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气装备用电缆
icon
搜索文档
华菱线缆上半年主要业绩指标均有增长 新兴领域需求释放成主因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13: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1.90亿元,同比增长12.3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364.11万元,同比增长4.7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5435.96万元,同比增长10.98% [1]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1] 业务板块增长 - 特种电缆业务实现营收8.76亿元,同比增长15.23% [1] - 电力电缆业务实现营收6.45亿元,同比增长10.18% [1] - 电气装备用电缆业务实现营收4.37亿元,同比增长13.05% [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实施产品研发和重大改进项目共31项,包括16项新品研发和15项重点改进项目 [2] - 研发方向聚焦新能源、风电、矿山、工程机械、海洋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2] - 推出航空航天用耐高温耐辐射电缆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用高导电率高柔性电缆等新产品 [2] 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机遇 - 公司在特种电缆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业绩增长符合市场预期 [2] - 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为公司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2] - 国家对新质生产力的大力推动为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领域带来广阔前景 [2] 战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深耕特种电缆市场并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客户 [2] -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2] - 加强内部管理并优化运营效率以确保实现全年业绩目标 [2]
华菱线缆中标4.56亿新能源项目 内生外延并举第一季扣非增101%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43
市场拓展与中标情况 - 公司近期在电力新能源领域中标多个项目,合同金额共计4.56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0.97% [2] - 具体中标项目包括国家电网华东区域10kV电力电缆项目(2.27亿元)、低压电力电缆项目(1.59亿元)、华中及川渝区域10kV电力电缆项目(4603.96万元)等 [2] - 2025年以来累计中标合同金额达8.79亿元,包括4月份披露的4.23亿元电力及轨道交通领域项目 [1][2][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达41.58亿元,同比增长19.82% [1][6]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26.07%,扣非净利润8524万元,同比增长37.73% [6]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5亿元(同比增长11.38%),归母净利润3216.14万元(同比增长55.54%),扣非净利润2795.38万元(同比增长101.34%) [6] 业务结构与增长 - 特种电缆业务2024年营收21.36亿元(占比51.36%),同比增长18.44% [3] - 电力电缆业务营收15.79亿元(占比37.99%),同比增长26.47% [3] - 海外市场收入约2亿元,同比增幅达250% [4] 客户与订单 - 客户以大型央国企为主,包括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神华、江西铜业、中国中铁等 [4] - 在手订单充足,覆盖军工、能源矿山、冶金建筑、轨交石化、工程装备等领域 [4] 产能与资本运作 - 2025年6月定增获通过,拟募资不超过12.15亿元用于新能源电缆、高端特种电缆等产能建设项目 [5] - 全国营销网络拓展至14个办事处 [4] 研发与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7.03%),研发人员占比11.35% [7] - 拥有有效专利345项(含发明专利54项),解决军工及特缆领域多项核心技术难题 [7] - 拟收购星鑫航天以深化航空航天材料布局,系上市后首单市场化并购 [7] 行业地位 - 位列"中国线缆行业100强"前50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特种电缆十大品牌" [6]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高壁垒领域 [3][6][7]
2025年中国电线电缆价值链分析:原材料是电线电缆生产最大的成本来源,国内电线电缆价值链重心后移
前瞻网· 2025-05-08 16:13
