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细胞培养基
icon
搜索文档
赛默飞完成40亿美元收购,填补自身技术空白
仪器信息网· 2025-09-04 09:51
收购交易概述 - 赛默飞世尔科技以40亿美元现金完成对Solventum公司纯化与过滤业务的收购[1] - 交易于2025年9月3日完成 标志着公司在生物制药 医疗健康及工业过滤领域技术整合的关键进展[1] - Solventum业务原为3M医疗健康部门核心资产 2024年独立分拆 专注生物制剂 医疗设备及工业应用的高精度过滤解决方案[1] 被收购业务概况 - Solventum纯化与过滤业务2024年营收达10亿美元[1] - 业务覆盖生物制药 微电子 食品饮料及饮用水等多个关键领域[1] - 收购包括先进膜过滤 微流控芯片及高通量纯化系统等专利技术[1] 技术协同效应 - 过滤技术与现有细胞培养基 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产品形成协同[1] - 技术应用于生物制药上游细胞培养液澄清和下游病毒灭活 蛋白纯化环节[2] - 整合后过滤与分离业务直接服务单克隆抗体 基因治疗及mRNA疫苗生产[2] 市场拓展方向 - 新增医疗设备过滤解决方案包括透析器 呼吸机滤网等医疗应用[3] - 工业用高精度过滤器覆盖半导体制造中的超纯水处理系统[3] - 通过本土化生产基地缩短交付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 特别针对亚洲生物制药市场[4] 战略发展规划 - 收购是公司生命科学2030战略的重要环节[4] - 计划针对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推出定制化过滤解决方案[4] - 开发可重复使用或低耗材过滤系统响应全球碳中和趋势[5] - 通过AI算法实现过滤过程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 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6] 行业竞争影响 - 技术创新 全产业链覆盖及本土化服务成为行业竞争核心要素[7] - 收购体现技术整合典范 对科学仪器行业具有标杆意义[7]
奥浦迈: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9-04 00:19
交易概述 - 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作价145,050.07万元,其中股份支付74,048.70万元,现金支付71,001.37万元 [1][6][42] - 本次交易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中介费用,配套融资比例不超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 [18][24] - 独立财务顾问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评估机构为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审计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1][6][32] 标的资产分析 - 澎立生物主营业务为临床前CRO服务,包括药效学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属于生物医药研发服务领域,符合科创板定位 [8][20] - 标的公司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92,705.58万元,评估价值145,200.00万元,增值率56.62% [26][27] - 采用收益法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静态市销率4.39倍,略高于可比交易案例平均值4.14倍,但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5.55倍 [27][29] 协同效应与战略意义 - 交易将实现"细胞培养基+临床前CRO+生物药CDMO"的CRDMO业务模式整合,完善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平台 [12][17][38] - 通过客户资源互补,上市公司可早期介入研发管线导流,标的公司海外销售网络将助力上市公司国际化拓展 [37][38] - 交易后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显著提升,2024年备考营业收入56,070.63万元,备考净利润11,651.99万元 [34][35] 交易方案设计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价格为32.00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 [19][30] - 交易对方包含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包括红杉恒辰、高瓴辰钧、中金启辰等,部分交易对方采用分期股份支付并设置业绩对赌条款 [6][42][44] - 现金对价支付与募集配套资金挂钩,若配套融资未能如期完成,上市公司需自筹资金支付 [42][43] 合规性与监管要求 - 交易符合《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等规定,不构成重组上市,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2][10][14] - 标的公司不属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领域,境外交易对方PL HK符合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要求 [9] - 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2023年子公司因环保问题被罚11万元不构成重大违法障碍 [21][23]
