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把子肉
icon
搜索文档
在“淡季”给员工发奖金,正在被外卖热潮改写的餐饮法则
凤凰网财经· 2025-08-05 23:33
餐饮行业线上化转型 - 济南"桥下把子肉"通过外卖平台实现日均订单从150单增至300-400单 日营业额从八九千元跃升至近2万元 [1] - 成都"陈多多"奶茶品牌6月饿了么营业额整体增长51% 部分门店单日订单突破600单 月销超8000单 [5][6] - 南京七家湾牛肉锅贴外卖订单从日均十几单增至150-200单 高温季节外卖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8] 平台数据表现 - 美团7月12日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1.5亿 拼好饭单量超3500万 神抢手单量超5000万 [3] - 淘宝闪购7月数据显示全国623个县餐饮订单环比翻倍 餐饮"万单店"数量环比增长274% [3][15] - 京东外卖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 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人 [15] 非餐饮行业线上化 - 常州明都超市上线外卖平台1个月订单环比增长3倍 新用户增长超4倍 平台收入增长超20倍 [10] - 爱森优选生鲜便利店周末单日订单达170-200单 7月12日单店处理约50单外卖订单 [12][13] - 淘宝闪购非餐饮类订单7月环比增长超10倍 超12万家小店订单环比增长超100% [15] 消费行为变化 - 大学生将奶茶消费习惯带回家乡 带动非成都地区门店增长 [6] - 乡镇超市发现年轻消费者向线上迁移 晚上6点后订单占比大 [10] - 年轻人通过APP提前下单生鲜 实现下班到家同步收货 [13] 市场影响分析 - 每1元闪购消费券带动6.76元额外消费 预计年撬动近7000亿消费增量 [13] - 闪购优惠券对小型商户线下营收增长拉动比例为44.5% [14] - 多平台共生格局有助于行业自我改进 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 [16] 经营模式创新 - 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打破时空限制 实现相互导流 [9] - 平台投入替代传统营销费用 降低获客成本 [7] - 品质商家通过平台扶持成为市场主流 挤压"幽灵外卖"生存空间 [16]
在“淡季”给员工发奖金,正在被外卖热潮改写的餐饮法则
凤凰网财经· 2025-08-05 23:30
被点燃的夏日经济 - 济南"桥下把子肉"通过外卖平台实现订单量翻倍增长 从日均150单增至300-400单 日营业额从八九千元跃升至近2万元[1]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1.5亿 其中拼好饭单量超3500万 神抢手单量超5000万 夏季活动期间商家外卖订单量比日常增长65%[3] - 全国623个县餐饮订单环比翻倍 834个县非餐订单翻倍 "万单店"数量环比增长274%[3] 餐饮行业线上转型 - 成都茶饮品牌"陈多多"6月饿了么营业额整体增长51% 部分门店单日订单突破600单 月销超8000单[6] - 南京七家湾牛肉锅贴外卖订单从日均十几单增至150-200单 平台流量补贴帮助商家克服夏季堂食下滑问题[8][9] - 餐饮三要素从"位置"转变为线上线下融合 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2] 非餐行业线上突破 - 常州明都超市上线外卖平台1个月 订单环比增长3倍 新用户增长超4倍 平台消费券带动收入增长20倍[11] - 爱森优选社区生鲜店通过外卖实现单日170-200单 55-60岁店员群体通过线上服务拓展年轻客群[13][14] - 淘宝闪购非餐饮类订单7月环比增长超10倍 超12万家小店订单增长超100%[15] 平台经济拉动效应 - 北大研究显示每1元闪购消费券带动6.76元额外消费 持续投入预计年撬动7000亿消费增量[14] - 闪购优惠券对小型商户线下营收增长拉动达44.5% 数字平台有效缓解小微经营者获客难题[14] - 京东外卖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 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人[15] 市场格局演变 - 平台投入从补贴转向投资 推动品质商家成为市场主流 抑制"幽灵外卖"等乱象[16] - 多平台共生格局促进市场竞争 推动服务标准提升 形成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16][17] - 外卖市场带动区域消费升级 挖掘本地消费潜力 增强城市"烟火气"[17]
700+门店、20+亿年收入,山东走出一家「穷鬼食堂」
36氪· 2025-05-22 17:50
核心观点 - 超意兴作为山东济南的平价快餐品牌,凭借极致性价比(人均14.93元)和社区餐饮定位,成为消费收紧背景下的典型样本,年收入规模达20-30亿元[3][4] - 公司通过中央厨房标准化、微利逻辑和租金成本红利实现低价优势,核心菜品把子肉完全实现统一配送[12][13] - 跨区域扩张是当前关键课题,北京门店已验证部分能力(定价仅比济南高1-4元),但南方市场面临饮食习惯差异挑战[16][19] 发展历程 - 起源可追溯至1912年老字号"正泰恒",1993年由张超接手确立现代品牌[8] - 2003年战略聚焦:削减品类至把子肉+家常菜,启动标准化与扩张[9] - 2009年全运会供餐和2011年"放心早餐工程"认证成为重要发展节点[9] - 2012年后中央厨房迭代至第四代,覆盖2000家门店产能[13] 商业模式 - **价格策略**:济南门店酸辣土豆丝2元/份、芹菜炒肉丝4元/份,北京同菜品定价高1-2元[16] - **成本控制**: - 供应链:数字化决策塔实时统配原料,核心菜品全流程工业化[13] - 租金:利用行业出清红利,北京门店免转让费降低成本[13] - **门店网络**:729家门店(截至数据披露日),联营模式为主,山东渗透率最高[3][19] 行业对比 - 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老乡鸡20%+ vs 乡村基50%+ vs 小菜园60%+[12] - 与蜜雪冰城相似:从区域低调发展到周期机遇期扩张[4] - 日本消费低景气期启示:萨莉亚等11家餐饮十倍股均以性价比为核心[4] 扩张进展 - **北方市场**:北京已开超30家店,七成服务员初期从山东抽调[18] - **南方试探**:江苏徐州门店开业,福建厦门测试中,但评价分化[19] - **挑战**:华东/南方市场存在口味差异(如老乡鸡87%收入依赖华东)[15][19] 消费趋势 - 行业转向"复购定生死",消费者为安全/好吃/便宜等本质需求买单[10][11] - 平价品牌竞争优势在于规模壁垒和低消费倾向人群的高忠诚度[19]
700+门店、20+亿年收入,山东走出一家“穷鬼食堂”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1 16:51
核心观点 - 超意兴作为中国平价快餐代表,以极致性价比(人均14.93元)和社区餐饮定位成为消费收紧时代的典型样本,年收入规模达20-30亿元[3][4] - 公司通过供应链能力、微利逻辑和成本控制实现低价优势,核心菜品把子肉标准化程度高,中央厨房可覆盖2000+门店[12][13] - 跨区域扩张是当前关键战略,北京门店已验证异地经营能力(30+店),但南方市场面临饮食习惯差异挑战[16][17][18] 发展历程 - 起源可追溯至1912年老字号"正泰恒",1993年由张超接手并确立把子肉为核心产品,2003年后通过品类精简和标准化实现稳定扩张[8][9] - 2009年全运会供餐和2011年"放心早餐工程"成为重要转折点,推动走出济南进入淄博[9] - 疫情后行业转向供应链驱动,公司凭借现炒明档和复购率优势抓住周期机遇[10][11] 商业模式 - **价格策略**:济南门店酸辣土豆丝2元/份、芹菜炒肉丝4元/份,北京同菜品仅提价1-2元(如土豆丝3元/份)[16] - **成本控制**: - 中央厨房实现核心菜品100%统一配送,数字化决策塔优化原料统配效率[13] - 租金成本下降红利(免转让费)助力扩张,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对比乡村基50%+、小菜园60%+)[12][13] - **门店布局**:729家门店以社区/地铁口为主,联营模式为主,最新装修标准强调明亮度和核心产品展示[17] 扩张进展 - **区域渗透**:山东大本营外,已进入北京(30+店)、河北、河南、江苏徐州,福建厦门测试中[3][18] - **跨区挑战**: - 北京验证微利模型可行性(七成服务员从山东抽调),但南方市场接受度存疑[17][18] - 老乡鸡案例显示跨区难度(华东外门店仅占13.2%)[15] - **规模目标**:供应链覆盖能力达2000+门店,未来增长依赖渗透率提升而非爆发式扩张[13][18] 行业对标 - 日本低景气周期中萨莉亚、吉野家等性价比餐饮成为十倍股,超意兴路径类似蜜雪冰城[4] - 行业共识转向"为真实需求买单",南城香等品牌同步聚焦基本款、回头客等有效指标[10]
「山东人的萨莉亚」,偷了麦当劳的家
36氪· 2025-03-06 07:59
核心观点 - 超意兴凭借低价、量大、接地气的特点迅速崛起,成为打工人餐饮消费的新选择[10][15][22] - 公司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价格动态调整,部分菜品随原料降价同步调价[23][24][25] - 品牌定位为"社区食堂",以10元吃饱、15元吃好的性价比优势获得广泛认可[26][27][51] 商业模式 - 定价策略:1元炸豆腐、2元土豆丝、7元把子肉、18元顶配酸菜鱼,90%菜品低于10元[17][18][19][22] - 供应链管理: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部分现炒结合,实现成本控制和标准化[64][65][66] - 增值服务:免费无限续玉米粥、超长营业时间(部分24小时店)、充电等配套设施[42][43][54][74] 市场表现 - 门店规模:六年内扩张至700+家,覆盖山东并进军京津冀地区[53] - 用户粘性:济南年销5万块把子肉,被称作"山东人的麦当劳"[29][49][50] - 口碑传播:小红书等平台自发形成"土味文化"营销,带动全国打卡热潮[20][21][57][61] 产品特点 - 核心单品:二两重把子肉(7元)、去皮炖手枪腿(7元)、免费玉米粥[19][36][43] - 菜品结构:20+种炒菜+6种主食,组合可达两荤两素一汤面20元标准[18][26][27] - 本地化创新:北京门店增加酸菜鱼等区域特供菜品,保持核心价格带[32][33] 竞争对比 - 替代效应:与萨莉亚、麦当劳等同列打工人"四大天王",但价格仅为竞品30%-50%[8][10][39] - 差异化优势:动态调价机制和免费玉米粥形成独特卖点[24][42][44] - 行业影响:重新定义快餐性价比标准,被称"2025年物价标杆"[22][25] 用户画像 - 核心客群:价格敏感型打工人,日均餐饮预算20元以内[7][26][70] - 消费场景:工作日简餐(占70%流量)、加班餐、健康餐替代[35][36][55] - 情感联结:被赋予"精神老家"属性,形成地域文化认同[29][38][48][52] 发展潜力 - 市场空间:当前用户开发度不足1%,存在健康餐等衍生需求待挖掘[34][35] - 扩张需求:未覆盖城市消费者强烈呼吁入驻,如上海/武汉等地[75] - 品牌升级:保持低价同时提升菜品创新频率,解决"审美疲劳"问题[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