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硅光伏产品
搜索文档
以盛会为钥启转型之门,透视宜宾产业蝶变路
钛媒体APP· 2025-10-24 17:46
大会概况与影响力 -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于11月12日至13日在四川宜宾举行,预计约800位全球产业链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会 [2] - 大会是行业智力资源的“外显窗口”,将分享政策、技术、趋势,其影响力将以宜宾为圆心扩散,影响企业决策、政策法规及全球双碳叙事 [4][5] - 回顾前三届大会,2022年签约48个项目总金额962亿元,2023年签约64个项目总金额1063亿元,2024年签约137个项目总金额952.5亿元 [5][6][7] 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成果 - 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已形成完整生态,投产及在建产能达300GWh,已签约项目近120个,协议投资额近2200亿元 [9] -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规上企业达57户,产值从2020年不足2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058亿元 [9] - 目前建成产能180GWh,2024年产量128.3GWh,同比增长33%,贡献全国16%以上、全球10%的份额 [13][20][21] - 2025年上半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 [20] 政府驱动与营商环境 - 宜宾市政府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确保大会顺利举办并高效推动项目落地,形成完整的招引和服务链条 [9] - 通过龙头企業宁德时代(规划产能295GWh)的带动,成功吸引120余家产业链配套企业聚集 [12] - 政府推动“基金招商”从1.0升级至2.0时代,并积极创造应用场景,如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率居全省第2,90%公交车、80%网约车、70%出租车为新能源车 [16] 产业生态拓展与多元化布局 - 产业生态从动力电池延伸至晶硅光伏和新型储能,2024年光伏产业产值达288亿元,新型储能已完成关键环节布局 [15] - 应用场景广泛拓展,“电动宜宾”建设包括133座充电站、10座重卡换电站、2829个充电接口,充电总量突破1.6亿度 [16][17] - “电化长江”倡议落地,实现电动船舶在大宗货运、绿色文旅等四大场景的全域覆盖 [19] 创新研发与未来规划 - 宜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组建10亿元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并依托院士工作站等平台推动技术攻关 [22] - 国内首条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试制线即将投用,聚焦固态电池电解质、硅碳负极等前沿领域 [22] - 宜宾市目标到2030年,动力电池年产量达400GWh,全产业链产值达3000亿元,并拓展至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场景 [25] - 到2027年,宜宾“4+4+4”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营收目标为1.2万亿元 [26] 行业宏观背景与中国地位 - 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从2020年的80GWh飙升至2024年的531GWh,全球占比从53%提升至67% [20] - 行业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超过1000GWh [20] - 国家“十五五”规划强调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为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提供战略支持 [25]
7.0%,进步最快的百强市跑慢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3 22:54
经济表现 - 包头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322 8亿元 同比增长7 0% 高于全国(5 3%)和全区(5 4%)增速 [1] -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22 0亿元(增长4 9%) 第二产业1090 0亿元(增长9 6%) 第三产业1210 8亿元(增长4 9%) 三次产业比为1 0 46 9 52 1 [1] - 2024年包头GDP达4575 1亿元 同比增长8 1% 增速持续领跑全国百强城市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2 3% 连续5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高于全国(6 4%)和全区(7 1%)水平 [1] 产业结构 - 包头拥有稀土 晶硅光伏 钢铁 铝四个千亿级产业 [2] - 上半年稀土 晶硅光伏和陆上风电装备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 7% 14 1%和32 6% 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 5个百分点 [2] - 铝业增加值增长4 0% 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6 7% [2] - 五大战新产业(氟化工 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 新能源重卡及配套 氢能储能)增加值增长12 5% 高于规上工业增速 [2] 投资布局 - 上半年风电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 0倍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 0个百分点 [3] - 稀土产业投资增长93 4%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 9个百分点 [3] 发展目标 - 包头提出全年经济总量达到5000亿元左右的目标 [2] - 2021-2023年包头GDP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中年均前进10位 [1]
4家园区入选四川省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 探索建设零碳园区 四川这样破题
四川日报· 2025-07-22 08:25
零碳园区定义与背景 - 零碳园区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使园区内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净零"条件的园区 [1] - 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和碳排放集中地改造潜力大是四川选择其作为突破点的原因 [2]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建立零碳园区2024年3月四川印发工作方案目标2027年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 [1] 四川零碳园区建设路径 - 采取"4+2"建设路径:清洁能源规模利用、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低碳技术支撑、智慧能碳系统建设4个主要路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固碳和碳汇开发2个补充手段 [1][6] - 评价核心是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同时注重产业发展路径转型 [6] - 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对通过验收的园区项目给予后补助支持鼓励产业基金市场化支持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 [1][7] 首批试点园区特征 - 4家试点园区(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共同特征是绿色发展态势良好和试点条件成熟 [3][4] - 试点条件包括所在地水风光资源丰富具备绿电直供基础以及能耗碳排放统计核算监测基础 [4] - 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4年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占比91.59%建成232.6兆瓦微电网一期工程年直供纯绿电10亿度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二分之一年减碳超90万吨 [4] 不同类型园区建设重点 - 资源加工型园区重点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应用低碳零碳原料燃料替代技术 [3] - 绿色高载能型园区强化与周边清洁能源匹配对接打造大规模转化利用基地 [3] - 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如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建设智能微电网、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系统、光伏应用场景示范区项目 [6] - 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作为唯一化石能源消费为主园区通过余热回收、清洁能源项目实现传统产业脱碳同时发展光解水制氢、全钒液流电池等新兴产业 [7] 建设意义与基础 - 零碳园区建设可降低企业个体碳认证成本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产业绿色竞争力应对国际绿色壁垒 [2] - 四川清洁能源优势突出晶硅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加快形成2022年已启动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积累可复制经验 [2]
2025年中国(乐山)硅产业链发展大会---协办单位--乐山京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6-20 17:55
会议注册与费用 - 会议免收注册费 凭报名信息可领取代表证 [5] - 会员单位可限额获赠会议资料和餐券 副会长单位3套 理事单位2套 会员单位1套 [5] - 非会员单位及会员单位超额人员需支付2000元/套(含资料和餐券) [5] 付款与发票 - 会议专用账户收款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开户行为建行北京金安支行 账号11001029200056027751-0002 [5] - 付款需注明"2025年中国(乐山)硅产业链发展大会" [5] - 付款后需提供付款记录、开票信息与接收发票邮箱至硅业分会邮箱Chinasilicon@antaike.com 将提供电子发票 发票类型为会议费 [5] 报名与联系方式 - 会议提供在线报名链接 [6] - 设置不同业务联系人:工业硅相关企业联系人李敏18515390913 多晶硅相关企业联系人阎晓宇15810970402 晶硅光伏企业联系人张博15587104501 [7] - 会议宣传联系人张凡18001036278 住宿联系人李佩瑶18611884979 [7]
宜宾的下一个十年
虎嗅· 2025-05-09 14:59
宜宾经济增速放缓 - 2025年一季度宜宾GDP实际增速仅为4%,低于绵阳7.2%和德阳7.5%,首次跌破全省5.5%的平均线 [1] - 相比去年同期8.2%的增速,创下非疫情期最低纪录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四川省7.2%的平均水平,明显落后于绵阳11.7%和德阳14% [34] 产业结构分析 传统产业 - 白酒产业增加值仅增长3.3%,五粮液营收增速从2023年12.58%降至2025年一季度6.05% [36][37] - 2024年白酒产业约占宜宾GDP的23% [38] - 采矿业增长8.9%,制造业增长6.3%,电力等基础产业仅增长1.6% [35] 新兴产业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增长55.1%,晶硅光伏增长37.5%,动力电池增长20% [41] - "新三样"出口额同比暴增34倍 [42] - 动力电池销量占全国15%以上、全省90%以上,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26][27] 投资与基础设施 -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3%,远低于四川省4% [47]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工业投资1-2月仅增长0.9% [48][49] - 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7%,位居全省第一 [50] - 水电资源带来0.3元度电成本,仅为东部沿海一半 [23][60] 转型历程与战略 - 2016年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从"一黑一白"转向多元化 [14] - 通过引入二三线手机品牌完成现代制造业基因首次植入 [16][17][19] - 宁德时代3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地,签约产能扩大至235GWh [22][25] - 大学城建设引入电子科大等名校,7年建成36平方公里教育新高地 [63][64]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化新能源全产业链优势,打造从材料到应用的完整生态 [66] - 拓展数字经济应用蓝海,发展工业互联网等高附加值数字服务 [67] - 发挥人工智能倍增效应,推动AI技术在各领域应用 [68] - 培育传统产业中的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增长点 [69] - 抢占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高地,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区 [70]
宜宾升级基金矩阵,用“一流朋友圈”集聚“一流产业生态圈”
澎湃新闻· 2025-03-25 19:07
宜宾基金招商2 0模式升级 - 在2025年长三角投资推介会上签约项目130个,签约总金额达493 3亿元 [1] - 活动参会嘉宾一半以上来自国内头部基金机构及其参投企业,签约环节中基金机构及其推荐项目占大部分 [3] - 市属国企与国内8家基金投资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共建通用人工智能、新型储能制造及应用等9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3] 产业基金矩阵的现有成果与规模 - 自2022年起与头部资本合作组建18支、总规模300亿元的基金群,累计合作落地基金项目34个、协议投资额超1000亿元 [5] - 2025年1月发布超600亿元基金矩阵,在存量300亿元基础上,未来3年内再新增超300亿元增量基金群 [3][13] - 依托基金矩阵,已形成全国最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生态,集聚120余个配套项目,并完成晶硅光伏全产业链布局 [7] 基金招商模式的核心优势 - 引入市场化风险把关机制,投放着眼于相关行业产业发展,利于补齐整个产业链发展缺口 [8] - 建立与头部资本常态化联系机制,利用其前沿项目储备和资本运作经验弥补政府视野不足 [8] - 构建与高能级企业集约式招商机制,通过头部资本缜密尽调后批发式推送优质企业,提升招商效率效益 [8] 产业升级与未来产业布局 - 已构建"4+4+4"现代化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从"一黑一白"转变为"一蓝一绿" [11] - 推动基金向上游科技端、下游应用端延伸,拟设立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群,加大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力度 [13][15] - 基金深化细分领域,向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延伸 [15][16] 城市营商环境与发展动能支撑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全口径税收突破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 [21] - 动力电池产业连续2年产值超千亿元,产销占全国15%以上;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640亿元 [21] - 拥有显著绿色资源优势,发电装机容量980万千瓦中绿电占比85%,为"新三样"提供绿色能源支撑和低成本水运便利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