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谷神星二号
icon
搜索文档
航天宏图与星河动力战略合作,加速女娲星座多星发射
贝壳财经· 2025-08-25 18:33
战略合作 - 公司与星河动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使用谷神星二号火箭发射女娲星座卫星 [1] - 计划从2025年底开始持续发射多颗卫星 [1] 业务发展 - 公司将继续携手多个火箭合作伙伴满足国内外卫星发射需求 [2] - 目标打造中国头部世界一流的卫星研制-发射-运营全链条商业航天集团 [2] 行业机遇 - 商业航天存在巨大发展机遇 [2]
建筑和工程行业周报:IPO进程加快 商业航天发展提速
新浪财经· 2025-08-18 12:31
科创板上市标准调整 - 证监会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扩大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 [1] - 商业航天企业因研发投入大 盈利周期长 依赖风险投资 新标准将加快IPO进程并降低资金成本 [1][2] - 蓝箭航天(估值200亿元) 屹信航天(估值超80亿元) 中科宇航(估值110亿元)等企业已启动IPO辅导备案 [1][2] 商业航天企业技术进展 - 蓝箭航天是国内唯一具备液体火箭全链条研发能力的企业 拥有成熟液体火箭朱雀二号 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计划2025年首飞并回收 [1] - 屹信航天通过新算法新工艺实现卫星载荷小型化 单颗载荷重量控制在50公斤内 功耗降低40% 2024年已为26颗在轨卫星配套物联网载荷 [2] - 中科宇航作为商业航天国家队混改样本 拥有成熟固体火箭力箭一号 液体火箭力箭二号计划2025年首飞(不回收) [2] 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 - 中国商业航天年内将迎来5款可回收火箭密集首飞 包括朱雀三号 天龙三号 谷神星二号 力箭二号 双曲线三号 [2] - 朱雀三号目标将发射成本从朱雀二号的4-5万元/kg降至2万元/kg 天龙三号发射价格已降至2万元/kg [3] - 力箭二号/力箭二号重型单位发射成本分别为3万元/kg和1.5万元/kg 逐步接近SpaceX猎鹰9号2720美元/kg(约1.97万元/kg)的水平 [3] 低轨卫星通信应用拓展 - 华为Mate X6典藏版成为全球首款三网卫星通信手机 支持天通卫星通话 北斗短报文 低轨互联网协同 无地面网络时9秒快速对星 [4] - 华为与中国星网合作测试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 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启众测 Mate 80或采用低轨卫星通讯+eSIM新架构 [4] - 手机终端接入将推动卫星通信服务从专业领域拓展至大众消费市场 提升用户规模并分摊系统建设运营成本 [4] 行业发展趋势 - 商业航天企业IPO进程加速 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推动单位发射成本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2][3] - 低轨卫星星座组网进程有望加快 行业经济效益提升推动健康发展 [4] - 2025年下半年将成为可回收火箭密集发射与低轨卫星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时间节点 [2][4]
创新驱动+政策扶持+金融支撑 商业航天产业“破局” 规模化发展
央视网· 2025-06-14 11:45
商业航天行业创新与突破 - 商业航天是集多学科顶尖成果的高精尖技术领域,涉及数千项技术难关 [1] - 民营航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如采用3D打印技术将发动机制造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1个月,成本降至6-7万元(原成本的十分之一),重量减轻50% [1] - 通过取消舱段四级集成设计,火箭重量减轻75公斤,按10万元/公斤计算可多产生750万元效益 [4] - 创新性地将末级火箭改造为卫星,用于空间环境实验验证和空间碎片清除 [4] - 星河动力成立7年来已成功发射19次,为25家客户发射81颗卫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连续稳定发射成功的民营火箭公司 [4] 民营航天企业面临的挑战 - 行业具有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压力 [5][6] - 星河动力2022年研发投入约5亿元,但收入仅1000多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6] - 技术瓶颈、实验排期长、成本居高不下是行业普遍面临的成长障碍 [10] 政府政策支持与产业集聚 - 北京经开区对颠覆性创新成果提供最高5000万元政策支持,并对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给予建设支持 [8] - 经开区已聚集超过160家空天企业,商业火箭企业集聚度达全国75% [10] - 建设"火箭大街"提供共性技术平台、高端制造中心和创新研发中心,每座科研中心7000平方米,实现"一条龙"服务 [10] 商业航天风险保障机制 -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由20家保险机构组成,解决高风险承保难题 [11] - 保险种类包括发射失利地面赔付、卫星和火箭发射保险等 [11] - 共保体为商业航天从发射到在轨运行的全产业链风险提供全方位保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