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谷神星二号
icon
搜索文档
星河动力冲刺上市 “火箭”股集体蹿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3:00
商业航天板块市场表现 - 10月24日商业航天概念股高开,航天长峰和航天科技涨停,航天智装高开15%,富士达、航天环宇、西测测试、超捷股份等高开超5% [1] 星河动力IPO与融资动态 - 星河动力于10月22日向北京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1] - 公司于今年9月完成24亿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50-158亿元,创下民营火箭企业单笔融资纪录 [4] - 累计融资已超53亿元,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基金、深创投、梅花创投等 [4] - D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智神星系列、谷神星二号火箭的研制及相关能力建设 [4] 星河动力技术与产品进展 - 核心产品涵盖“谷神星”系列固体火箭与“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运力覆盖300kg至58t [4] - “谷神星一号”成为国内首型从“试验型”迈入批量化、商业化阶段的民营火箭 [4] - “谷神星二号”与“智神星一号”首飞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计划于年内实现首飞 [4] - “智神星”系列液体火箭项目获国家“两重”工程支持,纳入国家互联网星座发射供应链,计划将发射成本降至传统模式的50%以下 [4] 民营火箭行业IPO竞争格局 - 国内已有过火箭入轨纪录的商业火箭公司中,除东方空间外,均已启动IPO冲刺 [1] - 目前共有5家民营火箭企业进行IPO辅导备案,包括星际荣耀、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星河动力 [6] - 5家企业总估值超855亿元 [1] - 天兵科技估值225亿元,蓝箭航天估值220亿元,星河动力估值150亿元,星际荣耀估值150亿元,中科宇航估值110亿元 [2][6] - 东方空间估值为120亿元,已完成B+轮融资 [2] 行业资本化进程与政策支持 - 航天测控管理领域的星图测控作为“北交所商业航天第一股”成功上市,股价从发行价6.92元飙升至66.2元,涨幅超856% [5] - 资本市场为商业航天开通“绿色通道”,如科创板将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上市标准 [5] -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民营火箭领域尚未有上市标的,“民营火箭第一股”的归属备受关注 [5] 企业竞争力与行业动态 - 星河动力的优势在于发射次数最多、稳定成功率高,其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据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 [8] - 星河动力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发射卫星数、成功率四项第一 [8] - 8月,蓝箭航天、天兵科技和中科宇航入围垣信卫星大型星座组网招标候选人,这是民营火箭首次集体进入国家级星座供应商名单 [8] - 今年年底,包括星河动力、天兵科技、星际荣耀在内的多家企业将迎来可重复使用火箭首发,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已于10月18日完成首次飞行试验任务第一阶段工作 [8] - 业内分析认为,争夺“民营火箭第一股”需同时满足技术、商业、产业链和治理四大闭环要求 [7]
商业航天上市潮启动在即 中国版SpaceX们蓄势待发
华尔街见闻· 2025-10-23 21:57
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SpaceX等少数公司拥有液体火箭的技术并成功完成发射的经验。 不过星河动力的液体火箭发射在即。 星河动力旗下即将发射的"智神星一号"是国内首批即将开展轨道级发射的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可 以重复使用约30次,有望带动发射成本的大幅下降。 10月23日,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河动力")向北京证监局递交了IPO辅导备 案。 星河动力是国内首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成功率较高,其火箭成 功发射次数占到了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 "他们主要产品是固体火箭,液体火箭还在推进中。相比于同业的话,非常显著的优势就是成功率很 高。"一名熟悉星河动力的行业人士告诉信风。 相比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具有重复可回收、运力上限更高等优势。 例如星际荣耀早在2020年便启动IPO辅导,迄今已完成20期辅导,但仍未迈入上市申请阶段。 火箭发射失败也可能给公司的IPO之路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今年8月,处于IPO辅导的蓝箭航天所研发的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三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点火升空后,火箭飞行异常,飞行试验任务失 利。 值得一提的是,政 ...
星河动力,加入IPO梯队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16:45
对于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高频次发射的目标,刘百奇认为,火箭公司要创新和产业化两手抓。在创新方 面,火箭公司要跨越火箭回收、再次发射、多次反复使用不同阶段,持续打磨技术,完成从验证到成熟 的过程。产业化方面,已有箭型与新箭型均要用起来,承接已经启动的大规模星座组网发射,在实战中 不断锤炼并迭代可重复使用的能力。 "未来,运载火箭形成'航班化'常态发射后,市场化机制将更加凸显。"刘百奇说,安全可靠、价格合 理、按时履约是火箭能赢得市场的关键。 据介绍,在核心技术创新上,星河动力构建了从总体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结构设计、电气系统设计、 地面测发控系统设计的全链条技术能力,主要核心系统及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在生产与试验能力上, 星河动力打造了贯穿研发、生产、测试、发射全流程的设施能力保障,具备充足的产能提升空间;在质 量管理上,星河动力形成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控体系和能力,涵盖火箭设计、生产、试验、 存储、运输和发射全流程。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10月22日,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河动力")在北京证监 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今年7月以来,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3 ...
