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带宽存储器(HBM)

搜索文档
芯片需求疲软导致三星利润大幅下降
商务部网站· 2025-08-02 23:47
西班牙埃菲社7月31日报道,韩国科技巨头三星电子二季度销售额74.56万亿韩元(约合 469.5亿欧元),较上个季度下降5.8%;营业利润为4.67万亿韩元(约合29.4亿欧元), 较去年同期下降55.2%。其中,半导体部门的营业利润为4000亿韩元(约合2.52亿欧 元),是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高带宽存储器(HBM)需求疲 软。该公司表示,下半年将重点满足人工智能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需求,继续加强先 进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三星手机和家电的销售额同比下降 16%,至43.6万 亿韩元(约合274.4亿欧元),该公司称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持续存在。 (原标题:芯片需求疲软导致三星利润大幅下降) ...
封装设备大厂,利润狂飙
半导体芯闻· 2025-07-25 17:55
韩美半导体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合并营收达1800亿韩元,营业利润达863亿韩元,营收同比增长45.8%,营业利润增长55.7%,营业利润率为47.9% [2] - 业绩增长主要受核心设备热压键合机(TC)销量推动,该设备是高带宽存储器(HBM)的关键工艺设备,供应给SK海力士和美光 [2] 韩美半导体投资计划 - 将在混合键合技术上投资1000亿韩元,计划2027年底推出混合键合机设备 [2] - 在仁川西区朱安国家工业园区投资1000亿韩元建设混合键合机工厂,预计明年下半年竣工,总建筑面积44,150坪(14,570平方米) [2] - 新工厂将生产下一代设备包括用于HBM的TC键合机、无助焊剂键合机、AI 2.5D封装的大芯片TC键合机以及用于HBM和逻辑半导体XPU的混合键合机 [2] 韩美半导体新产品进展 - 开始生产专为HBM4设计的TC Bonder 4设备,计划2025年下半年批量供应 [3] - HBM4性能比HBM3E提升60%,功耗仅为HBM3E的70%,最多可堆叠16层,每个DRAM芯片容量从24GB扩展到32GB [3] - TC Bonder 4精度显著提升以满足HBM4严苛规格要求,软件升级提升了易用性 [3] 韩美半导体技术支持 - 成立专门团队"Silver Phoenix",由50多名经验丰富工程师组成,负责支持TC Bonder 4系统的定制、维护和优化 [4]
三星,面临重大考验
半导体芯闻· 2025-07-18 19:07
三星电子领导层变动与经营影响 - 韩国最高法院宣判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在不正当合并和会计欺诈指控中无罪 结束其十年法律风险 公司控制塔运作有望恢复正常[1] - 过去十年间 因李在镕陷入法律困境 公司采取保守经营策略 权力下放至董事会 高层决策层维持守势[1] - 2016年李健熙会长涉案后 三星集团领导层长期真空 2017年未来战略室解散 导致集团整体陷入混乱[2] 组织结构与文化变化 - 未来战略室解散后 业务支援TF成为功能性替代组织 但导致决策流程官僚化 削弱全球竞争力[2] - 组织文化从职业经理人驱动转向被动执行模式 员工等待上级批准 抑制创新活力[2] - 保守经营模式下 公司更注重财务稳定而非新技术投资 技术型企业身份逐渐弱化[2] 技术竞争力衰退与业务挑战 - 存储器半导体领域被SK海力士和美光超越 在AI专用存储器HBM业务中遭遇亏损[2] - 晶圆代工业务自2010年代中期持续投资 但每季度亏损达数十万亿韩元[2] - 封闭的以内部研发为中心战略 未能适应AI时代需加强合作联盟的趋势[3] 未来战略方向与市场预期 - 市场关注公司可能重启大规模并购 2017年以9万亿韩元收购哈曼后并购活动锐减 近期仅进行小规模补充性收购[3] - 需通过并购强化半导体基础技术 尤其应对当前半导体业务危机[3] - 需根本性体制改革 恢复企业家精神与业绩考核文化 赋予业务部门自主权[3]
LG杀入混合键合设备赛道
半导体芯闻· 2025-07-14 18:48
