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搜索文档
涵盖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 AEB强制国标将实施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0 16:34
新国标升级与强制要求 - 新国标《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将替代现行GB/T39901-2021,计划于2028年1月1日实施,目前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1] - 新国标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标准,要求M1类(9座以下载客车辆)和N1类(总质量≤3500kg载货车辆)汽车强制标配AEB系统 [6] - 现行国标仅针对车对车(C2C)场景,新国标新增对行人、自行车、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 [4][6] 技术指标强化与场景扩展 - AEB触发速度区间要求提升:M1类乘用车需在10km/h—80km/h激活,N1类为10km/h—60km/h [7] - 针对静止前车的试验车速从30km/h提高到80km/h,并要求40km/h时速下完全避免碰撞,制动减速度从4.0m/s²提升至5.0m/s² [7] - 新增行人横穿、自行车横穿、交叉路口、右转跟车等复杂场景测试要求 [9] 行业现状与市场影响 - 2024年1-2月国内乘用车AEB装车率达56.5%,新能源乘用车达62.9%,但不同品牌L2级辅助驾驶性能差异显著 [10] - 新势力品牌已普及AEB,但技术路线、感知硬件和算法差异导致"鬼探头"等复杂场景下稳定性不足 [12] - 强制标准将倒逼车企加大研发投入,传感器、控制器和制动系统供应商需求预计大幅增长 [12] - 车险行业可能因AEB降低事故率而调整保费 [12]
每经热评丨AEB强制国标征求意见 将重构汽车产业底层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8 21:38
AEB强制国标的出台,必将加速我国汽车安全技术的国际化进程,推动我国汽车安全技术标准全面跃 升。这将促使汽车行业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型,从"以功能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深 度重构汽车产业的底层逻辑,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进化。 近日,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完成起草并进入公开征求意 见阶段。该标准将替代现行推荐性国标,且适用范围有所扩大,明确规定M1类(轿车、SUV、MPV等 乘用车)和N1类(轻型载货汽车)应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这意味着,具备AEB系统开发 能力、对安全技术有成熟落地经验的车企或供应商将迎来发展利好。 随着电动智能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业内对AEB功能的讨论愈发激烈。2023年底,华为常务董事、 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和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围绕AEB功能展开的"口水战"便是典型。当时, 何小鹏"99%的AEB是假的"这一言论引发车圈广泛关注。 此次新国标直击行业"伪AEB"痛点,对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的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可靠性、成本控制能 力以及规模化量产落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性能标准方面,新国标规 ...
智能辅助驾驶迎大考,“AEB技术之争”到底争的是什么?
36氪· 2025-06-04 21:25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拟将AEB从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标准,2025年5月实施,覆盖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货车,车型基数增加30%,每年近2500万辆新车需安装AEB [1][3][4] - 新国标技术指标对标国际UN-R152法规,要求20-60km/h速度区间内识别行人、自行车等弱势道路使用者,夜间测试成为必选项,误触发率低于0 1%(现行1%) [4] - 车对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90%、车对行人/自行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80%,标准高于现行推荐性国标 [4] - 当前国内AEB整体装配率不足60%,8万元以下车型装配率仅2 6%,强制国标将终结"安全配置奢侈品化"现象 [3] 技术标准与要求 - 乘用车需在60km/h内避免与静止车辆碰撞,40km/h内避免与横穿行人碰撞,响应速度和制动效能达国际一流水平 [5] - 新规引入仿真测试,直指行业"伪AEB"痛点,对供应商技术研发、可靠性、成本控制和量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6] - 国际趋势:欧盟2022年7月起强制安装AEB,美国计划2029年前标配并提升性能至100km/h避撞,日本已实施类似法规 [6] 技术路线与争议 - AEB技术方案分为四类:仅毫米波雷达(成本最低但易失效)、仅视觉(静态识别局限)、视觉+毫米波雷达(易误触发)、多传感器融合(效果最强) [13][14][15] - 华为主张"宁漏不误",最高刹停时速90km/h,采用激光雷达+视觉融合;小鹏强调降低误触发率,融入XNGP系统,计划实现130km/h刹停 [8][9] - 纯视觉方案被质疑无法实现100km/h刹停,激光雷达方案可达120km/h以上,但成本高且受环境干扰 [9] 应用场景与挑战 - 城市路况AEB以雷达为核心,工作范围50km/h以下;高速路况以远距离雷达为主,工作范围30-80km/h;行人保护AEB以摄像头为核心,工作范围60km/h以下 [17][18] - AEB最大难题是平衡"误识别"与"漏识别",需提高感知精度(如激光雷达)或引入驾驶员操作变量 [24] - 车企测试标准严苛:每1万公里误报≤20次,误制动0次,采用"白名单"模式降低误报率 [22] 行业竞争与趋势 - 全球十大汽车品牌计划在美新车标配AEB,技术命名各异(如丰田Pre-Collision、沃尔沃City Safety) [12] - 强制国标将AEB从营销卖点变为必备技术,技术不达标车企可能被淘汰,推动行业向"安全实效"转型 [1][6] - AEB技术争论本质是机器与驾驶员控制权争夺,需在精准介入与人性化之间找到平衡 [25]
从车门把手到AEB 汽车安全国标加速推进的背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12:33
日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意见的很短时间后,《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又与行业见面。 今年以来,与汽车新安全挑战相关的国标推进节奏不断加快。 汽车安全相关标准密集升级 汽车安全标准体系加速重构 在政策导向与技术变革双重驱动下,我国汽车安全标准体系正经历系统性重构。《要点》释放出明确信 号,安全已成为贯穿汽车全产业链的核心主线。这份文件罗列的23项重点任务中,"安全"高频出现29次成为 关键词,从三电系统到智能交互,从传统被动防护到新兴主动安全,立体化的标准体系框架将被构建。 同时,《要点》还进一步细化了实施路径。这种"顶层设计-行业指引-专项攻坚"的三级架构,推动安全标准 从基础支撑转向质量引领。在新兴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持续升级,除已实施的动力电池"不起 火、不爆炸"新规外,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标准加速落地,燃料电池与电池回收安全要求启动预研,形 成了"实时监测-本体防护-回收闭环"的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智能网联汽车则面临更严格的安全基线,自动 驾驶系统安全性规范加快制定,驾驶辅助产品需同时满足信息安 ...
国泰海通|汽车:AEB强标法规出台,线控制动渗透提速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5-29 21:16
AEB强标法规影响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拟实施日期为2028年1月1日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有望成为标配[1]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AEB搭载率为63% 同比提升5 6个百分点 其中20万元以上车型搭载率超90% 15-20万元车型接近80% 10万元以下及10-15万元车型搭载率仅为3%和48%[1] 硬件需求与市场格局 - AEB所需硬件分为智能驾驶(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控制器)和底盘执行(ESC或线控制动)两部分[2] - ESC市场目前由外资主导 存在国产替代机会 线控制动因制动效率更高 新规有望加速其渗透[2] 行业趋势 - 强标法规将推动制动系统电控装置渗透率提升 线控制动技术渗透预计提速[1][2] - 不同价位车型AEB搭载率差异显著 中高端市场接近饱和 低端市场渗透空间巨大[1]
工业互联ETF(159778)涨超2%,AEB强标法规出台,ESC国产化替代机会较大
新浪财经· 2025-05-29 14:28
市场表现 - 中证工业互联网主题指数(931495)强势上涨1 94% 成分股中华大九天(301269)上涨15 75% 德赛西威(002920)上涨10 00% 工业富联(601138)上涨5 97% 四维图新(002405)和新大陆(000997)等个股跟涨 [1] - 工业互联ETF(159778)上涨2 36% 最新价报0 83元 近1年累计上涨16 81% [1] 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拟实施日期为2028年1月1日 [1] -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有望成为标配 带动制动系统各类电控装置渗透率提升 [1] 行业分析 - AEB所需硬件分为智能驾驶(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控制器)和底盘执行(ESC或线控制动)两部分 [2] - ESC目前主要由外资主导 国产化替代机会较大 线控制动因制动效率更高 新规有望带动其渗透率提升 [2] 指数成分 - 中证工业互联网主题指数选取50只涉及工业互联网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7 41% 包括比亚迪(002594)、汇川技术(300124)、北方华创(002371)、韦尔股份(603501)、海康威视(002415)、宁德时代(300750)、国电南瑞(600406)、科大讯飞(002230)、兆易创新(603986)、工业富联(601138) [2] 产品信息 - 工业互联ETF(159778)场外联接基金包括A类021082 C类021083 I类022883 [3]