电线电缆行业成本构成 - 电线电缆生产制备中原材料是最大成本构成 上游主要为铜铝及其合金、橡胶、聚乙烯等基础材料行业 中游为电线电缆制造企业 下游为工程机械、通信、电力及建筑等行业 [1] - 电力电缆领域原材料成本占比极高 东方电缆、远程股份和宝胜股份的电力电缆业务原材料成本占比均超过95% 制造费用占比1%-3% 人工成本占比0 7%-2 1% [2] - 电子装备用电缆原材料占比约90% 低于电力电缆 制造费用占比约5% 人力成本占比3 5%-5% [5] - 全行业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71% 劳动力成本占比14% 设施成本占比10% 电力成本占比5% [6] 电线电缆行业价格形成机制 - 行业价格由供应端、制造端和经销渠道的增值溢价及消费需求弹性共同作用 形成逐级传导路径 [10] - 供应端成本包括研发、技术、人力、设备厂房及燃料动力等 传导至制造端成为生产成本 [10] - 制造端综合生产成本、研发成本、供需溢价和企业利润形成制造端价格 传导至经销渠道 [10] - 经销渠道叠加制造端价格、品牌溢价和渠道成本形成最终价格 消费市场需求弹性反作用于供应和制造端 [10] 电线电缆行业价值链趋势 - 行业价值链呈现"重心后移"趋势 传统生产制造环节价值最低 [12] - 产品销售、后市场服务、创新模式及全产业链数字化信息化价值持续上升 [12]
华菱线缆中标4.23亿电缆项目 特种电缆连续两年营收占超51%
长江商报· 2025-04-07 09:07
业务扩张与中标项目 - 公司在电力和轨道交通领域中标合同金额共计约4.23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0.18%[1][2] - 电力领域中标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配网材料第二批框架招标项目,包括10k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防蚁阻燃型)及低压电缆两个子项目,中标金额分别为1.2亿元、1.3亿元[2] - 轨道交通领域中标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中公司重庆轨道交通24号线项目,分为耐火电缆采购、阻燃电线电缆两大部分,合同金额分别为5897.1万元、1.14亿元[2] 业务增长与市场拓展 - 2024年电力电缆业务实现营收15.79亿元,同比增长26.47%;特种电缆业务实现营收21.36亿元,同比增长18.44%[1][2] - 特种电缆占营收比重连续两年超过50%,2023年和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1.96%、51.37%[1][2] - 电力新能源领域在国网总部10千伏中压电缆品类取得突破,南网累计中标2.9亿元[3] - 轨道交通领域新中标深圳地铁6、7、12号线、深汕铁路、中铁广州局集团技改工程及长沙段配电改造工程共计1.66亿元,并入围中铁广州局27.5kV电缆、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短名单[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达41.58亿元,同比增长19.82%;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26.07%[4] - 研发费用达1.34亿元,同比增长17.03%[5] - 近五年研发费用累计达4.79亿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0.52亿元、2021年0.8亿元、2022年0.98亿元、2023年1.15亿元、2024年1.34亿元)[5] 研发与创新 - 完成深海机器人用柔性脐带缆的国产化试用,航空用铝合金导线国产化鉴定,以及35kV风力发电用耐扭转电缆6套产品交付[5] - 截至2024年底,拥有已授权的有效专利共345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0余项[5] - 2024年围绕国、省重大战略需求,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解决军工、特缆领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全年立项达46个[5] 战略布局 - 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湖南星鑫航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深化航空航天等领域业务发展,加速高端线缆及新材料领域的产业整合[6]
华菱线缆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海外业务收入飙升250%
经济网· 2025-04-01 09:31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8亿元,同比增长19.82%,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26.07% [1]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2元(含税) [1] - 海外市场业务收入约2亿元,同比增幅达250% [1] - 研发费用达1.34亿元,同比增长17.03% [1] 业务发展 - 能源分部保持淮北矿业、山东能源、中煤、陕煤等战略客户,新开发矿用通信电缆在盘江精煤取得批量销售,单笔合同超千万 [1] - 完成深海机器人用柔性脐带缆国产化试用,航空用铝合金导线国产化鉴定,铝合金避雷线研发及35kV风力发电用耐扭转电缆6套产品交付 [1] - 开发机器人电缆具有耐扭转性能,弯曲寿命2000万次以上,适用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深海机器人等移动部位 [2] 行业机遇 - AI、机器人、生物医疗等新技术产业为线缆行业带来新机遇,AI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对智能复合传输数据线缆提出更高要求,AI设备散热需求推动耐高温线缆材料使用 [2] - 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对轻量化、耐扭转特种控制缆需求加大 [2] 战略规划 - 公司将紧跟人工智能、机器人、高频通信等新产业领域,探索以特种电缆和新产业为主的第二增长曲线 [2] - 通过产业+资本双轮驱动,聚焦特缆等核心产业链和市场,借助资本市场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上下游产业链优质企业并购整合与产业协同 [2] - 目标建成高端线缆集成和智能复合传输世界一流领军企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