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证监会就优化财政资源规则进行谘询以促进场外衍生工具和其他产品的市场发展
智通财经· 2025-07-14 19:44
证监会中介机构部执行董事叶志衡博士表示:"将我们的场外衍生工具资本规定与全球标准接轨,对巩 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至关重要。我们深信这些具前瞻性及包容性的建议将利便创新,并推动香港 的离岸人民币、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数字资产市场的持续发展。" 7月14日,香港证监会就《证券及期货(财政资源)规则》(《财政资源规则》)修订版草拟本和相关指引展 开公众谘询,以实施一套适用于从事场外衍生工具活动的持牌法团的资本规定(场外衍生工具资本规 定),该套规定与国际标准看齐。 与此同时,证监会就早前对《财政资源规则》的若干修改所进行的谘询,发表谘询总结。 根据建议,早前所提出的场外衍生工具资本规定已参照近期香港《银行业(资本)规则》及《巴塞尔框 架》所作的修改而进行微调。适用于交易商经纪的资本规定亦将大幅降低,而适用于持牌法团的转移定 价处理方式将予以简化,以反映证监会在2017年谘询期间所收集的意见。 此外,为支持持牌法团的业务发展及多元化,证监会建议对《财政资源规则》作出多项其他修改,措施 包括利便持牌法团买卖中国内地及新兴市场股票、大宗商品和碳产品,以及在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买 卖数字资产期货及期权。与 ...
“中国制造”品质越来越高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制造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变化。到2024年,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 第一。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生产体系。产业科技创新持 续推进,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不断涌现,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从新材料研发 到自动化方案再到智能制造产品,我国制造业企业将创新成果带到世界各地,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活 力。 对于"中国制造"何以实现向高品质的华丽蜕变,德国工业联合会中国代表埃莉萨·赫尔哈格尔给出了一 个中肯的答案: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受益于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国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目标 时参考了德国的经验,但相较于德国,中国实施的力度更强。 的确,为推进制造业发展,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接续出台相关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强--2015年,我国 提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 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将其作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202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 意见,部署加快 ...
首钢股份(000959) - 2025年5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30 10:30
绿色低碳发展 - 构建低碳管理体系,搭建智慧碳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化管理工作,2023 年 7 月发布《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明确四项规划原则和低碳路线 [1] - 形成低碳技术和管理优势,如京唐公司高炉球团比例达 55%,年减排 CO₂达 10%以上;京唐、迁钢公司完成 50%大废钢比连浇生产;购买绿电占外购电量 20%以上;开展多项低碳技术研究 [1][2] - 2025 年围绕减碳开展研究,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推动供应商碳足迹认证 [2] 硅钢产品 - 无取向电工钢市场中低端供大于求,高端需求增长,公司推进高端产品应用提升竞争力 [3] - 取向电工钢需求因政策和产业发展增长,预计高牌号需求持续增加,供需紧平衡,公司发力高端市场 [4] 汽车板产品 - 2024 年产量 439.4 万吨,同比增长约 9%,超国内汽车行业增速 5 个百分点,2019 - 2024 年产量复合增长率 7.6% [5] - 依托优势推进特色产品,推出绿色低碳钢产品系列,提供个性化方案保障盈利,后续提升供应能力 [5][6] 中厚板产品 - 2024 年产量超 260 万吨,应用广泛,当年实现多项突破 [7] - 未来结合市场需求推进增量及结构优化,挖掘新兴产业需求,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7] 降本增效 - 围绕“极致效率、极致能效、极优配置、极低成本”开展工作,建立指标体系推进重点工作,深化对标工作优化指标体系,打破壁垒协同降本 [8] - 降本增效增强企业经营韧性,将持续深入推进 [8] 资本开支与折旧 - 2024 年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37.64 亿元,2025 年计划支出 41.26 亿元,2026 年预计与 2025 年持平,投资聚焦战略产品升级、智能制造和节能改造项目 [10] - 2024 年折旧及摊销 80.36 亿元,偏高原因是产线建设和投资影响,预期未来折旧费用会降低 [10]
生态社区是什么样的社区?
