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债

搜索文档
利率债8月投资策略展望:把握阶段性修复行情
渤海证券· 2025-08-01 21: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债市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但利率下破6月的波动中枢尚缺乏新的催化,对修复的空间不宜过高估计,预计8月债市在阶段性修复之后转为震荡格局,修复阶段可把握长期限品种的机会 [7][58][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7月市场回顾 - 资金价格呈现前松后紧特征,中上旬央行呵护流动性,DR007在1.5%附近波动,中下旬央行缩量续作逆回购,DR007走高至1.6%以上,月末公开市场净投放后资金价格缓和 [2][11][16] - 一级市场上,7月利率债发行3.2万亿元,环比减少1500亿元,国债发行减少,地方债和政金债发行规模增加,利率债净融资1.5万亿元,环比减少近2000亿元 [11][18] - 二级市场方面,7月中上旬债市震荡,多空因素交叠无主线,以挖掘品种利差为主,中下旬债市承压,"通胀交易"成主要压制力量,7月末债市小幅修复,10Y国债收益率收于1.7%,较6月末上行6bp [11][29][32] 基本面展望 - “抢出口”效应或近尾声,未来1 - 2个月出口同比增速或下降 [39][58][79] - “反内卷”推进下,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增速或放缓 [58][79] - 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58][79] - 消费数据可能阶段性下滑,待“以旧换新”后有新增长点 [58][79] - PPI数据或有好转,同环比降幅有望收窄 [58][79] 政策展望 财政政策 - 6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发力明显,公共财政收支有改善,预计未来政府性基金支出仍有资金支撑 [62] - 7月政治局会议以落实存量政策为基调,对债市修复有利,但消费和投资方面政策端有扩内需诉求 [68] - 8月政府债供给压力或加大,预计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净融资额增加 [69] 货币政策 - 6月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均有改善 [73] - 7月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定调,剔除“适时降准降息”表达,8月降准降息必要性不强,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动态 [74][79] 债市展望 债市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但利率下破6月的波动中枢尚缺乏新的催化,预计8月债市在阶段性修复之后转为震荡格局,修复阶段可把握长期限品种的机会 [7][79][80]
对国债取消免税的解读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8-01 20:06
债券税收政策调整 - 核心观点:8月8日起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取消原有免税政策[1][4] - 政策细节:仅针对利息收入中的增值税(原免税部分),不同投资者类型及券种税率差异显著(公募基金国债/地方债利息收入税率0%,其他资管产品非金融企业债利息收入税率27.45%)[3][4][5] 市场影响分析 - 新老划断效应:存续老券不受影响,新发债券需缴税,推动市场偏好转向老券(30年国债价格先跌后涨)[6] - 券种分化: - 利率债(国债、政金债)因续发机制短期影响有限,收益率或贴近老券[8] - 银行/券商金融债新发需全额缴税,收益率需补偿税收溢价[8] - 信用债因原有税率不变,与利率债税收差异收窄,相对利差缩小[9][10] 财政与机构影响 - 财政动机: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2%,政府性基金收入降2.4%,政策旨在拓宽财政收入来源[13][14][15] - 金融机构: - 银行/券商发债成本边际上升,自营债券收益税负增加,但对保险/券商利润影响微弱[16] - 银行受影响略显著,但整体对股价冲击有限[17] 投资者策略 - 个人投资者实际影响较小,无需过度反应[18][19] - 机构投资者需调整券种配置策略,关注老券与信用债的相对价值[6][9][12] 资产配置观点(非债券相关) - FOF基金经理建议: - 长期配置应注重地区分散与均衡(如创新药、军工板块)[21][24] - 区分长期逻辑与短期变量,避免追涨一致预期[22][24] - 市场工具推荐:FOF季报可作为资产配置参考,因其贴近普通投资者视角[24]
8月信用策略:缓慢的修复
国盛证券· 2025-08-01 10:50
