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餐饮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小菜园(00999)涨近3% 公司下半年开店速度加快 机构指远期开店空间仍较大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1:11
股价表现与国庆业绩 - 公司股价上涨1.89%至11.3港元,成交额679.66万港元 [1] - 2025年国庆假期前七日,全国门店客流同比增长21%,累计接待超225万人次 [1] - 国庆期间热门单品销量亮眼,红烧肉销量突破35万份,地锅鸡销量逾19万份 [1] 业务运营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为大众便民中餐赛道的连锁头部品牌,定位符合当前追求质价比的消费趋势 [1] - 国庆期间的亮眼表现展现了公司较强的抗周期能力 [1] 扩张战略与门店规划 - 短期看,2025年下半年公司品牌开店提速,通过单店模型优化(如面积精简)改善利润 [1]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将小菜园品牌门店数增至800家,2026年底达到1000家,并向国内下沉市场及海外拓展 [1] - 长期看,经测算,小菜园品牌远期门店数量有望达到2050家 [1] 子品牌发展与供应链协同 - 子品牌“菜手”聚焦社区,客单价为20-40元,复用小菜园品牌供应链 [1] - 子品牌有望弥补主品牌在低价市场的空白,从而提升整体渗透率 [1]
连锁餐饮10月跟踪:优选性价比餐饮、茶饮龙头
国信证券· 2025-10-15 17:3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2] 核心观点 - 连锁餐饮龙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收入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显著优于社零餐饮大盘(+4%)[2] - 咖啡茶饮赛道表现最优,2025H1收入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2] - 平台资源投入由到家业务向到店业务倾斜,连锁餐茶饮龙头有望受益,强供应链赋能下餐饮龙头开店进入加速期[2] - 优秀连锁餐饮龙头重新进入价值配置区间,重点推荐小菜园、古茗、蜜雪集团等[2] 行情回顾 - 2025年9月,餐饮品牌股价多承压,呷哺呷哺(+33%)、百胜餐饮(+4%)、海伦司(+2%)涨幅居前[2] - 互联网平台股价领涨,阿里巴巴-W、呷哺呷哺、京东集团-SW等涨幅居前[4] 2025H1财报总结 - **收入端**:统计范围内公司2025H1收入合计同比增长15.9%,优于全国限额以上餐饮同比增速(+3.6%)[17][30];分赛道看,咖啡茶饮(+32.5%)> 西式餐饮(+8.9%)> 大众餐饮(+3.2%)> 火锅及食材(-2.4%)[17][30] - **门店端**:2025H1门店规模增速,咖啡茶饮(+21.5%)> 西式餐饮(+11.3%)> 大众餐饮(+6.7%)> 火锅及食材(+5.5%)[22][30] - **利润端**:统计范围内公司2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2%[27][30];分赛道看,咖啡茶饮(+58.0%)> 大众餐饮(+14.8%)> 火锅及食材(+13.2%)> 西式餐饮(+3.2%)[27][30] - **同店表现**:受外卖平台补贴带动,茶饮龙头品牌同店均同比快速增长;西式餐饮赛道表现优于中式大众餐饮,后者同店略有承压[22][30] 9月连锁业态与平台更新 - **行业数据**:2025年8月国内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环比6/7月负增长(-0.4%/-0.3%)触底企稳[2][32] - **赛道门店规模**:2025年9月,咖啡(+2.3%)、包子(+2.0%)、湘菜(+0.8%)门店规模环比增速居前;酸菜鱼(-1.5%)、火锅(-1.3%)、麻辣烫(-1.3%)降幅居前[38][39] - **品牌集中度**:2025年9月,披萨(CR10为31.3%,+1.4pct)、咖啡(CR10为26.4%,+1.3pct)、奶茶饮品(CR10为26.3%,+1.0pct)集中度提升最快[38][39] - **品牌拓店**:9月西式餐饮品牌塔斯汀、麦当劳、必胜客等门店净增数居前;茶饮咖啡赛道蜜雪冰城(净增2408家)、库迪(净增2004家)、瑞幸(净增1072家)扩张领先[47] - **核心品牌动态**:蜜雪集团收购福鹿家53%股权入局鲜啤赛道;幸运咖门店数突破8600家;古茗推出咖啡促销活动(美式4.9元起);小菜园10月计划新开门店14家[2][52][53][54][55] - **平台动态**:高德地图推出"扫街榜"并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发放9.5亿元消费券;淘宝闪购试点到店团购业务;美团国际业务Keeta拓展至中东及巴西市场[2][61][62][63] 重点公司估值 - 报告列出了重点公司的盈利预测及估值,包括美团-W、小菜园、蜜雪集团、古茗、百胜中国、海底捞等,多数公司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66]
百胜中国(09987):长策长驱,百战百胜
