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输配电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国轩高科股价涨5.21%,中海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64.93万股浮盈赚取159.0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16:57
股价表现 - 9月12日股价上涨5.21%至49.45元/股[1] - 单日成交额达44.38亿元[1] - 换手率为5.34%[1] - 总市值892.80亿元[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构成:动力电池系统72.37%、储能电池系统23.52%、其他(补充)2.84%、输配电产品1.27%[1] - 成立日期1995年1月23日[1] - 上市日期2006年10月18日[1] - 注册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566号[1] 机构持仓情况 - 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基金(398021)二季度持有64.93万股[2] - 持仓占基金净值比例2.73%[2] - 位列该基金第七大重仓股[2] - 9月12日单日浮盈约159.08万元[2] 持仓基金表现 - 基金最新规模7.73亿元[2] - 今年以来收益率33.71%[2] - 近一年收益率32.06%[2] - 成立以来收益率37.55%[2] - 基金经理姚晨曦任职时间10年152天[2] - 现任管理资产总规模16.66亿元[2]
双杰电气(300444) - 300444双杰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4
2025-09-04 20: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5,894,832.52元,同比增长41.95%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516,272.94元,同比增长20.11% [3] 业务布局 - 公司拥有输配电与新能源两大业务板块,覆盖源、网、荷、储四大环节 [2] - 六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北京、合肥、内蒙、新疆、无锡、湖北 [2] - 产品矩阵涵盖输配电领域和新能源智能装备 [2] 新能源业务发展 - 新能源业务在手及储备订单充足 [3] - 通过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实现风、光、储、充、换电站数据的线上化管理 [3] - 已提前开展电力交易业务以提升交易效率和盈利能力 [3] 重卡充电业务 - 重点拓展重卡充电业务,采用自持运营、合作共建、BOT及全流程项目托管等多种模式 [5] - 在山东、陕西、山西、内蒙、湖北、河北等多地推进项目 [5] - 竞争优势包括专业团队、丰富的评估选址经验和设备销售与运营服务一体化能力 [5] 产能与成本控制 - 变压器产线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已实施产能提升方案 [4] - 通过数智化手段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实现端到端信息化管理 [3] 资金与分红规划 - 拥有多元化融资渠道,资金安排可支持投资需求 [5] - 已审议通过使用公积金弥补亏损的议案,将在保障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利润分配方案 [4]
靠补贴来“补血”,国轩高科电池毛利率10年大降70%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从地产行业跨界至动力电池领域,现已彻底完成身份转换,主业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输配电设备,核心客户包括吉利、奇瑞、长安、越南VinFast等国内外主流车企[9]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占率升至5.18%,排名行业第四;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列第七[11] - 营收规模扩张迅猛,2021-2023年连破100亿、200亿、300亿大关,2025年上半年营收193.94亿元,同比增长15.48%[11] 盈利能力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12亿元,扣非净利润仅0.73亿元,核心业务盈利薄弱[5][14] - 扣非净利润占归母净利润比重持续偏低,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2.38%、21.75%、19.91%,核心业务对整体盈利贡献不足两成[14] - 非经常性损益成为盈利关键,2025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2.39亿元,其中政府补贴高达3.997亿元(原文数据:399,729,273.35元),远超扣非净利润规模[16][18] 毛利率与产品竞争力 - 动力电池毛利率从2016年48.17%跌至2025年上半年14.24%,跌幅超70%;整体毛利率从47%降至16.42%,近乎腰斩再腰斩[1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宁德时代毛利率25.02%(高出10.78个百分点),亿纬锂能毛利率17.6%[20] - 技术路线决策失误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2016年公司主打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于115Wh/kg,不符合补贴标准,错失三元锂电池发展黄金窗口期[20][21] 股价表现与固态电池故事 - 股价从4月9日18.31元飙升至9月2日40.20元,近5个月累计涨幅120%,总市值726亿元,动态市盈率近百倍[22] - 公司推出G"垣"准固态电池,电芯能量密度300Wh/kg,系统能量密度超235Wh/kg,宣称可实现1000km续航[25] - 固态电池商业化面临两大难关:研发成本高昂导致车企难批量采用;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尚未达到大批量商业化运用[26]
平高电气跌2.00%,成交额2.2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704.9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03 14:51
