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供应链
icon
搜索文档
打破供应链挤压困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6-24 21:18
供应链资金压力现状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从2011至2021年累计增长168%,同期营业收入仅增长51.7% [2] - 202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8.6%,2025年3月末增至25.59万亿元,同比增长9.9% [2] -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从2011年的49.5天延长至2025年3月的70.9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账期普遍从60天延长至90天以上 [2][3] 政策规范与核心企业行为约束 - 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核心企业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强制接受不合理付款期限 [1][3]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工信部提出链主企业应将账款支付期限设定为60天,以缓解中小供应商资金压力 [7] - 《通知》鼓励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风控能力,同时加大对恶意拖欠账款的惩处力度 [5] 技术创新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 数智化供应链通过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协同实现业采融合,京东慧采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和实时数据共享 [4][8] - 平台化趋势推动供应链从单一企业竞争转向系统协同,头部企业构建整合上下游资源的产业生态系统 [5] - 一体化智慧供应链平台(如京东政企业务)帮助政企采购部门实现成本控制与绿色采购等多领域协同 [8] 行业协同与发展方向 - 新能源汽车行业获政府支持,目标2030年占新车销售50%,为供应链创造市场空间 [6] - 汽车产业链中账期延长问题突出,规范支付行为将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7] - 供应链金融需政府完善政策、企业推动数智化转型、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三方协同 [8][9] 转型趋势与长期价值 - 供应链资金效率直接影响制造业竞争力,政策落地和技术应用推动体系向高效公平方向发展 [9] - 未来需完善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支撑的良性发展格局 [9]
国联股份: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之部分回复报告-信会师报字[2025]第ZG12620号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13
预付款项 - 公司2024年预付款项账面余额76.93亿元,同比增长70%,自上市以来持续增长 [1] - 本年度计提预付账款坏账损失0.44亿元,同比增长182% [1] - 预付款项前十名单位期末余额合计占比93.17%,均已按期交付并实现销售 [3][4] - 预付款周转率14次,周转天数26.07天,处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预付款增加主要源于业务规模扩大、战略备货及供应链建设投入 [4] 应收账款 - 公司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4.10亿元,同比增长51.03% [9] - 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0.32亿元,坏账准备期末计提比例3.25% [9] - 应收账款前十名客户期末余额均已回款,仅1家与供应商存在关联关系 [11] - 应收账款周转率75.51次,周转天数4.83天,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12] - 坏账计提增加主要因账龄变长及预期信用损失率上升 [12] 募投项目 - 3个在建募投项目进度分别为34.29%、50.22%和68.88%,已延期至2025年12月 [13] - 本年度投入资金1.47亿元,主要用于研发、装修及设备购置 [14][15] - 项目延期主要受技术迭代、合规要求及实施环境变化影响 [17][18] - 已整改募集资金支付流程,细化审批要求并加强培训 [19][20] - 除已披露的钠离子电池产线支出外,未发现其他违规使用情形 [21]
我国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央广网· 2025-05-27 09:07
根据《行动计划》,到2030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智供应链建设和发展模式,在重要产业和关键 领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数智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全国数智供应链领军 企业。 高凌云:《行动计划》对数智供应链的发展作出了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的部署,突出领军企业 的带动作用,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系统化全方位发力,打通堵点、卡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 本。 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商 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 计划》),明确在农业、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等重点领域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推动降低全社会物 流成本。 《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商,建设数智化商品市场;协同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 智慧供应链,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增强批发业供应链集成能力;支持零售企业采用 数智技术整合全渠道信息,加快消费端信息向品牌商、制造商的反馈速度;推广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 引车、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支持贸港航一体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 ...
