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系列
搜索文档
公司研究室IPO周报:自动驾驶“双雄”竞速港股IPO;遇见小面上半年净利翻倍
搜狐财经· 2025-10-17 14:58
IPO动态 A股 本周,A股上会公司共有三家。 10月15日,优迅芯片、昂瑞微顺利过会,均将在科创板上市。 10月16日,天溯股份顺利过会,将在创业板上市。 10月14日,滨会生物、大红袍、瀚天天成、华恒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10月15日,遇见小面、白山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10月16日,首创证券、千里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新股上市: 10月16日,长江能科(920158)在北交所上市。 10月17日,道生天合(601026) 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新股申购: 本周共有一只新股进行申购。 10月17日,必贝特(688759)在科创板进行申购。 港股 10月13日,赛力斯通过港交所聆讯;普源精电、华付股份、晶存科技、贝达药业、利欧集团、晶合集 成、大金重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热点追踪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上半年净利翻番,两个月前遭二股东减持 10月15日,遇见小面更新其港股招股书。 遇见小面是以重庆小面系列为主打的中式餐饮连锁品牌,产品已扩展到各种辣与不辣的菜品,涵盖面 条、米饭、小吃和饮料。根据第三方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就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遇见小面 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市场 ...
云迹正式登陆港交所;紫金黄金国际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00:26
云迹港股上市 - 云迹于10月16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股票代码02670 HK,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42.8港元,较发行价大涨49.37%,收盘价为120.5港元,公司总市值约82.81亿港元 [1] - 此次上市募资净额约为5.93亿港元,资金将用于技术迭代与业务场景拓展 [1]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机器人服务AI赋能技术企业,2024年在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和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份额分别为6.3%和13.9%,均排名第一 [1] 紫金黄金国际纳入港股通 - 深交所公告,因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调整,紫金黄金国际(02259 HK)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自2025年10月16日起生效 [2] - 调入当日,公司股价收报147.4港元,上涨3.80% [2] - 此次调整显示出市场对公司在黄金赛道龙头地位的认可 [3] 京东与长安汽车战略合作 - 京东集团与长安汽车集团于10月15日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深蓝汽车等五大品牌与京东零售、京东物流等板块均参与合作 [4] - 合作双方将共同探讨城市智慧物流车辆等智能硬件与运营系统建设,并联合开展新能源无人智能化车型的设计、开发与生产 [4] - 此次合作是汽车制造底蕴与数字能力的协同,聚焦于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 [4] 遇见小面再次递表港交所 - 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5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港股“中式面馆第一股”,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5] - 公司曾于今年4月15日递表,但该申请已失效,此次为更新后的重新递交 [5] - 遇见小面是以重庆小面为主打的中式餐饮连锁品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以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为中国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市场份额为0.5% [5] 港股市场行情 - 10月16日,恒生指数收报25888.51点,下跌0.09%;恒生科技指数收报6003.56点,下跌1.18%;国企指数收报9259.46点,上涨0.09% [6]
刚扭亏就分红,遇见小面以员工外包方式压成本|IPO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4-29 20:2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809.6万元、80051.4万元、115443.4万元,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2]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3597.3万元、4591.4万元、6070万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2] - 2023年和2024年合计分红3420万元,占两年合计利润的32.07% [2]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219万元,不足以覆盖5000万元的短期借款 [5] 资产负债状况 - 2022-2024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5.77%、93.62%、89.86%,长期处于高位 [5] - 同期流动资产分别为10252.5万元、15651.9万元、24763.6万元,远低于流动负债25109万元、34327.5万元、48986.1万元 [4]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达2.42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 [4] 扩张战略 - 2022-2024年餐厅数量从170家增至360家,2024年新增120家,平均每3天开一家新店 [5] - 2024年餐厅数量较2022年翻倍 [5] - 2024年员工数量从2620名锐减至1443名,离职率达44.92% [6] - 2024年外包员工数量达3678名,外包成本从2023年的881.1万元激增至10622.9万元 [7][8] 用工结构变化 - 全职员工平均年薪10.8万元,外包人员平均年薪仅2.89万元 [8] - 2024年外包员工成本占总员工成本的40.1% [8] - 公司疑似存在"暴力"裁员行为,通过非常规渠道通知裁员 [6]
遇见小面港股IPO:市场整合潜力巨大,连续扩张门店致流动性紧张
