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车辆
icon
搜索文档
盈利2542万元 新筑股份第三季度业绩回升
证券时报网· 2025-10-26 23:59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57亿元,同比下降36.97% [1] - 前三季度公司亏损4229.18万元,但同比减亏83.39% [1] -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下降35.82% [1] - 第三季度公司盈利2541.84万元,同比增长135.30% [1] - 收入下降主要系轨道交通车辆销售减少所致 [2] 股权与控股股东变动 - 曾作斌、成都市通用工程、周蓉、孙菊芬新进成为公司前十大股东 [2] - 2025年3月,四川发展(控股)等将其持有的新筑股份6611.38万股(占总股本8.60%)及四川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投资(持股15.90%)100%股权无偿划转至蜀道集团 [2] - 2025年5月,股权交易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蜀道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四川省国资委 [2] - 蜀道集团表示此举旨在落实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并承诺规范管理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 [2] 资产整合与战略转型 - 2025年5月中旬,公司停牌重组,计划向蜀道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蜀道清洁能源60%股权,并剥离磁浮与桥梁功能部件相关业务 [3] - 交易旨在剥离长期亏损与传统主业资产,注入资源优势明显的优质资产,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 [3] - 交易完成后,蜀道清洁能源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业务核心转向清洁能源发电,并协同交能融合、售电、储能等,打造综合能源服务企业 [3] - 截至2025年9月末,交易相关的审计、评估等工作尚未完成,公司将在完成后再次召开董事会并提请股东大会审议 [3]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自2025年8月以来,公司董事会及高管层引入了多位具有蜀道集团背景的人士,这些人在能源、矿业投资、资本运作等领域经验丰富 [4] - 新管理层的加入为公司进一步注入了蜀道文化基因 [4]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 2025-09-14 19:0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体进展 -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首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以"高起点规划 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区域经济总量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1] - 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分别为49843.1亿元(北京 5.2%增长) 18024.3亿元(天津 5.1%增长) 47526.9亿元(河北 5.4%增长) 增速均超全国水平[8] - 2024年上半年区域GDP达5.7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8]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升级 - 北京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4] - 科技 商务等新设经营主体占比从2013年40.7%提升至2024年67.7%[4] -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引进超300家高精尖企业 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余家[3] - 北京城市副中心2024年完成418.6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屋建筑 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1200家[4] - 通州区202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7%[4] 天津产业承接与创新发展 - 2024年上半年天津市工信局引进疏解功能资源项目总投资219.64亿元[6] - 天津12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小米 理想等北京整车厂供应链[9] - 天津港拥有148条集装箱航线 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500多个港口[13] - 天津港中亚班列物流时间压缩近50% 物流费用节省约20%[13] 河北产业承接与协同发展 - 河北22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北汽 一汽丰田及小米 理想等整车厂供应链[9] - 首衡高碑店市场承接北京果蔬 副食等业态 吸引8700余家经销商入驻[7] - 雄安新区总开发面积214.9平方公里 总建筑面积5588万平方米 建成5127栋楼宇[7] - 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模式 2024年将交付160辆轨道交通列车[10]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 -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12] - 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3年70多亿元增长至2024年840多亿元 年均增长率25%[12] - 京津冀汽车产业产值超8400亿元[9] - 三地共同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 北京顺义园区已签约10个重大项目[10] 交通一体化建设 - 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和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1.1万公里[15] -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完成80%工程量 建成后三河至北京副中心仅需9分钟[14] - 三河市至北京开通11条定制快巴线路 日均客运量超6000人次[14]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 实现44项人社服务"一卡通办" 6.4万余家医疗机构"一卡通结" 3900多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6] - 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 193家图书馆"一卡通阅" 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17亿人[16] - 京津3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近500所学校开展合作[17] - 京津冀914家医疗机构实现60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 56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7]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 2024年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超60%[17] - 水环境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 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十四五"目标要求[17]
