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合物电解质
icon
搜索文档
重磅!聚合物将在固态电池竞赛中胜出!郭新教授团队揭示行业迷思
起点锂电· 2025-08-18 17:54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4大类,各类在离子电导率、加工性、稳定性等核心性能上差异显著 [2] - 4大电解质路线之争尚未形成定局,技术路线选择需综合考虑实验室数据和产业化因素 [2][3] 产业化评价体系 - 产业化阶段需建立多维评价标准,包括规模化生产可行性、供应链成熟度、全生命周期成本 [3][4] - 需实现技术指标与经济性的最优平衡,包括电化学性能与制造成本的动态平衡、材料体系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4] - 系统级评价需满足量产制造一致性(6σ标准)、安全认证(如UL 9540A)、单线产能≥2GWh等关键指标 [4] 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突破 - 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已突破10⁻³S·cm⁻¹量级,显著提升应用潜力 [6] -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稳定窗口已超过5V [6] - 热交联聚合物和聚合物-陶瓷复合电解质策略大幅提升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7] 聚合物电解质界面特性 - 聚合物电解质能与电极表面紧密贴合,动态适应体积变化,维持稳定界面接触 [11] - 原位聚合工艺可降低界面阻抗至传统接触的1/10以下,并增强机械稳定性 [13] - 聚合物电解质能抑制电极/电解质界面副反应,形成5-20nm致密钝化层 [13] 生产工艺兼容性 - 聚合物电解质与现有锂离子电池卷对卷生产工艺高度兼容,可沿用85%以上传统设备 [15][20] - 溶液涂布法可制备连续性聚合物电解质膜,适用于圆柱形、方形及软包电池生产 [15] 供应链优势 - 聚合物体系依托成熟工业基础,原料规避稀有金属及地缘敏感元素,具备规模化供应渠道 [17] - 聚合物电解质原材料成本显著低于硫化物电解质(约1/50) [25] 无机电解质挑战 - 无机电解质需全面重构生产流程,依赖专用设备及惰性气氛等严苛条件 [22] - 硫化物电解质存在热稳定性差、释放有毒H₂S气体等安全隐患 [25][27] - 氧化物电解质本征脆性易导致界面微裂纹和锂枝晶生长 [25][28] - 无机固态电池面临界面阻抗高、设备适配性不足、供应链不完善等五大系统性瓶颈 [29]
重视固态电池材料等成长板块
国盛证券· 2025-08-10 21:18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板块配置机遇 - 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基础化工板块指数从9565.18点调整至3876.11点,累计下调59.5%[1] - 2024Q1板块在建工程增速连续回落,固定资产增速拐头回落,2025Q1在建工程增速降至-7.3%[1] - 2024年7月11日至8月8日,基础化工指数(005006)累计涨幅5.9%,石油石化指数(005001)累计涨幅2.5%[1] - 机构持仓方面:主动型基金持仓比例从2021Q3的6.69%下降至2025Q2的3.72%,指数型基金持仓比例从2.26%下降至0.37%[1] 固态电池材料机遇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突破500Wh/kg,传统三元锂材料体系难以突破300Wh/kg[2] - 固态电池主要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种类型,聚合物和氧化物电解质主要用于半固态电池,硫化物和卤化物主要用于全固态电池[2] - 预计2026年起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产业化验证、示范应用、大规模推广[2] - 建议关注:道氏技术、长阳科技[2] AI4S及AI材料投资机会 - 2025Q1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3] - AI在药物研发中可替代传统人工流程,大幅加快研发速度、节省成本[3] - 化工材料领域(钙钛矿、固态电池、半导体材料等)AI已开启范式渗透,AI4S头部服务商加速新材料产业化[3] - 建议关注:晶泰控股、志特新材、道氏技术、东材科技、圣泉集团、东阳光[3] 重点标的 - 东阳光(600673.SH):2025E EPS 0.47元,PE 34.02倍[4] - 晶泰控股(02228.HK):2027E EPS 0.02元,PE 375.80倍[4] - 中岩大地(003001.SZ):2025E EPS 0.92元,PE 31.99倍[4] - 卫星化学(002648.SZ):2025E EPS 2.20元,PE 8.66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