东吴证券· 2025-10-11 22:5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7] 核心观点 - 公司为西式餐饮龙头,在中国市场经营韧性强,门店渗透空间仍存,新店型发展可期,当前估值具备性价比 [1][6][87] 公司概况与经营表现 - 公司业务涵盖西式快餐、中式餐厅及咖啡店三大板块,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塔克钟、黄记煌、小肥羊及Lavazza [6][1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肯德基、必胜客及其他品牌门店数量分别为12238家、3864家和876家 [6][11] - 肯德基是主要收入贡献来源,2024年肯德基/必胜客/其他分部收入占比分别为75%/20%/5%,2018-2024年肯德基收入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 [6][20]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13.03亿美元,归母净利润为9.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6%和10.16% [1][17] - 2025年第二季度整体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分别增长1%和2%,餐厅层面利润率呈现改善迹象 [26][28] 行业背景与竞争地位 - 2024年中国内地餐饮服务市场规模达54730亿元,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48% [6][34] - 连锁餐饮及快餐餐厅增速领先,2019-2024年连锁餐饮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6.30%,同期快餐餐厅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11.94% [6][38] - 非中式餐饮增速更高,2018-2023年非中式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7.2%,高于中式餐饮的3.6% [6][43] - 按销售额计,百胜中国在国内连锁餐饮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2024年达7.5%,显著高于蜜雪集团、麦当劳、瑞幸咖啡及海底捞 [6][46] 核心品牌优势 - 肯德基拥有经久不衰的炸鸡大单品,市场认知强,并积极在小食、甜点、饮料等品类推新,深谙本地化经营 [6][51][53][57] - 肯德基是特许经营模式先行者,2024年全球门店数量达3.20万家,较早进行IP运营,山德士上校形象深入人心 [6][59][61][65] - 必胜客具备先发优势,2024年全球门店数量达2.02万家,场景定位清晰,较早探索外送模式 [6][68][72][76] 增长动力与未来展望 - 公司开店逻辑仍存,增长来源于高线城市加密、下沉城市拓店以及加强交通枢纽、旅游休闲区等功能区布局 [6][74][78][80] - 积极布局新型门店,如必胜客wow店、肯德基小镇MINI模式、肯悦咖啡等,以适配不同场景消费需求并提升经营效率 [6][81][82][83]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20.19亿美元、127.58亿美元和134.96亿美元,同比增速均为6% [1][6][8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2亿美元、10.17亿美元和10.91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7%和7% [1][6][85] - 对应2025-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16.79倍和15.71倍,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1][87][88]
绿茶集团(06831):中式融合菜龙头,拓店提效可期
东吴证券· 2025-09-29 20:4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绿茶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休闲中式融合菜连锁餐饮企业,截至2024年末拥有465家餐厅,覆盖141个城市,2024年收入达38.38亿元,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餐厅数量排名第三、按收入排名第四 [8][13] - 公司计划通过地域加密、下沉市场拓展和景区门店布局策略进一步扩张餐厅网络,2025-2027年计划新开门店150/200/213家,其中华东/广东/华北/其他地区/海外分别计划新开159/42/50/284/28家,一线及新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计划新开146/123/265家,并新增17家旅游景区餐厅 [8][59][61] - 公司以融合菜系、高性价比和特色装修环境为核心竞争优势,2024年人均消费50-70元,显著低于西贝(80-90元)、小菜园(60-70元)、太二酸菜鱼(70-80元)和外婆家(60-70元),且小型餐厅占比提升至61%(2024年底284家),优化运营效率 [8][50][52] - 通过菜品创新(2022-2024年推出新品172/168/203个)、外卖业务拓展(2022-2024年外卖收入CAGR为35%,2024年占比18.84%)和自建中央厨房(计划投入1.963亿港元)提升同店表现和供应链效率 [8][62][64][7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8.01/59.67/72.53亿元,同比增长25.09%/24.28%/21.