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金融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聚力价值创造,经营稳中向好——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
搜狐财经· 2025-10-31 20:28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5.5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2% [1] - 前三季度实现净经营收入2,000.59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699.94亿元,同比增长1.90% [2] - 净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幅较上半年分别提升1.14%和0.29%,呈现逐季向好态势 [2] -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4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0.15% [2] 业务发展与信贷投放 - 客户贷款余额9.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4%,同比多增312亿元 [3] - 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制造业贷款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幅均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幅 [3] - 普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8.29%,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1.75%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13%,互联网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3.06% [3] 绿色金融与特色业务 - 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72%,绿色债券投资余额较上年末大幅增长52.35% [3] - 作为总部在沪的国有大行,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上海65个市级、191个区级重大项目建立合作 [4] - 报告期内达成“债券通”交易6,501亿元,“互换通”交易6,344亿元 [4] - 上海地区国际收支和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分别为2,156亿美元、13,183亿元 [4] 数字化转型与客户活跃度 - 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达到5,306.08万户,买单吧APP月度活跃客户数达到2,592.89万户 [5] - 开放银行开放接口7,039个,累计调用次数达105亿次 [5] - 加强人工智能在科创普惠、风险授信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云跨行”、“司库”等产品创新 [5]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26%,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6] - 拨备覆盖率为209.97%,较上年末上升8.03个百分点 [6] - 报告期内处置不良贷款557.37亿元,同比增长28.12% [6]
江阴银行三季报透视:盈利双位数增长,中期分红彰显回报诚意
全景网· 2025-10-31 19:56
盈利质量方面,该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29亿元,同比增长 14.94%,显示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衡量股东回报的关键指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 到6.79%,较上年同期上升0.23个百分点,意味着股东权益的创造效率正在提升。与此同时,基本每股 收益为0.5194元,同比增长11.92%,直接提升了每股的内在价值。 战略布局深化,"五篇大文章"塑造发展新优势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江阴银行紧扣时代脉搏、深化战略转型的持续努力。2025年第三季度,该行以"稳 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防风险、强管理"为主线,推动核心业务量增质优。 根基稳固,存贷规模市占领先。作为深耕区域的法人银行,江阴银行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截至 9月末,总存款规模达1650.73亿元,较年初增长132.47亿元,增幅8.73%;总贷款规模达1319.57亿元, 较年初增长78.28亿元,增幅6.31%。存贷款规模的良性增长,不仅巩固了其在江阴市市场份额第一的地 位,也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更令人欣喜的是,息差水平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前三 季度净息差为1.56%,净利差为1.39%,较上半年 ...
建设银行(00939) - 2025年A股第三季度报告
2025-10-30 17:2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依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公告乃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3.10B條刊登。茲載列 該公告(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刊登)如下,僅供參閱。 特此公告。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2025年10月30日 於本公告日期,本行的執行董事為張金良先生、張毅先生和紀志宏先生,本行的 非執行董事為辛曉岱女士、劉芳女士、李璐女士、李莉女士和竇洪權先生,本行 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為威廉 • 科恩先生、梁錦松先生、詹誠信勛爵、林志軍先生和 張為國先生。 ( 於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註 冊 成 立 的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A joint stock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股份代號:00939) 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 ...
