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3

搜索文档
特斯拉与BBA集体涨价,价格战要熄火了?
新浪财经· 2025-07-08 15:37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创中国及世界汽车工业史纪录[1] - 理想汽车CEO李想称其创造奇迹,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形容为"神话",雷军表示超出预期[1] - 友商对小米的不按常理出牌策略缺乏应对经验[1] 车企应对策略 - 蔚来、极氪、智己等品牌推出转购补偿措施,报销小米YU7定金以截胡订单[2] - 理想、智界等车企推出优惠措施:智界全系现金补贴2万元,理想L6提供5年0息购车计划[2] -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续航提升40km,百公里加速提升0.6秒[3][5] - 特斯拉销售解释涨价因进口电池原材料成本上升,且避开小米YU7上市热度期[5] 豪华品牌价格调整 - 宝马3系预计上涨8000元,5系回调1万元,X5上涨1.5万元[8] - 奥迪A3中高配车型可能上涨7000-8000元,奔驰部分车型已涨价5万元[9] - 涨价主因银行"高息高返"政策被叫停,经销商失去金融补贴[9][11] 价格战发展历程 - 2023年1月特斯拉降价引发价格战,比亚迪秦PLUS DM-i下探至10万元内[18] - 2024年特斯拉再度降价最高1.55万元,比亚迪秦PLUS DM-i起售价降至7.98万元[18] - 2025年5月比亚迪22款车型最大降幅5.3万元,终端不到5万元可购车[18] 行业影响与监管 - 价格战导致供应链压价严重,零部件质量下降,行业信任流失[19]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工商联呼吁抵制无底线价格战[20]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多家车企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20] 市场未来预期 - 业内人士预测车企将在1-2个月内推出新优惠政策刺激销售[22] - 部分观点认为当前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价格战不会轻易结束[23][24] - 销售人员表示价格已至最低点,行业难以持续降价[24]
利润骤降44%,沈阳豪车合资巨头换帅,能否破解销量利润双跌困局?
36氪· 2025-06-11 14:39
人事变动 - 华晨宝马宣布宝思齐自2025年8月1日起接替戴鹤轩出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 - 戴鹤轩任期内主导了里达厂区建设、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推进等关键布局 [1] - 新任总裁宝思齐曾任宝马集团财务高级副总裁和集团司库 显示公司战略转向财务效率和经营质量 [1] 业绩表现 - 2024年华晨宝马销量60.38万辆同比减少15% 收益2056.05亿元同比减少18.89% 年度溢利174.5亿元同比减少44.03% [1] - 2024年宝马集团中国市场交付71.45万辆同比减少13.4% 占全球销量比例从32.3%降至29.2% [8] - 2023年宝马中国折扣率17.66%远超行业15.7%平均水平 但销量仅增长4.2% [7] 合资布局 - 华晨宝马成立于2003年 2018年宝马集团持股比例提升至75% 成为首家外资股比超50%的合资企业 [3][4][5] - 2019年与长城汽车合资成立光束汽车 专注MINI品牌电动车型生产 2023年获独立生产资质 [3] - 2024年电动MINI Cooper上市 2025年电动MINI JCW将量产供应全球 [4] 战略投资 - 2024年宝马宣布增资200亿元用于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升级 为2026年"新世代"车型本土化生产做准备 [6] - 2004-2009年累计投资90亿元在沈阳建设两大生产基地 [3] - 2018年以290亿元收购华晨宝马25%股权 [4] 价格策略 - 2025年宝马5系部分车型裸车价降至26.3万元 较官方指导价43.99万元降幅达40% [9] - 2024年MINI宣布最高降价4.6万元 [8] - 