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3/6.32/8.11亿元,同比增长43.70%/25.64%/28.34%,对应2025-2026年PE为7.67x/6.11x,低于行业平均16.01x/13.05x,估值具性价比 [1][8][75][76] 行业分析 - 中国内地餐饮市场规模从2020年39,527亿元增长至2024年55,718亿元,CAGR为8.96%,预计2027年达69,264亿元,2024-2027年CAGR为7.52%,其中中式餐厅占比55.13%(2024年30,715亿元) [8][32] - 连锁餐饮增速领先,2019-2024年连锁/非连锁餐饮CAGR分别为13.60%/7.72%,预计2024-2027年CAGR分别为8.60%/7.19% [8][35] - 休闲中式餐饮市场规模从2020年3,513亿元增长至2024年5,347亿元,CAGR达11.1%,占比中式餐厅从16.0%提升至17.4%,预计2024-2029年CAGR维持9.1%,2029年达8,261亿元,占比提升至19.3% [8][37] - 行业集中度低,2024年CR5约3.9%,绿茶市占率0.7%,排名第四,仅次于西贝(1.0%)、小菜园(1.0%)和太二酸菜鱼(0.8%) [8][39] 公司经营与财务 - 2024年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8.38/3.50亿元,同比增长6.94%/18.48%,2018-2024年CAGR分别为19.6%/41.1%,2025H1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2.90/2.34亿元,同比增长23.1%/34.1% [8][22][30] - 收入结构以餐厅运营为主(2025H1占比76.75%),外卖服务占比提升(2025H1占比22.89%,2024年增速39.8%) [8][25] - 同店销售改善,2023-2024年整体同店销售额增长率分别为26.20%/-10.30%,2025H1收窄至-1.7%,其中广东省实现正增长(+1.1%) [8][26] - 成本优化,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比重从2022年36%降至2024年31%,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和集中采购 [8][27]
百胜中国20250923
2025-09-24 17:35
**百胜中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西式快餐行业 公司为百胜中国及其旗下品牌(肯德基、必胜客、塔可贝尔、小肥羊、黄记煌和拉瓦萨)[2][3][11] **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壁垒** * 品牌忠诚度与多品牌矩阵: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六个主要品牌 肯德基和必胜客贡献75%以上营收[3][11] * 强大的会员体系:肯德基会员数超过4亿 必胜客会员数超过1.5亿 60%以上销售额来自会员消费[4][13] * 卓越的运营效率(ROE):ROE水平较高 2019年至2023年维持在15%左右 波动率低且稳定性显著优于同业[3][12] * 成熟完善的供应链:采用T21三层级供应商管理体系 战略投资上游养殖厂如圣农发展 综合毛利率稳定在69%左右[3][15] * 全国化物流网络:在全国各省份建立大型物流中心 未来3至5年内计划运营45至50个物流中心 其中30%将为自有[17] **数字化与运营效率提升** * 数字化应用广泛:数字化订单占比达到90%左右 包括客户端自助点单、自有外卖渠道、智能系统和智能排班[5][17] * 人效显著提升:过去四五年间门店数量增长40% 但用户数保持在40万左右 平均每家门店的服务组人员数量从45人下降到31人 管理组从4.4人下降到2.7人[5][17] **发展战略与增长重点** * 双轮驱动战略:发展重点集中在单店优化与开店扩展两个层面[6] * 门店小型化与模式创新:肯德基和必胜客尝试门店小型化及新品类(如可悦咖啡、WOW门店、K Pro) 降低了开设成本并带来同店增量[6][11] * 明确的扩张目标:肯德基目标门店数22,000家以上 必胜客目标5,500至6,000家左右 较现有规模有50%以上增长空间[2][6][19] * 下沉市场与加密策略:肯德基重点拓展三线及以上城市加密和三四线及以下空白点位 低线城市存在约85,000家非连锁店替代机会 必胜客目前覆盖约800个城镇(肯德基覆盖2000+) 扩展空间大[18] * 提升加盟比例加速扩张:肯德基新开门店中50%~60%为目标加盟店 必胜客为20%~30%[18]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 西式快餐行业规模与韧性:西式快餐市场规模约为3,600亿至3,700亿元 占社会零售餐饮大盘约7% 过去五六年占比累计增长近两个百分点 受益于低客单价、便捷性和外卖适应性 