股价表现 - 9月3日盘中下跌2.00%至15.18元/股 成交额2.20亿元 换手率1.06% 总市值205.9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704.92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1558.64万元 大单净卖出2146.28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下跌20.31%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5.42%/4.65%/1.58% [1] 资金流向 - 特大单买入339.40万元(占比1.54%) 卖出1898.04万元(占比8.62%) [1] - 大单买入4533.44万元(占比20.59%) 卖出6679.72万元(占比30.33%)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输配电设备制造 涵盖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开关设备 [2] - 收入构成:高压板块57.30% 配网板块28.03% 运维检修11.13% 国际板块2.93%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6.96亿元(同比增长12.96%) 归母净利润6.65亿元(同比增长24.59%) [2]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6.37万户 较上期增长35.72% 人均流通股21315股(减少26.32%)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8298.33万股(较上期减少7872.81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持股1204.71万股 [3]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3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7.54亿元 [3] 行业属性 - 申万行业分类为电力设备-电网设备-输变电设备 [2] - 概念板块涵盖核电/直流输电/央企改革/特高压/储能等 [2]
国轩高科上半年净利3.67亿元,同比增长35.22%
北京商报· 2025-08-31 12: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净利润3.67亿元 同比增长35.22% [1][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3.94亿元 同比增长15.48% [1][1] 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及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国轩高科上半年营收193.94亿元同比增15.48%,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35.22%,毛利率下降1.39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08-29 23: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94亿元 同比增长15.48% [1] - 归母净利润3.67亿元 同比增长35.22%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7287.07万元 同比增长48.53% [1] - 基本每股收益0.20元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0% [1] - 毛利率16.42% 同比下降1.39个百分点 净利率1.71% 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14.79% 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3.49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净利率2.23% 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1.10个百分点 [1] 费用结构 - 期间费用27.53亿元 同比增加3.41亿元 期间费用率14.20% 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减少47.58%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7.71% [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85%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7.90% [2] 股东结构 - 股东总户数21.98万户 较一季度末增加6.44万户 增幅41.46% [2] - 户均持股市值26.64万元 较一季度末25.27万元增长5.41% [2] 估值指标 - 市盈率TTM约53.17倍 市净率LF约2.54倍 市销率TTM约1.78倍 [1] 业务构成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占比72.47% 储能电池系统占比22.13% [2] - 其他业务占比4.11% 输配电产品占比1.29% [2] - 公司属于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行业 涉及磷酸铁锂 三元锂电 换电概念等板块 [2]
双杰电气(300444) - 300444双杰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6
2025-08-26 21: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5,894,832.52元,同比增长41.9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516,272.94元,同比增长20.11% [2] - 新能源业务收入首次超过智能电气设备业务 [3] 业务结构 - 智能电气设备业务因客户招采政策调整实现显著增长 [3] - 新能源业务由新增订单及储备订单带动持续提升 [3] - 新能源电站运营收入包含分布式及户用光伏发电收益,占比较小 [4] 成本与毛利率 - 智能电气装备毛利率提升主要因规模效应、采购成本降低及内部管理优化 [5] - 生产规模扩大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下降 [5] - 原材料采购量增加增强供应商议价能力 [5] 海外布局 - 产品销往全球二十余个国家地区 [6] - 环保型固体绝缘柜产品契合欧洲环保要求 [6] - 光伏项目海外投资建设稳步推进 [6] 股东回报 - 已审议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议案并提交股东大会 [7] - 将在稳健发展基础上制定分红策略回馈股东 [7]
双杰电气上半年营收净利两位数增长 新能源首次跃居最大营收来源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1:2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6亿元 同比增长41.95% [1] - 归母净利润达1.04亿元 同比增长20.11%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新能源业务快速扩张和输配电业务稳定增长 [1] - 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交付效率 [1] 业务板块收入结构 - 智能电气业务收入9.43亿元 同比增长10.7% [2] - 新能源智能装备及建设开发业务收入14.02亿元 同比增长77.2% [2] - 新能源收入占比首次超越输配电业务 成为公司主要发展驱动力 [2] 重大订单获取情况 - 南方电网2025年配网设备框架招标中标金额超2.7亿元 份额居行业前列 [2] - 国网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采购中标份额和项目数量均居行业前列 [2] - "宁电入湘"直流配套光伏项目中标金额达16.4亿元 [2] 新能源业务拓展 - 重点发展重卡充电业务 通过自持运营、合作共建、BOT等多种模式推进 [2] - 业务覆盖山东、陕西、山西、内蒙、湖北、河北等多地 [2] - 战略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新增55.2万吨高碳铬铁合金负荷 [3] - 拟建设40万千瓦风电装机 配套6万千瓦/24万千瓦时储能规模 [3] 海外市场扩张 - 公司及香港子公司投资吉尔吉斯斯坦100MW光伏发电项目 [3] - 项目位于电力负荷中心 获当地电网并网承诺支持 [3] - 投资有利于扩大新能源业务规模及区域范围 提升国际竞争力 [3]