2023年宝马i3价格从35.39万元降至20万元以内 [7] 行业趋势 - 2025年一季度豪华品牌平均折扣同比增加5-6个百分点 [10] - 奥迪A3部分车型落地价降至13万元 保时捷卡宴最高优惠35% [11][12] - 2024年增程式电动车销量117.9万辆同比增长87.9% 其中25万元以上车型占比超60% [14] 转型举措 - 计划2025年推出10余款新车型 2026-2027年推出20余款包括新世代车型 [13] - 正与采埃孚合作开发增程式系统 拟2026年首搭全新X5车型 [14] - 与阿里、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达成合作 奥迪已推出搭载华为智驾的Q6L e-tron [13]
2万买大品牌新车,15万能进“豪门”!6月车市促销有点猛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2:29
行业现状 - 消费者购车成本降至历史低点 各种补贴政策叠加车企降价促销 [1] - 行业利润跌破4%警戒线 汽车厂商面临盈利压力 [1] - 2万元不到可买到大品牌新车 15万元可入手传统豪华品牌车型 [1] 车企促销情况 - 广汽昊铂推出终生免费充电权益 2024款昊铂HT限量置换价17.99万元起 2024款昊铂GT限量置换价16.39万元起 [2] - 广汽埃安第二代AION V置换补贴至高3.5万元 埃安RT 650激光雷达版特惠价14.08万元 [2] - 广汽传祺向往S7限时价17.58万元起 3000元定金抵9000元尾款 [4] - 广汽本田雅阁汽油版限时优惠价12.68万元起 皓影汽油版13.09万元起 型格汽油版9.99万元起 [4] - 奇瑞瑞虎3x起售价3.49万元创历史新低 瑞虎8 PRO综合优惠5.5万元 [6] - 长安启源A05一口价6.99万元起 深蓝S05降至10.49万起 [6] - 吉利熊猫限时补贴价低至1.99万元起 官方指导价3.99万元 [6] 豪华品牌降价情况 - 凯迪拉克新款XT4全款一口价15.99万起 比现款直降3万元以上 [10] - 宝马iX1、i3终端价下探至15万-16万元 [10] - 奥迪A3、Q2等入门级产品15万元可入手 [10] - 奥迪Q4 e-tron报价跌破17万元 需办理5年期按揭 [12] 经销商反馈 - 部分经销商反映端午假期销量同比下滑 单店三天订单仅15台 [9] - 大降价导致消费者观望情绪增加 推迟购车计划 [9] - 一口价销售方式对品牌价格稳定性有促进作用 [9] 二手车市场 - 部分二手车商端午假期成交量同比上涨20%以上 [13] - 二手车价格优势明显 六年车龄宝马1系报价6万多元 2019年奔驰A200L报价10万元出头 [13] - 上牌不到八年宝马3系售价不到10万元 [13]
车企拼爆款重塑15万级市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8 05:13
15万级汽车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 新能源车企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长续航等高端配置下沉至10万-15万级车型 [1]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奥迪、宝马、凯迪拉克、别克将入门车型价格下探至15万元区间 [1][3] - 行业出现"拼爆款、保销量"的激烈竞争态势 [1] 新能源车企智能化技术下沉策略 - 小鹏汽车MONA M03起售价11.98万元搭载智能驾驶技术 MAX版本瞄准15万级市场 [2] - 比亚迪推行"智驾平权"策略 将辅助驾驶功能标配至10万-15万级车型 [2] - 蔚来子品牌萤火虫首款车型起售价11.98万元 打破高端定位进军大众市场 [2] 合资品牌价格战应对措施 - 奥迪A3、Q2L等车型售价调整至15万元左右 [3] - 凯迪拉克新款XT4全款"一口价"15.99万元起 [3] - 别克昂科威、君越累计销量分别达180万辆和130万辆 通过价格下探提振销量 [3] 行业竞争引发的结构性风险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4.3% 较2023年下降0.7个百分点 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6% [4] - 部分车企通过偷工减料、牺牲质量安全进行低价竞争 [4] - 高端车企降价后难以通过售后补足盈利 降本压力传导至供应链 [4]
00后买油车,谁反对?
