限大会核心发布 - 飞书发布业界首个AI应用成熟度模型 将AI应用分为四个等级 M3和M4分别对应成熟应用和完全成熟应用[7][9] - 飞书知识问答达到M3标准 可处理940万篇文档级别的企业知识库检索[9][10] - 飞书会议达到M4标准 具备声纹识别和实时会议纪要生成能力[23][25] - 多维表格升级为全球首个支持千万级数据量的同类产品 计算速度达毫秒级[40] - 飞书开发套件包含国内首款企业AI系统搭建工具"飞书妙搭"和飞书Aily agent开发平台[45] 飞书知识问答功能 - 支持从2417个知识点中深度检索 按时间倒序整理关键信息[14] - 具备联网搜索和文件上传功能 可整合内外部信息源[18] - 所有答案标注来源并支持图文展示 防止AI幻觉[15] - 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隐私 仅用户可见[22] 飞书会议创新 - 智能纪要能精准提取待办事项和责任人 准确率经实测可靠[25][26] - 声纹识别技术解决线上会议说话人识别难题[24] - 会议速递功能生成个性化周报 包含高频讨论事项和待办汇总[35] - 飞书妙记支持视频自动转写和翻译 半小时视频可快速处理[36][37] 多维表格升级 - 单表容量提升至1000万行 百万级数据计算保持流畅[40] - 新增"应用模式" 通过拖拽即可构建销售/人力等业务系统[42] - 透视表支持跨表分析上亿行数据 集成切片器等可视化工具[42] - 月活用户近千万 将登陆钉钉和企业微信打破生态壁垒[44] AI工具集成 - AI字段捷径将AI能力嵌入每个单元格 支持公式式调用[46] - AI节点捷径实现语音转结构化数据 自动录入系统[46] - AI Agent节点可配置大模型和工具 完成复杂任务[46] - AI侧边栏预览版支持知识问答/数据检索等丰富能力[46]
飞书叫好又叫座
乱翻书· 2025-07-09 19:18
市场定位与战略转变 - 飞书早期因强调一体化协作和效率优先的产品理念,在国内市场曲高和寡,客户主要集中在数字化程度高的互联网和创意型公司,这类企业占比小 [1] - 2021年公司调整战略,提出"先进企业先用飞书"口号,放弃纯DAU路线,聚焦优质客户,通过机场LOGO墙广告强化品牌形象 [3] - 战略转变效果显著,客户行业从互联网拓展至新能源、消费制造、餐饮零售等领域,典型客户包括胖东来、霸王茶姬等 [3] - 在AI创业领域形成垄断性优势,中国几乎所有AI创业公司(大模型研发、自动驾驶等)均采用飞书 [3] 产品竞争力与多维表格突破 - 多维表格成为核心差异化产品,其介于文本与数据库之间的特性兼具结构化和易用性优势,支持嵌套、引用、关联等高级功能 [7] - 多维表格实现业务深度渗透,日本永旺超市用其替代价值1亿日元的定制系统,管理9000家店铺和1200名试吃员 [9] - 技术性能全球领先:单表容量达1000万行(较去年提升10倍),2万行加载速度从7.4秒优化至0.94秒,5万行仅需1秒(竞品需20秒) [9] - 引入AI agent增强工作流,使表格从数据载体升级为智能化起点 [10] AI战略与落地实践 - 采用务实AI发展路径,推出业界首个AI应用成熟度模型(M1-M4),当前仅发布知识问答、智能会议纪要等有限但成熟的功能 [17][22] - 智能会议纪要达M4级别,支持会中实时总结、文档发送、待办生成,准确性与逻辑概括能力突出 [17] - 知识问答达M3水准,通过调用聊天记录、会议纪要等日常数据生成回答,形成"用得越多越好用"的正反馈系统 [18] - 坚持"协作即沉淀,沉淀即智能"闭环逻辑,通过高频使用积累数据资产,使AI从"实习生"逐步转正 [20] 行业趋势与竞争壁垒 - 企业级AI应用更看重稳定性而非技术先进性,需解决权限控制、流程整合等实际问题,过度宣传易被实际使用戳穿 [12][13] - 当前竞争焦点从"速度"转向"落地能力",飞书通过"用得起来、留得下来、能跑起来"策略建立壁垒 [14][20] - 客户迁移呈现单向性:大量案例显示企业从其他产品切换至飞书,反向迁移极少 [5] - 产品扩展逻辑验证:向套件中添加单品(如妙记升级)比单品切入套件更易成功 [18]
本来今天标题想炸裂一下,飞书没让我用,但确实很炸裂。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7-09 13:16
飞书大会核心更新 - 飞书Aily作为企业级Agent平台,可接入内部知识库、任务系统和项目进度,解决企业定制化需求和数据安全问题 [10][11][12] - 飞书妙搭实现非技术岗位自主开发插件和系统,通过对话即可搭建业务工作台 [21][22][24] - 多维表格应用模式可将数据转化为完整后台系统,支持权限管理和数据联动 [38][40][44] - 多维表格新增专业BI分析组件和工作流AI生成能力,支持Agent节点 [51][53][56] - 多维表格独立并支持钉钉和企业微信平台 [59] 飞书产品生态 - 多维表格已成为公司核心基建,替代传统ERP、CRM等系统 [1][30][32] - 飞书承载企业全流程管理和协同体系,包括自动化任务和数据分析 [5][31][33] - AI能力持续升级,包括知识问答、会议功能达到M4级别 [6][7] 行业影响 - 数据成为AI时代核心资产,垂直Agent依托行业数据积累构建优势 [10] - 工具持续降低使用门槛,使BI、系统搭建等能力普及化 [57] - 跨平台开放策略推动产品价值最大化 [59][60] 用户案例 - 极兔武汉转运中心通过飞书妙搭搭建智能业务工作台 [24] - 公司使用多维表格管理内容数据、项目进度和博主刊例等 [31] - 飞书展示客户关系管理和销售分析等应用模板 [43][45]