市场调整分析 - 上周债市出现大幅调整,跌幅排序为二永债>普信债>利率债,3Y以上利率债普遍上行7-9bp,信用债下跌幅度大于利率债,城投债和产业债下跌幅度多在8-12bp,3Y及以上二级资本债上行12-15bp [1][8] - 调整主要原因为权益和商品上涨导致资金分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回笼导致资金面收紧,以及理财预防性赎回债基引发的负反馈 [1][11] - 信用债ETF规模下降,科创债ETF增速放缓,样本券较非样本券超跌0.52bp,其中1Y以内、2-3Y样本券分别超跌1.1bp、0.86bp [2][19][20] 后市展望 - 债市或进入修复阶段,但信用修复进程将相对滞后和缓慢 [2][21] - "股债跷跷板"效应更多是短期扰动,当前基本面不支撑持续的股牛债熊 [21] - 商品价格上涨缺乏需求支撑,对债市影响可能逐渐减少 [21] - 央行近期呵护资金面,7/25-7/30四个交易日维持公开市场净投放 [22][23] 季节性特征与配置建议 - 三季度信用债净融资呈现季节性特征,6-8月供给回升,9月回落;7月债市下行为主,8月涨跌不一,9月通常调整 [3][25][26] - 建议渐进式把握修复行情,由短及长配置,流动性由高及低配置,如先关注高流动性的二永债,再关注低流动性的普信债 [4][31] - 1-3年信用债曲线较为陡峭,期限利差处于较高分位数,可采用骑乘策略 [33] - 4Y及以上二级资本债相较普信债的品种利差较高,可适度关注4-5Y国股行二永增厚收益 [33] 数据指标 - 当前信用利差分位数:1-2Y多在20%以内,3-5Y多在20%-40%,7-10Y相对较高 [33][39] - 城投债AAA级1Y-3Y期限利差分位数达78%,3Y-5Y为38% [36] - 二级资本债与产业债的品种利差:AAA/AAA-在1Y期为-1.5bp,分位数为6%;4Y期为5.2bp,分位数81% [37]
减持债券 增持基金 低利率周期银行理财配置变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9
资产配置策略调整 - 理财产品减配债券及权益类资产,增持公募基金、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1] - 截至6月末债券配置余额13.78万亿元(占比41.8%),较一季度末13.68万亿元(占比43.9%)下降2.1个百分点 [2] - 权益类资产配置余额0.78万亿元(占比2.38%),较一季度末0.81万亿元(占比2.6%)下降0.22个百分点 [2] - 信用债配置12.79万亿元(占比38.79%),同比减少2.34个百分点,利率债配置0.99万亿元(占比3.01%) [2] 公募基金与低波动资产配置 - 公募基金配置余额1.38万亿元(占比4.2%),较一季度末增加0.45万亿元 [3] - 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余额8.18万亿元(占比24.8%),较一季度末7.27万亿元(占比23.3%)上升1.5个百分点 [3] -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配置余额1.82万亿元(占比5.52%),较一季度末1.75万亿元(占比5.6%)微降0.08个百分点 [3] 理财产品收益率趋势 - 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2024年2.65%下降0.53个百分点 [4] - 信用债占债券配置90%,呈现买方踊跃卖方谨慎的"惜售"特征 [4] - 高票息品种供给减少,未来可能更多依赖利率债交易和公募基金委托投资 [4][5] 理财规模与市场动态 -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同比增长7.54% [5] - 中长期规模增速或边际放缓,因收益率下降削弱吸引力 [5] -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优势减弱可能加大规模扩张压力 [6] - 开放式产品占比上升或导致净值波动加大,但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可应对赎回 [6]
低利率周期银行理财配置变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2
资产配置策略调整 - 理财产品减配债券及权益类资产,增持公募基金、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1] - 截至6月末,债券配置余额13.78万亿元(占比41.8%),权益类资产0.78万亿元(占比2.38%),较一季度末分别下降2.1和0.22个百分点 [2] - 公募基金配置余额1.38万亿元(占比4.2%),较一季度末增加0.45万亿元 [2] 债券配置结构变化 - 信用债配置12.79万亿元(占比38.79%),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利率债配置0.99万亿元(占比3.01%) [2] - 信用债以金融债、企业债为主,利率债包含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 [2] - 信用债市场呈现"惜售"特征,买方活跃而卖方谨慎 [4] 低波动资产配置增加 - 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余额8.18万亿元(占比24.8%),非标债权类资产1.82万亿元(占比5.52%),较一季度末分别增加0.91和0.07万亿元 [3] - 理财产品对存款投资规模明显增加,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 [6] 收益率下行趋势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2024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3] - 固收类资产收益挖掘难度加大,配置盘与交易盘分化明显 [3] - 未来收益率或进一步下降,高票息品种供给减少 [4] 行业合作与规模展望 - 理财公司与基金业合作有望加强,直投高收益率难度增大 [1][4] - 截至6月末理财规模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4%,但中长期增速或边际放缓 [4][5] -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优势减弱,规模扩张压力加大 [6]