AEB强制国标背后的产业变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8 09:50
行业变革与AEB技术发展 - AEB功能争议反映汽车行业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型的重大变革 [2] - AEB强制国标将覆盖所有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货车,覆盖车型基数增加30%,每年近2500万辆新车需安装AEB系统 [3] - 新国标技术指标对标UN-R152法规,新增对行人、自行车等弱势道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考核,测试场景扩展至复杂城市路况 [3] 技术标准与智能化发展 - 新国标要求车对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90%、车对行人/自行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80%,乘用车需在60km/h内避免与静止车辆碰撞,40km/h内避免与横穿行人碰撞 [4] - AEB普及将推动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加大在环境感知、决策算法、执行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 [4] - AEB逐渐成为智能驾驶生态核心节点,例如华为鸿蒙座舱实现AEB与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的深度协同,小鹏汽车计划通过OTA升级将AEB与城市NGP导航辅助驾驶融合 [5] 成本与产业链影响 - 低端车型配装AEB系统将增加制造成本,可能导致车辆售价上涨,短期内或抑制价格敏感消费群体的购买需求 [5] - 本土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AEB成本,例如豪恩汽电集成式智能感知模组降低物料与装配成本30%,亚太股份AEB与ESC硬件共平台方案降低执行模块成本40%以上 [5] - AEB强制国标将带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模组、高算力SoC/MCU等核心零部件需求爆发式增长,国内供应商如豪恩汽电、德赛西威、万安科技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6] 国际化与产业升级 - AEB强制国标加速汽车安全技术国际化进程,中国汽车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也获得与国际接轨的契机 [6] - AEB强制配装推动汽车安全从差异化选项变为标准化配置,行业从以功能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7] - 具备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与头部车企紧密合作、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有望打破外资主导汽车安全产业的格局 [7]
乘用车AEBS强标落地前夜:技术边界待定、低价车型压力大
经济观察报· 2025-05-24 13:59
AEBS技术强制安装政策 - 工信部发布《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将AEBS从推荐性标准转为强制性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M1类乘用车与N1类轻型货车 [2] - 新标准要求2027年1月1日新申请车型强制执行,2028年1月1日所有在产车型全面达标 [2] - 中国此举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3] AEBS技术现状与挑战 - 当前AEBS技术标准不统一,各车型性能标定差异显著,如生效速度区间从40km/h到120km/h不等,识别距离从20米到80米不等 [5] - 存在技术缺陷,如误触发或漏触发问题 [1][3] - 行业存在技术路线之争,主要分为纯视觉派、毫米波雷达派和激光雷达派三大流派 [6] 技术标准统一与路线选择 - 新标准草案规定M1类汽车需在10-80 km/h速度区间激活AEBS,N1类汽车在10-60 km/h区间激活 [6] - 要求系统误触发率低于0.1%,预警阶段车速下降不得超过15 km/h [6] - 技术路线预计不会统一,各车企传感器配置和系统级别(L2/L3/L4)可能不同 [6] 成本压力与应对措施 - AEBS单套系统价值量介于800-5000元,对低价车型成本压力较大 [9] - 8万元以下入门级车型AEBS装配率仅2.6%,远低于32万元以上车型的93% [9] - 车企可通过选择合适技术路线(如单目摄像头方案)和规模化采购来降低成本 [10] 市场影响与行业机会 - 预计2024年全球汽车AEBS市场规模约3.3万亿元,2031年将达4.9万亿元 [12] - 国内前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产业链整体规模2027年或达千亿元级别 [13] - 将加速本土供应链发展,此前外资Tier1市占率超80% [13] 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 倒逼整车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加速AEBS技术成熟和成本优化 [13] - 助推辅助驾驶发展,为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奠定基础 [14] - 需要正确理解功能边界,驾驶员仍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14]
AEB强制国标,港股跑出重量级“黑马”?
