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零部件
搜索文档
中金:维持比亚迪电子(00285)“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1-02 08:21
业绩与财务预测 - 中金下调比亚迪电子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至43.23亿元,下调2026年预测6%至57.98亿元,主要因部分产品放量节奏不及预期 [1]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17倍,对应2026年市盈率为13倍 [1] - 前三季度公司总收入为1233亿元,同比增长0.95%,归母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增长2.4% [1] - 第三季度单季收入为426.8亿元,同比下滑2%,环比下滑2%,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下滑9%,但环比增长27% [1] 分业务表现 - 第三季度消费电子零部件业务同比稳中略降,主要与大客户部分新机出货节奏延迟有关 [1] - 捷普组装业务总体保持稳定 [1] - 新能源汽车业务在座舱、热管理、悬架、智驾四大领域的可供单车价值量逐步提升,业务持续稳步开拓 [1] -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受部分产品调整影响而略有承压 [1] AI相关业务布局 - AI数据中心业务方面,AI服务器已持续出货,数据中心液冷和电源产品也已通过行业领军企业认证 [2] - 随着GB300机柜放量以及下一代机柜功耗提升,液冷和电源需求增长,AI数据中心业务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2] - AI机器人领域,公司已开始在集团内制造场景大规模使用智能物流机器人,以提升仓储和配送效率 [2] 投资评级与展望 - 中金看好公司长期在AI领域的布局,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50.0港元目标价 [1]
中金:维持比亚迪电子“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1-02 08:18
报告中称,比亚迪电子手机零部件稳中略降,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量提升。3Q25公司收入同比下滑 2%,分业务该行判断:消费电子零部件业务同比或稳中略降,主要与大客户部分新机出货节奏延迟有 关;捷普组装业务总体保持稳定;伴随公司在座舱、热管理、悬架、智驾四大领域的可供单车价值量逐步 提升,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稳步开拓;新型智能产品受部分产品调整略有承压。 中金发布研报称,由于部分产品放量节奏不及预期,下调比亚迪(002594)电子(00285)2025/2026年归 母净利润12%/6%至43.23亿元/57.9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17x/13x P/E。该行看好公司长期在 AI领域布局,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50.0港元目标价。公司前三季度收入1,233亿元,同比+0.95%;归母净 利润31.4亿元,同比+2.4%。单季度收入426.8亿元,同比-2%/环比-2%;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9%/ 环比+27%。业绩符合该行预期。 该行看好公司AI数据中心和AI机器人加速布局,持续拓宽能力边界。AI数据中心领域,公司公告AI服 务器已持续出货,数据中心液冷和电源产品也已通过行业领军企业认证,随 ...
比亚迪电子(285.HK):手机、汽车、服务器业务将推动2026年成长
格隆汇· 2025-11-01 21:15
研究员:沈岱/黄佳琦 机构:浦银国际 调整2025 年盈利预测,基本维持2026 年盈利预测。调整目标价至43.7 港元,潜在升幅17%,维持"买 入"评级。 估值:我们采用分部加总法对比亚迪电子进行估值。我们分别给予2025 年的国际客户组装、国际客户 零部件、安卓组装、安卓零部件、新型智能产品和汽车智能系统15x、16x、10x、18x、25x 和35x 目标 市盈率,因而得到43.7 港元的目标价,对应2025 年市盈率20.7x。 投资风险:全球宏观政策变化影响公司客户需求及利润表现;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恢复不如预 期;国内或者海外新能源车行业增长弱于预期,价格压力较大;AI 服务器等业务增长低于预期;公司 新业务投入加大,拖累利润表现;成都工厂运营改善后利润贡献不及预期。 重申比亚迪电子的"买入"评级:虽然比亚迪电子今年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但是我们预期 公司四季度收入将保持季节性增长。展望2026 年,公司在消费电子、汽车、服务器三个业务板块将保 持较强的成长动能。因此,我们对公司明年的基本面成长保持乐观的判断。比亚迪电子目前市盈率为 11.5x,已充分消化悲观预期。 比亚迪电子三 ...