创业邦· 2025-05-27 11:36
市场表现 - 热门燃油车型月销过万,关注度不逊于电动车 [6] - 截至去年年底,超过40%用户买车只看油车 [6] - 新能源车渗透率去年7月突破50%后反复拉锯,今年1月跌破至38.4%,3月后因新车上市和车展回升至50%以上 [6] - 上海车展新款燃油车占展车三成,部分性能配置与新能源车旗鼓相当,"油电平权"趋势显现 [6] - 传统车企展台观众流量与新势力相当,经典燃油车型引发怀旧热潮 [6] 消费者行为 - 00后车主选择燃油车核心因素包括实用性(如充电不便)、价格(二手油车性价比)及情怀(经典车型) [12][14][16] - 案例1:24岁用户以12万购入大众朗逸,父母支持首付4万,月薪6000元可负担车贷2500元 [10][12] - 案例2:25岁用户选择二手奥迪A3(2017款,3万公里),百公里油耗4升,续航900公里,适合北方冬季 [14] - 案例3:汽车发烧友花1.5万购入2004款天籁,后续购入二手奥迪A6和绝版奇瑞风云(3000元),注重品牌历史和机械性能 [18][21] 行业趋势 - 车企营销策略从"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标签分化,去年至少8家车企推出差异化产品,价格覆盖10万至40万区间 [29] - 五菱宏光MINI EV等低价电动车曾引领市场,但燃油车通过智能化升级(如自研车机系统)保持竞争力 [26][27][29] - 二手燃油车市场存在特定需求,如大学生群体购买低价老车用于学习机械原理或满足情怀 [23][24] 社会文化 - 燃油车被部分00后视为"成人礼"象征,承载独立生活和家庭仪式感 [9][12][13] - 社交媒体出现油车/电车对立现象,但用户认为选择应基于实际需求而非舆论压力 [34][35] - 年轻车主更注重车辆功能性(如维修技能、改装潜力)而非炫耀属性 [24][27][34]
奥迪的中产神车,跌到13万多了
创业邦· 2025-05-22 08:08
燃油车市场现状 - 豪华燃油车品牌普遍大幅降价,宝马降价12万,路虎价格下探至20万,凯迪拉克降至15万,保时捷否认销量波动与小米汽车有关[3] - 奥迪A3限时优惠起售价12.49万元,较原指导价16.59-20.99万元最高降幅达9.33万元[6][10][12] - 2024年奥迪全球销量167.12万辆,同比下滑11.8%,中国销量64.94万辆(同比下滑10.9%),德国销量19.8万辆(下滑21%)[17] 豪华品牌面临的挑战 - 新能源车型崛起导致传统豪华车品牌价格体系崩溃,降价被视作"日薄西山式挣扎"[7] - 反复降价损害品牌形象,豪华属性被削弱,消费者更关注"科技配置"和"智能体验"[20][25] - BBA中宝马销量71.45万辆(含MINI)同比下滑13.4%,奔驰71.4万辆(不含smart)下滑6.7%,奥迪首次被拉开差距[2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品牌在技术、服务和价格上全面突破,华为智驾、蔚来换电站、小米生态等成为新焦点[26] - 二线豪华品牌如沃尔沃、雷克萨斯、凯迪拉克面临更大压力[27] - 2025年或成为BBA能否稳住一线阵营的关键转折点[24] 传统车企转型策略 - 奥迪、宝马与华为合作补足智能化短板,利用华为手机用户资源[32] - 雷克萨斯在上海建厂加速电动化转型,宝马将用户运营和管理方案本土化[34] - BBA 2024年全球研发投入超350亿欧元(约2700亿元),宝马、奥迪投入力度突出[36] - 宝马、奔驰在上海车展展示新能源概念车,展现技术储备[3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奥迪A3降价引发已购车主不满,去年落地价20万与当前15万形成强烈对比[6][15] - 新生代消费者对传统豪华属性重视度降低,更青睐智能科技体验[25] - 豪华品牌降价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价值认知产生动摇[18][20]
奥迪的中产神车,跌到13万多了
36氪· 2025-05-20 21:25