LG电子进军半导体设备市场 - LG电子正研发用于高带宽存储器(HBM)的混合键合机 正式进军半导体设备市场[1] - 该举措与LG集团会长具光模对AI业务的关注高度契合 也与公司近期B2B业务扩张战略一致[1] - 公司计划与三星电子 韩华半导体等已进入HBM制造设备市场的企业展开技术竞争[1] - LG电子生产工程研究院已启动混合键合机研发 目标2028年实现量产[1] - 研究院将扩大半导体封装技术团队 招募高端人才 并与学术界开展合作[1] 混合键合机技术特点 - 混合键合机是用于连接多个半导体芯片的关键设备 技术不同于现有热压键合机[2] - 该技术无需使用"凸块"作为中间端子 可直接堆叠芯片 具有更薄组合和更低发热优势[2] - 目前技术已应用于NAND闪存和系统半导体领域 但尚未实现HBM商业化[2] - LG电子认为该技术成功开发将快速扩大销售额 确立其在半导体设备市场地位[2] 市场机会与竞争格局 - 半导体混合键合机领域领先企业包括荷兰Besi和美国应用材料公司[3] - 三星电子计划年内开始使用混合键合机生产第六代HBM(HBM4)[3] - SK海力士可能将该技术应用于第七代产品(HBM4E)[3] - 三星电子通过子公司SEMES开发HBM生产线用混合键合机[3] - 韩华半导体已向SK海力士供应TC键合机 正投资混合键合机早期商业化[3] LG电子B2B业务表现 - LG电子B2B业务(含汽车零部件和暖通空调系统)今年销售额预计超20万亿韩元[2] - B2B业务规模已与主力消费家电业务相当[2] - 混合键合机成功开发有望赢得SK海力士 美光科技和三星电子等客户[2]
ASIC重塑HBM供应链
半导体芯闻· 2025-07-14 18:48
行业趋势 - 定制人工智能半导体需求加速增长,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谷歌和Meta设计自己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成为高带宽存储器(HBM)的主要买家,促使存储器芯片制造商调整供应策略并提高产能 [1] - 专用ASIC在成本效益和能效上优于Nvidia或AMD的GPU,分析师预计到2026年全球AI ASIC出货量将超过Nvidia的AI芯片出货量 [1] - 摩根大通估计今年全球ASIC AI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0% [1] 市场竞争格局 - 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扩大对ASIC开发商的HBM出货量,减少对通用AI芯片制造商的传统依赖 [1] - 美光科技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将"ASIC平台公司"与英伟达和AMD并列为其四大HBM客户,表明ASIC领域影响力增长 [1] - SK海力士向亚马逊、谷歌和博通供应大量HBM,三星向博通和其他ASIC客户交付第五代HBM3E [2] 技术发展 - 第六代HBM4技术预计明年推出,允许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逻辑芯片",为ASIC开发者提供灵活性以优化特定AI应用性能 [2] - 三星准备在今年下半年于平泽P4晶圆厂安装HBM4生产设备,SK海力士加大清州M15X工厂产能 [2] - 美光科技已于7月开始向部分客户提供12层HBM4芯片样品,目前处于质量验证阶段 [2] 供应链动态 - HBM订单通常需要提前一年预订,预计三大供应商将在年底前与ASIC客户敲定样品协议 [3] - 对ASIC公司的HBM出货量目前占总出货量不到10%,但从Nvidia和AMD转移的趋势明显 [2]
这个国家,成芯片重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3 11:25
新加坡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台湾半导体企业在新加坡建设22纳米代工厂,计划2025年4月启用,月产3万片晶圆,主要制造手机显示芯片及物联网高效能芯片,创造700个工作岗位 [2] - 半导体对新加坡GDP贡献从2014年2.8%增至2022年5.6%,产值从489亿新币增长至1567亿新币,全球10%芯片产自新加坡 [3] - 新加坡吸引半导体企业优势包括国际化环境、优质生活条件、稳定经济环境及强大基础设施 [3] 新加坡半导体产业历史与全球地位 - 1968年美国国家半导体制造公司率先在新加坡建厂,随后仙童、德州仪器、英飞凌等跨国公司进驻 [10] -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成为美国半导体外包制造主要受益者,80年代向上游发展成立特许半导体制造公司 [11] - 2023年半导体行业占新加坡GDP近6%,雇佣超3.5万名员工,过去两年吸引超180亿新元研发制造投资 [9] 半导体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推动高性能存储芯片和处理器需求,需先进封装技术集成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15] - 