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埃安UT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高质量发展|聚“智”焕“新” 从广交会看中国外贸新气象
新华社· 2025-11-03 16:25
这是2025 年10月15日拍摄的广交会展馆。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 摄 新华网广州11月3日电(黄玫 卢鉴)万商云集的第138届广交会正在广东广州市举行。作为中国外贸 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同期到会人数、参展企业数等多项关键指标连创新高。 广交会以"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价格优势"跃升"价值创新","单一产品"延伸"解决方案"的深刻 变革,助全球合作共赢,展现中国外贸新气。 从"价格优势"到"价值创新" 创新活力持续展现 第138届广交会前两期已吸引近24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展览面积、展位总数和参展企业数均创新高。 它已成为许多参展商、采购商每半年必回一次的"家"。 印尼长友集团采购总监朱志伟自2005年参会,他见证了广交会展品从"价格优势"到"价值创新"的转型。 他表示,印尼长友集团的大多数关键供应商最早都是在广交会认识的。广交会是新技术交流的大平台, 这届广交会他们关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技术。 2025年10 月15日,一位采购商在视源股份展台拍摄能"毫米级穿针引线"的机械臂。新华网 卢鉴 摄 本届广交会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企业占比突破34%,首次超过三分之一。 视源股份副 ...
【2025三季报点评/广汽集团】业绩表现略低预期,静待一体化改革效果显现
文章核心观点 - 广汽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略低于预期,营收环比改善但同比下滑,净利润为负[3][4] - 公司下调2025年至2027年盈利预测,但基于合资业务触底、集团改革加速以及与华为的合作前景,仍维持“买入”评级[5]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43.2亿元,同比下降15%,环比增长7%[3] - 归母净利润为-17.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8.3亿元[3] - 广汽乘用车Q3批发销量为8.1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5%[4] - 广汽埃安Q3批发销量为7.5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增长21%[4] - 广汽自主业务Q3平均销售单价为15.7万元,同比增长4%,环比下降5%[4] - 公司Q3销售毛利率为-2.9%,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4] - 广汽本田Q3销量为6.1万辆,同比下降39%,环比下降1%[4] - 广汽丰田Q3销量为19.2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增长5%[4] - 公司Q3投资收益总额为11亿元,同比增长187%,环比下降10%[4] - 对联合营公司的投资收益为9.5亿元,主要来自广汽丰田贡献[4] - 自主单车亏损约为1.9万元,环比实现减亏[4]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42亿元(原预期为-3.6亿元)[5] - 下调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8亿元(原预期为13亿元)[5] - 下调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22亿元(原预期为46亿元)[5] - 对应2026年市盈率为94倍,2027年市盈率为35倍[5] - 与华为合作车型计划于2026年发布,有望带来销量增量[5] 财务数据摘要 - 2025年预计营业总收入为102,756百万元,2026年预计为138,239百万元,2027年预计为148,619百万元[7] - 2025年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191百万元,2026年预计为843百万元,2027年预计为2,245百万元[7] - 2025年预计毛利率为-0.14%,2026年预计提升至5.43%,2027年预计为6.74%[7] - 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率为-4.08%,2026年预计为0.61%,2027年预计为1.51%[7]
京东001号车定名“埃安UT super” 定位A级车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3 19:02
京东001号“国民好车”拍卖与产品信息 - 京东001号“国民好车”拍卖在4小时内从1元涨至超7000万元,最终以7819万元成交 [1] - 京东汽车宣布该车型命名为“埃安UT super”,定位A级车,搭载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块,具备500公里续航和99秒极速换电功能 [1] - 新车轴距为2750mm,配备广汽华为云车机及多项智能安全功能,如倒车哨兵、误踩电门自动刹停等 [1] - 埃安UT super由京东、广汽、宁德时代联合打造,计划10月底开启试驾,11月9日正式发布 [1] - 业内人士透露新车基于埃安UT打造,预计售价不超过12万元,001号车7819万元成交价溢价或超650倍,被视为营销手段 [1] 广汽埃安市场表现与困境 - 埃安UT车型上市时目标月销过万,但8个月后最高月销量仅约6000辆,部分地区补贴后价格低至5.38万元仍未能达预期 [2] - 广汽埃安9月单月销量为2.73万辆,同比大幅下滑32.37%,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滑 [2] - 1-9月广汽埃安整体销量为18.2万辆,同比下滑20% [2] - 公司发展困境源于“网约车”品牌形象限制C端市场发展,以及未能跟上混动、增程车型风口,缺乏月销过万爆款车型 [2] - 此次联合京东汽车推出换电版埃安UT,被视为借助营销能力助力销量回暖的关键举措 [2]