中国环境报· 2025-05-16 08:19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公开展示100个左右生态社区典型案例 [1] - 生态社区建设从"环境改善"向"价值创造"转型,内涵扩展为低碳、宜居、清洁、宁静、和谐五大特征 [1] - 生态社区是绿色社区升级版,强调生态文化涵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微观实践载体 [1] 生态社区五大核心特征 低碳 - 通过绿色低碳产品和技术构建生活场景,推广屋顶光伏、小型风电等分布式能源,配套社区储能设施 [1][3] - 推动零碳社区建设,形成节能高效的物质循环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材 [3] - 布设充电桩网络、共享单车站点,推进社区海绵化改造 [3] 宜居 - 构建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布局口袋公园、社区农场等绿地空间,营造"推窗见绿"意境 [2][3] - 完善无障碍设施和老年儿童活动场地,加强生态景观设计 [3] 清洁 - 推进"无废社区"建设,设置资源回收站点促进固废资源化,科学布局垃圾分类投放点 [4] - 推广太阳能灭蚊灯、无人清扫车等设备,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4] 宁静 - 采用生态绿墙、双层隔声玻璃等物理降噪措施,在公共区域设置静音提示牌 [4][5] - 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施,推行社区周边"静音时段",通过水景竹林弱化噪音 [5] 和谐 - 建立多元参与机制,统筹社区企事业单位力量,成立居民生态委员会引入专业人才 [5] - 通过艺术墙、共享书屋等载体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消费和出行行为 [5] 生态社区建设实施路径 - 构建社区绿色能源体系,实现能源自给效率提升 [3] - 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化,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3] - 组织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协助规划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 [5]
海南开发建设碳普惠体系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23:41
碳普惠体系建设 -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张静表示海南多措并举建设碳普惠体系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推动绿色发展[1] - 碳普惠是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增汇行为进行量化后赋予信用指标并运用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市场交易等方式建立的正向引导机制[1] 制度体系与管理系统 - 海南于2023年公布《海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碳普惠、碳账户等基本概念并规范了低碳场景管理、碳普惠方法学管理等内容[1] - 依托"海易办"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碳普惠管理系统[1] 低碳场景创建 - 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将经营场所、公共场所、公共机构等打造成为低碳场景实现"一网通办""零跑动"、新能源汽车出行、步行和亮码办事四大绿色应用场景[2] - 在绿色低碳行为中实现碳积分收集与权益兑换[2] 碳普惠方法学开发 - 海南发布了《海南红树林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海南省碳普惠(橡胶林碳汇)方法学》鼓励科学申报项目减排量[2] - 依托相关方法学开发了万宁小海、琼海沙美内海红树林碳汇和白沙地区橡胶林碳汇等减排项目备案减排量合计超过24000吨[2] 减排量消纳与价值实现 - 倡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海易办"碳普惠管理系统自愿购买减排量实施碳中和[2] - 鼓励大型活动自愿购买减排量实现碳中和并积极探索"司法+碳汇"实践拓展生态产品消纳场景[2] 未来发展计划 - 海南将依托丰富的蓝碳资源以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库资源培育和开发更多蓝碳、绿碳和低碳产品相关方法学[3] - 计划创建绿色景区、绿色酒店等低碳场景健全碳普惠激励机制向全社会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3]
乳业ESG进阶背后:信披缺口暴露减碳短板 平衡经济效益需内外兼修
中国证券报· 2025-05-12 05:10
ESG理念渗透乳制品行业 - 乳制品行业正经历绿色变革,头部上市乳企MSCI ESG评级位居行业前列,H股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全面细致,A股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降幅超预定目标 [1] - 行业在碳排放信息披露和减碳实践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但全价值链减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范围三碳排放核算覆盖率低,包装回收、供应链碳管理等环节技术标准缺失 [1] - 构建覆盖从饲草种植到终端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建立可量化的ESG价值转化机制,是乳企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 [1] 碳排放信息披露进展 - 上市乳企ESG信息披露改善,9家H股上市乳企均已披露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A股上市乳企中阳光乳业、皇氏集团等7家尚未披露首份ESG报告 [1] - 11家披露2024年ESG报告的A股上市乳企中,伊利股份、新乳业等5家明确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一和范围二数据 [2] - H股上市乳企在碳排放披露方面整体表现优于A股,蒙牛乳业、中国飞鹤等4家明确披露了范围三数据,核算范围涵盖运营、配送、差旅等细化指标 [3] 减碳实践成效 - 新乳业2024年工厂端减排二氧化碳27736吨,庄园牧场2024年范围一、范围二碳排放量较2022年分别降低1.4%、1.3% [2] - 伊利股份2030年单吨产品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减少50%的目标已在2024年超额完成,新乳业2024年1千克乳品加工碳排放强度相比2021年下降25% [3] - 蒙牛乳业2024年评估了价值链上下游温室气体排放源,已完成对现代牧业、中国圣牧两个核心原奶供应商的采购原奶碳排放核算工作 [4] 全价值链减碳挑战 - 范围一、范围二披露率提升,但范围三信息披露缺位,暴露出全价值链减碳与核算短板 [4] - 碳排放监测核算存在难点,碳足迹来源覆盖不足、中小乳企体系建设和执行不完善等问题长期存在,可持续包装成本高、回收率低、行业壁垒多 [4] - 伊利股份2024年已完成范围三盘查目标,对全部核心原奶供应商进行碳盘查,计划2030年完成对全部核心原辅料供应商的碳盘查,截至2024年末已完成47.2% [5] ESG与品牌溢价 - 2024年头部乳企将ESG实践成果和关键绩效融入品牌战略,伊利股份提供6款碳中和产品和多款减碳产品,蒙牛乳业完成多款产品碳中和认证工作 [6][7] - 当前市场尚未成熟到消费者愿为ESG买单,但ESG做得好能提升品牌好感度,需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将ESG优势转化为长期价值 [7][8] - 乳制品企业需从内部管理、外部融资、品牌价值和市值管理等多方面,找到ESG实践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8]
第137届广交会圆满落幕 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
广州日报· 2025-05-06 05:07
现场意向出口成交持续增长。现场意向出口成交254.4亿美元,增长3%。参展企业普遍反映,质量性能 好、创新特点强、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更受青睐,境外采购商下单积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拓展多元化 市场的信心。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许晓芳)5月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下展在广州圆 满落幕。记者从广交会获悉,本届广交会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截至5月4日(下同),共有来自 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8938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第135届广交会同比(下同)增长17.3%。现场意向出 口成交持续增长。现场意向出口成交254.4亿美元,增长3%。 值得关注的是,新老采购商踊跃参会,到会人数分别达171750人、117188人,分别增长14.6%、 21.4%。新兴市场仍是广交会最大客源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187450人,增长17.4%,占比达 64.9%。金砖国家采购商72417人,增长24.1%。共有140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增长17.6%。头部跨国采 购企业达376家,创历史新高。 外贸新动能加速释放。本届广交会上,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大量涌现,绿色低 碳、智能化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