在宏观经济压力下表现出较好韧性[2][7][8] * 良好的竞争格局:西式快餐CR5合计达36% 肯德基市占率达16.4% 麦当劳为9.5% 必胜客在披萨品类中市占率超过30%[2][9] **产品创新与用户拓展** * 持续的产品创新:每年推出或改良500多款产品 通过快速上新、本地化口味持续吸引消费者 拥有“亿美金俱乐部”概念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有15款单品进入 每年能创造1至2款新大单品[3][14] * 降低消费门槛吸引新用户:2024年以来推出多款入门级高性价比产品(如OK三件套) 使得市场竞争趋于缓和[11] * 扩展品类与场景:必胜客推出汉堡应对一人食场景并开发咖啡满足下午茶需求[16]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稳健的财务表现:过去五六年ROE稳定在15%左右 波动性最小 商业模式和需求韧性强[12] * 强劲的现金流与分红能力:每年自由现金流长期维持在10亿美元以上 通过降低单店资本支出(肯德基从150万美元降至140万 必胜客从130-140万美元降至120万)进一步提升自由现金流[20] * 明确的股东回报计划:提出三年45亿(美元)分红加回购计划 以当前每年约15亿美元股东回报计算 股息率约为9%[4][10][20] * 估值水平:估值基本运行在15至20倍之间 对应2025年约9.4亿(美元)业绩估值水平为17-18倍[10][2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2025年预测:收入增速预计在3%左右 同店销售同比微增1%左右 经调整后业绩预计为3.4亿美元(同比增长3%)[21] * 未来两年展望:26、27年收入端预计保持中单位数增长(如4%、3%) 26年经营利润预期增长8%-9% 27年维持中单位数增长 经调整后业绩预期分别为10亿和10.6亿美元[22] * 投资建议:公司具备稳定的成长性与确定性的业绩表现 对于长线投资者尤其是保险类资金而言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标的 在当前服务业政策刺激及美元降息预期下是利好选择[10][22]
海底捞逆势推人均500的高端餐厅
新浪财经· 2025-07-31 19:58
海底捞臻选店开业与定位 - 海底捞首家臻选店于7月31日在北京国贸汉威大厦试运营 正式开业时间未公布 [1] - 臻选店与普通门店差异显著 无红色围裙服务员 无视觉冲击力装修 无热闹等位区 缺乏传统海底捞元素 [1] - 门店共2层 设9个独立包间和10余个大厅餐位 配备茶室 调酒区 提供茶水和鸡尾酒服务 收取10%-15%服务费 [3] - 采用预约制模式 客单价飙升至500元以上 为海底捞集团下最贵店型 [3] 产品策略与菜单变化 - 取消招牌川式辣锅 主打粤式口味锅底 包括金汤花胶鸡锅 波士顿龙虾汤锅 澳门猪骨鸡脚锅 鸡煲翅锅 [3] - 设立海鲜养殖区 展示澳洲龙虾 加拿大象拔蚌 阿拉斯加帝王蟹 生猛红东星斑等高端食材 [3] - 服务员或主厨负责上菜和涮菜 无自助小料台 强调全程服务体验 [3] 客单价对比与品牌分层 - 普通海底捞门店客单价逐年下降 从2022年104.9元降至2023年99.1元 再降至2024年97.5元 [3] - 副牌推出平价餐饮如9.9元锅底的小嗨火锅 与臻选店高端定位形成消费分层策略 [3] - 公司通过臻选店探索高端餐饮市场 瞄准客单价上探机会 [6] 商业模式与运营差异 - 传统海底捞模式强调效率驱动 标准化流程 中央厨房供应链 实现规模化复制和降价 [6] - 精致餐饮依赖高端食材 精细工艺 高级环境设计 主厨IP 口碑沉淀和稀缺性溢价 注重独特性非价格 [7] - 精致餐饮难以规模化复制 门店规模小 投资回报周期长但毛利较高 [7] 人员管理与培训体系 - 臻选店员工部分来自海底捞 多数为专门招聘 主厨 侍酒师 运营团队需具备高端酒店或餐饮从业经历 [11] - 员工需重新进行专业礼仪培训 店经理李佳杰需学习高端消费人群偏好和服务方式 [11] - 李佳杰研究五星级酒店餐饮和米其林餐厅 曾一天品尝8-10顿海鲜火锅以优化菜品服务 [11] 市场挑战与竞争环境 - 消费者对高端版海底捞存在不适应 如无法使用大学生折扣 无辣锅选项 需提前预约等 [13] - 上海人均消费500元以上高端餐厅数量从一年前约2500家减少至2024年7月的1300家 接近腰斩 [13] - 北京Opera Bombana 上海L'Atelier 18等米其林餐厅过去一年相继闭店 显示精致餐饮前景不确定性 [13] 发展策略与未来规划 - 臻选店团队两年前开始规划 选址 装修 产品服务不断调整 年初在北京方庄门店进行包间试点 [6] - 未来门店数量不会太多 主要布局一线或新一线城市 在稳定基础上增加私厨上门等业务 [14] - 连锁餐饮行业大规模扩张进入瓶颈期 竞争转向产品创新 服务精细化及高端溢价能力 [14]
交流速递|小菜园(0999.HK)基本面继续优化,短中长期均具价值催化剂
格隆汇· 2025-06-27 19:21
短期经营表现 - 5月同店销售回正 6月持续修复 下半年预计同店持平或微涨 [1] - 前5月利润保持双位数高增长 全年净利润有望超此前指引 [1] - 商场议价能力提升 外卖渠道抽点成本优化 24年新店自然爬坡成熟 [1] - 小店化策略降低资本开支 带动人效和坪效提升 前5月现金回收期恢复 单店月度净利润环比提升 [1] - 三季度进入开店高峰期 全年新开门店略超120家 年底门店总数达800家 [2] 单店效率与门店扩张 - 单店模型效率持续优化 供应链优势加强 马鞍山加工厂9月建成11月投产 实现菜品标准化和降本 [3] - 下半年适当发力品牌营销 为单店效率和门店数量提供保障 [3] - 在单店效率和门店数量两大关键维度实现并进 [3] 中长期发展空间 - 国内门店空间测算显示可再开2000-3000家 市占率有提升空间 [4] - 国内门店达3000家后将重点发力海外 预计今年落地香港 [4] - 菜手品牌卡位社区食堂方向 已开4家店并形成稳健单店盈利模式 [4] 股东回报与组织优势 - 内部激励体制优秀 每年坚持分红 激励骨干员工 留足股权激励池 绩效与一线员工能力挂钩 [5] - 组织机制独特 创始人专注公司发展 选品经典广谱性高 利润率行业领先 [5] - 具备抗周期中餐龙头潜力 品牌势能上升阶段 价值重估刚刚启程 [5]