新能源车减免购置税要求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1:19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 - 2026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实际税率从10%降至5% [7] - 无论车辆是否符合新技术要求,购置税减免政策在2026年都将开始调整 [1][7] - 购置税减半政策需要新的技术标准来承接,预示着免征政策退出进入倒计时 [7]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 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限值采用新国标,基准质量1780kg下的限值较原标准加严约11% [2] -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公里提高至100公里 [1][4] - 新技术要求旨在淘汰落后产品,促进电池容量、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 [1][8] 行业产品合规情况 - 行业新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基本符合新国标电能消耗量限值 [2][3] - 主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纯电续航大多超过100公里,如问界M5增程版230公里、比亚迪唐DM-i智驾版175公里、理想L8 CLTC 225公里以上 [4] - 部分在售插混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55km)、海豹06 DM-i(80km)、大众帕萨特PHEV 2025款(52km)不符合新续航标准 [4][5] 市场与车企应对策略 - 对于不符合新续航标准的插混车型,车企或在年底进行清库促销 [5] - 部分车企如大众已停产旧款插混车型,计划推出采用全新技术的新车型 [5] - 技术路径出现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的转变,但电池容量并非越大越好,需考虑用户日常场景和成本 [5][6] 技术标准与成本影响 - 新电能消耗量国家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执行,整车质量拐点调整为1090kg和2710kg [2] - 国内LFP动力电池单位成本为0.32元/Wh,NCM811三元方形电池为0.47元/Wh [6] - 通过做大电池包并叠加15%至20%系统成本,每度电成本将分别增加600元和900元 [6]
一线调查:新能源减免购置税要求升级,新品基本符合技术标准,不达标车型或年底清库促销
36氪· 2025-10-15 17:29
政策调整概述 - 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为2026年开始的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设定新的产品技术要求 [1] - 新规旨在淘汰落后产品,促进行业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 [1] - 新规预示着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征政策退出进入倒计时,明年将实施减半征收政策 [14]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要求 - 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应不高于新国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限值,该标准于2026年1月1日执行 [4] - 新国标调整了整车质量拐点至1090kg和2710kg,基准质量1780kg下的电能消耗量限值较原第二阶段加严约11% [4] - 行业新产品如蔚来ET5、埃安UT、吉利星愿等车型的百公里电耗分别为14.1kWh、11.4kWh、10.7-10.9kWh,均符合新国标要求 [2][6][7] 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技术要求 -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公里提高至100公里 [1] - 主流在售车型如问界M5、比亚迪唐DM-i、理想L8的纯电续航均超过100公里,分别为230公里、175公里和225公里 [9] - 部分在售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海豹06DM-i、大众帕萨特PHEV的纯电续航分别为55km、80km、52km,不符合新规 [9] 市场与行业影响 - 不符合新规的插混车型可能在年底进行清库促销 [9] - 部分不符合标准车型如大众帕萨特插混版已停产,仅个别门店有少量库存车 [10] - 新规推动增程车型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转变,但业内认为增程电池并非越大越好,300公里是较合适的续航里程 [10] 购置税政策变化 - 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实际税率从10%降至5% [13] - 销售人员透露,无论车辆是否符合新技术要求,明年新能源购置税都将开始征收,符合要求的车型享受减半征收,不符合的车型可能全额征收 [1][11][13] - 以埃安UT为例,明年购置税可能增加约3000元 [13]
