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蔚来乐道
icon
搜索文档
9月新势力销量:零跑6万,「鹏界米」4万
新浪科技· 2025-10-09 10:4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新势力车企9月交付量排名出现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4万辆,行业竞争加剧 [4][6] - 零跑、小鹏凭借性价比策略进入第一梯队,问界、小米因高端市场优势和产能提升构成第二梯队,蔚来、理想处于转型中的第三梯队 [7][13][16] - 行业未来趋势包括增程技术普及化、传统豪华品牌反击、市场进一步分化及技术门槛提升,全能型选手将最终胜出 [26][27] 各品牌交付表现 - 零跑汽车9月交付66,657辆,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7%,首次突破月销6万辆,成为新势力榜首 [4][9] - 小鹏汽车9月交付41,581辆,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首次突破月销4万辆,但增长依赖大幅促销 [4][12] - 问界9月交付40,619辆,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2%,其高端车型M9和M8贡献近八成销量 [4][13] - 小米汽车9月交付超40,000辆,同比增长300%,环比增长33%,首次跻身行业前四,产能问题得到缓解 [4][14] - 蔚来汽车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1%,多品牌战略下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贡献总销量六成 [4][18][19]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环比增长19%,老车型增长乏力,依赖新车i6救场 [4][22]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头部阵营“零鹏问”格局形成,零跑比小鹏多销售约25,000辆,问界排名从第二降至第三 [4] -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中,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埃安交付29,113辆同比下滑19% [4][5] - 月度交付量无法达到4万辆量级的品牌,将在供应链成本控制、研发投入和渠道扩张上持续落后 [6] 主要品牌战略分析 - 零跑核心策略为将高端配置下放至主流价位车型,如激光雷达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C10车型,但品牌向上突破面临挑战 [9][10] - 小鹏通过“5年0息0首付0手续费”等大力金融促销政策刺激销量,但可能影响单车利润,欧洲市场扩张需持续投入 [12] - 问界在30万以上高端市场形成优势,新M7车型有望巩固30-40万元市场,月销或稳定在2万辆左右 [13] - 小米汽车产能提升实现规模化交付,但积压订单导致SU7标准版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同时面临舆论挑战和召回事件 [14][16] - 蔚来通过多品牌布局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但乐道品牌9月环比下滑7.2%,蔚来品牌销量距巅峰期仍有差距 [18][20] - 理想汽车L6车型8月销量回落至约1.1万辆,与月均超2万辆相比下滑明显,新车i6与L6存在内部竞争风险 [22][23] 行业未来趋势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其从纯电路线转向,增程技术成为主流市场“标配” [26]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开始反击中国市场,并在智能化领域加速追赶 [26] - 800V、5C快充等高端配置快速下沉至平价款,技术迭代加速对品牌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6] - 行业技术路线不再构成壁垒,传统车企积极参与,细分市场竞争加剧,最终赢家需具备规模化成本控制、技术差异化及多品牌覆盖能力 [27]
8月车市观察:竞争格局变化不居,价格战转向产品战
观察者网· 2025-09-03 17:04
新势力车企8月销量表现 - 蔚来交付31305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55.2% 环比增长49% 其中乐道品牌交付16434辆 萤火虫品牌交付4346辆 [5] - 小鹏交付37709辆 同比增长169% 环比增长3% 连续十个月超3万辆 G7和P7等新车型推动9月冲刺4万辆目标 [6] - 零跑交付57066辆 同比增长88.3% 环比增长13.8% 连续四个月创交付新高 连续六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首位 [6] - 理想交付28529辆 同比下降40.7% 环比下降7.2% 跌破3万辆大关 L系列面临换代压力 纯电车型贡献有限 [6] - 鸿蒙智行总交付44579辆 问界品牌贡献近九成达40012辆 成交均价38万元 M9单月交付突破1万辆 [6] - 小米维持3万辆以上交付量 但受工厂产能限制面临交车延迟和客户流失风险 [7] 传统车企8月销量动态 - 比亚迪总销量373626辆 同比增长0.15% 环比增长8.5% 其中国内销量292813辆同比下滑14.3% 增长主要依靠海外市场 [8] - 吉利乘用车总销量250167辆 同比增长38% 环比增长5% 新能源销量147347辆同比增长95% 银河品牌销量110666辆创历史新高 [8] - 上汽集团销量363371辆 长城汽车115558辆 奇瑞集团242736辆 三家车企环比同比均实现提升 [8] 行业竞争策略转向产品价值 - 价格战逐渐退潮 车企转向以产品力为核心的良性竞争 聚焦20万以内高品质新能源产品 [9] - 小鹏MONA M03定价11.98-15.58万元 8月交付超15000辆 占总交付量近四成 [9] - 六座SUV成为细分市场焦点 吉利银河M9以5.2米车长和3米轴距切入20-25万元级家庭市场 [9][10] - 高端市场通过空间和配置提升价值感 蔚来全新ES8、理想i8、问界M8/M9等车型强化产品竞争力 [10] 出海成为重要增量来源 -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其中新能源车出口106万辆大增75.2% [11] - 比亚迪8月出口新能源车8.08万辆同比增146.4% 海外销量占比两成 前8个月累计出口630728辆 [12] - 上汽出口88289辆同比增长10.5% 长城出口4.52万辆同比增11.65% 奇瑞出口12.95万辆同比增32.3%创历史新高 [12] - 海外销量有效对冲国内竞争压力 奇瑞和长城近半销量来自海外市场 [12]
哪吒汽车轰然倒塌,下一个是谁?