搜狐财经· 2025-04-23 17:34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由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或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2] - 公司创立于2014年,主营重庆小面系列产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截至最后可行日期拥有中国内地22城市374家餐厅及香港6家餐厅,另有64家新餐厅筹备中 [2] - 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且2022-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居行业首位 [2] 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4.18亿元增长至2024年11.54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0.36亿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0.61亿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3] - 门店数量从2022年170家增至2024年360家,新开门店数从2022年43家增至2024年120家,带动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14][17] - 2023年餐厅数量增长率48.24%对应营收增长率91.47%,新增门店边际效应递增 [16] 行业市场格局 - 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1,833亿元增至2024年2,9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7%,预计2029年达5,100亿元 [4] - 川渝风味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450亿元增至2024年7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预计2029年达1,357亿元 [4] - 行业高度分散,2024年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仅2.9%,公司市场份额0.5%排名第四 [7][9] 公司竞争战略 - 通过下沉市场、海外布局和特许经营模式构建竞争优势,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增长率高于一线城市 [11] - 海外市场布局始于2024年香港3家门店,2025年计划进入新加坡,香港地区订单平均消费额60.4元远超国内 [12][13] - 特许经营门店从2022年59家增至2024年81家,多布局于二线及以下城市,与下沉战略协同 [13] 运营效率指标变化 - 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13,880元降至2024年12,402元,降幅10.65% [19][20] - 订单平均消费额从2022年36.1元降至2024年32.0元,一线城市降幅11.39%,二线城市降幅12.88% [19][20] - 同店销售额2024年同比下降4.2%,一线城市降幅5.1%,二线城市降幅0.4% [22] 财务数据质疑 - 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比重从2022年38.3%降至2024年34.3,每年递减2个百分点,违背行业常规 [24] - 2024年净利率5.26%高于行业平均1.71%,与同行谭仔国际(4.30%)和味千中国(-0.89%)趋势背离 [25] - 单店销售额下降与净利率稳定形成数据矛盾,净利润真实性存疑 [25] 流动性压力 - 流动比率持续低于1(2024年0.51),远低于同行谭仔国际(2.40)和味千中国(3.07) [29][30] - 营运资金缺口从2022年1.49亿元扩大至2024年2.42亿元,2024年新增短期借款5,000万元 [28][29] - 投资和融资活动现金流缺口从2022年1.12亿元增至2024年2.98亿元,流动性持续紧张 [26][28] 人力资源结构变化 - 2024年外包员工3,678人,全职员工1,443人,外包比例为全职的2.55倍 [31] - 2024年外包员工成本1.06亿元,全职员工成本较2023年下降 [31] - 未缴纳社保公积金金额从2022年1,170万元降至2024年530万元,但外包员工社保未计入 [32] 融资背景与上市压力 - 历经8轮融资累计1.995亿元,最近一轮为2021年9月B+轮股权转让 [33][34] - 投资人设有赎回权条款,若未在2028年3月11日前完成IPO则条款自动恢复 [34] - 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4,200万元,不足以应对潜在赎回要求 [35]
资金链告急却惊现“掏空式分红”,遇见小面豪赌IPO?
搜狐财经· 2025-04-21 14:18
公司概况与市场定位 - 公司是一家川渝风味面馆连锁品牌,成立于2014年,已正式递交招股书拟登陆港股主板,若成功上市将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1] - 截至2025年4月5日,公司门店总数从2022年的133家增长至380家,增幅达185.7% [2] - 中式面馆行业规模在2024年达2962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5100亿元,其中川渝风味细分市场以13.2%的年增速领跑 [1] 门店网络与地域分布 - 公司门店布局高度集中,超80%的门店位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超65%的门店集中于广东省内,其中广州117家、深圳82家 [2] - 省外扩张面临挑战,2024年省外新店日均销售额较广东门店低15%,在长三角和华北市场受到其他品牌竞争封锁 [3] - 公司已启动特许经营模式拓展,但特许经营收入仅增长16.35%,显示门店仍以自营为主 [3] 财务表现 - 公司销售额从2022年的4.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54亿元,同期净利润由亏损0.36亿元转为盈利0.61亿元 [4] - 2024年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的约1.39万元降至1.24万元,同比下滑10.79%,同店销售额增速由28.7%骤降至-4.2% [5] - 客单价连续三年下降,整体订单平均消费额从2022年的36.1元降至2024年的32元 [5] - 2024年原材料成本同比激增59%至3.86亿元,占总营收33.5%,高于行业30%的安全线 [6] 运营效率指标 - 整体翻座率从2023年的3.8次微降至2024年的3.7次 [6] - 2024年公司盈利6070万元,订单总数4209.4万单,平均每单利润从2023年的1.6元下降至1.4元 [7] -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门店表现突出,单店日均销售额达51215元,订单平均消费额为60.4元,翻座率为6.8次 [6] 扩张战略与资金状况 - 公司计划在2025-2027年累计新增约450家门店,下沉市场和海外是重点,三年开店投资成本累计高达3.88亿元 [1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流动资产总值2.48亿元,流动负债总额4.90亿元,流动负债净额2.42亿元,现金储备仅4219万元,流动比率0.5远低于健康值1.5 [12] - 按单店投资80万元计算,实现2027年800家门店目标存在约3.5亿元的资金缺口 [1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最大股东为淮安创韬,持有约49.04%的股份,由创始人宋奇、苏旭翔控制,创始人及关联方合计持股53.28% [20][21][27] - 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融资超3亿元,2021年B轮后估值达30亿元,投资方包括九毛九、碧桂园创投等 [19][22] - 在实现盈利后,公司于2023年派息1950万元,2025年3月派息1470万元,累计派息超3400万元,相当于同期净利润总和的48.6% [23] 风险因素与挑战 - 公司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有门店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处罚,社交媒体上亦有消费者投诉 [8][9] - 公司仅依赖广州、武汉两座中央厨房,覆盖半径不足800公里,跨区域品控能力存疑 [10] - 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2024年底为89.86%,财务成本占利润的45%以上 [23][24] - 公司内部管理受到质疑,在IPO关键时期出现“暴力裁员”争议,反映出企业治理隐忧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