星河动力正式启动A股IPO:民营火箭「发射王」,商业化落地不断提速
搜狐财经· 2025-10-23 13:10
行业上市趋势 - 星河动力于2025年10月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成为继蓝箭航天、微纳星空、天兵科技后又一家启动IPO的商业航天企业 [2] - 行业有望在明年迎来“商业航天上市潮”,主要驱动因素是证监会宣布科创板将重启并扩大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的范围,以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 [2] 公司市场地位与成就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5] - 公司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即民营火箭平均每两次成功发射就有一次由公司完成 [5] - 公司开创了民营商业航天多个“首次”,包括率先将组网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国内首家掌握海/陆全发射能力等 [5] 公司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构建了从总体设计到地面测发控系统设计的全链条自主研发技术能力 [6] - 公司产品矩阵全面覆盖商业微小卫星、中小型组网发射、大型星座组网发射等多个场景,包括已量产的“谷神星一号”、计划年内首飞的“谷神星二号”以及计划明年量产的可重复使用“智神星”系列火箭 [6][7] - “谷神星一号”已成为国内首型从“试验型”进入真正批量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的民营火箭 [7] 行业发展路径 - 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公司的发展路径及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发射服务稳定可靠->商业化落地获得更多订单收入->技术创新迈向新高度 [7] - 公司已实现稳定可靠与商业化落地,其中大型火箭“谷神星二号”与“智神星一号”的首飞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计划于年内首飞 [7]
星河动力正式启动A股IPO:民营火箭「发射王」,商业化落地不断提速
IPO早知道· 2025-10-23 12:17
明年A股或将迎来「商业航天上市潮」。 100 | - 12-1 量河和力師 n " t 11 unimmanumint x n est NAMANA l 成立于2018年的星河动力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 截至目前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 数、发射卫星数、稳定成功率等多项第一,其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到了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 的51.3%。 可以说,民营火箭平均每两次成功发射里就有一次是星河动力完成的。 同时,星河动力还开创了民营商业航天多个"首次":率先将组网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国内首家掌握海/陆全发射能力、率先突破针栓式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以及首创火箭末级 留轨商业应用服务等。 在核心技术创新上,星河动力构建了从总体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结构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地面测 发控系统设计的全链条技术能力,主要核心系统及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在生产与试验能力上,星河 动力打造了贯穿研发、生产、测试、发射全流程的设施能力保障,具备充足的产能提升空间;在质量 管理上,星河动力形成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和 ...
商业航天资本化进程再提速,星河动力完成IPO辅导备案
搜狐财经· 2025-10-23 09:17
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星河动力主要核心系统及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在生产与试验能力方面,星河动 力打造了贯穿研发、生产、测试、发射全流程的设施能力保障,具备充足的产能提升空间;在质量管理 方面,星河动力形成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控体系,涵盖火箭设计、生产、试验、存储、运输 和发射全流程;在产品布局方面,星河动力设计研发了全管线产品矩阵,全面覆盖商业微小卫星、中小 型组网发射、大型星座组网发射等多个航天发射服务场景,其量产的"谷神星一号"瞄准微小卫星市场, 计划年内首飞的"谷神星二号"适配中型组网、补网需求,而计划今年首飞并于明年量产的"智神星"系列 高可靠、低成本的新一代可重复使用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更是瞄准大型星座组网,共同构成了面向不同 市场需求的完整产品矩阵。 市场人士认为,星河动力加入上市梯队,这表明政策赋能下的中国商业航天资本化进程再提速。 星河动力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截至 目前,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国内民营火 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发射卫星数、稳定成功率等多项第一,其火箭 ...
商业航天IPO新进展!星河动力启动IPO辅导备案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09:13
证监会网站10月22日披露,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000901)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河动力")在北京证 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作为国内发射次数最多、稳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星河动力加入上市梯队,标志着政策赋 能下的中国商业航天资本化进程再提速。 目前,星河动力已实现稳定可靠与商业化落地,其"谷神星一号"已成为国内首型从"试验型"进入真正批 量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的民营火箭。而"谷神星二号"与"智神星一号"两款中大型火箭首飞工作已进入关 键阶段,计划于年内首飞。 我国商业航天正加速迈入规模化发展期,预计2025年将突破2.5万亿元,前景可期,但仍需持续加大研 发资金投入。近期资本市场多项针对科创型企业的政策落地,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科技创新的包 容性和适应性,打通其进入二级市场的关键环节,为商业航天企业注入信心。 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的51.3% 成立于2018年的星河动力,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实现商业化的民营商业航天企 业。其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到了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 截至目前,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为27家 ...