豪华车市场现状 - 燃油车市场崩盘明显,豪华品牌如宝马、路虎、凯迪拉克等价格大幅下调,宝马降价12万,路虎价格下探至20万,凯迪拉克降至15万[4] - 奥迪A3价格大幅跳水,部分车型裸车价降至12.49万元,较指导价16.59万-20.99万降幅显著,深圳某4S店优惠高达9.33万元[15][16][17] - 2024年奥迪全球销量167.12万辆,同比下滑11.8%,中国市场销量64.94万辆(同比下滑10.9%),德国市场下滑21%,北美下滑13%[22] 豪华车品牌困境 - 新能源车崛起对传统豪华车形成冲击,奥迪A3仍以燃油版为主,未推出插电混动或纯电动车型,与市场趋势脱节[21][22] - BBA销量全面下滑,宝马2024年中国销量71.45万辆(含MINI)同比下滑13.4%,奔驰71.4万辆(不含smart)下滑6.7%,奥迪首次被拉开差距[30] - 消费者偏好转向"科技配置"和"智能体验",华为智驾、蔚来换电站、小米生态等成为热点,BBA仅靠降价维持热度[31][32] 豪华车品牌自救策略 - 通过技术合作弥补短板,奥迪、宝马与华为展开合作,借助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和用户基础[40][43] - 加速本地化进程,宝马将用户运营和管理方案交给中国软件企业,雷克萨斯在上海建厂以推动电动化转型[44] - 加大研发投入,BBA 2024年全球总投入超350亿欧元(约2700亿元人民币),宝马和奥迪投入力度突出[47][4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二线豪华品牌如沃尔沃、雷克萨斯、凯迪拉克面临更大压力,市场表现比BBA更严峻[33] - 新势力车企多数未盈利,传统豪华品牌凭借资金优势持续投入,理想、零跑、问界等少数企业实现盈利[46] - 未来竞争将围绕全方位品质与价值展开,消费者不再单纯看重车标[50]
奥迪开始卖13万了
投资界· 2025-05-19 11:46
销量见顶与价格战 - 2025年上半年合资车企普遍采用"一口价"模式提升燃油车价格竞争力 奥迪A3新款价格降至13万元左右[3] - 奥迪A3两厢版和三厢版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6 59-20 59万元和16 99-20 99万元 但实际限时一口价降至12 18-15 98万元 降幅达4-5万元[5][6] - 北京地区奥迪A3低配版裸车价下探至12 49万元(需100%贷款) 中配版落地价约15 2万元(含税险)[6][7] - 上海车主反馈A3L中配不含利息落地价16万元 杭州车主两厢中配含利息总价16 2万元[7][8] - 2025年1-4月奥迪A3月销量维持在4500-5700辆区间 较2019年巅峰期(月均约7700辆)显著下滑[13]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奥迪A3于2014年率先实现国产化 2017年后面临宝马1系/奔驰A级国产化竞争 终端价曾跌破15万元[9][10] - 2021年第四代A3上市指导价20 31万元起 2024年中期改款后降至16 59万元起 轴距加长50mm[11] - 2025年1-3月紧凑级轿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1 1% 新能源车对10-15万元燃油车市场形成替代[14][15] 奥迪战略转型 - 2025上海车展推出PPE平台纯电车型(A6L e-tron/Q6L e-tron)和PPC燃油平台A5L 搭载华为智能驾驶方案[17][18] - 新车型采用E³ 1 2电子架构 支持双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感知 实现无图L2++级辅助驾驶[19] - Q6L e-tron预计定价36-43万元 市场普遍认为超过40万元将缺乏竞争力[19] - 公司计划通过本土化技术合作(华为/Momenta)重塑产品力 2025年被定位为"产品大年"[18][20]
奥迪只卖13万多了
盐财经· 2025-05-18 18:05
