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
搜索文档
毕盛资产王国辉:看好中国经济发展“MIT”优势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6:31
核心观点 - 坚定看多中国资本市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具备制造业、创新和人才的“MIT”优势 [1] 制造业优势 -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已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生态,包括工厂、机器设备及港口、机场、公路、电厂等完善基础设施 [1] - 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复制如此庞大的生态体系 [1] - 随着中国企业在制造业中开始应用人工智能,这种优势在未来只会更加显著 [1] 创新优势 - 中国在5G、即将到来的6G以及无人机、锂电池、高速铁路、电动车、北斗导航系统等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1] - 美国顶级科技公司研发中心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华人,表明具备创新能力 [1] - DeepSeek在大语言模型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创新进展,将激励新一代创新者 [1] 人才优势 - 人才包括积极进取、充满斗志、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工程师和产业工人 [1][2] - 以成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为例,其投资先进设备,创始人拥有美国教育背景与工作经验 [2] - 对中国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来自对企业的走访、与高层团队或创始人的深入交流 [2] 宏观经济与市场前景 - 中国的GDP增速快于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多年 [1] - 虽然难以预测短期市场走势,但长期判断正确率可达七成左右,足以作为参考基础 [1] - 坚信中国发展的辉煌岁月还在前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充满光明 [2]
毕盛资产王国辉: 看好中国经济发展“MIT”优势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4:16
核心观点 - 坚定看多中国资本市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具备制造业、创新、人才三大优势,即“MIT”优势 [1][2] 制造业优势 -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已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生态,包括工厂、机器设备及港口、机场、公路、电厂等完善的基础设施 [1] - 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复制如此庞大的生态体系 [1] - 随着中国企业在制造业中开始应用人工智能,这种优势在未来只会更加显著 [1] 创新优势 - 过去许多中国企业在创新上投入意愿不足,但缺乏投入意愿与缺乏创新能力是两码事 [1] - 美国顶级科技公司研发中心约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华人,显示中国人才的创新能力 [1] - DeepSeek在大语言模型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进展,并将激励新一代创新者 [1] 人才优势 - 人才包括企业家、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他们积极进取、充满斗志、富有创造力 [2] - 以成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为例,公司投资先进设备,两位创始人均拥有美国教育背景与工作经验 [2] - 对中国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来自于对企业走访、与高层团队或创始人深入交流 [2] 经济基本面 - 中国的GDP增速快于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多年 [1] - 中国在5G、即将到来的6G以及无人机、锂电池、高速铁路、电动车、北斗导航系统等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1]
看好中国经济发展“MIT”优势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4:15
核心观点 - 坚定看多中国资本市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具备制造业、创新、人才三大优势,即“MIT”优势 [1] 制造业优势 -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已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生态,包括工厂、机器设备及港口、机场、公路、电厂等完善的基础设施 [2] - 在未来十年至三十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复制如此庞大的生态体系 [2] - 随着中国企业在制造业中开始应用人工智能,这种优势在未来只会更加显著 [2] 创新优势 - 中国在5G、即将到来的6G以及无人机、锂电池、高速铁路、电动车、北斗导航系统等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2] - 美国顶级科技公司研发中心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华人,表明具备创新能力 [2] - 以DeepSeek为例,其在大语言模型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创新进展,将激励新一代创新者 [2] 人才优势 - 人才包括企业家、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他们积极进取、充满斗志、富有创造力 [3] - 以成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为例,其投资先进设备,创始人拥有美国教育背景与工作经验,体现了高素质人才 [3] - 对中国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正是来自对企业的走访、与高层团队或创始人的深入交流 [3] 宏观经济与市场前景 - 中国的GDP增速快于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多年 [2] - 虽然很难预测短期市场走势,但将时间拉长,判断正确率能达到七成左右,足以作为参考基础 [2] - 坚信中国发展的辉煌岁月还在前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充满光明 [3]
“十五五”专题研究系列之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条件八大趋势(下)