蜀道集团加速解决同业竞争 拟将新能源资产置入新筑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21:52
重大资产重组 - 新筑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蜀道清洁60%股权 [1] - 公司拟向蜀道轨交出川发磁浮100%股权及债权 向四川路桥或其子公司出售新筑交科100%股权及债权 [1] - 交易旨在解决控股股东控制的蜀道清洁与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 [1][3]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 但不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3] 业务调整 - 公司拟剥离桥梁功能部件业务主要承担者新筑交科 保留轨道交通业务 壮大光伏发电业务 [2][6] - 新筑交科2024年营收4.3亿元 净利润1854.3万元 占公司桥梁功能部件业务收入17.94% [5][6] - 川发磁浮2024年营收383万元 净利润亏损1.5亿元 将被剥离 [6] - 公司2024年光伏发电业务收入6.5亿元 占总营收26%以上 [5] 财务数据 - 蜀道清洁2024年末总资产308亿元 营收11.7亿元 净利润6234.9万元 [2][4] - 公司2024年总营收24.83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4.09亿元 [5] - 轨道交通业务收入占总营收50%以上 主要来自长客新筑(营收13.65亿元 亏损3460万元) [5][6] 集团背景 - 蜀道集团2024年5月19日正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6] - 蜀道集团旗下拥有四川路桥等5家上市公司 [7] - 本次资本运作属于蜀道集团内部业务版图重构 [6]
新筑股份拟置入蜀道集团新能源资产 还涉及这家市值800亿元的上市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21:36
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 新筑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蜀道清洁60%股权 [1] - 公司拟向蜀道轨交出川发磁浮100%股权及债权,向四川路桥出售新筑交科100%股权及债权 [1]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不涉及实际控制人变更 [7] 业务结构调整 - 新筑股份主营三大业务板块:轨道交通(营收占比50%以上)、光伏发电(营收占比26%以上)、桥梁功能部件(营收占比17.94%) [4][8][10] - 拟剥离桥梁功能部件业务主要承担者新筑交科(2024年营收4.3亿元,净利润1854.3万元) [10] - 保留轨道交通业务(长客新筑2024年营收13.65亿元,亏损3460万元),壮大光伏发电业务 [8][10] 交易标的财务数据 - 蜀道清洁2024年末总资产308亿元,营收11.7亿元,净利润6234.9万元 [4][8] - 川发磁浮2024年营收383万元,净利润亏损1.5亿元 [10] - 晟天新能源2024年营收6.5亿元(光伏业务主要来源) [8] 交易背景与时间线 - 交易所早于公司披露停牌公告,5月26日早盘收市后才披露重组事项 [1][5] - 5月23日收到控股股东蜀道集团筹划重组函件 [7] - 蜀道集团5月19日正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10][11] 集团内部整合 - 本次资本运作属于蜀道集团内部业务版图重构 [10] - 蜀道集团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四川路桥(市值806.5亿元)、四川成渝、蜀道装备、宏达股份、新筑股份 [11]
投资项目持续上新,跨国企业高管缘何纷至沓来?
搜狐财经· 2025-03-31 08:15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概况 - 开年以来稳外资政策落地显效,外资企业持续加码投资,大量外资项目落地,新增外资企业数量保持较快增长 [1] - 上海已有近8万家外资企业落户,超10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97家外资研发中心设立 [3] - 今年前两个月,德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54.7% [11] 重点外资项目与投资领域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去年5月开工到今年3月产品出口,刷新外资在华投资速度,其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正式出口发运 [1] - 丰田汽车投资超1000亿日元在上海成立雷克萨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专注纯电动车型研发和生产 [3] - 阿斯利康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其在中国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礼来公司在北京投资设立的创新孵化器正式投入运营 [5] - 外资投资领域正向增值电信、生物医药、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新领域拓展,上海首批4家外资企业获增值电信业务批准,15家外资企业获基因诊疗、人工干细胞等方面经营许可 [3] 外资企业战略与市场定位 - 特斯拉公司能源与充电副总裁表示中国储能市场潜力很大,公司将深耕中国市场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并向全球更多国家提供产品 [3] - 仙妮蕾德全球首席执行官认为中国市场速度快、机会大,中国是其最重要的市场 [8] - 西门子在中国发布18款面向中国市场定制的产品,这些产品完全在中国定义、设计、由中国团队开发、由本地供应商参与并在中国制造,希望将其纳入全球技术生态 [10] 中德企业合作与供应链优势 - 在南京举行的隐形冠军企业对话活动中,30多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与70多家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展开交流 [11] - 8000家德国公司在中国,超过50%的德国公司是全球隐形冠军公司,所有这些公司中有80%在中国投资 [11] - 德国企业代表认为中国科技发展迅猛,产业氛围好,产品和市场匹配度高,与中国“专精特新”合作可学习经验并更好适配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供应链条短,可快速生产并运输产品 [15] -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希望通过合作发现合作伙伴,并借助原有销售网络将新产品和技术推向国外,拓展国际市场合作 [19][21] 政府互动与市场信心 - 从今年2月底至3月29日,商务部负责人共与至少26位跨国企业负责人会见,其中美国企业15家占比超一半,德国企业5家 [22] - 会见内容中“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创新”、“供应链”是高频词,体现出产业界对中国市场的热情 [24] - 中国持续在对外开放上向更深、更宽领域拓展,能提供更多核心、丰富和多元的发展资源,中国市场具有必选性,外资企业认为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在中国应用推广成功在全球就没问题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