苏农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约17亿元 经营质量保持稳健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44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2.21亿元,同比增长0.0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7.08亿元,同比增长5.01% [1] - 截至9月末总资产2267.49亿元,较年初增长5.96% [1] - 截至9月末贷款总额1379.69亿元,较年初增长6.68% [1] - 截至9月末存款总额1823.02亿元,较年初增长7.08% [1]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御能力 - 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90% [1] - 截至9月末关注贷款率为1.24% [1] - 截至9月末拨备覆盖率为355.85% [1] 零售业务发展 - 9月末零售存款余额1118.34亿元,较年初增加104.97亿元,增长10.36% [1] - 代销理财规模较年初翻番 [1] - 代销保险和贵金属销量均超去年全年销量的2倍 [1] 公司业务与创新模式 - 9月末公司贷款余额892.32亿元,较年初增加64.80亿元,增长7.83% [2] - 通过“同盟链”协同展业模式新增贷款近10亿元 [2] - 9月末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近200亿元 [2] 战略重点与未来方向 - 未来将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深化“三一五”发展战略规划与经营重点的融合 [3] - 将在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等核心领域强化资源倾斜与服务升级 [3] - 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在重点领域落地生根 [3]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展望“十五五”金融业大有可为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5:12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期间金融业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防控金融风险为底线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1] - 行业发展重点任务包括大力发展"五篇大文章"、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1] 大力发展"五篇大文章" - 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 [2] - 科技金融领域引导银行、证券公司通过贷款、股权投资等多路径服务科创企业 [2] - 绿色金融领域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接轨 探索碳金融衍生品试点 支持储能、氢能等产业融资 [2] - 养老金融领域加快个人养老金账户产品货架建设 鼓励保险、理财公司开发长期限、稳健型养老产品 推动养老产业REITs试点 [2] - 普惠金融领域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 开发线上化、智能化的小微企业与"三农"金融产品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和信用体系建设 [2] - 数字金融领域坚定推进金融数字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投入 深度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与风控能力 [2] 优化金融机构体系 - 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 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 [3] - 已形成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3] - 大型银行将加快向综合化、国际化方向转型发展 提升全球竞争力 [3] - 中小银行将专注于特色化、差异化服务 深耕细分市场和区域经济 [3] - 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专业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 形成优势互补 [3] - 重视中小金融机构作用 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门当户对" 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4] - 防范大型银行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挤出效应" 推动中小银行形成差异化定位 [4]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 强化央地监管协同 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 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5] -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推动信用、市场、流动性等风险的动态识别和实时监控 [6] - 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业务建立差异化和前瞻性的风控模型 [6] -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应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风控等技术实现全链条风险防控 [6] - 金融机构需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 构建"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早纠偏"机制 [6] - 持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改革化险 [6] - 协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推动隐性债务"控新化旧" 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6]
中国银行三季报: 单季净利润增长超5%,非息收入驱动业绩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0:37
核心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2.01亿元,同比增长0.5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0.69亿元,同比增长5.0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2.04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76.60亿元,同比增长1.08% [1] - 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为1654.12亿元,同比增长16.20%,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3.67%,利息净收入为3257.92亿元,同比下降3.04% [1] 业务规模与信贷投放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37.5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0%,客户贷款总额23.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5% [2] - 公司贷款总额达16.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2万亿元,增幅11.71%,其中境内制造业贷款余额3.3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12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2.10%和26.29% [2] - 个人贷款余额6.8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56%,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6.11% [2] 资产质量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24%,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96.60% [3] 金融“五篇大文章”进展 - 科技金融方面,科技贷款余额约4.7万亿元,授信客户超16万户,累计提供科技金融综合化服务超8300亿元 [4] - 绿色金融方面,绿色贷款余额超过4.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11%,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 [4] - 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9%,客户数突破179万户,增长19.81% [5] - 养老金融方面,养老产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20.90%,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及托管资金规模市场领先,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超2万家 [6] - 数字金融方面,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同比增长8.32%,数字人民币消费额保持市场领先 [6]
长江双碳权交易开闸,碳管理迎“量价齐升”
