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近一年:规模突破1500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10-10 16:13
中经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2024年10月18日央行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 称"《通知》"),如今落地快满一周年。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实施后的影响效果来看,市场带动 效应较为明显。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该《通知》落地将近一年,银行开展回 购增持再贷款总体运行顺利。众多上市公司获贷款支持,金额也相对客观。不过,结构性问题尚存。一 是保险公司参与度低,受偿付能力约束和股价走强影响;二是部分企业回购意愿不强,因股价已超回购 价格上限。难点在于如何平衡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与支持实体需求,以及完善回购后股份处置机制。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9日,共有747家A股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得回购增持再贷款,总金额 约1506.43亿元。其中,今年以来,495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得回购增持再贷款,总金额约1013.59亿 元。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政策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结构不均衡、部分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未来,需进一 步扩大覆盖面、优化机制设计,推动回购增持再贷款从"阶段性工具"向"常态化机制"转变,更好地服务 于资本市场稳定与 ...
帮主郑重:央行例会藏玄机!A股这波震荡,钱要往哪儿去?
搜狐财经· 2025-09-27 22:56
货币政策基调 - 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基调,并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3] - 政策目标在于支持实体经济,同时注重“防范资金空转”,确保流动性精准流向实体领域[3] - 政策工具的使用将“根据国内外形势灵活把握力度和节奏”,稳汇率是重要考量因素[4] 对资本市场的支持 - 央行明确要“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并将运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3] - 已有超700家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得约2%的低息贷款用于股票回购[3] - 政策旨在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为市场安装“稳压器”,起到托底作用[3] A股市场表现与预期 - 上证指数在3800点附近震荡,9月26日收于3828点,市场成交量维持在万亿以上水平[1][4] - 当前市场震荡被视为消化预期,资金面有保障但投资者等待更实在的经济数据[4] - 市场关注政策扶持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设备更新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方向[4] 房地产行业政策 - 房地产政策以“巩固稳定态势”和“加大存量盘活力度”为主,强调落实已出台政策[5] - 政策导向是稳为主,不搞大起大落,对地产链公司意味着边际改善机会而非短期暴拉[5] 中长期投资策略 - 中长期投资应关注政策明确扶持的领域,如科技、普惠金融等,以及估值合理、业绩能随经济回暖的公司[6] - 政策传导并非立竿见影,需要耐心等待政策红利释放,无需过度关注短期盘面波动[4][6]
田轩解读 "924 政策" 一周年:流动性托底见效 结构性改革塑造长期生态
新浪证券· 2025-09-23 14:43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编者按: 2024年9月24日,央行推出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重磅政策工具,为资本市场注入 强心剂。如今一年过去,这些政策在稳定市场、引导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究竟表现如何?清 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近日接受专访,深入剖析政策实施效果与市场 生态变化,为投资者提供全景式解读。 田轩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 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田轩对 "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 + 产业政策" 的组合拳给予积极评价。回顾一年来的政策实践,田轩认为 央行工具组合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互换便利有效缓解了非银机构流动性压力,尤其 在季末和跨节时段作用明显,显著增强了市场韧性。从市场表现看,政策实施后沪深300波动率明显下 降,风险溢价趋于收敛,表明工具组合在稳定预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他也坦言,短期内政策更多 体现为"托底"而非"拉升",部分工具传导效率不足,中小金融机构对互换便利使用仍显谨慎,加上宏观 经济修复节奏放缓,企业盈利预期尚未明显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政策托底效应显现 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经济日报· 2025-08-21 07:09
信贷结构演变 - 过去10年新增贷款结构发生深刻演变 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从2016年超过60%转变为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占比约70%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430万亿元 广义货币M2余额突破330万亿元 [1] - 直接融资占比持续提升 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从2018年末26.7%升至2025年6月末31.1% 上升4.4个百分点 [3] 政策导向与工具创新 - 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政策安排不断完善 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作用 [2] - 2025年5月推出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3]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3] - 合并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额度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 [3] - 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和专项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3] 重点支持领域 - 信贷资源重点投向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领域 [1] - 金融体系聚焦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围绕科技创新和扩大消费两条主线 [4] - 专栏专题聚焦小微金融服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信贷结构优化金融支持高品质服务消费 [1] 实施机制 - 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协同效应 [2] - 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向 [2] - 落实盘活低效占用金融资源要求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九号星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企业家如何把握融资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49
货币政策方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 央行今年已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等工具为市场注入充足流动性 [1] 企业融资机遇 - 当前政策环境下企业可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4] - 新货币工具如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可帮助企业优化资本结构 [4] - 企业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变化以把握最佳融资时机 [4] 政策支持效果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精准再贷款将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1][4] - 政策支持有助于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双重增长 [4]
央行将推出10项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24
货币政策措施 - 推出三大类共十项货币政策措施 包括数量型 价格型和结构型政策 [1] - 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并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1] - 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降低结构性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1][2] - 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工具并创设新工具 支持科技创新 扩大消费和普惠金融等领域 [1] 流动性供给措施 -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2] - 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 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 [2] - 优化两项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 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合并使用 总额度8000亿元 [3] 利率调整措施 - 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至1.4% 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2] - 下调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和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至1.5% [2] - 下调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2.25%至2% [2] - 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 其他期限同步调整 [2] 结构性支持措施 - 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 由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2]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 [3]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3]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通过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债券 并与地方政府及增信机构合作分担违约风险 [3]
谋篇“十五五”,货币政策如何更加精准有力 | “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8-04 18:31
货币政策将围绕"总量调节+结构优化+机制创新"的主线,打出更加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 在时代的浪潮中,经济发展犹如一艘巨轮,货币政策恰似引航的罗盘与驱动的引擎。 回望"十四五",中国货币政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新答卷。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国内转型升级 的迫切需求,人民银行以前所未有的魄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政策工具体 系。 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截至2025年一季度 末,10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达5.9万亿元,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远超平均 水平。二级市场国债买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创新举措,更是拓宽了政策操作空间,在稳定市场预 期、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2021-2024年,中国GDP实际年均增长率保持稳 健,在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彰显出强大韧性。 当前,货币政策调控仍面临多重挑战,市场预期不稳、政策工具的局限以及银行间流动性分配不均等问 题都在考验着货币政策的调控智慧。如何在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之间找到动态平衡,成为宏观经济 治理的核心命题。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中国货币政策将开启新一 ...