奥浦迈(688293):国内外业绩均提升 参与项目数持续增加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3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增长23.77% [1] - 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55.5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76.73% [1] - 单Q2营收0.94亿元,同比增长47.21%,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401.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增长3012.48% [1] 业务表现 - 产品业务(培养基为主)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5.49%,CDMO服务业务收入2227.21万元,同比增长13.24% [2] - 细胞培养产品业务表现强劲,海外客户深度合作推动业绩提升 [2] - 产品业务毛利率71.91%,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CDMO服务毛利率-47.53%,同比下降43.01个百分点 [2]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7.40%,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16.05%,同比下降14.06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13.58%,同比上升2.87个百分点 [2] 研发管线 - 截至2025年中,282个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培养基,较2024年末增加35个 [2] - 管线阶段分布:商业化11个、3期32个、2期32个、1期58个、临床前149个 [3] - 商业化及临床中后期项目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3]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调整为0.88亿元、1.28亿元、1.74亿元 [3] - 原预测2025-2027年为0.65亿元、0.92亿元、1.26亿元 [3]
开源证券晨会纪要-20250828
开源证券· 2025-08-28 07:31
根据提供的晨会纪要内容,以下是作为资深研究分析师对报告核心观点和按目录进行的详细总结: 核心观点 - 宏观经济方面,7月工业企业利润呈现温和回升态势,改善主要源于成本上行幅度放缓以及投资收益贡献扩大,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两新”行业表现突出 [5][6][8] - 行业层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的发布标志着AI产业投资大时代的开启,政策覆盖科技、产业、消费等多领域,推动国产AI生态繁荣 [12][13][14] - 多家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分化,部分公司如华统股份、金诚信、奥浦迈等盈利显著增长,而部分企业受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业绩承压 [17][31][54] 宏观经济与企业利润 - 2025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1.7%,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2.3% [5] - 7月单月利润同比下降1.5%,但降幅较前值收窄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边际改善,其中工业增加值贡献+5.5个百分点,PPI拖累-3.6个百分点,利润率拖累收窄至-2.7个百分点 [6] - 投资收益对利润贡献扩大,7月每百元营收中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为0.7元,南华综合指数自6月持续上行预示贡献有望继续扩大 [6] - 利润格局显示中游设备行业利润占比持续提升至39.6%,反内卷行业如黑色冶炼边际改善3806.2个百分点 [7]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8.9%,拉动整体利润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两新”行业如电子电工机械、计算机整机等增长显著 [8] - 7月名义库存同比降至2.4%,实际库存同比降至6.0%,去库主要源于工业生产下降的供给因素 [9] 人工智能行业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目标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 [12] - 政策涵盖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六大领域,推动AI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深度融合 [13] - 强化模型、数据、算力等基础支撑能力,DeepSeek-V3.1发布支持国产芯片,国产AI生态有望加速繁荣 [14] - 投资建议覆盖AI应用、算力、华为昇腾生态等多领域,推荐金山办公、海光信息、神州数码等标的 [15] 公司业绩亮点 华统股份 - 2025H1营收42.44亿元(同比+1.89%),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163.98%),财务状况改善,资产负债率降至60.42% [17][19] - 生猪出栏127.1万头(同比-4.88%),完全成本降至13.6元/公斤,屠宰量250.25万头(同比+18.44%),头均净利润约15元 [19][20] 中煤能源 - 2025H1营收744.4亿元(同比-19.9%),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21.3%),煤价下跌致业绩承压 [22] - 自产煤吨煤售价470元/吨(同比-19.5%),吨煤成本263元/吨(同比-10.2%),煤化工业务营收93.6亿元(同比-13.6%) [23] - 资产负债率降至45%,中期分红每股0.166元,股息率1.38%,里必煤矿(400万吨/年)预计2026年底试运转 [24][25] 荣盛石化 - 2025H1营收1486.29亿元(同比-7.83%),扣非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12.28%),聚酯化纤薄膜营收111.26亿元(同比+31.53%) [27][28] - 韩国石化企业削减NCC产能18%-25%,国内反内卷行动推动行业景气度回暖 [29] 金诚信 - 2025H1营收63.16亿元(同比+47.82%),归母净利润11.11亿元(同比+81.29%),资源板块毛利13.88亿元(同比+276.83%) [31][32] - 铜金属产量3.94万吨(同比+198.52%),远期产量有望达15万吨,矿服业务新签合同71亿元 [32][33] 奥浦迈 - 2025H1营收1.78亿元(同比+23.77%),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55.55%),境外收入0.69亿元(同比+51.64%) [54][55] - 使用公司培养基的研发管线达282个,较2024年末新增35个,商业化管线增至11个 [55] 其他公司摘要 - 新集能源2025H1归母净利润9.2亿元(同比-21.72%),煤电一体化布局推进 [35] - 康冠科技2025H1创新类显示产品营收8.98亿元(同比+39.2%),分红比率65.76% [39][40] - 华润万象生活2025H1归母核心净利润20.11亿元(同比+15.0%),购物中心毛利率提升至78.7% [44][47] - 滨江集团2025H1营收454.5亿元(同比+87.8%),融资成本降至3.1% [49][52] - 药康生物海外收入6712万元,BD团队近120人 [62] - 贝壳2025Q2营收260亿元(同比+11.3%),新房GTV同比增长8.5% [64] - 恒力石化2025H1归母净利润30.50亿元(同比-24.08%),中期分红5.63亿元 [68][69] - 博雅生物2025H1营收10.08亿元(同比+12.51%),采浆量320.39吨(同比+7.2%) [72][74] - 晶瑞电材2025H1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同比扭亏),高纯湿化学品营收4.51亿元(同比+22.49%) [77][78] - 金宏气体2025H1营收13.14亿元(同比+6.65%),电子大宗载气新增六个项目 [81][84]
【机构调研记录】中航基金调研奥浦迈
证券之星· 2025-08-27 08:08
公司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细胞培养基收入快速增长 主要源于大订单驱动及商业化项目持续放量[1] - 新产品转染试剂和琼脂糖推广顺利 增长快但基数小[1] - 澎立生物聚焦创新药早期研发CRO服务 业绩及订单恢复显著[1] - 海外培养基业务增速达34.92% 主要由大客户贡献[1] - 细胞培养基产品用量最大为蛋白抗体类项目 DC项目数量多但单个项目用量小[1] 财务指标 - 综合毛利率为56.84%[1] - 细胞培养产品销售业务毛利率达71.91%[1] - 剔除CDMO业务后国内外毛利率无显著差异[1] 竞争优势 - 培养基产品性能可媲美海外品牌 价格具有竞争力且响应速度快[1] - 期待更多项目license out[1] 基金管理公司概况 - 资产管理规模422.29亿元 行业排名90/210[2] - 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420.59亿元 行业排名83/210[2] - 管理公募基金56只 行业排名98/210[2] - 公募基金经理19人 行业排名72/210[2] - 旗下最佳基金产品近一年增长172.64% 最新单位净值2.63[2]
奥浦迈20250825
2025-08-25 17:13
公司概况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奥浦迈 一家专注于细胞培养基产品和CDMO服务的生物科技公司[1][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8亿元 同比增长23.77%[2][3][10]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754.69万元 同比增长55.55%[2][10] * 扣非后净利润2,957万元 同比增长76.73%[2][10] * 基本每股收益0.33元 同比上升57.14%[10] * 经营性活动现金流6,134.39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271.78%[11]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元 总计2,600万元 占半年度净利润的69.56%[2][10] * 细胞培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5.49% 是主营业务的重要支撑[2][3][11] * 研发投入2,414.22万元 同比增长56.97% 占营收比例提升至13.58%[2][11] * 公司整体培养基毛利率约为72% 国内外毛利率无显著差异[4][27] * 总资产达23.02亿元 同比增长0.6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1.14亿元 同比增长0.83%[10][11] 业务运营与市场拓展 * 上半年100万至500万规模的订单贡献了近50%的培养基收入 主要由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驱动[2][12][13] * 商业化管线培养基项目一季度收入1,600万元 二季度增至1,900万元 预计全年销售收入达9,000万元[2][14] * 海外收入达6,800多万元 同比增长52% 其中培养基产品增长约35%[4][22][24] * 海外增长主要受益于俄罗斯和西班牙商业化管线放量[4][23][24] * 拥有282个确定的中式管线 