新能源减免购置税要求升级!新品基本符合技术标准,不达标车型或年底清库促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0:50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为2026年开始的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设定新的产品技术要求 [1] - 新规将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公里提高至100公里 [1][7] - 新规对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提出更严格要求,采用新国标GB 36980.1—2025,基准质量1780kg下的限值要求总体较原第二阶段加严约11% [2] 行业影响与产品标准 - 行业普遍认为新规旨在淘汰落后产品,推动技术升级,对行业是好事 [1] - 行业推出的新产品基本符合技术标准,广汽、上汽、北汽等车企的新产品均达标 [6] - 新标准将促进电池容量、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优化驾乘体验,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 [1] 纯电动汽车市场现状 - 主要车企如蔚来、埃安、吉利等旗下车型(如ET5、UT、星愿)的百公里耗电量和整车质量参数均表示符合新国标电能消耗量限值 [2][4] - 新国标GB 36980.1—2025调整了常规车型能量消耗量限值要求的整车质量拐点,由原750kg、2510kg调整为1090kg、2710kg [2] 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市场动态 - 目前主流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如问界M5、比亚迪唐DM-i、理想L8的纯电续航大多超过100公里 [7] - 部分在售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55km)、海豹06DM-i(80km)、大众帕萨特PHEV 2025款(52km)的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新门槛 [7] - 针对不达标车型,业内预计车企或在年底进行一轮清库促销,但部分经销商表示尚未接到相关通知 [7][8] 技术路径与成本趋势 - 增程车型技术路径出现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的转变 [8] - 业内观点认为增程电池并非越大越好,300公里左右是增程车最合适的续航里程 [9] - 电池成本方面,国内LFP动力电池和NCM811三元方形电池的单位成本已分别低至0.32元/Wh和0.47元/Wh,但做大电池包会叠加15%至20%的系统成本,使每度电成本分别增加600元和900元 [9] 购置税政策展望 - 销售人员信息显示,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将开始征收,但大概率减半至5%征收 [10] - 符合新规技术要求的车型将享受购置税减半征收,不符合要求的车型可能需全额征收 [10] - 新规预示着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征政策的退出进入倒计时,新的技术标准是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承接 [10][11]
一线调查 | 新能源减免购置税要求升级!新品基本符合技术标准,不达标车型或年底清库促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0:38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调整 - 2026年至2027年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实际税率从10%降至5% [13][15] - 购置税减免政策与技术标准要求相衔接,符合新标准的车型可享受减半征收 [16] - 无论车辆是否符合新技术要求,2025年后新能源购置税将开始征收 [1][13]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 - 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能消耗量需符合GB 36980.1—2025国家标准,基准质量1780kg下的限值较原标准加严约11% [4] - 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门槛从43公里提高至100公里 [1][10] - 新标准旨在淘汰落后产品,推动电池容量和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竞争力 [1] 市场车型符合度与影响 - 行业新推出的纯电动产品基本符合新国标电能消耗量限值,如蔚来ET5百公里耗电量为14.1kWh,埃安UT为11.4kWh,吉利星愿为10.7-10.9kWh [2][6][9] - 主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如问界M5、比亚迪唐DM-i、理想L8的纯电续航均超过100公里 [10] - 部分在售插混车型如比亚迪秦PLUS DM-i(55km)、海豹06DM-i(80km)、大众帕萨特PHEV(52km)不符合新续航标准,车企或在年底进行清库促销 [10][11]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技术路径向“大电池+小增程器”转变,电池容量呈现增大趋势 [11] - 增程电池容量并非越大越好,300公里续航被视为适合多数日常用车场景的平衡点 [12] - 电池成本方面,LFP动力电池和NCM811三元方形电池单位成本分别为0.32元/Wh和0.47元/Wh,做大电池包会使每度电成本增加600元和900元 [12]
长株潭汽车产业加速驰骋
长沙晚报· 2025-09-28 21:38
产业活动与签约合作 - 长沙市举办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活动 主题为协同创新共赢未来 180余家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出席 旨在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1] - 现场举行多轮签约 覆盖招商合作产学研协同和区域联动 湖南烽润塑业湖南精睿科技晶瑞电子三大项目落地 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 为比亚迪长城小米等整车企业提供本地化配套服务 [2] - 湖南大学与湖南晓光汽车模具中南大学与湖南普斯赛特光电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与湖南金润电液控制系统达成校企合作 围绕汽车模具研发和半导体光器件应用开展联合攻关 [2] 技术创新与智库支持 - 12名专家获聘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智库首批专家 