中国银行· 2025-10-09 23: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全球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在2016-2022年间提升,其中中国提升0.45个百分点至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为2.68%[7][8]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4年第11位,PCT专利申请前五大经济体合计占比达77.9%[6][8] - 基础研究经费占GDP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12个百分点,十五五目标设为8.5%-10%[11] - 工业数字化目标为2027年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75%[17] - 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前景广阔,预计203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20][24] 房地产市场转型 - 十五五时期商品房年均销售面积预计为7-8亿平方米,较十四五年均水平下降39%-47%[26][27] - 房企净利润率从过去15%-25%降至2024年A股上市房企中位数5.2%,未来将向制造业3%-5%水平收敛[36][37] - 城市更新行动覆盖八大领域,老旧小区改造潜力大,2000年前建成住房占比不足32%[31][35] 人口结构变化与人力资本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5-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从3.2亿增至3.9亿[40] -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预计2030年降至59%,高技能人才计划从2024年超6000万增至2030年7000万人次[43][46] - 中国劳动参与率达68.06%,居全球主要经济体首位,人力资本总量2030年预计达710.2万亿元[46][48]
21社论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成就中国创新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8:28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中国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0位 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稳居36个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之首 201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 [1] - 创新产出排名全球第5位 较2024年上升2位 创新投入排名全球第19位 较2024年上升4位 [1] - 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1] 知识产权与创新指标 - 多项知识产权细分指标位居全球第一 [1] - 单位GDP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 [1] - 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排名全球第二 企业供资研发总支出占比排名全球第二 [1] 创新集群发展 - 创新集群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连续四年领先 [1]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首次跃居全球榜首 超越东京—横滨集群 [1] - 北京集群排名第4位 上海—苏州集群排名第6位 均位居全球前十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 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2497亿元 [2] -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2] - 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增长接近1% 占2024年全球申请量的四分之一 [2] 企业研发表现 - 全球1510家企业研发支出达1.3万亿美元 为2010年以来年名义增长最慢的一年 [3] -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占上榜企业比重26.2% [3] - 比亚迪研发投入增长34.4% 东方盛虹增长23.9% 美的集团增长11.3% 腾讯增长10.3% [3] 全球创新趋势 - 全球研发支出2024年增长2.9% 低于2023年4.4%的增长率 为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2] - 国际专利申请2024年同比增长0.5% 远低于过去十年2.5%的年均增长率 [2] 产业优势领域 - 在机器人 电动汽车 高速铁路等领域具备投资与回报优势 [4] - 在电动化 智能产业与创新药等领域构筑全球优势 [4] - 凭借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速技术迭代进化 [4]
上合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上升(国际论坛·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8-25 05:57
上合组织发展动态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 [1] - 上合组织坚持弘扬"上海精神" 包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1] - 要求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越来越多 体现组织影响力和吸引力 [1] 中国与尼泊尔合作关系 - 尼泊尔作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 获得多领域互利合作机会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1] - 中国践行亲诚惠容理念 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 [1] - 中国通过上合组织平台帮助发展中国家 不添加任何附加条件 致力于共商共建共享 [2] 中国发展成就 - 中国发展速度令人惊羡 过去10多年每年多次访华都有新惊喜 [2] - 中国各地普遍注重规划 五年规划如十三五十四五都得到落实变成发展成就 [3] -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包括高速铁路电动汽车量子计算无人驾驶等领域 [2] 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 - 复旦大学尼泊尔校友会已召集30多名校友 均为不同领域佼佼者 [3] - 中国成为尼泊尔青少年向往之地 很多学校将中国列为中小学生出国首选 [3] - 北京上海被尼泊尔学校列为首访城市 积极组织青少年赴华游历访问 [3]
中国将成为全球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力王国”
搜狐财经· 2025-06-13 10:45