韩国9月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增长21.9%达166亿美元
上海证券报· 2025-10-19 11:03
韩国ICT行业出口表现 - 韩国9月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254.3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1] - 出口额同比增长14% [1] - ICT贸易收支实现116.5亿美元顺差,规模创下历史第二高 [1] 半导体出口表现 - 半导体出口额为1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 [1] - 半导体出口连续两个月创下新高 [1] 显示器与手机出口表现 - 显示器出口额为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3% [1] - 手机成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5.8%,达到4.2亿美元 [1] - 手机零部件出口额同比减少23.6%,为10.7亿美元 [1] 计算机及ICT进口表现 - 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出口额同比减少10.1%,为14.7亿美元 [1] - ICT产品进口额同比增加10.4%,达到137.8亿美元 [1]
韩国9月半导体出口额166.2亿美元同比增21.9%,连续两个月创下新高
格隆汇· 2025-10-14 14:05
韩国9月ICT出口总体表现 - 韩国9月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254.3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1] - 9月ICT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4% [1] 半导体出口表现 - 半导体出口额为1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 [1] - 半导体出口额连续两个月创下新高 [1] 显示器出口表现 - 显示器出口额为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3% [1] 手机及相关产品出口表现 - 手机成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5.8%,达到4.2亿美元 [1] - 手机零部件出口额同比减少23.6%,为10.7亿美元 [1] 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出口表现 - 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出口额为14.7亿美元,同比减少10.1% [1]
绝不当救蛇的农夫,为何中国不救被美国关税捶打的印度,原因何在
搜狐财经· 2025-08-19 18:44
当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打向印度时,外界不少人曾期待中国会"以德报怨",伸出援手化解印度的困 境。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中国选择了保持战略冷静。这并非狭隘或冷酷,而是因为印度在过去屡屡"背 刺"中国,其行为就像寓言中的毒蛇,咬伤了曾经的农夫。 - 在经济层面,印度对中国充满双重标准:一边依赖中国供应70%的制药原料、近七成的电子设备,一 边高喊"去中国化",其政策反复摇摆,几近人格分裂。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国关税政策重创印度纺织和IT产业后,印度媒体竟将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 国刻意打击印度竞争力"。这种受害者逻辑的颠倒,堪称炉火纯青。 二、困局的根源:结构性矛盾如同癌症 一、印度的"背刺"传统:从合作到陷阱的进化 印度对中国的敌意,远不止单纯的地缘竞争,而是逐渐演化为一种系统化的策略: - 在投资领域,中国企业一次次遭遇"养套杀"。小米在印48亿人民币资产被冻结,vivo高管遭逮捕,比 亚迪更面临天价税务处罚,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莫迪政府精心设计的套路。 - 在领土方面,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加速在藏南推进军事化建设,新设12个前沿机场,还部 署"阵风"战机对准西藏腹地,其"前进政策"持续推进。 印 ...
莫迪喊价:中国关税减两成!印度制造十年跌4%,越南笑了
搜狐财经· 2025-07-13 22:00
印度制造业现状 - 莫迪政府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计划 目标是将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5% 但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该比重从18 3%降至14 7% 十年间下降3 6个百分点 [3] - 印度制造业表现落后于越南 2024年越南制造业占GDP比重达15 2% 高于印度的14 7% 越南手机出口量已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3] - 外资企业在印度面临严重官僚主义障碍 富士康2022年计划投资10亿美元建半导体工厂 但审批流程卡壳14个月 最终撤资 [4] 外资企业在印遭遇 - 印度政府强制要求外资企业转让控股权 纬创2020年被要求将手机厂51%股权交给本地企业 和硕被迫与塔塔集团合资 [6] - 供应链问题导致产能严重受限 富士康印度iPhone工厂2023年产能从计划1亿部腰斩至5000万部 [6] - 多家跨国企业退出印度市场 福特2021年亏损20亿美元后关闭两家工厂 通用汽车2017年退出时称"在印度卖车比在撒哈拉卖羽绒服还难" [6] 印度制造业结构性问题 - 印度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 手机产业70%零部件需从中国进口 电动车电池90%依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7] -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德里工业园2024年夏季日均停电4小时 孟买港清关需15天 远超上海港的2小时 [7] - 海关存在"隐形关税"问题 德国汽车配件商2023年进口设备被征收300%关税 最终将工厂迁至泰国 [7] 产业政策与竞争力 - 印度政策连续性差 半导体补贴政策2019年50% 2021年降至30% 2023年又暂停 导致本土芯片企业倒闭 [11] - 劳动力素质制约发展 印度文盲率28% 技术岗位应聘者中80%不会使用CAD软件 [11] - 与中国相比缺乏产业深耕 中国2018-2025年半导体自给率从15%提升至40% 而印度连28纳米芯片都无法自主生产 [10][11] 供应链脆弱性 - 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导致生产波动 2024年中国收紧手机零部件出口后 小米印度工厂停工两周 三星产能下降40% [7] - 关键材料受制于人 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导致塔塔集团电动车电机生产线濒临停工 [8] - 美国企业趁机抬价 印度进口美国芯片价格比中国高出30% [8]