泰安|探秘泰安智能工厂“标准密码”
大众日报· 2025-08-22 09:44
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获批 - 国家级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工厂建设标准应用试点成功获批 由山东泰开互感器有限公司等5家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2] - 项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 构建以GB/T 41255-2022为核心配套19项标准的"标准群"[2] - 实现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控 采用"核心标准+配套标准"创新模式[2] 标准化驱动制造业升级 - 泰安市市场监管局将标准化视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通过建机制、强支撑、促协同等举措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 - 构建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实施一体化发展机制 为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搭建桥梁[2] - 创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协同"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 市场监管部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标准帮扶[3] 绿色酿造技术标准突破 - 普瑞特机械制造承担液态食品智能化绿色酿造国家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项目 取得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成果[3] - 公司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19项国家行业标准 将绿色酿造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填补液态食品智能装备行业标准空白[3] - 实现"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市场领跑"升级 为全行业低碳环保高效转型提供技术支撑[3] 智能制造标准应用成效 - 山东路德新材料构建涵盖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全方位标准体系 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科研机构[4] - 通过系统应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4.22% 研发周期缩短33.02% 库容利用率提高60%以上 运营成本大幅降低[4] -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助力中国标准"走出去" 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升级[4]
创新动能强劲 制造业利润有望持续改善
制造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全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快于总体企业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9%和11.9% [1] - 6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利润总额由5月下降4.1%转为增长1.4%,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但降幅收窄4.8个百分点至7155.8亿元 [2] - 7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0.3%和50.6%,持续高于临界点,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0.6个百分点至52.6% [3] 装备制造业驱动因素 - 6月装备制造业营收增长7.0%,利润增长9.6%,拉动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行业利润飙升96.8% [2][9] - 电气机械(+18.7%)、仪器仪表(+12.3%)、金属制品(+6.2%)等行业利润显著增长 [9] - 高端装备制造细分领域表现突出:电子专用材料(+68.1%)、飞机制造(+19.0%)、智能消费设备(+40.9%)等利润增速显著 [10] 政策支持效果 - "两新"政策带动医疗仪器设备(+12.1%)、通用零部件(+9.5%)等行业利润增长,智能无人机(+160.0%)、计算机整机(+97.2%)等新兴领域激增 [5][6]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上半年同比增长17.3%,贡献率达86.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 [7] - 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形成"设备升级-效益提升"良性循环 [7][8] 技术创新与转型 - 锂离子电池(+72.8%)、生物质能发电(+24.5%)、环境监测仪器(+22.2%)等绿色化领域快速增长 [10] - 电气机械(+13.0%)、通用设备(+6.5%)等行业增加值显示高端化转型加速 [9][11] - 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领域表现突出,反映产业向技术主导型转变 [11] 未来趋势 - 下半年利润改善趋势有望延续,能源价格平稳及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支撑高技术产业 [12] - 设备更新政策或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增加再贷款额度,强化智能制造扶持 [8] - 电气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行业将持续引领转型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