比2024年底增加35个[5] * 商业化管线从2024年初的3个增加到2025年6月的11个 并预计近期将达到13个[5][14] * GSK和默沙东等新客户采购量显著增加 有望进入前五大客户[4][24] * 与国外CDMO建立供应商关系以拓展海外市场[22] 产能扩展与技术创新 * 太仓工厂已于2025年上半年投产运营 新建了一条2000升液体培养基生产线[2][6] * 荣获"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称号[2][6] * 新产品如转染试剂和琼脂糖推广情况良好 显示出快速增长潜力[17] * 推出新的培养基产品 如昆虫培养基、干细胞和细胞治疗用培养基[17] CDMO服务进展 * CDMO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3.24%[3] * 完成QP审计并进行整改 以便未来能够生产进入欧盟临床试验的样品[2][7] * CDMO业务增长主要得益于临床样品生产需求的增加[15] * CDMO业务毛利率较去年有所下滑 尚未实现盈利 预计需要约三年时间实现减亏和平衡[4][30] 战略发展与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将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 加强海外市场拓展[9] * 预计收购鹏立生物的交易将在2025年四季度完成 并表后将对公司的三费和利润率产生显著影响[4][21][29] * 通过加强培养基与CDMO服务联动 支持生物制药企业加快出海步伐[8] * 公司注重长期主义 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上市品种使用其培养基[31]
奥浦迈“费用瘦身”促业绩高增,CDMO利润回正时点不明丨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8-25 13:1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23.77% [2] - 归母净利润3754.69万元,同比增长55.55% [2] - 扣非净利润2957.7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6.73% [2]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9406.92万元,同比增长47.21%,归母净利润2287.89万元,同比增长401.78% [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134.39万元,同比增长271.78%,是归母净利润的1.63倍 [11] 业务结构 - 细胞培养基产品销售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5.49%,占总收入87.34% [7] - CDMO业务收入2227.21万元,同比增长13.24%,但亏损1058.67万元,毛利率为-47.53% [15][16] - 境外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92%,国际化布局成效显现 [7] 研发与客户管线 - 研发投入2414.22万元,同比增长56.97%,占营收比例13.58% [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282个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培养基产品,较2024年末增加35个,增长14.17% [8] - 管线分布:临床前149个、临床Ⅰ期58个、临床Ⅱ期32个、临床Ⅲ期32个、商业化生产11个 [8] 成本与费用管控 - 期间费用合计3120.7万元,同比下降29.71%,占营收比例从30.92%降至17.56% [9]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4.03%,主要因CDMO平台调试成本转入营业成本核算 [9] - 销售毛利率持续下降,从61.64%降至56.84%,但净利率提升至20.96% [12][16] 行业与竞争环境 - CXO行业逐渐走出低谷,海外市场需求回暖,国内投融资仍处于底部 [11] - CDMO业务面临产能利用率低、固定成本高的问题,利润回正尚无明确时间表 [17] - 公司面临老牌CDMO巨头和跨国药企的竞争,在资金实力、销售网络等方面存在差距 [17] - 拟以14.51亿元收购澎立生物,整合培养基与临床前CRO服务,业绩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不低于5200万、6500万、7800万元 [18]
奥浦迈: 奥浦迈: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22: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77%至1.7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5.55%至3754.69万元,主要受益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5.49%及海外业务拓展[6][7][14] - 细胞培养基产品管线数量创新高,截至报告期末共有282个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产品,较2024年末增加35个[7][14][17] - 公司持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澎立生物100%股权,目前处于问询反馈阶段[1][21][2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77,748,084.02元,同比增长23.77%,其中产品收入155,243,000元(占比87.34%),服务收入22,272,100元[6][14][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546,898.62元,同比增长55.55%,扣非净利润29,577,300元,同比增长76.73%[6][7][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343,919.97元,同比增长271.7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8%[6][7] 