小菜园20250611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小菜园 - 行业:大众便民中式餐饮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1: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发展态势良好,小菜园有望受益** - 论据:疫情放开后餐饮行业供过于求、内卷加剧、淘汰加速,大型连锁餐饮抗风险能力强,连锁化率提升,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展现较强韧性,占据主导地位且有望扩大市场份额,小菜园作为标准化、规模化连锁餐饮集团,有望获更高市场份额[2][5] - **核心观点2:小菜园商业模式清晰,定位明确** - 论据:以徽派文化为基础,菜单全国化适配,定价处于大众餐饮区间,人均消费50 - 70元,外卖渠道占比高,2025年达39%,采用直营模式运营,产品高性价比获消费者认可[2][4] - **核心观点3:小菜园具备核心优势,利于未来发展** - 论据:具备大型餐饮集团运营思路,有标准化单店模型、一年左右回本周期、规模化集中采购、自建中央厨房等;实行师徒制培养和股权激励等激励机制,绑定员工与门店业绩;极致性价比品牌定位,全国适应能力强,开店空间广阔,2025年计划新增120家门店,扩建中央厨房支持未来扩张至2000家甚至更多[2][6] - **核心观点4:小菜园业绩预期良好,估值有提升空间** - 论据:预计2025 - 2027年利润分别为7.03亿、8.42亿和10亿左右,2025年按7亿利润给予20倍PE估值,目标市值可达140亿人民币,有50%以上增长空间,2024年分红比例65%,股息率约5% [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小菜园2024年外卖渠道占比为38% [4] - 目前小菜园拥有不到700家门店 [4]
同庆楼: 同庆楼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5 21:33
股东大会安排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5月23日下午14:30在合肥市新站区富茂大饭店召开 [3]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 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 时间为股东大会当日9:15-15:00 [3][5] - 股东需提前半小时办理签到手续 迟到股东可参会但不能参与现场表决 [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25亿元 同比增长5.14%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亿元 同比下降67.09% [7] - 净利润下降主要因素包括:新开门店亏损4457.6万元 财务费用增加2523.68万元 婚宴需求下降导致同店收入下滑 [7][8] - 2024年新开8家门店 新增建筑面积24.46万平方米 其中4家餐饮门店4.63万平方米 4家宾馆门店19.83万平方米 [8] 发展战略 - 坚持"三轮驱动"战略 推动餐饮、宾馆、食品业务协同发展 2024年新增门店面积24.46万平方米 [6][8] - 2025年计划新增3-5家门店 改造20家老店 食品业务计划新增100-150家加盟店 [16][18] - 宾馆业务将推进4家新店开业 食品业务重点发展面点、臭鳜鱼等产品线 [17] 财务及融资 - 2024年度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2元 合计3108万元 占净利润31.05% [32] - 拟申请不超过41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预计对外担保总额不超过22.78亿元 [39][40] - 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79.62亿元 资产负债率58.35% 较年初上升14.6个百分点 [30][31] 公司治理 - 2024年完成董事会换届 选举产生第四届董事会 共召开5次董事会会议审议30项议案 [9][10] - 2024年披露定期报告4份 临时公告33份 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级 [15] - 续聘容诚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 该所2023年审计业务收入26.76亿元 [34][37] 募投项目 - 首次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全部结项 节余募集资金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50] - 原募投项目包括新开连锁酒店、原料加工基地等 总投资7.35亿元 [51]