硅光子技术成为未来关键,可解决长距离数据传输能耗问题,预计市场从2023年9500万美元增至2029年8.63亿美元 [17][18] - 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24.2亿美元扩大到2026年86.9亿美元 [18] 新加坡半导体企业动态 - 联华电子投资50亿美元在新加坡建22纳米晶圆厂,2024年4月投入运营 [14] - 美光科技投资70亿美元建先进封装工厂,格芯投资40亿美元扩建制造厂,世创电子投资30亿新元建第三晶圆厂 [21] - 本地初创企业AMF专注硅光子技术,年收入不足2000万新元但100%聚焦该领域 [17][18] 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布局 - 新加坡政府计划投资10亿新币建半导体研发中心,马来西亚未来10年投入53亿美元培养人才 [5] - 东南亚各国发挥优势:越南稀土资源、菲律宾廉价劳动力、泰国汽车制造、印尼电动车原料 [5] - 地缘政治促使企业分散风险,中国台湾和荷兰企业合资105亿新元在新加坡建12英寸晶圆厂,2027年量产 [9] 半导体市场需求与机遇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06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70%增长来自汽车、计算存储及无线通信 [20] - 电动汽车市场提供稳定性,本地企业MPics Innovations专注驱动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设计 [19] - 模拟和射频芯片需求强劲,应用于汽车、物联网、5G及工业自动化 [20]
韩媒:芯片人才,纷纷逃离三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0 09:01
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 核心工程师离职潮持续加剧,2022年离职6189人增至2023年6459人,硕士和博士人才大量流失[2] - 人事决策脱离专业技能匹配,热控制专家被分配无关岗位,封装技术专家遭遇非专业领导[1][2] - 官僚化管理导致研发独立性丧失,2017年后事业支援特别小组过度干预人事和财务决策[3]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缺陷 - 存储器部门高管需1年熟悉业务,跨部门联合项目启动耗时2年,研发可持续性崩溃[3] - 团队负责人缺乏全局视角,晶圆代工工序协作效率低下,问题解决延迟[3] - 人力资源部门仅关注招聘KPI而非人才适配性,评估体系失效[3] 创新动力与战略失误 - 自上而下决策体系阻碍AI时代产品开发,新架构项目因汇报流程复杂被推迟[4] - 保守经营错失业务拓展机会,系统LSI部门仅聚焦移动AP,未进军汽车/IoT领域[4] - 半导体IP开发受限于陈旧报告文化,管理层缺乏产业洞察导致专利成果未转化[4] 激励机制与人才体系崩塌 - 权五铉时期"金钱奖励业绩、晋升奖励能力"原则已瓦解,现行制度激励不足[4] - 封装和晶圆代工部门待遇低于存储器业务,晋升机会差异加剧人才流失[3][4] - 外部领导仅熟悉单一工艺流程,跨部门技术讨论难以开展[3]
超1500亿估值,存储龙头长鑫科技IPO,多重挑战待解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21:42
公司IPO进展 - 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上市辅导申请已获中国证监会受理 [2] - 公司在2024年3月完成关键融资后市场估值达1508亿元 [2] - 选择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证券作为联席保荐团队,德勤华永为审计机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为法律顾问 [4] 股权结构与"合肥模式" - 公司股权结构呈现"无控股股东"形态,第一大股东合肥清辉集电持股21.67% [2][3] - 合肥清辉集电最终出资方为合肥市国资委下属的合肥产投集团,体现"合肥模式"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 [3] - "合肥模式"曾通过产业基金成功投资京东方、蔚来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 [3] 与兆易创新的深度绑定 - 兆易创新斥资15亿元参与长鑫集团融资,持股1.88% [4] - 兆易创新是长鑫集团重要客户,2025年预计采购额达1.61亿美元(约11.61亿元人民币) [4] - 