奥迪A3降价策略 - 奥迪A3系列车型在5月推出限时一口价促销活动,两厢版A3 Sportback起售价12.49万元,三厢版A3L Limousine起售价12.79万元,降价幅度达4万~5万元[5][7] - 中配车型A3 Sportback裸车价降至13.2万元,落地价约15.2万元(不含利息),贷款方案为5年期年利率5%,满2年可提前还款无违约金[8] - 部分4S店推出更低价格,如两厢版起售价低至12.18万元,三厢版中配车型落地价约16万元(含赠品)[5][8] - 降价引发老车主不满,部分车主反映3月购买价格比现价高近1万元,半年内贬值近4万元[9] 奥迪A3市场表现 - 奥迪A3于1996年推出,2014年国产化后成为BBA中首款国产紧凑级轿车,初期指导价18万~29万元[13] - 2017-2018年面临宝马1系和奔驰A级竞争,终端起售价降至15万元左右[14] - 2021年第四代A3上市,轴距加长50毫米,2024年中期改款再次加长轴距并换装1.5T发动机,指导价降至16.59万元起[14] - 销量数据显示:2016年销量峰值8.48万辆,2024年降至5.32万辆,2025年1-4月月均销量约4600辆[16] - 2025年1-3月紧凑级轿车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滑11.1%,豪华品牌燃油轿车受众收窄[17] 奥迪战略转型 - 奥迪加速新能源布局,推出基于PPE平台的A6L e-tron、Q6L e-tron等纯电车型,上汽奥迪新品牌AUDI首款车型E5 Sportback亮相[19] - 燃油车领域推出基于PPC平台的全新A5L(现款A4L换代车型)和新Q5L,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20] - 智能化方面与华为合作开发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采用双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实现无图L2++级辅助驾驶[20] - 新车型采用E³ 1.2电子架构,提升算力和数据传输速度,同时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方案[20] - 市场对Q6L e-tron预期定价36万~43万元,消费者心理价位低于40万元[21]
奥迪A3,只卖13万多了
36氪· 2025-05-16 17:12
奥迪A3降价策略 - 2025年上半年奥迪A3通过"限时一口价"模式大幅降价,两厢版起售价降至12.49万元,三厢版12.79万元,降幅达4-5万元[1][2][3] - 中配车型成为主推款,A3 Sportback中配裸车价13.2万元,落地价约15.2万元(含税险),三厢版中配落地价约16万元[5][6] - 部分4S店推出更激进促销,起售价低至12.18万元,并提供2年免违约金贷款方案(年利率5%)[3][6] 奥迪A3市场表现 - 国产A3系列2019年销量达峰值9.22万辆后持续下滑,2024年销量仅5.32万辆,2025年1-4月月均销量约4600辆[13] - 紧凑级轿车市场整体萎缩,2025年Q1销量同比下滑11.1%,豪华品牌燃油车面临新能源车挤压[13] - 第四代A3在2024年中期改款时已采取"升级又降价"策略,换装1.5T发动机并加长轴距,起售价降至16.59万元[10] 奥迪品牌战略转型 - 2025上海车展发布PPE纯电平台新品:A6L e-tron、Q6L e-tron系列(预计定价36-43万元)及上汽奥迪E5 Sportback[14][16][17] - 燃油车领域推出PPC平台新品A5L(现款A4L换代车型),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及华为智能驾驶方案[16] - 采用E³ 1.2电子架构提升智能化水平,同时与Momenta合作开发"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16][17] 行业竞争格局 - 豪华紧凑型轿车市场竞争加剧,奔驰A级和宝马1系分别于2017-2018年国产化,合资品牌中级车也下探至相同价格带[10] - 传统豪华品牌面临双重压力:新能源产品存在感不足,主力燃油车型临近换代需大幅降价保份额[14] - 奥迪尝试通过"本土技术+德系豪华"模式破局,重点布局智能驾驶领域合作[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