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朝阳区AI创新:智慧城市新篇章正在书写
搜狐财经· 2025-08-10 15:31
在北京城的东北部,朝阳区正悄然引领一场人工智能驱动的城市变革。近日,该区推出了《人工智能+行动蓝图》,旨在 通过"政策引领、场景驱动、生态构建"的三维战略,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打造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示范区域。 在金融领域,一场智能化的革命正在上演。走进金融街的智能服务中心,保险行业的AI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客户风险 评估。这一全天候在线的智能服务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将理赔处理效率提高了3倍,使得"数字客服"成为金融服务的 新常态。 教育领域同样迎来了AI的赋能。飞象智能学习伴侣已经入驻了超过20所中小学,其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学生 的学习短板,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专属的"AI教师",实现了教育的个性化与智能化。 医疗领域的进展尤为显著。朝阳区的AI视频图像分析平台已在多家三甲医院成功应用,该平台对肺部CT影像的识别精度高 达98%,极大地减轻了医生的负担,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复杂病例的诊治中。 挥人工智能在新材料创新策 源能力提升中的赋能作用。 《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 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 ) 已正式印发。现将 ...
云鼎科技20250709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云鼎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业绩 - 2024 年度,云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13.51 亿元,归母净利润 9,274 万元;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3.09 亿元,归母净利润 3,146 万元;因煤炭价格市场下滑及项目验收问题,2025 年业绩有所波动[4] 战略布局 - 市场营销战略:实施一体化营销,组建营销中心,梳理客户资源建立区域营销体系;建设百人销售团队;打造标杆示范项目,拓展人工智能领域区域市场;与华为、腾讯云等合作构建营销网络[4] - 智慧能源产业:打磨核心产品,把握新生产力和人工智能机遇,延链、拓链、补链、强链;纵向挖掘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横向拓展至化工、电力等产业,开发化工行业大模型[4] - 智能矿山产品:优化人工定位系统,升级技术系统应用;推进生态合作与国产化研发,与华为探讨合作,实现产品研制和美安认证[6] - 项目管控优化:从项目制向产品制转变,降低定制化程度,提高能力复用率[6] - 经济管理深化:降本、改善现金流、研究政策奖补提升效益;坚持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双轮驱动;修订公司章程,研究公积金弥补亏损方案[6] 营销体系调整 - 2025 年 2 月成立营销中心,统一管理权属子公司营销资源;划分为四个区域和一个大客户部;上半年在宁夏、贵州和云南等新市场开拓成果较好,加快华北地区客户开拓;与矿业集团及其信息公司直接对接,提升数据管理和利用效率[7] 非煤炭领域市场开拓 - 因煤炭价格下滑,2025 年四五月份开始重点开拓非煤矿山业务;去年四季度部署集团内部非煤市场,今年四五月份开拓外部市场;化工、电力和新能源市场有所增长[8] 其他行业情况 - 化工产业信息化建设落后于煤矿,但国家和地方推动产业园信息化建设,有市场潜力;公司开发化工工业大模型优化流程;非煤矿山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受政策支持,但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更扎实[9][10] - 化工行业安全类信息化建设竞争激烈,工艺优化等技术要求高的领域竞争对手较少[11] 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模型进展 - 云鼎科技在煤矿领域首家全面开发应用场景,已覆盖所有生产环节,解决核心关键问题,开发 160 多个应用场景;因煤炭价格形势,客户投资意愿受影响[12] 客户投资与项目周期变化 - 2024 - 2025 年客户投资计划普遍延后,项目施工周期拖延,投标、招标等环节延迟,与客户能力下滑有关[13] 与华为合作进展 - 在工业大模型开发、智能一体机产品和信创领域合作;共同开发井下切片网络;共享市场资源[3][14] 海外业务拓展 - 通过与央企合作拓展海外市场,2024 年子公司完成内蒙古洗煤厂项目,2025 年有小订单实施;短期内跟随中资央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15] 人力资源和现金流管理 - 人员规模从 24 年底 1,200 人增加到 25 年底 1,300 多人,增加市场营销和化工、新能源事业部人员;销售团队扩充至 100 人[16] - 应收账款回收占比 60% - 70%,改变回款方式;账上资金充足,专注寻找并购标的[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将在半年报发布后安排现场交流机会,便于投资者了解业绩和发展情况[18]
安徽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5 08:45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政策 - 安徽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促进先进制造业高端化升级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两业融合路径探索 - 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构建覆盖产业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1] - 加强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 [1] - 引导企业围绕产品概念定义、形态结构、功能性能、用户体验、品牌形象开展综合设计,推动产品设计与制造服务流程设计贯通,培育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 [1] 重点产业应用拓展 - 支持汽车企业提升整车和零部件工业设计能力,加强供应链管理,发展汽车金融、智能辅助驾驶、维修保养、回收利用等服务,探索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 [2] - 推动企业研发工业大模型,面向故障分析、流程工艺优化等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服务各环节应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人工智能科技服务平台 [2] 两业融合生态优化 - 鼓励制造业企业参与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延伸 [2] - 引进培育优质融合化转型服务商,为企业提供转型诊断服务 [2] - 目标到2027年遴选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60家以上 [2]