兆易创新董事长朱一明同时担任长鑫集团董事长,形成治理层面深度融合 [4] 行业格局与技术挑战 - 全球DRAM市场呈现"K型"分化:AI服务器驱动的高端HBM和DDR5需求旺盛,SK海力士2025Q1营业利润率达42%;消费电子领域通用型DRAM复苏缓慢 [5] - 公司已量产DDR4、LPDDR4X和LPDDR5系列芯片,应用于小米、传音等智能手机品牌 [6] - 在HBM领域与国际巨头存在技术差距,需筹集资源向高附加值产品追赶 [6] 市场定位与稀缺性 - 公司业务集中于"K型"曲线中复苏较缓的通用型DRAM市场 [5]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A股首家DRAM整合元件制造商(IDM),填补板块空白 [6]
三星芯片,孤注一掷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9 09:26
三星电子第二季度业绩分析 - 半导体业务表现不佳导致整体利润下滑,该业务占公司整体利润的50-60% [1] - 高带宽存储器(HBM)因技术问题未能从AI领域获益,晶圆代工和系统LSI业务因缺乏大客户持续亏损 [1] - DS部门预计第二季度销售额为2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可能低至4000亿韩元 [1] - HBM3E 12层产品交付延迟导致性能未显著提升,未能满足英伟达需求 [1] 存货估价损失与业务亏损 - DS部门存货估价损失准备约1万亿韩元,反映库存价值下降 [2] - 晶圆代工和系统LSI业务部门预计亏损约2万亿韩元,尽管为任天堂Switch 2和Galaxy Z Flip7供货 [2] 第三季度业绩反弹预期 - 行业预计第二季度触底,第三季度开始反弹,DDR4等内存价格上涨推动改善预期 [3] - DS部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营业利润预计分别达3万亿至5万亿韩元 [3] - HBM出货量增加,代工业务开始量产2nm芯片,系统LSI业务进入季节性旺季 [3] HBM与NAND领域进展 - 计划加快HBM4量产,进入英伟达供应链是关键 [4] - NAND领域聚焦企业级SSD等高价值产品,库存风险预计下半年下降 [4] - 10nm级第六代DRAM完成开发,下半年将大规模设备投资 [4] 消费电子与显示器业务 - 消费电子业务第二季度销售额预计14-15万亿韩元,营业利润约3000亿韩元 [4] - 电视和家电业务第三季度营业利润或达6000亿韩元,受旺季效应推动 [4] - 三星显示器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预计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约5000亿韩元 [4] 第六代DRAM与HBM4开发 - 完成第六代DRAM开发并获生产许可,计划下半年量产HBM4 [5] - 第六代DRAM采用10nm级工艺,提升性能和能效 [5] - SK海力士开发基于第五代DRAM的HBM4,三星计划采用1c DRAM技术领先 [10] 英伟达合作与代工业务 - 三星高管与英伟达商讨HBM3E 12层产品供应及代工合作 [9] - 为AMD供应HBM3E 12层芯片,缓解市场对产品质量疑虑 [9] - 代工业务为任天堂Switch 2生产Tegra T239芯片,计划争取英伟达2nm GPU订单 [11] GAA工艺与市场竞争力 - 三星开发2nm GAA工艺,比FinFET设计更高效 [12] - 若赢得英伟达GPU订单,将显著改善财务业绩并增强AI芯片市场竞争力 [13]
DRAM现货价格1个月涨至2倍
日经中文网· 2025-07-07 10:38
DDR4价格动态 - 8GB DDR4现货价格一个月内涨至逾2倍 截至6月25日售价为每个4 9美元左右 6月27日为4 65美元左右 [1][2] - 现货价格对供需反应灵敏 价格大涨源于长鑫存储可能分阶段结束DDR4生产的预期 [2] - 5月大宗交易价格显示8GB DDR4每个2 06美元左右 连续2个月上涨1成左右 [5][6] 行业供需格局 - 三星 SK海力士 美光科技正逐步撤出DDR4 转向DDR5 HBM等新一代产品 [1][4] - 长鑫存储市场份额预计今年接近15% 以比国际同行低最多5成的价格展开攻势 [3][4] - 现货交易占DRAM整体交易量不到1成 但被视为影响大宗交易价格的关键指标 [4][6] 厂商战略动向 - 长鑫存储被报道计划2026年中期前分阶段结束DDR4生产 但公司未正式宣布停产 [2][4] - 中国中间商被指出于投机目的积极购买DDR4 代理商也在押注供应减少 [5] - 行业转向新一代产品的趋势明显 可能持续推高大宗交易价格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