上半年厦门金融业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搜狐财经· 2025-07-31 20:41
信贷结构优化 - 制造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3] - 房地产贷款呈恢复性增长 [3] - 科技贷款持续快速增长且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3] - 绿色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3] - 对绿色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3] 货币政策工具实施 - 支农支小再贷款及再贴现落地265亿元人民币 [3] - 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带动银行投放相应贷款约230亿元 [3] - 5月份推出的一揽子货币政策均在厦门落地实施 [3] 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支持 - 针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经营贷款同比增多 [3] -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帮助1200余家企业获得授信超240亿元 [4] - 1054家优质企业享受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 [4] 跨境金融服务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2161亿元 [4] - 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880亿元且位居福建省第一 [4] 金融总量与实体经济服务 - 上半年金融总量稳步增长 [1] - 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4] - 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央行上海总部:挖掘更多“小切口”,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
新浪财经· 2025-07-24 19:53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政策成效 -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民营经济 上半年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44.3亿元 科技创新贷款增加54亿元支持758家科技型企业首贷 技术改造贷款增加231亿元支持75个项目 [3] - 普惠小微贷款新增952.9亿元 民营经济贷款新增1136.2亿元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3][4] - 6月上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22% 同比下降67个基点 [4] 信贷服务优化措施 - 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逾750场次 新增民营企业授信户同比增长11.2% [4] - 推出"专精特新贷"专属金融产品 形成央行低成本资金与财政贴息政策合力 [4] - 金融机构审批通过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项目超130个 民营上市公司项目占比近八成 [5] 上海金融运行情况 - 6月末上海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 同比增长8.4% 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1] - 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55.2% [1] - 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2.9万亿元 同比增长7.5% 存款定期化特征减弱 [1] - 上半年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8418亿元 同比多增3240亿元 [1]
专项贷款激活千亿级资金 上半年超千家A股公司实施回购
上海证券报· 2025-07-11 02:27
市场回购增持概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回购增持热度不减 共有1069家A股公司实施股份回购 回购金额合计达750亿元 [2] - 超500家公司首次披露回购预案 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1400亿元 其中已完成回购金额超过300亿元 已完成的回购计划100余单 [2] - 412家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获得近850亿元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支持 [2] 产业龙头回购动态 - 贵州茅台已累计回购338万股股份 已实施回购金额为52.02亿元 回购金额位居榜首 [3] - 徐工机械 牧原股份 宁德时代 三安光电等11家公司今年已实施的回购金额均超10亿元 [3] - 宁德时代拟以40亿元至80亿元回购公司股票 徐工机械计划以18亿元至36亿元资金用于股份回购 美的集团拟以50亿元至100亿元用于股份回购 [3] 回购执行效率与用途 - 紫金矿业在2天内完成近10亿元回购 实际回购公司股份6431.60万股 占公司总股份数的0.24% [4] - 国投智能 闻泰科技 星源材质等公司 均在披露回购计划后的1个月内完成回购 [5] - 注销式回购数量增多 如药明康德 振华重工 中航重机等回购股份用途均为注销 [5] 大股东及高管增持情况 - "三桶油"集体宣布控股股东拟增持公司股份 增持金额合计不超过126亿元 [6] - 东方盛虹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完成上一轮增持计划 合计增持金额为20.20亿元 [6] - 派林生物部分董监高及核心管理人员合计增持金额为507.96万元 [7] 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 将申请贷款时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至10% 将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至3年 [8] - 央行将5000亿元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个工具额度合并 总额度变为8000亿元 [8] - 牧原股份获得25亿元专项贷款 海尔智家获得18亿元专项贷款 京东方A 中国中铁 厦门象屿等9家公司今年获得的专项贷款资金上限均超过10亿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