秋溢路, “溢”出场景智变
杭州日报· 2025-06-20 10:49
人工智能赋能零售行业 - 食方科技AI电子秤在物美超市的应用简化了生鲜蔬果称重结算流程,为超市节省6000万元/年成本 [2] - 该公司AI零售识别系统覆盖全国数十万台智能结算终端,如高校食堂场景 [6] - 正在研发AI烤箱、AI冰箱、高光谱暗箱等产品,其中高光谱技术可为人参等中药材提供数字化溯源 [6] 秋溢路数字产业生态 - 道路两侧聚集19座科技园区,培育5家上市企业、185家规上企业、20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 -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的产业升级路径,代表企业包括阿里巴巴、网易、食方科技等 [4][5] - 网易伏羲实验室通过大模型技术革新游戏AI队友系统,工业大模型已在多地搅拌站应用,预计降低合作方30%成本 [7] 跨行业AI技术融合 - 柏熠科技利用AI提升测序自动化能力,产品覆盖疾控中心、海关等场景,五年内实现20倍增长 [8] - 乐其集团推出虚拟主播应用于品牌直播间,询声医学探索声学AI模型 [9] - 食方科技董事长指出AI合作意愿显著提升,从早期厂商拒接到当前主动寻求合作 [9] 企业技术研发进展 - 食方科技联合北航成立全球首个食物智能计算实验室,过去5年保持30%+年增长率 [6] - 柏熠科技AI测序项目已进入测试阶段,受益于开源生态加速研发 [8] - 网易工业大模型实现装载机器人改造,形成规模化应用 [7]
云鼎科技(000409):公司跟踪报告:“走出去”战略持续推进,AI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19 19: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格上调至13.96元 [2][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业互联网平台高速增长、走出去战略持续突破、AI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是公司发展亮点,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 [3][10] 各部分总结 财务摘要 - 2023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从11.41亿元增长至22.68亿元,净利润从6200万元增长至2.1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从4.3%提升至10.6% [4] 交易数据 - 52周内股价区间7.01 - 16.02元,总市值77.49亿元,总股本6.78亿股,流通A股4.23亿股 [5]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15.46亿元,每股净资产2.28元,市净率5.0,净负债率 - 39.20% [6] 股价走势 - 52周股价走势图展示走势,1M、3M、12M绝对升幅分别为2%、 - 29%、32%,相对指数升幅分别为2%、 - 21%、22% [7][8][9] 公司业务发展 - 2024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增439.04%,ERP实施及运维服务增10.73%,2025年第一季收入降20.55% [10] - 2024年成熟产品“走出去”,工业大模型推广至30余家外部企业,智能洗选方案出海,数智化系统拓展西南、西北市场 [10] - 基于盘古矿山大模型的AI应用场景加速落地,累计孵化120余类成熟场景,覆盖多行业,2024年AI业务合同金额达2.56亿元 [10] 财务预测 - 对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指标进行预测,如资产负债率从33.5%升至39.4% [11] 可比公司估值 - 与梅安森、赛意信息对比,云鼎科技2024 - 2026年PE分别为82、61、47倍 [12]
云鼎科技(000409) - 000409云鼎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8:00
公司发展部署与目标 - 结合能源行业智能化需求及自身优势,融合5G、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大产品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多种形式补强业务链条,打造“五元一体”产品/服务体系,提升行业解决方案价值创造能力 [1] - 秉持建设一流能源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愿景,聚焦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业互联网业务,做强智能化建设领域,打造可规模复制的软硬件产品体系,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2] 业务拓展与合作情况 2024年 - 产品、技术、市场协同发力,成熟产品“走出去”,工业大模型推广至30余家外部企业,承建2个AI训练中心,AI业务合同金额达2.56亿元 [2] - 承建ETT蒙古国输煤和选煤厂EPC项目,智能洗选解决方案首次出海,系列数智化实践成果复制拓展至我国西南、西北市场 [2] 2025年 - 组建市场营销中心,建立区域营销体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2] 公司设施情况 - 公司未建立数据中心 [2] 业绩相关情况 2025年一季度业绩下降原因 - 受大项目验收周期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竣工验收项目收入同比减少,2024年第一季度有2个大型项目完成竣工验收 [2] - 报告期内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产品毛利率下降 [2] 规模项目验收情况 - 公司将加强项目管控,打造标准化项目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交付验收 [2] 项目实施情况 - 新一代工业生产环网“综合承载网”仅在山东能源个别煤矿试点,尚未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 客户合作情况 - 持续深化与大型央企国企合作,业务覆盖煤炭、电力、化工、油气等能源行业细分领域 [2]
洞察无锡“AI+” | 厚植AI生态“土壤”,“养分”充足吗?