发电量与装机规模 - 2024年中国发电量达10.086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占全球发电量的29%-32%,超过G7国家总和[7] - 发电装机容量达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5%,其中风电和光伏合计装机14.1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7][8] - 火电占比从2007年的77.73%降至2024年的43.14%,风电和光伏占总装机比例达42%[7][8] 电气化率与工业应用 - 中国电气化率达30%,高于美国的22%,电动汽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0.9%[9] - 高速铁路网络达4.8万公里,预计2030年扩展至6万公里[9] - 内蒙古托克托电厂每分钟输送5.8万度电,70%供应唐山钢铁工业带[3] 电力体制改革 - 2002年"厂网分离"改革打破垄断,2025年将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0] - 1978-2024年发电量从43亿千瓦时增至10.0868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11] 绿色转型战略 - 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2025年20%、2030年25%、2060年80%[12] - 2024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3.58亿千瓦,占新增总量的82.6%[12] - 核电新核准11台机组,装机容量全球首位[12] 特高压与清洁技术 - 建成42项特高压工程,实现数千公里低损耗输电[13] - 风电光伏利用率达95.9%和96.8%,"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全面投产[15] 新兴领域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同比增长130%,锂离子电池储能占55.2%[16] - 绿氢产能超12万吨/年,加氢站540座全球第一[18] 全球能源影响 - 向14个国家出口电力,蒙古70%、泰国31%、越南28%电力依赖中国供应[19] - 国家电网提出2050年建成全球智能电网的三阶段愿景[19] 未来展望 - 2025年装机预计突破36亿千瓦,海上风电、氢能等领域将迎来爆发[21] - 可再生能源产值占GDP的10%,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9]
陕西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助力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5-28 06:57
交通运输领域 - 陕西安排专项债券用于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 高速公路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西乡至镇巴、安康至岚皋(陕渝界)、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等项目建设 除安康至岚皋(陕渝界)高速部分通车外 其余高速公路项目已全部建成通车 [1] - 高速铁路专项债券项目均为在建项目 相关部门及市县协同推进 确保西延高铁年内建成投运 加快其他在建高铁项目进度 预计2028年全省"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形成 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 [1] 水利领域 - "十四五"以来 省水利厅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请力度 缓解引汉济渭工程、东庄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筹资压力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扩大水利投资规模 [1] 教育领域 - 2024年省教育厅通过"一校一策+建章立制"推进化债清欠 出台《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债务管理办法》 全年落实偿债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1] 政府债务管理 - 省审计厅开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审计、全省融资平台专项审计 揭示隐性债务防范化解和融资平台转型发展问题 配合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 完善相关制度 [2] - 实行审计整改报告制度 每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情况 [2]
前沿观察 | 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电力王国”!
搜狐财经· 2025-05-25 07:59
电气化率领先 - 中国电气化率达到30% 远超美国和欧盟约22%的水平 [3] - 电气化率指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所占比例 相对于化石燃料能源 [4] 交通领域电气化成就 -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47.9% 较2020年6.3%实现飞跃式增长 [4] - 中国高速铁路达4.5万公里 是欧盟的五倍 预计2030年扩展至6万公里 [4] - 2024年欧洲电动汽车在新车销量中占比不足23% [4] 工业与建筑电气化 - 中国在工业电气化方面已追平美欧 [4] - 美国在建筑领域电气化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4] 可再生能源经济贡献 - 可再生能源占中国GDP比重达10% [3] - 2024年可再生能源产值创历史新高 贡献四分之一经济增长动能 [5] 能源安全与战略布局 - 中国掌控支撑未来科技的关键矿产资源 [4] - 在能源安全 军需产业链和关键产业供应链领域深耕多年 [4] - 电气化被视为实现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 [5] 全球能源转型地位 - 中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电气化 可再生能源 人工智能 机器人和物联网取得巨大进展 [4] - 清洁能源技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 类似石油对石油国家的作用 [4] - 电气化是减少能源相关碳排放最重要战略之一 [3]
以包容合作、共同发展谱写时代新乐章(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 - 由法国和中国联合建设的国际化疫苗创新平台,在知识科普、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2] - 采用无人机快速配送疫苗至偏远山区,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为机器人接种提供可能 [2] - 体现法中两国政府和企业长期互信、共同愿景的合作成果 [2] 中国科技与基建发展 -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高速铁路网,运营里程达4.8万公里 [2] - 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包括"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和东方超环装置运行破千秒 [2] - 中国发展为全球提供不同于西方主导的另一种可能路径 [2] 中国市场与经济贡献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充满活力的超大规模市场 [3] - 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3] - 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投资涵盖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等领域 [3] 法中第三方市场合作 - 法国是最早与中国建立第三方市场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国家 [3] - 2015年以来两国在非洲、中东欧推进多个项目,2022年签署第四轮示范项目清单 [3] - 合作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总金额超17亿美元 [3]