业务进展 - 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49%,境外产品销售收入增速达34.92%,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4%[7][14][16] - 客户数量超过700家,累计服务超过1800家生物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14][16][30] - 临床阶段管线分布:临床前149个、临床I期58个、临床II期32个、临床III期32个、商业化生产11个[14][17] 产品研发 - 新推出CHO细胞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瞬转无血清培养基、昆虫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疫苗用无血清培养基及细胞治疗用无血清培养基等多款产品[14][18][19] - 开发CHO细胞补料培养基OPM-AM341、OPM-AF366等,支持高密度培养和高蛋白表达[18] - 升级昆虫细胞培养基OPM-AM716和OPM-AM729,提升细胞生长状态和病毒滴度[18][19] - 开发兽用疫苗培养基包括BHK21细胞OPM-AM702/OPM-AM796、MDCK细胞OPM-AM737、MARC-145细胞低血清培养基OPM-AM418[19] - 推出NK细胞无血清培养基OPM-AM725和间充质干细胞无异源无血清培养基MSC-GroKit(XF)[19] 技术能力 - 拥有授权知识产权197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92项[14][19] - CDMO服务实现技术突破:电转染技术使ADC裸抗表达量从71mg/L提升至670mg/L,流加批培养工艺使客户项目表达量从80mg/L提升至1200mg/L[20] - 建成高浓度高粘度制剂灌装生产平台,新增10R和15R模具[20] - 分析中心通过BLA国家审评核查,开发HCP检测覆盖率分析、电荷变异体表征等技术[20] 行业地位 - 细胞培养基行业技术壁垒高,涉及70-100种成分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工艺控制[8][9][23] - 实现进口替代,打破国外垄断,产品质量获客户认可[23][24][30] - 拥有符合GMP标准的双生产基地:培养基一厂(单批次200kg干粉/400L液体)和培养基二厂(单批次2000kg干粉/2000L液体)[24][25] 重大事项 - 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澎立生物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已获上交所受理及问询反馈[1][21][22] - 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0元(含税),合计分配26,116,213.42元[1]
奥浦迈: 奥浦迈: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半年度执行情况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22:17
主业发展与竞争力提升 - 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专注于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上游产品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优化细胞培养产品和工艺以降低生物制药成本 [1] - 报告期内公司为超过700家国内外生物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服务,使用公司培养基产品的客户管线达282个,较2024年末增加35个(增长14.17%),其中临床前阶段149个、临床I期58个、临床II期32个、临床III期32个、商业化生产11个 [2] - 细胞培养产品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49%,CDMO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4%,主要得益于客户管线推进和海外业务拓展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0%,拥有197项已授权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报告期内新增申请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6个,新增获得发明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2个 [9] - 公司完成HEK-293 CD05、CHO-CD07 DPM、CarpTrans转染试剂三款产品的美国FDA的DMF备案,累计服务超过1,800家国内外生物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 [10] - 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56.97%,因扩大研发团队规模(在美国、太仓新设团队)并持续优化现有培养基产品及开发新产品 [11] 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 - 在CHO细胞培养基领域开发多款优势补料产品(如OPM-AM341、OPM-AF366),支持高密度培养和高蛋白表达 [11][12] - 在瞬转培养基领域开发293细胞补料培养基原型(OPM-AF373、OPM-AF376)和CHO-S细胞瞬转基础培养基(OPM-AM789)及补料产品(OPM-AF370) [12] - 