新华财经· 2025-05-01 22:22
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 开放合作 - 无锡通过60余个科创飞地和创新载体如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促进区域协同,激活人工智能创新链 [2] - 雪浪云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开发的工业大模型已应用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行业,支持生物医药领域化学反应条件的高精度自动抽取 [2] - 无锡参与国际会议并搭建合作平台,如法国人工智能产业协同联盟、德国机器人产业协同联盟,同时东南大学无锡分校与法国高校签署人工智能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3] - 未来计划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承接科技溢出效应,推动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建设和产品出海 [3] 金融赋能 - 无锡通过10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构建矩阵,撬动社会资本,如设立首期5亿元的无锡比特淞灵人工智能创业投资基金,重点布局AI机器人、"AI+工业"及AI基础建设 [4] - 尚贤湖数字经济母基金、梁溪科创母基金投资快仓智能、智现未来、超星未来等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 - 2024年发放"苏科贷""锡科贷"103.16亿元,惠及1680家企业,并创新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产品 [4][5] - 未来将聚焦垂类模型、具身智能领域,强化"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优化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 [5] 人才保障 - 江南大学与宇树科技共建人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无锡数据集团联合高校打造人工智能实训基地,目标一年培育1000名"人工智能训练师" [6] - 将人工智能纳入《2024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升级"太湖人才计划"提供居住、文旅等保障,吸引丁汉院士团队孵化24家企业并带动500多名人才落户 [7] - 计划推动高校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职业院校开设AI运维等专业,定向设立产业创新班 [7] 产业实践与目标 - 无锡从国家传感网示范区发展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拥有千亿级集成电路集群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1] - 目标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通过生态要素集聚加速进程,包括开放合作、金融支持、人才引育三大核心策略 [1][6][7]
综述:机遇无限 未来可期——香港科创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华网· 2025-04-27 00:41
文章核心观点 香港科创布局日益成熟、新创公司不断涌现、各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科创发展驶入快车道,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1] 创新引领 - 思谋科技已服务近300家全球大型制造业企业,正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业级解决方案,形成创新闭环 [2] - 约2200家科技企业在香港科学园从事研发,入驻科研人员约1.5万人,这里是香港最大科创生态圈 [2] - 数码港汇聚超过2200家企业,包括5家上市公司和7家独角兽企业,培育了大批独角兽企业 [2] - 数码港培育的初创公司AIFT为数字资产提供保障和保险,提供大型语言模型安全解决方案 [2] - 数码港入驻企业桥彼道以金融科技赋能跨境电商,为中小型跨境电商提供融资平台 [3] 协同发展 - 香港凭借优势成为前沿技术的“创新大脑”,深圳依托自身条件承担“产业助推手”角色 [4] - 思谋科技采用香港“脑”加深圳“手”的模式,解决技术落地难题,缩短研发周期 [4] - 粤港澳大湾区的供应链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和企业后续发展的核心支柱 [4] - 香港科创资源丰富,在上游研究有优势,广东产业链完备,能提供中下游支持,两者结合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5] 未来可期 - 未来五至十年是香港科创发展黄金时期,香港会完善科创生态圈,吸引全球人才、资金等 [5] - 特区政府会做好平台建设,以科技引领产业、以产业汇聚人才,推出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政策 [5] - 特区政府招揽人才措施成果显著,截至今年3月底,各项人才计划收到超46万份申请,超30万份获批,约20万名人才来港 [5] - 创新科技是香港经济新引擎,重点布置在北部都会区,重点产业包括人工智能等 [6] - 数码港积极扩展网络,帮助企业“走出去”,将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6] - 香港配套齐全、资源丰富、文化包容,吸引越来越多创新人才前来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