螺丝钉的数字化之旅:长虹AI守护“零缺陷”制造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12:00
数字化供应链转型 - 长虹智慧供应链信息系统(ISRM)实现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注册、筛选、准入、审核、评定、淘汰及黑名单管理等环节,并支持商务协议签订、报价、接单、合同处理、发货、库存管理、对账结算及质量管控的一站式完成[1] - ISRM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控螺丝钉生产参数与工序,实现产品质量的顶尖水平管控,成为"零缺陷"制造的核心[1] - 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质量处理记录不可篡改,实现问题来源锁定(如钢卷号、批次号)与责任追溯,供应商可快速提供材质书及生产记录进行整改[3]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数字孪生与区块链融合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阶段,构建动态供应商评分模型,质检信息上链形成不可篡改溯源凭证[4] - 生产制造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模拟产线、监控设备,区块链记录工艺参数形成责任日志,库存管理阶段精确记录存储时间与位置,优化周转[5] - "一物一码"理念贯穿全链条,提升生产质检效率,推动供应商原材料质量稳定性与研发创新加速[3]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 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构建"1+3+N"服务体系:1个数实融合底座、3类定制化"智改数转"方案、N个典型场景,支持经验快速复制[5] - 平台对内贯通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推动智能工厂转型,对外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方案,打造"销研产供服"一体化生态[6] - 平台实现设备实时数据监控、工艺参数透明化,使生产过程从"黑箱"变为"玻璃房",细节全可见[3] 运营与市场影响 - 数字化技术推动供应链从"黑箱式"转向"透明化",减少库存浪费,提升管理效率与精准度[5] - 工业元件数字化使质量管控从抽检升级为全检,产品缺陷率数量级下降,生产响应速度从分钟级提升至毫秒级[6] - 跨行业价值网络加速形成,催生新产业协作范式,增强市场竞争力[6]
物产中大(600704):深化“一体两翼” 持续价值创造
新浪财经· 2025-05-02 22:36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上升但归母净利润下降,各业务板块有不同表现,现金分红比率提高,看好公司中长期增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1][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95.2亿元,同比上升3.3%;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14.9%;扣非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下降17.5%;经营现金流净额41.49亿元,同比增长928.3% [1] 各业务板块表现 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37.70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92.37%;利润总额34.98亿元,贡献占比53.92% [1] - 金属、能源、化工、汽车服务等核心业务营业规模均位列全国前列,钢材销售7459.46万吨,矿石销售4176.80万吨,煤炭销售5958.37万吨,化工销售1639.96万吨,农产品销售370.61万吨,油品销售428.73万吨,元通汽车跻身2024年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第七名 [1] 金融服务 - 2024年金融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0.8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2.68%;利润总额8.44亿元,贡献占比13.01% [2] - 投资参与工商银行AIC股权投资基金,2024年累计发行债券205亿元,加权平均票面利率远低于同期LPR利率,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保持较低水平 [2] 高端制造 - 2024年高端制造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96.62亿元,同比增长29.00%,占公司营业收入4.95%,利润总额21.45亿元,同比增长13.26%,贡献占比33.06% [2] - 2024年研发投入12.54亿元,同比增长17.49%,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推进各板块经营业绩稳健发展 [2] 分红情况 -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1元(含税),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金额共计11.9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为38.89% [3] - 2015年整体上市以来合计现金分红99.90亿元 [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71、0.86、0.94元,对应的PE为7、6、5倍 [3] - 看好公司中长期增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3]
【新华解读】医药工业以数智化破解研发、生产等环节堵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4 21:58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研发融合日益深入,本次《实施方案》聚焦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智化转型,对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卓 越企业培育等方向做了重点部署。 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 新华财经北京4月24日电(记者 李唐宁)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数据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联合 印发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4月24日公布。 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等技术可破解医药工业的研发痛点、重构生产流程、优化流通体系。随着《实施方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改造成为未来一段时 间的主攻方向,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将提高产业整体效率、质量和创新能力,也将为中医药现代化带来机遇。 二是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方面,推广典型数智技术应用卓越场景,培育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建设数智化医药产业园区。 三是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面,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质量支撑,培育创新载体,壮大服务队伍。 四是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方面,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创新智慧监管新工具,研究智慧监管新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医药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