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工厂
icon
搜索文档
以先进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先进制造国家标准4000余项
经济日报· 2025-09-07 09:42
先进制造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发布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国家标准4000余项[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1] - 智能制造领域标准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并降低生产成本[1]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与标准引领 - 制定智能工厂建设导则、通用技术要求及安全控制要求等国家标准[2] - 累计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3万余家、先进级1200余家、卓越级230余家[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研发周期缩短28.4%、生产效率提升22.3%、不良品率下降50.2%、碳排放减少20.4%[2] 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 - 成立合成生物、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3] - 牵头制定《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碳化硅外延片》等国家标准[3] - 江苏计划到2027年新制定未来产业标准100项以上[3] 国际标准制定与转化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 新担任机构主席30个 新担任工作组召集人486个[4] - 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4] - 4210项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 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90%[4] 国际标准应用与市场拓展 - 智能制造、纳米制造、智能电网等领域国际标准为高端装备进入国际市场提供质量背书[4] - 牵头制定脑机接口术语及数据格式系列国际标准[4] - 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4] 标准化工作未来重点方向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5] - 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循环利用、能耗能效、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5] - 加强标准实施监测 推动标准与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5]
“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先进制造国家标准4000余项—— 以先进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07 06:08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已发布4000余项国家标准[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1] - 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 太阳能光伏标准防范非理性竞争[1]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 - 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 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2] - 制定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通用技术要求 安全控制要求等国家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实施路径[2] 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 - 成立合成生物 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动头部企业参与标准研制[3] - 牵头制定《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碳化硅外延片》等国家标准[3] - 江苏计划到2027年新制定未来产业标准100项以上 探索地方标准揭榜挂帅机制[3] 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 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 新担任工作组召集人486个[4] - 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以上[4] - 牵头研制智能制造 纳米制造 智能电网 新型储能系统等国际标准 包括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4] 标准化工作未来规划 - 计划围绕人工智能 物联网 循环利用 能耗能效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5] - 引导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 加强标准实施监测[5] - 推动标准与产业 财政 金融 税收等政策协同配套[5]
“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快构建先进制造标准体系
央视网· 2025-09-05 07:07
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强化先进制造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3] - "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国家标准发布与行业覆盖 - "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发布国家标准4000余项 [3]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3] - 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 新能源汽车领域95项 太阳能光伏领域221项 [5] - 智能工厂建设导则等国家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明确方向与实施路径 [9] 国际标准贡献与转化 - "十四五"期间牵头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发布国际标准532项 [8] - 牵头研制智能制造、纳米制造等国际标准为高端装备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合规路径 [6] - 新承担26个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 30名专家担任技术机构主席 [8] - 4210项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 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90% [8]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 - 累计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3万余家 先进级1200余家 卓越级230余家 [9]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提升22.3% [11] -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减少20.4% 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 [11] 标准实施与产业支撑 - 标准体系在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国家标准指导制造业企业数字化 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5] - 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要产业链的标准实施情况监测以确保效能发挥 [11]