航天宏图与星河动力战略合作,加速女娲星座多星发射
贝壳财经· 2025-08-25 18:33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星河动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使用谷神星二号火箭发射女娲星座卫星 [1] - 计划从2025年底开始持续发射多颗卫星 [1] 业务发展 - 公司将继续携手多个火箭合作伙伴满足国内外卫星发射需求 [2] - 目标打造中国头部世界一流的卫星研制-发射-运营全链条商业航天集团 [2] 行业机遇 - 商业航天存在巨大发展机遇 [2]
建筑和工程行业周报:IPO进程加快 商业航天发展提速
新浪财经· 2025-08-18 12:31
科创板上市标准调整 - 证监会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扩大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 [1] - 商业航天企业因研发投入大 盈利周期长 依赖风险投资 新标准将加快IPO进程并降低资金成本 [1][2] - 蓝箭航天(估值200亿元) 屹信航天(估值超80亿元) 中科宇航(估值110亿元)等企业已启动IPO辅导备案 [1][2] 商业航天企业技术进展 - 蓝箭航天是国内唯一具备液体火箭全链条研发能力的企业 拥有成熟液体火箭朱雀二号 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计划2025年首飞并回收 [1] - 屹信航天通过新算法新工艺实现卫星载荷小型化 单颗载荷重量控制在50公斤内 功耗降低40% 2024年已为26颗在轨卫星配套物联网载荷 [2] - 中科宇航作为商业航天国家队混改样本 拥有成熟固体火箭力箭一号 液体火箭力箭二号计划2025年首飞(不回收) [2] 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 - 中国商业航天年内将迎来5款可回收火箭密集首飞 包括朱雀三号 天龙三号 谷神星二号 力箭二号 双曲线三号 [2] - 朱雀三号目标将发射成本从朱雀二号的4-5万元/kg降至2万元/kg 天龙三号发射价格已降至2万元/kg [3] - 力箭二号/力箭二号重型单位发射成本分别为3万元/kg和1.5万元/kg 逐步接近SpaceX猎鹰9号2720美元/kg(约1.97万元/kg)的水平 [3] 低轨卫星通信应用拓展 - 华为Mate X6典藏版成为全球首款三网卫星通信手机 支持天通卫星通话 北斗短报文 低轨互联网协同 无地面网络时9秒快速对星 [4] - 华为与中国星网合作测试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 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启众测 Mate 80或采用低轨卫星通讯+eSIM新架构 [4] - 手机终端接入将推动卫星通信服务从专业领域拓展至大众消费市场 提升用户规模并分摊系统建设运营成本 [4] 行业发展趋势 - 商业航天企业IPO进程加速 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推动单位发射成本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2][3] - 低轨卫星星座组网进程有望加快 行业经济效益提升推动健康发展 [4] - 2025年下半年将成为可回收火箭密集发射与低轨卫星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时间节点 [2][4]
创新驱动+政策扶持+金融支撑 商业航天产业“破局” 规模化发展
央视网· 2025-06-14 11:45
商业航天行业创新与突破 - 商业航天是集多学科顶尖成果的高精尖技术领域,涉及数千项技术难关 [1] - 民营航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如采用3D打印技术将发动机制造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1个月,成本降至6-7万元(原成本的十分之一),重量减轻50% [1] - 通过取消舱段四级集成设计,火箭重量减轻75公斤,按10万元/公斤计算可多产生750万元效益 [4] - 创新性地将末级火箭改造为卫星,用于空间环境实验验证和空间碎片清除 [4] - 星河动力成立7年来已成功发射19次,为25家客户发射81颗卫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连续稳定发射成功的民营火箭公司 [4] 民营航天企业面临的挑战 - 行业具有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 [5][6] - 星河动力2022年研发投入约5亿元,但收入仅1000多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6] - 技术瓶颈、实验排期长、成本居高不下是行业普遍面临的成长障碍 [10] 政府政策支持与产业集聚 - 北京经开区对颠覆性创新成果提供最高5000万元政策支持,并对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给予建设支持 [8] - 经开区已聚集超过160家空天企业,商业火箭企业集聚度达全国75% [10] - 建设"火箭大街"提供共性技术平台、高端制造中心和创新研发中心,每座科研中心7000平方米,实现"一条龙"服务 [10] 商业航天风险保障机制 -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由20家保险机构组成,解决高风险承保难题 [11] - 保险种类包括发射失利地面赔付、卫星和火箭发射保险等 [11] - 共保体为商业航天从发射到在轨运行的全产业链风险提供全方位保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