速递|95后字节多维表格AI产品负责人离职二次创业AI硬件,已获顶级机构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7-03 13:52
字节跳动高管离职创业情况 - 近期字节跳动多位高管离职创业,主要集中在AI领域,包括AI硬件、具身智能、AI视频、AI音乐、AIGC游戏应用等方向 [1] - 王翛作为字节跳动多维表格AI产品负责人离职投身AI硬件创业,新项目已获得顶级投资机构确认投资 [1][2] - 其他离职创业高管包括:孔涛(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创业具身智能、王长虎(字节视觉技术负责人)创业AI视频获超4亿人民币融资、程実(飞书产品副总裁)创业人形机器人获数亿元融资等 [1] 创业项目融资情况 - 爱诗科技(AI视频)获超4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靖亚资本、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 [1] - 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获数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彼岸时代、iCANX基金等 [1] - 回响科技(AIGC模型平台)获近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BAI等 [1] - 沐言智语(AI播客)获3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明势创投等 [1] - 比特智路(AI网络优化)获数百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 [1] 字节跳动内部人事变动 - 近期字节跳动内部频现人事波动,包括Seed团队大语言模型负责人乔木被开除、视觉多模态负责人杨建朝即将离职 [3] - Flow团队调整较大,猫箱原负责人梁琛奇离职,职位由原星绘负责人接任,星绘团队整体并入豆包产品体系 [3] - Flow团队多位高P已在接触投资人,显示可能将有更多高管离职 [3] AI创业市场现状 - AI硬件创业面临产品周期长、供应链复杂、用户教育与生态构建压力大的挑战 [2] - 当前AI硬件市场仍处早期混沌阶段,大多数产品停留在技术展示或形态试错层面,尚未出现爆品 [2] - 市场空白与机会并存,高风险与高回报同在 [2] 成功创业案例 - 前剪映商业化负责人陈冕创业设计类Agent"Lovart",一年内完成四轮融资,成为AI创投圈现象级项目 [4] - 梁琛奇虽未推出新产品,已获资本市场高度追捧 [4]
扣子加多维表格,可以干死80%的创业公司
虎嗅· 2025-05-29 09:4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AI行业普遍接受度大幅提升,导致中小企业AI咨询订单量激增但成单率低,80%咨询为技术白嫖[5] - 大公司入场打破信息差,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普及AI工具教学,企业主更倾向使用大厂标准化产品(如扣子、dify)而非创业公司解决方案[6][7] - 巨头通过资金、流量和技术优势降维打击创业公司,例如字节豆包快速复制ListenHub产品,Google推出Flow+Veo 3+Imagen 4覆盖全内容生产链[10][21][24] 创业公司生存困境 - 技术壁垒被平台化工具瓦解,小公司仅能依靠垂直数据、私域场景和服务深度等巨头难以覆盖的缝隙领域[26] - 大公司拥有显著成本优势,例如字节20人技术团队两年投入2000万进行代码重构,相当于多数创业公司两年人力总预算[16][19] - 标准化AI工具(如多维表格+扣子)已解决80%中小企业需求,私有化部署和数据安全等差异化卖点说服力下降[8][28] 差异化生存策略 - 聚焦模型互补领域,解决基座模型难以触达的细分场景,例如中小企业无力梳理的SOP实施问题[27][29] - 承接大厂不愿涉及的"脏活累活",包括硬件适配(浏览器/显示器问题)、落地培训等非技术性服务[30] - 利用大厂工具生态红利,如通过扣子搭建智能体实现单月20万利润,或切入银发经济等超细分市场[31][34] 创业方法论 - 核心价值应定位在解决"情感成本、决策风险、合规陷阱"等非技术痛点,而非技术炫技[36][37] - 避免红海竞争,通过持续细分市场找到"收入规模小、流程杂乱"但巨头忽略的领域[33] - 优先验证现金流而非规模扩张,将技术转化为服务能力,关注客户真实付费意愿[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