新浪财经· 2025-05-16 18:57
哪吒汽车的战略失误 - 公司初期以低价策略切入网约车市场,2021年销量达6.9万辆,同比增长360%,但后续因战略定位混乱导致增长停滞 [1] - 产品矩阵缺乏逻辑性,从哪吒V到S系列再到GT,盲目扩张高端市场却未能摆脱低价标签,品牌天花板受限 [2] - 哪吒S开发仓促,智能驾驶系统未完成即上市,月销量目标5000辆但实际表现远低于预期,供应商合作低效 [2] 零跑汽车的对比优势 - 零跑聚焦10-20万元价格带,通过T03、C01、C11形成清晰产品阶梯,2024年销量达29.3万辆并实现单季度盈利 [3][4] - 采用全域自研策略降低成本,研发效率显著高于哪吒 [4] 成本控制与研发问题 - 哪吒2021-2022年研发投入60亿元但未形成核心技术壁垒,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水平仅达行业平均 [4] - 智能驾驶硬件配置过高(单车成本超万元),但软件优化不足,供应商合作低效导致资源浪费 [5][6] - 供应链分散导致零部件采购成本接近理想汽车的两倍,缺乏规模效应 [7] 融资与资金压力 - 哪吒融资总额仅百亿级别,远低于小鹏等竞争对手,资金不足限制战略容错空间 [7] - 蔚来虽亏损超千亿,但通过中东和安徽国资融资66亿美元,资金储备更充足 [8] 产品力与市场竞争 - 哪吒2022年推出的GT系列未能打开高端市场,原有V系列因技术落后失去竞争力 [8] - 蔚来ET5和乐道因产能问题错失销量,多品牌策略未提振销量,资源分配不合理 [9] 蔚来的战略缺陷 - 换电站因电池规格不通用(蔚来/乐道/萤火虫需独立体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9] - 主品牌放弃20-30万元黄金价格带,ET5定价接近30万导致市场覆盖不足 [10] - 产品规划浪费明显,如双电机、4颗Orin芯片等过度配置未优化,零部件复用率低 [11][12] 行业对比与教训 - 理想通过平台化设计(L7/L8/L9零部件复用率70%)实现成本优化,与蔚来形成鲜明对比 [12] - 小米汽车以百亿级投入实现销量超越蔚来,凸显效率差异 [13]
蔚来再亏226亿后李斌誓言四季度扭亏 前4月销售目标完成率垫底、高价车型销量全线下滑
新浪证券· 2025-05-07 17:10
上市车企2024年经营表现 - 统计的13家车企中8家实现盈利5家亏损,比亚迪归母净利润402.5亿位居榜首,蔚来亏损226.6亿位列最末且2016年以来累计亏损超1200亿 [1] - 比亚迪营收7771亿(+29%)、净利润402.5亿(+34%),上汽集团营收6227亿(-15.7%)、净利润16.7亿(-88.2%),吉利汽车净利润166.3亿(+213.3%),赛力斯净利润59.5亿(+342.7%) [2] - 蔚来营收657亿(+18.2%)但亏损扩大至226.6亿(-7.1%),高价车型ES8/ET7/EC7销量分别下滑21.4%/19.9%/33.7% [5][7] 蔚来经营策略与挑战 - 销量增长依赖促销(5年免费换电/0息活动)和低价品牌乐道(前4月贡献1.92万台增量),但乐道总裁因销量低迷离职 [5][8] - 前4月累计交付65994台(+44.5%),但年度目标完成率仅15%垫底新势力,远低于小鹏(36.9%)/小米(29.7%)/零跑(25.7%) [8][9] - 第三品牌萤火虫定价11.98-12.58万,较预售价降3万但仍逊于比亚迪海豚等竞品,外观设计遭市场质疑 [10] 换电模式面临技术冲击 - 比亚迪"兆瓦闪充"实现5分钟充电407公里,年内拟建4000座超充站(单桩成本150万),下沉能力显著优于换电站(成本150-300万) [10][11] - 蔚来换电站日均需50-60单才能盈亏平衡,当前仅36单,三代站换电时间2分钟与超充体验差距缩小 [11][12] - 换电模式面临高投入、网络覆盖不足和超充技术替代的三重压力,直接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 [3][12] 未来目标可行性 - 公司提出2025Q4单季盈利和全年44万辆目标,但前4月完成率仅15%且亏损持续扩大 [4][5] - 高价车型销量下滑制约毛利率,乐道品牌管理层动荡,萤火虫市场接受度存疑 [5][8][10] - 换电模式竞争优势被超充技术削弱,资金压力加剧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