经济观察报· 2025-05-23 19:04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主动安全"强监管"时代,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完成起草并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1] - 新国标明确M1(乘用车)和N1类(轻型载货汽车)应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适用范围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市场 [2] - 2024年全球汽车AEB市场规模达约3.3万亿元,中国乘用车前装AEB搭载率仅为62.86%,商用车EBS渗透率不足20%,市场增量空间广阔 [2]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拥有全栈技术积淀、成熟量产能力及全球化视野,具备生态位优势 [1] - 公司同时具备乘用车与商用车解决方案,在乘用车、商用车双线布局且双向深耕,拥有全栈自研能力、规模化量产能力和稳定供货能力 [2] - 2020年公司以近1/3的市场份额位居商用车前装ADAS头部阵营,为商用重卡TOP5主机厂提供软硬方案,乘用车型实现10万元级到30万元级全价格带覆盖 [3]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成绩 - 公司自成立起锚定全球市场,具备海内外技术整合能力与成熟案例,满足不同市场合规要求 [4] - 公司全栈自研解决方案通过C-NCAP五星评级,拥有丰富海外量产经验,技术兼容性和本地化适配能力得到客户认可 [5] - 公司解决方案已搭载多家主机厂车型,出口至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帮助国内主机厂通过E-NCAP五星评级 [5] 成本控制与市场普惠 - 2024年中国乘用车AEB前装搭载率62.1%,25万元以上车型搭载率超90%,15万元以下仅27.5%,新规落定后15万元以下车型每年增量需求超500万套 [6] - 公司通过规模化量产摊薄研发成本,自研前视一体机软硬方案已累计出货近百万台,具备性价比优势 [6] - 公司通过自建产线、联合本土芯片厂商定制开发等措施打造自有供应链,实现部分核心部件可控,规避"卡脖子"风险 [7]
AEB强制标配引领汽车安全变革,图达通等激光雷达厂商或将迎来爆发
IPO早知道· 2025-05-22 22:09
政策推动AEB强制标配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标志着中国AEB将从"自愿安装"进入"强制标配"阶段 [1] - 政策将带动智能辅助驾驶产业链的感知、决策、控制环节发展 激光雷达作为关键零部件有望迎来爆发 [1] - 国际保险巨头瑞士再保险2024年研究表明 配备激光雷达的车辆可多避免25%碰撞事故 缓解事故影响能力提升29% [1] 激光雷达技术优势 - 激光雷达在强光、隧道逆光、黑夜等场景下不受光照条件影响 可实现精准探测 优于纯视觉方案 [3] - 视觉方案依赖大量场景数据积累 对未经算法训练的不规则物体或异常场景存在失灵风险 激光雷达通过反射光脉冲输出三维空间数据 具备高精度测距和速度计算优势 [3] - 激光雷达提供的深度信息对降低AEB误制动率至关重要 能实现多信息冗余校验 [3] 主机厂应用与市场趋势 - 蔚来全系车型标配激光雷达 其数据显示激光雷达帮助车主平均事故损失降低25.2% [2] - 主机厂将激光雷达下探至十几万元级车型 推动"安全平权"落地 消费者认知和青睐度持续提升 [1] - 图达通自2022年起作为蔚来独家供应商提供高性能激光雷达 新款ES6、EC6发布会重点强调激光雷达对汽车安全的价值 [2][3] 行业挑战与机遇 - 当前主流AEB方案为视觉+毫米波雷达 价格区间在几百元到数千元 激光雷达需突破成本瓶颈以提高渗透率 [4] - 乘用车是"需求驱动"市场 AEB强制标配或带动L2及L2+功能(如ACC、LCC、APA、NOA)渗透率扩大 激光雷达可能受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