债基2025Q2季报分析:大幅增加久期
国盛证券· 2025-07-31 16: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二季度公募债基资产配置行为呈现规模回升、债券仓位增加、加杠杆拉久期、增持信用债和利率债、重仓券高等级占比上升等特点[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债基规模回升,纯债基规模大幅增长 - 2025年二季度四类债基资产净值合计9.26万亿元,较上季度增加5617亿元 [1][8] - 纯债基金规模大幅扩张,中长期纯债基增长2692亿元至6.46万亿元,短期纯债基增长1724亿元至1.14万亿元 [1][8] - 一二级债基规模小幅增加,一级债基、二级债基资产净值分别为8502亿元、8077亿元,较一季度分别增加816亿元、385亿元 [1][8] 资产结构:债券仓位上升 - 四类债基一季度减持债券4584亿元,二季度大幅增持债券8007亿元 [2][13] - 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短期纯债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持有债券市值分别为7.76万亿元、1.28万亿元、9611亿元、7961亿元,较一季度分别增持3962、2247、1253、545亿元 [2][13] - 二季度四类债券基金持有债券市值占资产总值比重分别为97.75%、97.81%、96.64%、84.75%,较一季度分别增加0.25pct、0.60pct、0.37pct、0.31pct [2][13] 二季度资金转松,加杠杆拉久期 - 截至2025年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短期纯债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算术平均杠杆率分别为120%,114%,117%,114%,较一季度分别增加3.22pct、2.36pct、3.97pct、1.79pct [2][16] - 二季度中长期利率债基平均久期上升0.81年至4.23年,中长期信用债基平均久期上升0.94年至3.42年,中短期利率债基平均久期上升0.19年至1.50年,中短期信用债基平均久期上升0.16年至1.08年 [3][17] - 债基久期和债券发行平均期限变化具有一致性,中长期债基久期分歧度回升至较高位置,短期债基久期分歧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19][21] 券种组合:信用债、利率债均增持 - 四类债基大幅增持信用债5030亿元,增持利率债2764亿元 [3][28] - 二季度末中长期纯债基持有信用债市值3.70万亿,利率债市值3.88万亿,较一季度分别增持2062亿元、1742亿元;短期纯债基持有信用债市值1.1万亿元、利率债市值1772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增持1847亿元、393亿元 [3][28] - 二季度末一级债基持有信用债市值6889亿元、利率债市值1853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增持786亿元、374亿元;二级债基持有信用债5381亿元,利率债市值1601亿元,较上季度末分别增持336亿元、254亿元 [28] - 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主要增持国债、金融债和中票;短期纯债基主要增持金融债、短融、中票;混合一级债基主要增持金融债和国债;混合二级债基主要增持国债、金融债和中票 [36] - 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短期纯债基、一级债基、二级债基持仓政金债市值占利率债市值的比重分别为85.33%,84.54%,61.93%,50.86%,分别较上季度下降2.95pct、3.75pct、7.28pct、8.96pct [43] 重仓券分析:高等级占比上升 - 2025年二季度四类债基重仓券中利率债占比最高,达72.38%,其次是金融债,占比为15.97%,产业债和城投债占比较小 [4][48] - 相较于一季度,重仓券中利率债和同业存单占比上升,城投债、金融债、产业债占比下降 [4][48] - 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中AAA级占比增加1.23pct至96.10%,AA +级占比下降1.11pct至3.27%;短期纯债基金中,AAA级占比增加1.94pct至94.75%,AA +级占比下降1.08pct至3.80%;一级债基中,AAA级占比增加1.70pct至93.89%,AA +级占比减少1.52pct至5.32%;二级债基中,AAA级占比下降0.21pct至97.68% [4][51] - 2025年二季度四类公募债基持有城投债多的前四大省份或地区为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与一季度相比,山东城投债获得增持,浙江、江苏、湖南城投债减持较多 [58]
债市专题研究:如何看待债市波动加剧?