国盛证券· 2025-10-26 16:56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4] 核心观点 - 政策引领环境权益交易,长江双碳权交易开闸将系统性利好碳交易、碳管理等细分行业,碳管理迎"量价齐升"[1] - 皖豫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方案将加速两省污染防治体系升级,为环保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机遇[1] - 宏观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看好技术能力突出、现金流优异的公司及低估值高分红的优质国企[2] - 环保板块机构持仓、估值均处于历史底部,行业确定性与成长性强,配置性价比较高[27] 政策动态 - 湖北省印发《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建成功能完备的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到2030年全面建成服务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平台集成碳排放权、排污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绿色金融五大核心功能[1][11] - 安徽省与河南省联合印发《皖豫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目标通过5年努力将皖豫毗邻区域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绿色合作发展新样板,重点加强产业创新联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生态环境保护[1][19][20][21][22][23] - 云南省发布《云南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6项污染物指标规范排污权交易[42] - 内蒙古自治区部署2025-2026年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全区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将在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期间执行为期5个月的错峰生产[42] 碳交易市场表现 - 本周(10月20-10月24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较上周五上涨4.77%,最高价55.67元/吨,最低价51.21元/吨[2] - 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762.73万吨,总成交额3.46亿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238.29万吨,成交额1.04亿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524.44万吨,成交额2.43亿元[2]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7.5亿吨,累计成交额508亿元[2] 板块行情回顾 - 当周环保板块(申万)涨幅为2.61%,跑输上证综指0.27%,跑输创业板5.44%[3][32] - 公用事业涨幅为1.21%,跑输上证综指1.67%,跑输创业板6.83%[3][32] - 环保子板块涨幅:监测(3.32%)、水处理(2.93%)、水务运营(1.60%)、节能(2.34%)、大气(3.39%)、固废(1.25%)[3][32] - A股环保股涨幅前三:云投生态(13.62%)、海新能科(12.95%)、神雾节能(10.76%),跌幅前三:双良节能(-4.72%)、天壕节能(-4.27%)、高能环境(-3.27%)[3][32] 重点推荐标的 - 惠城环保:拥有61例授权专利,废塑料深度裂解制化工原料技术取得突破,在广东揭阳建设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已试生产成功[2][29] - 高能环境:危废、垃圾焚烧在手优质项目多,投产加快,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环境系统服务商[2][29] - 洪城环境:业务涵盖自来水、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固废处置等,2016-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13.0%、归母净利复合增速22.7%,2024年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50.1%[2][28][30] - 聚光科技:受益于湖北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建设,碳交易、碳管理细分行业系统性利好[1][18] - 碧水源:受益于皖豫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方案,环境监测及水治理领域迎来机遇[1][26] 行业要闻 - 温州市印发《温州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系统构建管廊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明确有偿使用制度及费用协商机制[43]
提升要素配置效率,首个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上线
选股宝· 2025-10-20 23:20
平台核心功能与创新 - 湖北省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 [1] - 平台首创性地整合碳排放权、排污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绿色金融服务五大核心功能 [1] - 通过科学核算为空气、水源、碳汇、景观等生态产品明码标价,使其转化为可交易资产 [1] 交易模式与市场表现 - 平台采用线上便捷交易与线下精准撮合的创新模式,类似淘宝与广交会结合 [1] - 平台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居于全国首位 [1] 行业影响与相关公司 - 平台为企业低碳转型和金融机构精准服务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通道,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1] - 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华银电力、长源电力等 [1]
湖北上线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19:42
平台上线与战略定位 - 湖北省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于10月18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该省在要素交易平台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 [1] - 平台致力于打造立足湖北、依托武汉、服务中部地区和长江流域、面向全国的运行体系,旨在实现生态环境要素的高效配置 [2] - 平台上线为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了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 [1] 核心功能与运作模式 - 平台整合了碳排放权、排污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绿色金融服务五大核心功能,实现系统整合与协同运作 [2] - 通过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为空气、水源、碳汇、景观等生态产品贴上价格标签并上线交易 [2] - 线上通过四大系统实现一码登录、一屏统览、一站办理,线下提供资质审核、金融支持等服务,打造多方参与、多边撮合的开放式市场 [2] 市场基础与产业背景 - 湖北是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所在地,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持续居于全国首位 [2] - 全省排污权交易规模居全国前列,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绿色生产力不断壮大 [2] - 十堰市的优质水资源和荆州市的洪湖流域碳汇等项目作为首批生态产品在平台亮相 [2]
福建:“借绿生金”,绿色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9-16 20:47
绿色金融支持产业发展 - 华峰华锦集团通过绿色金融支持实现业务高速增长 其再生纤维产业项目、产线改造和技术并购获得兴业银行莆田分行累计60余亿元授信[1] - 紫金矿业集团绿色矿山建设获得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近35亿元流贷支持 专项用于环境治理费用和矿山环保工程 并通过利率优惠和期限匹配降低融资成本[2] - 福建银行业绿色金融服务覆盖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工业、绿色建筑及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 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5] 绿色金融规模与产品体系 - 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绿色融资规模达2.43万亿元 绿色贷款规模达1.08万亿元 产品体系覆盖绿色信贷、债券、零售、资管、租赁、信托和基金等业务[5] - 福建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1.2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2.99% 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0.18个百分点 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372亿元支持750个绿色项目[5] 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 华峰华锦集团将废旧矿泉水瓶和纺织品转化为鞋服材料 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和再生材料应用[1] - 厦门国际银行运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拍技术建立林地价值评估体系 推出林权抵押贷款创新产品 将农户林地资源量化为可融资资产[5] - 紫金山金铜矿通过环境治理实现矿区植被恢复和废渣场生态改造 建成国家矿山公园并配套光伏发电设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