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储能产品

搜索文档
特斯拉第三季度储能装机量飙升至12.5吉瓦时,创历史新纪录
新浪财经· 2025-10-03 12:56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储能业务表现强劲,装机量创下12.5吉瓦时的公司历史新纪录,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 [2][5][6][8] - 全球储能市场蓬勃发展,为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持续扩张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需求背景 [13][14][22] - 公司对能源业务高度重视,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产能释放将助推未来增长 [10][12][18][21] 业务表现 -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储能产品装机量达到12.5吉瓦时,创下公司历史新纪录 [2][6][8] - 公司第三季度电动车交付量超过49.7万辆,生产量超过44.7万辆,电动车业务与储能业务均创下交付量和装机量新纪录 [2][7][8] 战略与公司重视度 - 特斯拉能源部门公布了第三季度储能设备部署数据,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亲自转发消息,显示公司对能源业务发展的高度重视 [9][10][11] - 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产能持续释放,不断助推业务增长 [12][21] 行业背景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企业对外公布的储能订单累计达225起,总容量达到405.919吉瓦时,反映全球储能市场火热 [14][15][22] - 新型储能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客观需要,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16][17] 未来展望 - 市场分析师对特斯拉能源业务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因其需求持续攀升 [18] - 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将于10月23日发布,可能进一步披露能源领域发展细节,股东大会定于11月7日召开,预计展示更多创新突破 [19][20][21]
同比增7.4%!特斯拉Q3交付量创纪录,股价却跳水!
搜狐财经· 2025-10-03 00:49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为497,099辆,远超市场预期,同比增长7.4% [1][4][5] - 尽管交付量创纪录,但公司总市值表现疲软,股价高开低走,下跌超过2% [1] - 华尔街分析师认为强劲表现得益于中国市场复苏和美国税收优惠到期前的需求释放,但关注点已转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长期机会 [9][10][11] 生产与交付表现 - 第三季度全球总产量为447,450辆,同比下降4.8% [4][5] - Model 3/Y车型交付量达481,166辆,同比增长9.4%,显著高于预估的424,828辆 [4][5] - 其他车型交付量为15,933辆,经营性租赁占比为7% [5] - 上海超级工厂9月交付量超过9万辆,中国市场销量超7.1万辆,环比增长25% [6] 储能与新兴业务 - 储能产品装机量达到12.5吉瓦时,创下新高,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持续助推业务增长 [4] -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于2025年年底推出,将具备类似人类的精细操作能力 [8] - 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业务在美国得州和加州持续拓展营业范围和时长,应用已向公众开放下载注册 [8] 市场与分析师观点 - 中国市场呈现强劲复苏势头,美国市场因电动汽车税收优惠取消前需求提前释放 [9] - 欧洲市场被指出仍然是公司的一个薄弱环节 [9] - 分析师强调,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已从短期交付数据转向公司作为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企业的长期潜力 [9][11] 未来重要事件 - 第三季度财报将于北京时间10月23日发布 [7] - 2025年股东大会将于北京时间11月7日召开,届时将进一步披露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电动车、能源等多领域的进展 [7][8]
特斯拉Q1业绩解读
数说新能源· 2025-04-23 16:46
一季度业绩 - 销量下降原因包括MY产线升级影响7周生产以及品牌遭受敌意 [1] - 盈利下降受销量下滑及研发支出(机器人、robotaxi等)影响 [1] 机器人业务 - 2024年底将在Austin工厂部署数千台机器人 2030年目标100万台(可能提前至2027年)[1] - 供应链受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影响 将加强本土化生产 [1] 关税与供应链策略 - 本土化程度:美国85% 中国95% 通过垂直整合降低关税影响 [1] - 关键零部件采用双供应商策略(来自不同国家)以分散风险 [1] - 欧洲布局:在三大欧洲区域附近生产零部件 [1] Robotaxi规划 - 2024年6月Austin试点 年内部署数百台 2025年下半年目标百万台 [1] - 目标市占率90% 美国多城市验证后快速推广 [1] FSD进展 - 无人监督自动驾驶功能或于2024年底前向私人车辆开放 目前处于安全测试阶段 [2] 低价车型战略 - 计划未来10个月内在美国投产 通过现有产线改造降本(非新建)[2] - 上海工厂生产效率:当前33秒/辆 目标5秒/辆 一体化压铸技术持续优化 [2] 储能业务 - 单季度毛利率创新高至29% 未来规模将扩大至Twh级别 [2] - 储能电池依赖中国供应链 美国本土化产线正在调试中 [2] 电池技术 - 单位成本持续优化 具备低价销售潜力(可转型为供应商)[2] - 电池原材料自主化取得阶段性成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