浙商证券· 2025-07-31 13: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维持三季度是下半年债市做多窗口的判断,短期“反内卷”政策扰动债市,长期债市或反转利多,资产荒驱动配置盘买债逻辑未变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如何看待债市波动加剧 - 近期权益与商品轮番压制债市,利率运行区间或小幅抬升,但仍维持三季度是下半年债市做多窗口的判断,短期不能轻视“反内卷”政策对债市的扰动,长期对应机会 [10] - 短期“反内卷”政策对债市扰动逻辑有三点:风险偏好压制逻辑,商品和权益市场定价“反内卷”,高风偏资产分流债市资金;通胀/滞涨预期逻辑,类比2016年供给侧改革,部分债市机构投资者对价格紧缩信心动摇;情绪及脆弱性扰动逻辑,债市新增仓位点位低且策略脆弱,易受情绪扰动,行情驱动时止盈或止损诉求强 [11] - 长期债市可能演绎反转利多逻辑:市场对反内卷概念预期可能自行纠偏,本轮反内卷与2016年供给侧改革核心差异在产能定性,目前去产能压力或小于2016年,通胀压力待观察;需求政策配套预期可能弱化,反内卷定价或走出“先定价通胀→后定价需求走弱”的反转下行节奏;中美谈判持续进行,内需政策需走一步看一步,短期债市波动或放大,利率中枢或上移,下半年债市交易核心在把握波段节奏 [13][16][17] - 资产荒驱动配置盘买债的底层逻辑未变,波动对应做多机会,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可把握调整空间 [3] - 本轮市场调整中,除基金恐慌性抛售外,其他配置型机构净买入力度增加:利率债方面,农商行是主要承接盘,7.21 - 7.25净买入2573亿元,略高于基金净卖出规模;信用债方面,理财、保险等机构净买入力度增强,但承接力量弱于基金净卖出力量,7.21 - 7.25主要非银买盘净买入规模降至318亿元;二级债方面,大行、股份行等是5年以下二级债主要承接方,保险是5年以上二级债主要承接盘,2 - 5年二级债非银买盘总体规模下滑至 - 152亿元,5年以上二级债保险承接力量较强,主要非银买盘总体净买入规模未明显回落 [21]
固收周报:政治局会议前瞻:“稳增长”与“调结构”-20250731
甬兴证券· 2025-07-31 12: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07月18 - 25日,国债收益率上行、期限利差走阔,央行净投放2123亿元,银行间和交易所资金价格整体上行,利率债一级市场净融资2091.69亿元,国债各期限收益率均上行,10Y - 1Y期限利差走阔至34.89BP [1][15][33] - 2025年07月21 - 27日,信用债到期收益率整体上行,一级市场新发行956只、规模12074.83亿元,净融资-2478.24亿元,公司债发行只数占比最大,AAA级发行规模占比77.67%,发行以1年为主,金融业发行只数最多 [2][48] - 2025年07月18 - 25日,欧美股指多数上行,美三大股指和欧洲部分股指上涨,亚太股指涨跌互现;美债收益率分化;美元指数周跌0.80%,非美货币走强;原油和黄金价格下跌 [3][62][7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利率债 - **流动性观察**:2025年07月18 - 25日,央行开展23438亿元逆回购操作,到期21315亿元,净投放2123亿元,银行间和交易所资金价格整体上行,如DR001上行6.08BP至1.5174%,GC001上行3.00BP至1.4130% [15][19][21] - **一级市场发行**:2025年07月21 - 27日,利率债一级市场发行9398.05亿元,到期偿还7306.36亿元,净融资2091.69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较前期增加 [27] - **二级市场交易**:2025年07月18 - 25日,国债和国开债现券收益率整体上行,国债1 - 10年期分别上行3.45 - 7.92BP,10Y - 1Y期限利差从31.62BP走阔至34.89BP;国开债1 - 10年期分别上行4.30 - 9.53BP,10Y - 1Y期限利差从23.82BP走阔至28.57BP [33][34] 信用债 - **一级市场发行**:2025年07月21 - 27日,信用债一级市场新发行956只,规模12074.83亿元,环比减少1330.33亿元,净融资-2478.24亿元,公司债发行只数占比最大,AAA级发行规模占比77.67%,发行以1年为主,金融业发行只数最多 [48][50] - **二级市场交易**:2025年07月18 - 25日,城投债和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整体上行,城投债AA评级3年期上行幅度最大为12.27BP,中短期票据AAA评级10年期上行幅度最大为11.99BP [58] - **一周信用违约事件回顾**:2025年07月21 - 27日,1家企业信用债违约,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鸿达退债”于7月24日违约,债券余额3.37亿元 [60][62] 大类资产周观察 - **欧美股指多数上行**:2025年07月18 - 