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博物馆
搜索文档
抓住文化消费增长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10-11 13:53
文化消费增长趋势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955元,较2020年增长67.8%,增速超越整体消费水平 [1] 消费结构升级 - 消费形态从满足温饱的实物型、生存型消费,加速转向追求品质的服务型、享受型消费 [2] - 这一转变根植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升与社会保障网络的日益完善 [2] 对服务业的带动效应 - 文化消费对影视、演艺、旅游、体育、出版等服务业的带动效应显著 [2] - 相关产业具有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特点,是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关键 [2] 产业融合与价值链提升 - 文化IP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国潮服饰、文创商品、主题乐园等新业态 [3] - 以潮玩IP“拉布布”为例,其驱动设计、制造、营销等全产业链升级,提升产业利润空间与核心竞争力 [3]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 - 旺盛的市场需求倒逼供给侧突破,推动VR沉浸式戏剧、AIGC生成动画、数字博物馆、线上云演出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 [3] - 会员制、订阅制、社群经济等新商业模式借此繁荣,共同塑造新的商业生态 [3] 国家文化软实力 - 文化产品如《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及中国网文网剧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观载体 [3] - 文化消费完成了从单纯经济效益到综合外溢效益的跃升,有助于塑造国家的现代形象 [3] 未来发展方向 - 需进一步盘活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体验,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以高质量供给激发消费潜能 [4] - 目标是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硬实力 [4]
【文体市场面面观】抓住文化消费增长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10-11 08:38
文化消费市场增长态势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955元,比2020年增长67.8%,增速跑赢整体消费水平 [2] - 消费结构从满足温饱的“实物型”“生存型”消费,加速转向追求品质的“服务型”“享受型”消费 [3] - 文化消费以其多样化形态和强体验属性,精准承接并释放居民新增购买力,为扩大消费注入持久动力 [3] 对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 - 文化消费对影视、演艺、旅游、体育、出版等服务业的带动效应显著 [3] - 文化IP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国潮”服饰、文创商品、主题乐园等新业态 [4] - 以潮玩IP“拉布布”为例,其驱动设计、制造、营销等全产业链升级,提升产业利润空间与核心竞争力 [4] 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 - 旺盛多元的市场需求倒逼供给侧持续突破,推动VR沉浸式戏剧、AIGC生成动画、数字博物馆、线上云演出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与迭代 [4] - 会员制、订阅制、社群经济等新商业模式借此繁荣,共同塑造新的商业生态 [4] 产业升级与价值链跃升 - 文化消费推动传统产业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价值链跃升 [4] - 文化消费是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关键所在,相关产业具有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特点 [3] 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全球影响力 - 文化消费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直观载体,如《哪吒之魔童闹海》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列,《黑神话:悟空》在国际上赢得广泛喝彩 [4] - 中国网文、网剧吸引全球目光,文化消费完成从单纯“经济效益”到综合“外溢效益”的跃升 [4]
报告: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 IP运营、智慧文旅等成招聘新风向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3 14:21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报告显示,消费 者需求多元化正在加速新兴岗位涌现。新中产家庭、Z世代、银发族等消费群体展现出差异化的消费偏 好,其需求从传统的观光打卡向文化沉浸与身份认同体验升级,推动文旅产品向体验化、个性化方向转 型。行业岗位需求正从传统的线路规划、景点讲解等基础服务类岗位,向文化IP价值挖掘、沉浸式体验 设计等创新职能转变。智慧旅游解决方案架构师、无人机集群编程师、沉浸式策划师等融合技术与文化 创意的新兴岗位需求显著增长,体现了行业对兼具技术能力与文化理解力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此外,随着沉浸式景区演出、主题互动体验等新业态普及,"数字文旅项目经理""文旅沉浸式策划 师""演绎NPC"等岗位逐渐涌现,成为越来越多Z世代和表演背景人才进入文旅行业的新通道,其通过IP 分成、流量合作等多元方式实现可观收入,成为行业人才结构中新生力量。 报告指出,AI、VR/AR、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模式向智能化、 个性化方向发展。其中,智能行程规划、无感支付、虚拟导览等功能日益普及,数字博物馆、文旅IP孵 化、元宇宙 ...