在昆虫细胞培养基领域升级无血清培养基(OPM-AM716、OPM-AM729),提升细胞生长和病毒滴度;在兽用疫苗领域开发BHK21、MDCK及MARC-145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12][13] - 在细胞治疗领域推出NK细胞无血清培养基(OPM-AM725)和间充质基质细胞无异源无血清培养基(MSC-GroKit(XF)) [13] CDMO服务与技术平台 - CDMO服务范围持续拓展,技术平台能力提升,帮助客户项目表达量从80 mg/L提升至1,200 mg/L(增长14倍) [14] - 生物类似药工艺开发平台支持单抗、双抗、酶及糖蛋白开发,产量最高提升400%(表达量达11 g/L),并实现关键质量属性调控(如高甘露糖调节比例超10%) [14] - 新增10R和15R制剂模具,覆盖2R至15R多种规格灌装需求;分析中心通过BLA国家审评核查,优化HCP检测覆盖率等技术 [15] 资金管理与募投项目 -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余额为54,600万元(其中结构性存款34,600万元、大额存单5,000万元、定期存款15,000万元),并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以提高资金效率 [4] - 募投项目"奥浦迈细胞培养研发中心项目"于2025年4月结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所有募投项目(包括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和补充流动资金)均已全部结项 [4] 投资者回报与公司治理 - 公司实施持续现金分红政策,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总额22,709,750.80元;自2022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47亿元 [5] - 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0元(含税),总额26,116,213.42元,占当期净利润69.56%及累计未分配利润23.80% [6] - 公司完成股份回购并注销,回购总金额50,998,163.75元,注销1,223,706股,总股本从114,772,460股减少至113,548,754股 [7][8] - 控股股东及高管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6,018,227.75元(超过计划下限600万元),彰显对公司信心 [8] 质量控制与认证 - 公司以"0整改项"通过德国TUV NORD的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核查,覆盖培养基开发、生产和销售全流程 [15] - 接受欧盟质量授权人(QP)审计,完成首轮现场核查,为开拓欧盟市场奠定基础,生产过程遵循GMP质量控制要求 [16] 人才队伍建设 - 截至2025年6月末员工总人数超过300人,研发人员硕博研究生比例达70.31%,通过青年培训班、奥创奖学金等方式提升员工能力 [16] - 公司2023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设定营业收入为业绩考核目标 [21] 资产重组与治理优化 - 公司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目前已进入交易所审核问询反馈阶段 [17] - 新增制定《市值管理制度》《舆情管理制度》,修订《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管理制度》,以提升治理水平和规范运作 [18] - 公司董事、高管在报告期内无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监事有效履行监督职能 [19] 投资者沟通与信息披露 - 公司通过公告、业绩说明会、股东大会、上证e互动等多渠道与投资者沟通,并以"一图读懂"形式展示经营情况 [20] - 召开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计划于2025年9月3日举办 [21]
奥浦迈:中泰证券、南土资产等多家机构于7月24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7-28 19:3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7亿,同比增长23.25%;归属净利润约3,700万元,同比增长53.28%;归母扣非后净利润约2,903.04万元,同比增长73.46% [2] - 2025年Q1主营收入8367.88万元,同比上升4.98%;归母净利润1466.8万元,同比下降25.08%;扣非净利润1079.97万元,同比下降33.06% [7] - 细胞培养基产品收入同比和环比都实现了高水平的增长,Q2单季度同比增长超过50%,是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 业务发展 - 细胞培养基业务在中高端蛋白抗体药物领域国产厂商中排名首位,市占率不断提升 [5] - 已确定中试工艺的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细胞培养基产品的商业化项目共有9个,较Q1有所增加 [4] - 海外业务头部客户效应明显,已进入部分国外药企合格供应商名录,美国子公司实验室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3] - 客户以工业客户为主,科研业务是未来增量,创新产品研发取得一定进展但基数较小 [6] 机构预测 - 多家机构给出2025年净利润预测,范围在4900万至9700万之间 [8] - 2026年净利润预测范围在6800万至1.42亿之间 [8] - 2027年净利润预测范围在9400万至1.53亿之间 [8] 其他事项 - 资产重组事项已于6月底获得上交所受理,目前处于审核阶段 [7] -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7]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1.47亿,融券净流入0.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