25日,美三大股指上行,道指周涨1.26%、标普500指数周涨1.46%、纳指周涨1.02%;欧洲三大股指多数上行,德国DAX指数周跌0.30%,法国CAC40指数周涨0.15%,英国富时100指数周涨1.43%;亚太股指涨跌互现 [62][63] - **美债收益率分化**:2025年07月18 - 25日,1、3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00BP、2.00BP,5、7、10年期分别下行1.00BP、3.00BP、4.00BP,10Y - 1Y期限变动-5.00BP至31.00BP [65] - **美元指数走弱,非美货币走强**:2025年07月18 - 25日,美元指数周跌0.80%,英镑兑美元周涨0.21%,欧元兑美元周涨0.99%,美元兑日元周跌0.77%,美元兑人民币周跌0.11% [70] - **周内原油下行,黄金价格下跌**:2025年07月18 - 25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周跌0.61%,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周跌0.35%;布伦特原油价格周跌1.21%,WTI原油价格周跌3.24% [72] 投资建议 -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或聚焦“稳增长”与“调结构”双主线,稳增长扩内需、提振消费,发挥存量政策效用、适度推出增量政策;调结构推进反内卷与统一大市场,细化相关措施 [4][76][77] - 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或多维施策,供给端明确标准、加大收储,需求端放松购房门槛 [77] - 资本市场鼓励长线资金入市,完善退市制度、强化监管,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 [78] - 民生领域稳就业成核心,通过项目创造岗位、扩大基层岗位和企业扩招缓解就业压力 [79] - 稳外资与扩开放应对关税重构压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外资待遇、优化营商环境 [79] - 中长期布局衔接“十五五”规划,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79] - 债市短期波动加大,建议以票息策略为主,灵活调整久期,抓住交易性机会 [4][80]
债市周历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利率债发行 - 7月30日发行20只利率债,规模达1033.4亿元 [1] - 7月31日发行2只利率债,规模为438.0亿元 [1] - 8月1日发行2只利率债,规模大幅增至1800.0亿元 [1] 信用债发行 - 7月30日发行35只信用债,规模为151.9亿元 [1] - 7月31日发行27只信用债,规模降至68.8亿元 [1] - 8月1日发行11只信用债,规模回升至229.0亿元 [1] 公开市场到期数据 - 7月30日7天期逆回购到期1505亿元 [1] - 7月31日7天期逆回购到期3310亿元 [1] - 8月1日7天期逆回购到期7893亿元,同时91天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7000亿元 [1]
突发!债市,全线下跌
证券时报· 2025-07-29 19:22
债券市场表现 - 7月29日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78%至117.870元,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5%至108.130元,5年期和2年期分别跌0.17%和0.06% [2][5] - 7月初以来30年期国债期货累计跌幅超2%,10年期跌幅接近1% [2][5] - 银行间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3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3.05个基点至1.9535%,10年期上行2.60个基点至1.7410% [6] 调整驱动因素 - 权益市场和商品走强压制债市情绪,叠加资金面趋紧导致收益率上行 [3] - "反内卷"政策推动通胀预期升温,挑战债市"低需求、低通胀"的底层逻辑 [9] - 债市前期拥挤度高且久期长,机构对利空敏感度提升放大波动 [10] - 7月中旬资金价格边际走高,银行融出规模回落,宽松格局收敛 [12] 基金赎回压力 - 近一周10余只债券基金因大额赎回调整净值精度,如国泰君安安睿纯债C类提高精度至小数点后8位 [15][16] - 债券ETF规模从年初1740亿元增至7月18日突破5000亿元,但近期部分信用债ETF出现净流出 [18][19] - 机构认为当前赎回属主动防御而非踩踏,卖出规模可控但短期波动压力加剧 [21] 机构观点 - 广发期货指出风险偏好回升和增量政策预期压制长债,资金面收紧放大空头情绪 [7] - 中信证券强调通胀预期、拥挤度和资金面变化共同驱动利率调整 [8] - 兴业证券建议信用债投资者降低久期,关注权益市场对债基赎回的潜在影响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