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博物馆
icon
搜索文档
辽宁45个村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辽宁日报· 2025-07-16 09:25
据介绍,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为国家级在线数据库,以全景漫游、三维实景、图片、文字、视 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村落的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 在连片保护利用方面,2022年和2023年,我省朝阳市朝阳县和葫芦岛市绥中县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 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目前,朝阳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已全部完成,县域内村 落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实现有机结合,基础设施、避灾设施、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不断改善,村 民自发保护村落的参与度和生活幸福感指数不断提高,达到预期绩效目标要求。绥中县传统村落集中连 片示范项目受去年洪灾影响,部分项目修复建设工作被破坏,目前已经全部复工,保护工作正在逐步推 进。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普查调研,建立省市县多层次、多要素镇村保护 名录。起草《辽宁省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镇村历史文化保护警示退出机制,建立挂牌保 护制度,加强动态监管,建立传统建筑工匠储备库,培育乡村建设人才队伍,对传统工艺、传统材料、 传统建筑风格实现有机传承。将历史文化保护同美丽宜居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保 护利用传统村落和自然山水、 ...
“音乐会+文博展+夜集市”跨界联手 新IP“链”接新业态撬动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6-21 15:38
央视网消息:在浙江杭州有一处特别的观影空间,每一个影厅都有着多业态的设计。观众来到这里,不只能看到最新的院线电 影,还能参加露天音乐会、数字文博展、文化夜集市等,一个多功能光影空间成为当地的文化消费新地标。 杭州的西溪路511号曾是浙江省电影公司的胶片仓库。经过五年改建,旧仓库被打造为观影、戏剧、展览、演艺等文化业态的集聚地 —— M511光影汇,为大众暑期观影带来新体验。 在光影汇,每一个影厅都不只是影厅。巨幕厅引入L型屏,调整座椅排列,观众戴上眼镜就能体验深空探索项目。小影厅引入蓝幕 和实时合成技术变身小剧场,台下座椅上人们是观众也是演员,互动过程会变为演出花絮实时放映,深受消费者喜爱。 浙江时代电影院线股份相关负责人肖囡介绍,他们特别做了可变的舞台,有40平方米,也有80平方米。同时,也做了伸缩座椅可以 全部收掉,让不同的活动都能够灵活地在这个厅加以运用,电影可以链接各种各样的业态。 在光影汇的一楼,曾是传统影院售票厅的位置变成了数字博物馆。墙壁上的每一个纹样都是一处二维码,戴上VR眼镜观众们就能瞬 间进入文博场景。由眼镜和算法联动的"导览"系统,让上百名游客可以同时在空间内漫步参观而不发生碰撞。 在户 ...
古老文化焕发新光彩:中意企业携手打造“数字遗产”
新华网· 2025-06-20 09:31
中意数字遗产合作 - 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奇维塔展览与博物馆有限公司签约深化数字遗产合作 [2] - 合作内容包括以数字虚拟技术重现圆明园盛景以及在首钢园数字化展示意大利文化艺术 [2] - 奇维塔公司将为中国文化企业出海提供策展服务并搭建"中国展厅"便于意大利观众观赏中国文化艺术 [3] - 双方将合力打造展现两国文化遗产的"VR院线"观众可在线沉浸式体验中意文化遗产 [3]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 - 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格局 [5] - 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速赋能推动文物事业创新发展 [5] - 清城睿现通过数字采集、数字存档完成圆明园1:1数字模拟搭建并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呈现其时空变化 [5] - 清城睿现邀请意大利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和策展顾问在圆明园遗址现场用数字投影技术实现夜游体验 [7] 中意数字遗产合作的意义 - 此次合作是中意文化企业首次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标志着两国在数字遗产合作方面的新突破 [5] - 合作被视为两国在数字遗产领域开展的一次产业化创新探索 [5] - 数字技术有助于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播与保存赋予传统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和国际传播力 [7] - 合作为中意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提升、共同研发新方法与新技术等方面提供宝贵契机 [7] 清城睿现的实践案例 - 清城睿现在北京、新疆等地打造"传统文化+数字创意"的全新应用场景 [5] - 公司参与设计制作北京鼓楼"时间的故事"沉浸光影秀项目 [7] - 旗下RE睿·国际创忆馆展示兵马俑影像信息的VR设备 [5]
数字世界里夜游西洋楼,中意将共同打造文化遗产合作项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9 15:59
中意数字遗产合作项目 - 清华大学校企清城睿现与意大利数字文化遗产企业Civita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中意两国设立联合运营实体[1] - 共同推进四个中意合作项目:圆明园数字夜游"重返西洋楼"、三高炉数字博物馆、意大利"中国展厅"、"世界遗产100"[1][4] - 三高炉数字博物馆正在建设中[1][4]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 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完成鼓楼"时间的故事"数字沉浸展,实现文物古迹原状与数字沉浸展厅的古今切换[3] - 展览开幕后游客量增长3倍,游客构成更加年轻化、时尚化[3] - 团队通过综合研究完成圆明园数字复原设计图纸,并在数字世界一比一重新"建造"圆明园[3] 圆明园数字夜游项目进展 - 正在研发西洋楼遗址现场的沉浸式数字夜游,将提供40分钟的时光穿越之旅[4] - 采用交互灯光、全息投影等技术[4] - 圆明园西洋楼数字复原和夜游产品研发均有意大利专家学者参与[4] 中意数字遗产合作意义 - 合作不仅是技术与智慧的联合,更是两国在数字遗产领域的产业化创新探索[4] - 数字技术革新为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新机遇与挑战[5] - 合作对守护历史遗产、开拓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旺  文化强国建设动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文化强国建设 - 论坛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围绕10个分论坛展开研讨,包括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繁荣文艺创作等 [1] - 建设文化强国需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正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 - 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案例展现"软实力+硬科技"的文化强国新时代 [2] - 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通过打造广府骑楼数字博物馆等推动岭南文化创新 [3]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200个洞窟图像拼接,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6] - 出版行业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演进,进一步向"数智化出版"发展 [6] - 数智技术推动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创新,如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戛纳电影节 [10] - 腾讯集团强调科技打破地理阻隔,促进人文交流 [7] 主流媒体与文艺创作 - 主流媒体变革需系统推进,包括媒介资源整合和全面焕新 [4] - 文艺创作需关注"写什么"和"谁在写",创作者表达个人故事可增强文艺力量 [4] - 中国动画团队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精细视效 [6] - 黑焰联动科技通过挖掘传统纹样等历史文化元素吸引年轻人 [5] 国际交流与湾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全球化对话窗口 [8] -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多国实现"破圈"传播 [9] - 需构建全球话语体系,突破地域文化局限性 [8] - 电影行业应融通中外文艺成果,实现繁荣发展 [8]
到今年年底,北京将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20 处
新京报· 2025-05-22 17:30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当天举行。记者从会上 获悉,到今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 45%,同时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20 处,加快房山长沟泉水 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并积极推动百花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创建。 北京创新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遍布全市的1500多台红外相机与1600多个功能传感器构建起生态感知神 经网络,各类保护地累计捕获生物多样性图像近百万张,智能识别常见植物1455种、鸟类283种。卫星追踪器的使 用,科学记录了北京雨燕的种群动态和迁徙规律。松山自然保护区积极打造智慧保护区,在监测保护智慧平台建 设上实现领先。国内首个上线的"古树数字博物馆"收录了全市古树名木的基础信息、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打造 沉浸式的线上古树漫游之旅,留住千年古都的绿色记忆。 北京建成自然带558处,相关地图将发布 "自然带的概念是北京首创。"林晋文说,2021年以来,市园林绿化局在城市公园、林地绿地区域内保留较大面积 且具有良好连通性的区域,通过保留枯木落叶、恢复乡土植被、搭建本杰士堆和昆虫旅馆、悬挂人工鸟巢、改造 小微湿地等措施,建成自然带 ...
以节庆IP为核心全域联动 浙江台州探索文旅新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2
文旅消费模式创新 - 浙江台州在"五一"期间推出复合型消费模式,包括路桥区飞龙湖精品美食周、天台县赭溪老街"寻梦赭溪飞天秀"、椒江区葭沚老街传统演艺活动等 [1] - 公司以"节庆IP"为核心实施全域联动策略,创新市县联动宣推机制,开展山海协作文旅推介 [1] - "跟着美食去旅行"成为游客消费新选择,台州美食以"鲜嗒嗒、甜蜜蜜、糯叽叽"特色火爆出圈 [1] 科技与文旅融合 - 临海台州府城推出"AI定制游",通过"CityWalk"小程序提供AI文旅推荐官伴随式服务 [1] - 仙居县高迁古村运用3D建模、全景漫游等技术建立"数字博物馆"展现文旅特色 [1] 场景力挖掘与业态升级 - 当地4条老街以文化为底色、互动为纽带,构建"可参与、可传播、可消费"的立体场景 [1] - 通过"演艺+文旅""赛事+文旅""美食+文旅"等多元消费场景实现从"引客"到"留客"的跨越 [2]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推动节庆IP从单一活动向产业链延伸的高质量发展 [2]
金融街: 多元业务协同发展,保障现金流安全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5:28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支持下改善,金融街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亏损增加,2025年公司将立足稳定发展战略,通过去化和转型实现平稳经营,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1][7] 行业情况 - 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政策后,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房地产市场发展得到有效改善 [1] - 经过长期调整,房地产市场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进入筑底阶段 [2] - 供给侧改革深化、大宗消费定位升级、市场交易向好,上市房企推动转型意愿强化,后续政策有望向供需两端发力,利好“开发 + 商业运营”双轮驱动型地产公司 [7] 公司2024年经营情况 整体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4%;经营现金流净额59.98亿元,连续6年为正;但受部分项目毛利率下滑等因素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同比增加 [1] 销售去化 - 紧盯市场变化,通过多元化销售策略加速项目销售去化、盘活存量资产,实现销售签约额约194.5亿元,签约面积约121.2万平米,签约额排名提升至第47位,部分项目实现整售变现,房产开发业务营业收入167.20亿元,同比上升65.98% [2] 资管业务 - 依托自持物业经营优势,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和经营策略,写字楼和商业板块重点项目出租率和租金领先,强化文旅板块内容建设,资管业务营业收入22.9亿元,息税前利润约12.4亿元,经营稳定 [3] 资金管理 - 加强精细化资金管理及多元化渠道融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严控费用支出,有息负债同比下降约23亿元,货币资金余额约128亿元 [3] 业务转型 - 资管业务聚焦核心城市优质资产,多个写字楼、购物中心出租率超90%,物业租赁业务营业收入17.29亿元 [5][6] - 文旅板块成为新增长引擎,慕田峪景区升级改造,接待游客211万人,同比增长34%,营业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28%,物业经营业务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5.52% [6] 公司2025年发展规划 稳健经营 - 强调资金安全和经营稳健,加大产成品销售去化力度,盘活存量资产,控费用、降成本,开源节流,保证平稳经营 [1][4] 业务转型 - 持续加大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等业务转型发展力度,推动现有项目规划、内容建设和体验提升,挖掘存量项目价值,推动文旅业务转型试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