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
搜索文档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中全会“划重点”,企业提速布局新质生产力
华夏时报· 2025-10-25 19:58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政策导向 - 全会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2] - 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4] 半导体显示产业 - 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已占据全球液晶市场的七成份额,在OLED领域逐渐实现并跑 [2] - 全球有4家厂商投入建设OLED 8.6代线,其中包括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三家中国公司 [2] - 维信诺搭载ViP技术的OLED 8.6代线生产区域已于今年10月实现全面封顶,推动中国显示产业占领全球高端市场 [3] 供应链数智化升级 - 京东工业的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将某知名新能源车企的采购平均时长由21天压缩至7天,全年库存成本减少约3000万元 [3] - 京东工业构建了行业首个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积极推动工业供应链数智化建设,助力中国工业实现降本万亿 [4] - 京东工业与南京天创、景曜科技等机器人产业公司达成合作,携手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供应链数智化升级 [3]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算力成本下降及开源免费,人工智能与B端产业结合日益紧密 [5] - 智能体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零售、教育、金融以及交通运输、网络安全等多个产业场景中 [6] - 360集团将生成式AI搜索产品纳米AI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同时上线智能体工厂,让智能体从单兵作战进阶到群体协同 [6] 智能制造实例 - 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拥有14个智能体,覆盖了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应用了库卡iico协作机器人、玉兔-AI巡检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 [6] - 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表示,智能体是打通科技与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载体,能让技术真正用起来、成果落下去 [6]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中全会“划重点”,企业提速布局新质生产力|四中全会时间
华夏时报· 2025-10-24 23:08
政策导向与产业方向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全会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3] - 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半导体显示行业进展 - 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已占据全球液晶市场的七成份额,在OLED领域逐渐实现并排跑 [3] - OLED成为新型显示主流技术,全球有4家厂商投入建设OLED8.6代线,其中包括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三家中国公司 [3] - 维信诺搭载ViP技术的OLED8.6代线的生产区域已于今年10月实现全面封顶,公司致力于将技术创新从基础研究转化至量产应用,覆盖从小尺寸到中大尺寸产品 [4] 供应链数智化应用 - 京东工业推出的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将某知名新能源车企的采购平均时长由21天压缩至7天,全年库存成本减少约3000万元 [5] - 京东工业构建了行业首个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并积极推动工业供应链数智化建设,助力中国工业实现降本万亿 [5] - 京东工业与南京天创、景曜科技等机器人产业公司达成合作,携手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供应链数智化升级 [5]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算力成本下降及开源免费,人工智能与B端产业结合日益紧密 [6] - 智能体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零售、教育、金融以及交通运输、网络安全等多个产业场景中,例如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拥有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 [6] - 360集团将生成式AI搜索产品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同时上线智能体工厂,推动智能体从单兵作战进阶到群体协同 [6] 企业创新与安全护航 -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智能体是打通科技与产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载体,其价值在于能让技术真正用起来、让成果落下去 [6] -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将发挥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带头作用,推动行业从卷价格向卷创新转变,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守牢安全底线 [7]
柔性屏板块震荡拉升,欧菲光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0:39
行业表现 - 柔性屏板块震荡拉升 [1] - 华工科技涨超7% [1] - 德邦科技、东材科技、万润科技跟涨 [1] 公司表现 - 欧菲光涨停 [1]