遇见小面港股IPO:市场整合潜力巨大,连续扩张门店致流动性紧张
搜狐财经· 2025-04-23 17:34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由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或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2] - 公司创立于2014年,主营重庆小面系列产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截至最后可行日期拥有中国内地22城市374家餐厅及香港6家餐厅,另有64家新餐厅筹备中 [2] - 按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计,公司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且2022-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年复合增长率居行业首位 [2] 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4.18亿元增长至2024年11.54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0.36亿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0.61亿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3] - 门店数量从2022年170家增至2024年360家,新开门店数从2022年43家增至2024年120家,带动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14][17] - 2023年餐厅数量增长率48.24%对应营收增长率91.47%,新增门店边际效应递增 [16] 行业市场格局 - 中式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1,833亿元增至2024年2,9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7%,预计2029年达5,100亿元 [4] - 川渝风味面馆市场总商品交易额从2020年450亿元增至2024年7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预计2029年达1,357亿元 [4] - 行业高度分散,2024年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仅2.9%,公司市场份额0.5%排名第四 [7][9] 公司竞争战略 - 通过下沉市场、海外布局和特许经营模式构建竞争优势,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增长率高于一线城市 [11] - 海外市场布局始于2024年香港3家门店,2025年计划进入新加坡,香港地区订单平均消费额60.4元远超国内 [12][13] - 特许经营门店从2022年59家增至2024年81家,多布局于二线及以下城市,与下沉战略协同 [13] 运营效率指标变化 - 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13,880元降至2024年12,402元,降幅10.65% [19][20] - 订单平均消费额从2022年36.1元降至2024年32.0元,一线城市降幅11.39%,二线城市降幅12.88% [19][20] - 同店销售额2024年同比下降4.2%,一线城市降幅5.1%,二线城市降幅0.4% [22] 财务数据质疑 - 原材料及耗材占收入比重从2022年38.3%降至2024年34.3,每年递减2个百分点,违背行业常规 [24] - 2024年净利率5.26%高于行业平均1.71%,与同行谭仔国际(4.30%)和味千中国(-0.89%)趋势背离 [25] - 单店销售额下降与净利率稳定形成数据矛盾,净利润真实性存疑 [25] 流动性压力 - 流动比率持续低于1(2024年0.51),远低于同行谭仔国际(2.40)和味千中国(3.07) [29][30] - 营运资金缺口从2022年1.49亿元扩大至2024年2.42亿元,2024年新增短期借款5,000万元 [28][29] - 投资和融资活动现金流缺口从2022年1.12亿元增至2024年2.98亿元,流动性持续紧张 [26][28] 人力资源结构变化 - 2024年外包员工3,678人,全职员工1,443人,外包比例为全职的2.55倍 [31] - 2024年外包员工成本1.06亿元,全职员工成本较2023年下降 [31] - 未缴纳社保公积金金额从2022年1,170万元降至2024年530万元,但外包员工社保未计入 [32] 融资背景与上市压力 - 历经8轮融资累计1.995亿元,最近一轮为2021年9月B+轮股权转让 [33][34] - 投资人设有赎回权条款,若未在2028年3月11日前完成IPO则条款自动恢复 [34] - 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4,200万元,不足以应对潜在赎回要求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