从手机链到汽车链,深圳领益智造正式杀入“人形机器人链”
新浪财经· 2025-06-28 13:14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正式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目标成为全球TOP 3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定位为"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全方位硬件服务、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 [1] - 机器人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以消费电子等现有业务为基础拓展能力 [1] - 公司未来业务将形成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5] - 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新增"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升级项目",投入5000万元 [2] 机器人业务规划与优势 -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规划推出零部件加工、组装,丝杠、减速器、关节、整机硬件ODM等一站式服务,产品矩阵形成"百货市场",综合降本可达50%以上 [1] - 已有多条滚柱丝杆、空心杯电机、减速器、灵巧手结构件产线及核心零部件组装产线,提供完整整机组装服务 [3] - 灵巧手组装线已实现量产,并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提供机器人应用落地开发和整机组装服务 [3] - 凭借工艺制程、自动化积累及全球化布局,有望在工业生产领域率先实现落地 [3] 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产能不足是制约行业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行业尚未实现标品化导致内耗严重 [3] -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当于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未来市场空间可达十万亿规模 [3] - 机器人行业存在大量新型原材料需求,部分材料需企业自主研发 [6] 客户合作与订单进展 - 已与国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百台"意向订单,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场景落地 [4] - 年内与智元新创、强脑科技、越疆科技等具身智能客户建立合作 [4] - 坚持客户多元化,不将业务重心单一押注于某一家客户 [4] 制造能力与规模化节点 - 消费电子与机器人领域在制造需求层面存在显著共性,均需高精密度、一致性和大批量生产能力 [4] - 不同模组的规模化标准存在差异,通常年产30万个以上即可实现规模化运营 [4] - 公司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精密制造能力已成功迁移至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5] 历史业务拓展与并购 - 作为中国大陆首批苹果供应商,为苹果全系列终端提供几千种模组件及核心零部件 [5] - 2019年起将精密制造能力向新赛道迁移,如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业务 [5] - 2021年以3800万元收购浙江锦泰电子95%股权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拟收购江苏科达斯特恩实现汽车业务从Tier2向Tier1升级 [5]
网红神车,一天净赚1亿
投资界· 2025-05-24 15:51
比亚迪市场表现与品牌形象 - 公司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7万辆,是第二名特斯拉的两倍多,营收1070亿美元首次超越特斯拉[20] - 市值已跃居全球汽车公司第三位,2024年汽车毛利率达22.3%,高于理想(19.8%)和特斯拉(17.9%)[20][25] - 通过"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实现成本控制,自产除玻璃和轮胎外的所有零部件,规模化生产节省巨额成本[25][26] 产品策略与竞争优势 - 采用"价格屠夫"策略持续降价并提升配置,2021-2024年销量从40万暴增至400万实现十倍增长[21] - 全系21款车型标配智能驾驶功能,推动行业技术下放[24] - 入门级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显著,提供"开得起、用得住"的车型选择[27] 社会影响与用户画像 - 全国30多家工厂创造97万就业岗位,2023校招提供3.18万个岗位[31] - 主要消费群体为普通家庭用户,满足基础出行需求同时降低购车门槛[33][35] - 车主自发形成独特社区文化,通过网约车相关段子进行自嘲式互动[7][12][15] 企业发展历程 - 起源于电池制造,2000年代以1.3美元成本击败日本对手(4.9美元成本)[21] - 2022年全面转向新能源车生产,三年内通过价格战确立市场主导地位[21] - 业务多元化布局,手机零部件营收占总收入20%,客户包括苹果华为等[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