以更优标准助力产业提质
期货日报· 2025-09-05 00:08
先进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累计发布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国家标准4000余项 [1] - 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 -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95项国家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并降低生产成本 [1] 细分领域标准应用成效 - 太阳能光伏领域221项国家标准防范非理性竞争并促进高质量发展 [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 - 智能工厂建设导则等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实施路径 [2] 智能工厂建设成果 - 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超3万家、先进级1200余家、卓越级230余家 [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研发周期缩短28.4%和生产效率提升22.3% [2] - 卓越级工厂不良品率下降50.2%且碳排放减少20.4% [2] 国际标准引领作用 - 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和脑机接口系列国际标准 [2] - 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贸易领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2] - 国际标准助推产业提升竞争力和便利国际贸易 [2]
市场监管总局:以标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环球网· 2025-09-04 16:22
制造业国家标准发布进展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发布600余项国家标准 支撑制造业高端化 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1] 高端化转型标准 - 围绕高端基础零部件 电动汽车 特种加工机床 起重机等重点领域发布国家标准 引领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跃升 [1] - 《动梁式龙门电火花成形机床 检验精度》国家标准突破传统机床行程和精度局限 提高大型精密零件加工精度 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大型零部件加工要求 [1] 绿色化转型标准 - 面向机械 化工 建材等行业发布能耗能效 污染物排放 绿色产品评价 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国家标准 促进绿色技术与装备规模化应用 [2] - 《冶金石灰窑中二氧化碳回收处置技术规范》推动碳捕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多家钢铁企业依据标准开展钢铁流程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实现吨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千克 [2] 智能化转型标准 - 强化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相关标准研制 发布智能装备 智能工厂等国家标准 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2] - 《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国家标准提供系统性转型框架 解决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中战略规划模糊 实施路径不清晰 新兴能力建设缺失及数据要素驱动不足等问题 [2] 未来标准制定计划 - 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 加大行业急需先进适用标准供给 加快标准更新升级 [3] - 重点围绕人工智能 物联网 循环利用 能耗能效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 [3] - 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链标准实施情况监测 推动标准与产业 财政 金融 税收等政策协同配套 [3]
钱塘“未来硅谷”要来了
每日商报· 2025-08-07 11:34
项目概况 - 钱塘区"未来硅谷"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并推进地勘作业[1] - 项目总建筑面积超15万平方米 包含21栋多层厂房、2栋高层厂房及1栋高层宿舍[1] - 选址青六路城市发展轴核心区域 东至青六中路南至金峰三路西至红泉路北至义隆路[1] 产业定位 - 重点聚焦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 - 致力于打造集研发生产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高地[1] - 将成为无人机技术区块链应用智能工厂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沃土[2] 设计特色 - 采用垂直产业链设计理念实现生产组装研发环节立体分布[1] - 首层9米独栋厂房满足重型设备安装需求[1] - 多层厂房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提升产业运作效率[1] 战略意义 - 推动钱塘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2] - 作为杭州面向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支点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转型[2] - 为杭州乃至全国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2] 配套设施 - 周边形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7、8号线双地铁站点提供出行便利[2] - 浙医一院钱塘院区加快建设提供医疗保障[2] - 优质教育资源环绕周边 钱塘高铁站建成后1小时直达上海[2] 时间规划 - 项目预计2028年9月完工[2] - 将实现下楼上班步行生活的理想状态[2]
云南聚焦三大重点任务梯度培育智能工厂
云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计划 核心观点 - 云南省六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计划2025-2027年通过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智能工厂建设,目标包括普及基础级、规模化先进级、突破卓越级及探索领航级智能工厂 [1][2] 基础级智能工厂推广 - 组织规上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鼓励企业制定建设提升计划并自评 [1] - 每年实施制造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改造项目,支持企业集成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 [1] - 目标到2027年,50%以上完成自评企业达到基础级水平 [1] 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 - 围绕重点领域每年认定一批先进级智能工厂,推进行业重点企业完成成熟度评估 [2] - 目标到2027年累计认定80个以上先进级智能工厂 [1][2] 卓越级与领航级智能工厂突破 - 支持先进级工厂向卓越级跃升,推动制造环节集成优化和AI技术融合应用 [2] - 鼓励卓越级工厂申报领航级,目标到2027年培育10个以上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 [1][2]