包括湖南大学教授徐世伟长沙理工大学教授胡林和北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罡等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 学界业界专家在活动中探讨技术前沿话题 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底盘技术提升破除行业竞争内卷和高分子涂层性能优化等 [3] 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现状 - 长株潭地区协同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升级 形成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专用车同步发展格局 长沙布局两大整车集聚区和多个配套产业集聚区 [7] - 长沙1至8月整车产量超60万辆 同比增长15.7%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80% 同比增长12.5% 成为产业增长主引擎 [7] - 长沙推动五链融合和五长联动机制 从投资服务创新等多维度为产业转型保驾护航 [7] 重大项目与政策支持 - 广汽埃安长沙工厂实现埃安UT新车量产 年内饱和生产 预计创造年产值超150亿元 比亚迪长沙工厂腾势D9第25万台量产车下线 [8] - 长沙发布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目标 计划2026年建成中部首个应用生态示范标杆 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接入智能网联车辆超1万辆 [8] - 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株潭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工信部商务部出台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8]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 - 湖南精睿科技项目落地将带动本地模具钢材模具开发设计和精密检测等配套产业发展 打造从模具开发到零部件制造的产业链闭环 [2] - 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将整合要素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共拓全球市场 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并提升配套能力和产业集聚度 [9]
广汽+华为联合打造:广汽埃安UT云车机开启“常用常新”时代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8:21
合作成果与产品发布 - 广汽与华为在2025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推出行业首个云端算力驱动的座舱解决方案云车机 并首次搭载于广汽埃安UT车型量产上市[1] - 云车机将于9月底通过OTA全量推送 覆盖新老车主以实现应用生态共享[1] 技术特性与用户体验 - 云车机将算力、应用和更新全部部署于云端 车机仅负责指令接收和内容呈现 支持2万+款应用即装即用[3] - 该方案提供旗舰级流畅体验 满足用户对车机"像手机一样好用"的需求 目标用户为25-35岁年轻群体[3] 合作模式与战略意义 - 广汽与华为合作从供应链协作升级为生态共建 华为提供底层算力和网络优化 广汽定义车规标准[3] - 双方形成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打造车企与科技公司强强联合的新范式[3] 生态布局与商业模式 - 云车机以车云平台为核心 通过开放生态打通生活服务链路 支持第三方服务对接和跨设备联动[3] - 广汽从硬件销售延伸至车主服务、配套外设及内容会员等生态价值创造 实现向生态服务商转型[3]
广汽埃安“换将”:杨龙接棒 能否破局销量困境?
犀牛财经· 2025-09-22 16:04
人事变动 - 杨龙接替肖勇出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兼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 其职业生涯起步于广汽本田销售部 拥有合资车企市场运营经验 曾主导广汽三菱开创性体验式营销活动 提升三菱品牌高端化形象 后在广汽商贸担任总经理助理 深入理解渠道运营和终端管理 [2] - 肖勇作为广汽埃安营销体系核心构建者 曾带领团队采取独立运营、渠道创新和品牌焕新策略 建立"线上+线下"双轨销售模式 推出行业首创"主机厂-经销商-用户"三级合伙人模式 成功提升品牌认知度和销量 [2] 产销数据表现 - 广汽埃安2025年8月销量24,318辆 同比下降23.46% 前8个月累计销量154,119辆 同比下降17.31% [3] - 广汽本田8月产量22,411辆同比下降26% 销量20,417辆同比下降37.83% 广汽丰田8月产量62,319辆同比微增0.18% 销量64,000辆同比增长14.29% [3] - 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38,242辆同比增长1.79% 节能汽车销量36,081辆同比下降7.98% [3] 面临挑战 - 缺乏爆款车型 AION Y月销从破万辆下滑至不足5000辆 新车型埃安UT月销最高仅5000余辆 [4] - 过度依赖B端市场导致品牌形象受限 C端市场突破困难 [4] - 纯电战略布局迟缓 错过混动技术市场红利期 [4] 应对措施 - 广汽集团开展"番禺行动" 调整组织机构 计划实施B/C端品牌分离 推出混动车型 [4]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55% 新增专利申请超1600件 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 采购成本显著降低 [4] - B/C端品牌分离战略初显成效 预计C端销量占比将提升至75% [4] - 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 在塔吉克斯坦完成首批1000辆AION Y Plus交付 东南亚市场持续推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