“走读中国”国际媒体团探访西安: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实践
环球网· 2025-09-17 15:57
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技术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采用矩阵全景技术推出数字博物馆 通过拍摄不低于1000张、单张达3500万像素的图片进行拼接 形成覆盖兵马俑1号坑和3号坑的200亿像素超高清影像 实现遗迹的毫米级重现 [2] - 博物院以遗址本体保护加数字技术赋能为核心 构建了覆盖2.13平方公里的文物安全监测网络 [4] -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手段 游客可通过相关应用看到二号坑里现实未能看见的兵马俑方阵及复原后的彩色兵马俑 [4] 文旅产业创新与消费体验 - 大唐不夜城巧克力博物馆以可食用的历史为主题 通过3000余件巧克力艺术装置还原胡人献饼、贵妃品酥等历史场景 [5] - 博物馆内设有长安舆图沙盘参观区 通体用巧克力制成唐长安城貌 并展出一比一还原的巧克力兵马俑、等比例缩小的巧克力钟楼等展品 [7][9] - 游客可亲身体验纯手工巧克力制作流程 记者购买并品尝了独具特色的巧克力啤酒 [7][9] 产业影响与经济效益 - 外国记者表示跟兵马俑合影、穿传统服饰逛街、购买纪念品等是一次值得的投资 这种消费意愿对当地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贡献 [7] - 数字博物馆等新技术满足了游客观赏兵马俑细节、近距离感受磅礴气势的愿望 提升了游客体验 [2] - 西安的实践证明了文化遗产可以与现代生活对话 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11]
“音乐会+文博展+夜集市”跨界联手 新IP“链”接新业态撬动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6-21 15:38
文化消费新业态 - 杭州M511光影汇由旧胶片仓库改建而成,融合观影、戏剧、展览、演艺等多业态,成为当地文化消费新地标[1][4] - 场馆引入L型巨幕、蓝幕实时合成等技术,影厅可转换为深空探索体验区或互动小剧场,观众可参与演出并实时生成花絮[6] - 采用可变舞台设计(40-80平方米)和伸缩座椅系统,实现空间灵活转换,支持电影与多元业态的链接[8] 技术创新应用 - 一楼数字博物馆通过二维码墙和VR眼镜实现文博场景沉浸式体验,算法支持的导览系统可容纳百人同时参观且无碰撞[10] - 户外露台结合夜经济元素,开发音乐会、文化市集等新IP,形成"观影+文化体验"的复合消费模式[14] 经营成效 - 改造后院线空间票房同比增长40.5%,2025年1-5月营业性收入增长28.6%[17] - 通过延伸消费场景至室外市集等活动,形成综合性消费大场域,有效提升整体营收能力[17]
以节庆IP为核心全域联动 浙江台州探索文旅新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2
文旅消费模式创新 - 浙江台州在"五一"期间推出复合型消费模式,包括路桥区飞龙湖精品美食周、天台县赭溪老街"寻梦赭溪飞天秀"、椒江区葭沚老街传统演艺活动等 [1] - 公司以"节庆IP"为核心实施全域联动策略,创新市县联动宣推机制,开展山海协作文旅推介 [1] - "跟着美食去旅行"成为游客消费新选择,台州美食以"鲜嗒嗒、甜蜜蜜、糯叽叽"特色火爆出圈 [1] 科技与文旅融合 - 临海台州府城推出"AI定制游",通过"CityWalk"小程序提供AI文旅推荐官伴随式服务 [1] - 仙居县高迁古村运用3D建模、全景漫游等技术建立"数字博物馆"展现文旅特色 [1] 场景力挖掘与业态升级 - 当地4条老街以文化为底色、互动为纽带,构建"可参与、可传播、可消费"的立体场景 [1] - 通过"演艺+文旅""赛事+文旅""美食+文旅"等多元消费场景实现从"引客"到"留客"的跨越 [2]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推动节庆IP从单一活动向产业链延伸的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