造“底板”锻“尖峰” 智能工厂“四级”培育精准施策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政策 -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通知,按照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培育智能工厂 [1] - 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四级梯度设计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制度创新,体现发展阶段科学划分和企业差异化诉求精准回应 [1] 智能工厂层级划分与目标 - 基础级面向刚起步企业,引导从"有设备"到"用数据"的基础转变 [2] - 先进级要求企业实现系统协同并具备行业影响力 [2] - 卓越级要求具备智能化优化能力,成为全国示范引领者 [2] - 领航级聚焦未来制造模式探索,强调全球竞争力和人工智能深度整合 [2][4] 政策实施特点 - 采取"普遍参与+重点突破"组合方式,基础级鼓励自评自建,先进级由地方认定,卓越级和领航级通过专家评审遴选 [3] - 政策差异化布局推动智能工厂建设,重点聚焦战略产业链和场景创新 [3] - 领航级通过"母工厂+复制推广"机制构建国际标准体系,增强中国制造全球价值链地位 [6] 领航级智能工厂特征 - 技术融合特征包括人工智能与制造深度耦合、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应用 [5] - 管理创新趋势包括运营智能体驱动的少人化管理、制造服务化、低碳可持续模式 [5] - 领航级工厂聚焦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等战略性产业,支撑高端产业自主可控 [6] 2025年培育行动新方向 - 深化数字化普及与网络化连接,新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场景要求 [8] - 首次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纳入典型场景,如生成式设计、智能排产 [8] - 显著提高安全可控与标准化要求 [9]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 - 卓越级智能工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超过80%制造业行业大类 [7] - 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提升22.3%,不良品率下降50.2%,碳排放减少20.4% [7] - 建设智能仓储、在线检测等优秀场景近2000个 [7] 产业链影响 - 卓越级和领航级工厂带动供应商优化运作模式,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 [9] - 智能工厂建设拉动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市场需求增长 [9] - 培育行动通过标杆效应和政策合力推动企业转型 [10]
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 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开启
中国证券报· 2025-06-24 04:25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 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1] - 培育行动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推动智能制造向更大范围拓展、更深程度渗透、更高层次演进[1][2] 培育层级划分 - 基础级智能工厂要求规上企业自评自建,聚焦数字化改造和网络化连接建设[2] - 先进级智能工厂需在基础级基础上打造区域行业领先标杆,聚焦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协同[2] - 卓越级智能工厂要求打造全国领先标杆,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升级,需已完成先进级建设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3] - 领航级智能工厂要求打造全球领先标杆,需为本行业领军企业且已获评卓越级,智能制造达到全球领先水平[3] 培育成效 - 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4] - 卓越级工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超过80%制造业行业大类,建设优秀场景近2000个[4] - 卓越级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提升22.3%,不良品率下降50.2%,碳排放减少20.4%[4] 基础要求 - 申报企业需为规上工业企业,近三年经营财务状况良好,无安全环保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5] - 工厂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等需安全可控,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可控[5] - 企业需建立智能工厂组织机制并拥有智能制造专业人才[5] - 基础级和先进级工厂需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卓越级需三级及以上,领航级需四级及以上[5]
四川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公示 长虹8家智能工厂榜上有名!
中金在线· 2025-06-20 10:14
四川省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 -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示首批104个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 [1] - 绵阳市共有19个智能工厂入选,占全省总数的18% [1] - 长虹控股集团旗下8家智能工厂入选,占绵阳入选总数的42% [1] 长虹控股集团智能工厂建设 - 公司入选的智能工厂包括长虹新能源、长虹空调、长虹新网科技、长虹爱创科技、长虹技佳、长虹模塑、长虹精密和长虹包装 [2] - 近一年来围绕"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五大路径推进智能制造 [2] - 对全球22个制造基地、65个制造工厂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 [2] - 通过"AI+制造"深度融合实现设备更新,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生产线 [2] 长虹智能制造实施情况 - 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替代传统人工生产 [3] - 生产过程实现高度透明化、可视化 [3] - 实施"双轮驱动"创新战略,以自主创新为内核、协同创新为外延 [3] - 通过"智改数转"构建全体系、大规模、高质量制造能力 [3] 长虹未来发展规划 - 8家入选工厂将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作用 [3] - 将继续推进各制造基地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 [3] - 重点提升制造能力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