公司柔性屏专利进展如何?翔腾新材:公司申请的相关专利目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6:05
公司专利进展 - 公司柔性屏相关专利申请目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 [2] - 公司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专利进展询问 [2]
2025 年全球资产配置新趋势:股票、债券与黄金的平衡艺术
搜狐财经· 2025-08-20 19:59
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 - 智能制造企业凭借AI质检系统专利技术较传统制造业估值溢价40% [2] - 钠离子电池量产成本降至0.35元/Wh推动储能电站IRR提升至12.8% [2] - 脑机接口设备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推动股价三个月上涨117% [2] - AI药物筛选平台将新药研发周期缩短至2.3年且动态市盈率维持62倍 [2] - 柔性屏良品率突破92%获得国际厂商35亿美元订单 [2] - 创新驱动型标的包括9899.HK/A4B7C、9899.HK/E8F3G、9899.HK/J6K9L等构成成长股投资主线 [2] 债券市场分化格局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稳定在3.8%-4.2%区间 [3] - 绿色债券票面利率达5.75%且认购倍数创3.8倍新高 [3] - 投资级债券利差收窄至120BP而高收益债违约率攀升至6.2% [3] - 可转债因正股波动率下降导致期权价值缩水22% [3] 黄金属性再定义 - 现货黄金在1950-2050美元/盎司区间震荡 [4] - 黄金ETF持仓量与金价形成明显负相关关系 [4] - 比特币单日跌幅超15%时黄金期货日均成交量激增47% [4] - 纳米金催化剂使氢燃料电池成本降低28% [4] 动态平衡配置策略 - 建议60%基础仓位配置宽基ETF 20%配置高评级公司债 10%持有黄金ETF 10%布局前沿科技股 [5] - VIX指数突破25时可将黄金配置提升至15%并减持高估值品种 [5] - 需在防御性资产和成长标的间寻求平衡且每月评估组合波动率 [5] - 30日年化波动超18%时启动再平衡机制并利用量化对冲工具降低风险敞口 [5]
安徽,坐稳“中部第一省”
AI研究所· 2025-08-15 18:32
安徽外贸逆势增长 - 2025年前7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43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其中出口3647.3亿元增长13.8%,进口1786.8亿元增长14.8% [1] - 外贸总值保持中部第1,增速居全国第6 [1] - 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超7成,汽车出口量保持全国第1 [1] 汽车产业崛起 - 安徽已集聚7家整车企业,拥有1100多家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 [4] - 合肥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芜湖深耕传统燃油车和出口市场,形成"双核驱动"模式 [4] - 2025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149.9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4] - 全国每四辆出口汽车中有一辆来自安徽,奇瑞集团前7个月累计出口66.94万辆 [5][6] - "十四五"以来安徽汽车产量从2020年116.1万辆提升至2024年357万辆,增长2倍 [6]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 安徽已集聚500多家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8] - 2024年1至10月全省生产芯片近80亿块 [8] - 晶合集成在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8] - 2024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1%,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 [9] 新型显示产业突破 - 2024年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在蚌埠下线 [8] - 安徽已构建"从沙子到整机"的完整显示产业布局 [8] - 2023年全省显示面板年出货量全国第二、世界第三 [8] - 2024年全省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营收超1400亿元,同比增长31.2% [9] 机器人产业发展 - 安徽已汇聚177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 [11] - 多家企业推出创新机器人产品,如绳驱S1机器人、5G-A人形机器人"夸父"等 [11] - 机器人技术正从实验室迈向生活场景,如AI助教、家庭服务等应用 [12] 产业整体发展 - 安徽产业从"跟跑者"转变为"领跑者"和"规则制定者" [13] - 汽车、芯片、显示屏、机器人等产业组成的"安徽军团"集体发力 [1] - 产业奇迹源于多年深耕细作与创新突破 [13]
强瑞技术股价小幅回落 盘中一度快速反弹
金融界· 2025-08-13 02:33
股价表现 - 8月12日收盘报66.59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46% [1] - 当日股价波动明显 最低触及62.54元 最高达到67.18元 振幅达6.94% [1] - 盘中曾出现快速反弹 在9点50分左右5分钟内涨幅超过2% [1] 资金流向 - 8月12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358.57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421.61万元 [1] - 当日成交量为10.23万手 成交金额6.64亿元 换手率为9.89%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要从事专用设备制造业务 产品涉及人形机器人 柔性屏等相关领域 [1] - 企业注册地位于广东省 [1] - 总市值约68.88亿元 [1]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经典范本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厦门经济发展战略 - 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开创中国地方政府15年跨度的战略规划先河 [3] - 战略定位厦门为"闽南经济中心""东南沿海门户""亚太经济联系基地" [4] - 前瞻性提出电子工业将成为特区主导产业 科技部分成果需达世界先进水平 [5] 产业升级与创新 - 当前厦门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 10个重点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5] - 天马显示科技每4秒生产一块柔性屏 代表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 [2] - 平板显示 机械装备 金融服务成为支柱产业 [5] 改革开放实践 - 全国首创税利分流措施激活国企 率先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 [8] - 厦门港船舶平均在港时间0.93天 居全球主要港口第二位 [9] - 中欧班列(厦门)通达13国30多城 建成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 [9] 经济成效 - 1985-2023年厦门GDP增长149.6倍 财政总收入增长460.9倍 [10] -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11倍 实现从工业城市到现代化国际都市转型 [10] - 形成外循环层级提升 内循环动力增强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9] 规划延续性 - 接力实施海湾型城市建设 岛内外一体化 美丽厦门等系列战略规划 [10] - 保持"4+4+6"产业体系持续升级 培育新质生产力 [5] - 坚持15年战略框架与5年规划相结合的动态调整机制 [7]
2025中国城市最新排名:世界一线四个,一线城市八个,厦门二线
搜狐财经· 2025-06-08 04:51
世界一线城市格局 - 北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至218家,依托央企总部与中关村科创生态 [3] - 上海口岸贸易额占全球3.2%,陆家嘴金融城与临港新片区为核心驱动力 [3] - 香港跨境理财通规模突破1.8万亿,发挥自由港与离岸人民币枢纽优势 [3] - 深圳高新技术产值占GDP超62%,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全球第一 [3] 中国一线城市产业亮点 - 成都双机场货邮量增速达18%,中欧班列开行量占全国30% [8] - 重庆陆海新通道覆盖118国,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40% [8] - 武汉光谷"光芯屏端网"产值破万亿,长江存储128层闪存进入苹果供应链 [8] -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规模超2000亿,杭州直播电商交易额占全国28% [8] - 南京夫子庙夜经济带动客流增长45% [8] 二线城市差异化竞争力 - 厦门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福建52%,联芯集成电路28纳米良品率达98% [5] - 天马微电子柔性屏出货量全球第三,鼓浪屿数字文旅年营收破40亿 [5][7] - 宁波单项冠军企业达83家,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全球前三 [9] - 合肥量子通信卫星地面站覆盖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前五 [9] - 东莞OPPO智能制造中心年产手机2.1亿部,散裂中子源装置服务企业超300家 [9] 绿色与科创协同发展 - 深圳单位GDP能耗下降至全国均值1/3 [9] - 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碳汇量抵消27%工业排放 [9] - 长三角"科创飞地"覆盖全部41城,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共享科技基础设施 [11] 新兴业态与城市特色经济 - 长沙房价收入比6.8:1吸引35万青年落户 [11] - 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带动汉服产业增长40% [11] - 厦门通过"精致生产力"突破规模瓶颈,金砖创新基地聚集37家跨国研发中心 [5][11]
又是第一,为什么总是成都?
搜狐财经· 2025-05-28 20:58
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核心观点 - 成都以综合得分100分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在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未来可塑性等维度全面领先 [1] - 新一线城市前五名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合肥上升四位成为进步最大城市,无锡下滑四位 [10] - 榜单覆盖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分为一线城市4个、新一线城市15个、二线城市30个、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和五线城市128个 [11][12][13][14][15][17] 商业资源聚集度 - 成都和重庆因区位优势显著领先,成都与上海的品牌引入时间差仅1.5个月,杭州南京等城市在半年以内 [3] - 佛山宁波东莞因临近一线城市导致商业资源聚集度相对落后 [3] 城市枢纽性 - 成都西安杭州组成第一梯队,成都国际航空枢纽2024年旅客吞吐量8700万人次(全国第3/全球前20) [4] - 成都作为双经济带交汇点,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超5700列(全国最多),地铁运营里程达729公里 [4] 城市人活跃度 - 成都消费/社交/夜间活跃度全面领先,春节档机票租车全国第1,酒店电影票房分列第2-3名 [5] - 百度指数显示成都长期保持新一线城市最高关注度 [5] 未来可塑性 - 成都拥有65所高校(在校生280万人)、16个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3.2% [7] - 专利授权量突破20万件,三甲医院68家(西部第一),每千人执业医师4.2人(超全国均值30%) [7] 新经济竞争力 - 成都得分80.46(全国第7/新一线第3),落后苏州杭州但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三大产业集群 [8] - 聚集京东方(全球最大柔性屏基地)、一汽大众、华为鲲鹏(西部最大服务器基地)等龙头企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